1樓:辰星
在錫伯族中會不會做發麵餅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對於女孩子來講。她們嫁人後,如果不會做發麵餅的話,會被公婆評價為不稱職。所以做好發麵餅對於每乙個錫伯族女孩來說是很重要的事情。
發麵餅是錫伯族人早晨餐桌上必有的食物。<>
在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曾經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能否做好發麵餅,是公婆評價乙個新媳婦是否「稱職」的「三好」標準之一。即:
灶臺是否乾淨,丈夫的衣領是否有黑垢,發麵餅是否烙得好——不會烙大餅的姑娘甚至會嫁不出去。
在錫伯族群眾中還有乙個傳說:新媳婦第一次為公婆做早餐,烙得第一張發麵餅先揹著家人偷偷吃掉,因為第一次為公婆做飯難免心情緊張、掌握不好火候。第二張發麵餅烙好後,新媳婦又悄悄把丈夫叫進廚房品評。
之後,新媳婦才有自信將第三張發麵餅呈現給公婆。這一情形與古詩「三日入廚下,洗手做羹湯。未諳翁食性,先遣小姑嘗」所描寫情境非常相似。
錫伯族人做發麵餅的酵面也有說頭,說它是200多年前從東北西遷時帶出來的;在近兩年的西遷的路上,人們每天一如既往地做著發麵餅,將酵面帶到了伊犁。
2樓:名
錫伯族發麵餅的做法很有講究:前一天晚上發麵,第二天一早烙餅。烙餅的技法是「三翻九轉」,即餅子在鍋裡只翻三次,每翻一次又左右轉動三次。
以這種「程式化」的工序烙出的餅子,皮兒像饅頭皮一樣薄而軟,中間發得似蜂窩。做發麵餅還有乙個講究,就是不放油。
錫伯族人吃發麵餅時,佐以自制辣醬、花花菜。自制辣醬並不很辣、有淡淡的甜味,還拌有新鮮韭菜。用辣醬卷大餅,吃起來特別爽口。
花花菜是錫伯族人的特色菜,秋天人們把芹菜、白蘿蔔、胡蘿蔔、韭菜等切成絲醃在罈子裡。它與普通鹹菜的不同點是鹹味很淡。手巧的人醃製的花花菜紅、黃、綠、白色彩分明,看上去如新鮮菜一般。
錫伯族人吃發麵餅、卷辣醬、吃花花菜的同時,還要喝濃香的奶茶。
時光流轉,雖然錫伯族人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但他們吃發麵餅、喝奶茶,做辣醬、花花菜的習慣依舊。當然,不會烙發麵餅的姑娘嫁不出去也早成歷史,但她們的家人不會因此吃不上發麵餅——如今,在察布查爾縣城、鄉鎮,錫伯族風味餐館隨處可見。<>
錫伯族的習俗
3樓:遊戲君疊疊醬
1、服飾。
族的早期服飾衣料是以鹿、豬犴等獸皮為主,比較注重防寒保暖功能。錫伯族的服飾,因時代不同和地區的差異,以及民族相互間的影響,也有所差異和變化。傳統的錫伯族服飾曾吸收過蒙、滿、漢等民族服飾的優點。
2、節日。錫伯族民間許多傳統節日,大都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
每年農曆除夕前,家家都要殺豬宰羊,趕做各種年菜、年餅、油炸果子。除夕晚,全家一起動手包餃子,正月初一五更餃子下鍋;初二要吃長壽麵。做長壽麵時先做好肉湯,然後將面另鍋煮熟,撈出過水,食用時加肉湯,象徵著送舊迎新。
3、文學。錫伯族的文學藝術內涵豐富多彩,富具本民族特色。民間文學為民族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民歌、民間故事、諺語、謎語、格言等。民歌又分敘事歌、苦歌、薩滿歌、頌歌、勸導歌、習俗歌、田野歌、打獵歌、情歌、婚禮歌、新民歌等。
