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蔡元培教育思想的評價
1樓:匿名使用者
由主義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基礎,對自由的追求貫穿了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他認為教育的目的在於使受教育者養成完全的人格,成為乙個自由的人;而這種教育本身也須是自由的,因此他提倡學術自由,爭取教育獨立,目的在於為教育爭自由。
蔡元培制定了「思想自由,相容幷包」的辦學方針。在給林琴南的覆信中,蔡元培闡明瞭他的兩大主張。首先,對於學說,仿世界各大學之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則,取相容幷包主義……無論為何種學派,苟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達自然淘汰之命運者,雖彼此相反,而悉聽其自由發展。
其次,「對於教員,以學詣為主,在校講學,以無背於第一種之主張為界限。其在校外之言動,悉聽自由,本校從不過問,亦不能代負責任循此方針,蔡元培理想的大學應該是「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正如《中庸》所言,「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由此可見,蔡元培的「自由」思想還包含著容忍的精神,這種容忍不是調和折中,而是讓不同的學術觀點都有發言的權利,在辯論與爭鳴中決定各自的命運和價值。
他認為教育分為隸屬於政治和超軼於政治兩部分,「
蔡元培認為,教育要獨立,首先要獨立於政黨和教會。因為相對於教育而言,政黨和教會都是作為外在的權威而存在的,它們會從各自的利益出發去規範限制教育。在這種情況下,教育是不自由的。
教育的目的是造就群性和個性和諧發展的人,──此處的群性乃是指建立在個性發達的基礎上的群性。而政黨則要製造一種「特別」的群性,抹殺個性。蔡元培指出,政黨「鼓勵人民親善某國,仇視某國;或用甲民族的文化,去同化乙民族」,「此等政策,若參入教育,便是大害」,而且,「教育是求遠效的;政黨的政策是求近功的」,而政黨又不能常握政權,若把教育權也交於政黨,兩黨更迭的時候,教育方針也要跟著改變,教育就沒有成效了,所以,「教育事業不可不超然於各派政黨以外」。
以價值中立的美育代替信仰專一的宗教,也反映了蔡元培追求自由的教育理想。
可以說,蔡元培的教育生涯,就是為了自由的教育和為了教育的自由而奮鬥不息的歷程。他認為,教育的目的在於使受教育者養成自由的人格,成為乙個自由的人;而這種教育本身也須是自由的,因此蔡元培提倡學術自由、爭取教育獨立等思想和實踐,就是為教育爭自由。這些都成為後人學習和借鑑的寶貴資源。
簡述蔡元培教育的理念
2樓:可囍可樂
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理念如下:
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廢」的教育思想家,主張五育並舉,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乙個顯著特點。
1、倡導以軍國民教育為急務;
一方面是由於當時中國所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需要舉國皆兵之制;另一方面,也是養成健全人格所必需,體育是實施其他四育的基礎。
2、以實利主義教育為急務;
實利主義教育(智育),即是「以人民生計為普通教育之中堅」,既包括各種普通文化科學知識的學習,如歷史、地理、算學、化學、手工、博物等;也應加強職業技能的培訓,密切教育與國民經濟生活的關係,使其能發揮提高國民經濟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3、以道德教育為中心;
公民道德教育(德育),是養成健全人格之本。要避免私鬥、侵略、智欺愚、強凌弱、貧富懸絕、資本家與勞動家血戰之慘劇,必須「教之以公民道德。
4、以世界觀教育為終極目的;
世界觀教育,為蔡元培所獨創並被作為教育的最高境界。蔡元培在哲學上受康德二元論的影響,把世界分割成現象世界和實體世界兩部分。
5、以美育為橋樑。
美感教育(美育)。蔡元培堪稱中國近代教育史上首倡美育的第一人。他受康德美學思想的影響,認為「美感者,合美麗與尊嚴而言之,介乎現象世界與實體世界之間,而津為橋樑」。
蔡元培的教育學觀點是什麼?
3樓:小小綠芽聊教育
一)軍國民教育。
近代的中國社會積貧積弱,人們因為鴉片的侵蝕,身體機能受到極大的損傷,以至於在和外界交戰時落於下風。蔡元培。
提出軍國民教育是想通過提高中國國民身體素質。
寓兵於民。二)實利主義教育。
實利主義教育即是「以人民生計為普通教育之中堅」,旨在密切教育與國民經濟。
生活的關係,加強職業技能訓練,使其能發揮提高國民經濟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三)公民道德教育。
蔡元培說「何謂公民道德?曰法蘭西。
之革命也,所標榜者,曰自由、平等、博愛。
道德之要旨,盡於是矣。」世界觀教育是蔡元培所獨創並且是五育中的最高境界。世界觀教育要求人們實現思想言論、意志的自由,不要被某一學說或者教義束縛,這一觀點具有解放思想的作用。
四)世界觀教育。
世界觀教育是蔡元培所獨創並且是五育中的最高境界。世界觀教育要求人們實現思想言論、意志的自由,不要被某一學說或者教義束縛,這一觀點具有解放思想的作用。
五)美感教育。
大力提倡美育,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特點,他認為美感教育不僅具有與宗教相同的性質和功能,而且可以避免宗教的保守性。所以他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
蔡元培認為「五育」不可偏廢,其中軍國民教育為體育,實利教育為智育,公民道德教育為德育,美感教育可以輔助德育,世界觀教育將德智體合而為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簡述
4樓:愛創文化
1、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五舉並重。
2、蔡元培(1868~1940)自鶴卿,號孑民,浙江紹興人,他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為中華民族的進步和發展,為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的教育體制,尤其是為改革和發展中國的高等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蔡元培宗教教育能否代替美學,蔡元培主張在中國用美育代替宗教,可行嗎
美學是範圍很廣的,乙個宗教教育不可能涵蓋整個美學,肯定不能代替。美學無法代替宗教。美學是宗教信仰衍生出來的乙個規則。蔡元培主張在中國用美育代替宗教,可行嗎 完全不可行,美育是什麼呢?沒有終極意義的理論和學說怎麼能代替宗教呢?蔡元培的 以美育代宗教說 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思想 爾雅 蔡元培先生所說的以美育...
(蔡元培的北大時代)講什麼
讀通史,自己整理時代主線,列個時間軸之類時東西掛牆上,一面放世界大事,另一邊寫同時代的中國史大事 只放你覺得對世界起重要作用的大事,不必事無鉅細地都寫下來 讀書過程中不斷補充。比較好的世界史書推薦全球通史,儘管有些錯誤,但難得在視角不是西方中心,作者又有完整的史識。帕爾默的現代世界史在學術上更站得住...
教育學家蔡元培老先生贈給其子一句話,「取象於錢,外圓內方」。對此你怎麼理解
古代的錢幣,外形是圓的,中間有方孔。外圓內方 精闢地概括了做人的要訣。外圓 我的理解是 尊重 尊重所有人,發自內心的 內方 我的理解是 自尊 保持自己的人格,有獨到的見解。取向於錢 外圓內方 這句話作何解釋?事繁勿慌 事閒勿荒,有言必信 無欲則剛。和若春風 肅若秋霜,取象於錢 外圓內方。圓為處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