民間故事有傳說、童話、動物、寓言、神話、謎語故事等。諺語內容多為教人謙虛謹慎、誠實講信、團結友愛,褒貶好惡、勤勞節儉。謎語主要表現為提高兒童智力、啟迪其心智的內容,是老年人和婦女教育兒童的工具。
4樓:阿維
一、飲食。
bai1、錫伯族過去在飲du食上有許多必須遵守的規zhi矩,比如經常食用的。
dao發麵餅版,上桌時分天、權地面,天面必須朝上,地面朝下,切成四瓣擺在桌沿一邊。
2、客人來訪,兒媳要出來裝煙、倒茶,若裝煙、倒茶的與客人輩分相等,客人應起立或欠身雙手接;客人告別時,全家要出來送至大門口。
二、禁忌。1、睡覺時脫下的褲、鞋、襪等不能放在高處;不能在炕上橫臥;不能從衣帽、被子、枕頭上跨過。
2、吃飯時不能坐門坎或站立行走,嚴禁拍桌打碗。
3、媳婦不能與公公同桌用餐,也不能同坐。
4、遞刀給別人要刀尖朝自己,刀把朝對方,忌食狗肉,族內同姓禁止通婚等。
錫伯族總人口約為萬。主要分佈在遼寧、吉林等省和新疆伊犁地區的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遼寧錫伯族人口約有萬人,佔全國錫伯族人口的,居全國第一位。
關於錫伯族的族源,佔主流的是鮮卑說 ,女真說 ,持女真說的學者還具體指出錫伯族源於女真瓜爾佳氏蘇完部,此外,也有學者認為,錫伯族最早起源於高車人色古爾氏,發源於貝加爾湖南部的蘇古爾湖,西元429年,北魏太武帝遠征高車後,始遷嫩江流域。
5樓:網友
你肯定是看的小妮子的 惡魔之吻 吧你、、、
錫伯族民俗 錫伯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禁忌
6樓:網友
你好,錫伯族過去在飲食上有許多必須遵守的規矩,比如經常食用的發麵餅,上桌時分天、地面,天面必須朝上,地面朝下,切成四瓣擺在桌沿一邊。吃飯時不得坐門坎或站立行走,禁止用筷子敲打飯桌、飯碗,或把筷子橫在碗上。全家進餐按長幼就座,以西為上,過去父子、翁媳不得同桌。
錫伯餅是怎麼做的啊
7樓:匿名使用者
白肉切成適當大小的塊。然後在開水裡焯5分鐘撈出來,去腥臊味,去浮沫!(秘方:加些白酒最好!)
調料先準備好:花椒、大料、桂皮、姜、蔥、料酒、醬油炒鍋裡放少許油,下白砂糖,炒糖色。
搪色炒成就要立馬下準備好的調料,下入肉塊!(稍微一有冒泡的意思就要下東西了!)
隨個人喜好還可以放些幹辣椒進去一起炒,顏色可以鮮豔一些,口感也會豐富些。
上好了顏色,就可以加水了,然後等水燒開~~~水開後,將火放小燉著就可以了!(我個人經驗是兩小時)等水剩不多了,放鹽,大火收汁即可。
錫伯大餅怎麼做
8樓:達興老師聊教育
主料:普通麵粉500克、溫水290克、食用油適量。
輔料:鹽適量。
1、準備好食材,麵粉倒入盆中,加入溫水,用筷子邊倒邊攪,攪拌成雪花狀,然後下手揉成麵糰。
2、靜置10分鐘後,讓麵糰充分吸收水分,再揉一遍,揉成光滑的麵糰,蓋上蓋子或保鮮膜,靜置30分鐘。
3、麵糰靜置後,取出來,案板上撒上面粉,麵糰放在案板上,撒上適量的鹽,撒均勻,用擀麵杖擀平。
4、刷上適量食用油,不要太多,剛剛刷勻,夠用就好了,再薄薄地撒上一層面粉。
5、從一側向上捲起來,分成合適的小劑子。
6、平底鍋燒熱,放入適量的食用油,不需要太多,把鍋底刷一層就好,根據鍋的大小把餅坯擀成大圓片,放進鍋裡,蓋上蓋子,轉成中火。
7、這個時間可以擀開第二張餅皮了,這樣比較節省時間。2分鐘後翻個面,翻過三四遍後,兩面烙至金黃,烙餅就熟了。
8、出鍋,錫伯大餅就完成了。
9樓:之火星星
在新疆,隨處都可以見到各式各樣用炭火烤制的麵餅,比如維吾爾族人用饢坑烤制而成的饢。這種最早從波斯傳入西域、已經有著悠久歷史的麵餅,如今已演化成了擁有蔥花饢、肉饢、窩窩饢、油饢等多個品種的饢。乙隻新鮮出爐的饢,就是麥面和火的交融,是汗水經過火的錘鍊昇華成的一輪金色的太陽。
將一小塊饢放在嘴裡咀嚼,一幕幕鄉村農人辛勤勞作的圖畫一起匯入腸胃,溫暖心肺的感覺無以言說。因此,對於錫伯大餅的理解似乎更加內斂而深沉。在吃錫伯大餅之前,一般要將其撕成小塊,擺在乙隻盤子裡。
錫伯大餅的正反兩面分別代表著天和地,天和地是不可以倒置的。分辨錫伯大餅的正反兩面其實很簡單,在烙餅的時候,留下大花紋的一面是天,細小花紋的一面是地,在長期的生活中,人們形成乙個習慣的叫法是大花和小花。據說,清代初期,居住在東北的錫伯族被編入八旗後,奉皇帝旨令邊屯墾邊當兵。
那時,多數錫伯牛錄的統治者都是滿洲人。他們經常到錫伯族牛錄裡進行視察時,往往受到錫伯族人民的盛情款待。當他們吃上這種發麵餅後,不禁嘖嘖稱美,讚不絕口。
後來,滿洲人也想自己動手做著吃,但因用料不當,火候掌握不準而未能做成,即便做成,也僅僅是一種「死麵餅」而已。錫伯族的發麵餅,其發麵所用之物為土鹼,這種土鹼只有在人跡罕至的地方才能找得到,而滿洲人不用土鹼哪能做出酥軟噴香的發麵餅呢? 其實,錫伯族發麵餅的做法也很簡單,首先,將麵粉與面引子倒入盆裡,拌水和好,捂蓋放至暖處(熱炕上),約半小時後,加土鹼水(現在多用加工食鹼)再拌一次,等十分鐘左右,待麵糰發起後即可烙餅。
擀麵要求又圓又勻,厚度為半公分左右,大小以鍋為標準,可大可小。將鍋燒熱,要求掌握火候,不宜火旺或火小(一般用麥秸燒鍋為佳),貼上擀好的麵餅,待微起點點烤黃的小泡後,再翻一面,這樣三翻九轉即可烙熟。據說,新疆察布查爾錫伯族做這種發麵餅的面引子,還是二百多年前從東北西遷伊犁時帶過來的。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錫伯族的發麵餅也進入市場,受到各族群眾的歡迎。
西伯族有什麼風俗習慣
10樓:crazy的幸福
是錫伯族吧。
他們是不能吃狗肉的。
發麵餅怎麼做啊?發麵餅怎麼做
以下是用手揉的面。介紹發面的注意事項 我做這6個發麵餅,用了半勺酵母,溫水揉的面。揉好麵,用鍋蓋蓋好發面盆或者保鮮膜包好面。因為天冷,我又在發面盆下墊上暖水袋。再用小單子把暖水袋和發面盆包好。大約2小時就發好了。看到面呈蜂窩狀,就算發好啦。然後用點鹼面 小蘇打 摻點麵粉揉。再放到小暖水袋的暖窩裡繼續...
桂花發麵餅的做法桂花發麵餅怎麼做好吃?
桂花發麵餅的做法如下。食材。麵粉 240克。葡萄乾 20克。核桃 鮮 20克。葡萄乾 20克。桂花 2克。核桃仁20克和葡萄乾20克切碎,不用太碎。只要不太整就行。放入幹桂花2克。冰糖15克用刀背切碎放到餡料裡。加入白砂糖60克和糖桂花1大勺拌勻,麵粉40克放到無水的鍋中翻炒變的微黃,沒有生麵味即可...
做發麵餅配什麼菜好吃,蔬菜發麵餅的做法,蔬菜發麵餅怎麼做好吃,蔬菜
吃發麵餅可以配土豆絲 尖椒炒雞蛋,酸菜炒肉等家常菜吃,或者配超市買的下飯醬吃。發麵餅主料 麵粉550g,黑豆面150g,鮮酵母10g,水380g,香蔥30g 輔料 植物油2勺,鹽1勺,白芝麻4勺 步驟 1.麵粉和黑豆面混合均勻,鮮酵母水用清水融化後分次加入麵粉中拌勻,再揉成麵團餳發至原體積2倍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