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一、切忌讓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特殊人物。
孩子一旦感覺到自己是家庭中的特殊人物,他做任何事就會為所欲為,對家長的勸告或教育充耳不聞,永遠站在最高的位置指揮別人,命令別人,這樣的孩子怎能和別人友好相處?怎能找到要好的同伴呢?父母應該將對孩子的愛深深地埋藏在心裡,不要在孩子面前過分顯露,要知道過分的溺愛只會害了孩子!
父母應該讓孩子從小就感受到: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是平等的,大家應該互相幫助、互相照顧,自己更應該尊敬長輩、孝敬長輩。當然,這一過程中,父母的言傳身教是非常重要的!
這樣等孩子進入學校以至進入社會後,就會以一顆平等的心去對待他人,而不會居高臨下指揮別人了。
二、教育孩子要尊重別人。
教育孩子懂得在交往中尊重別人,其實是別人尊重自己的基礎。首先要尊重別人的人格,包括:不以己之長笑人之短,特別是不能捉弄生理有缺陷的人,不隨便給人起綽號。
其次是要尊重別人的意見,別人講話或提建議時,要集中精神,認真傾聽,理解別人的意思,不要隨便插嘴打斷別人,更不能凡事自己說了算,遇事應學會和大家一起商量解決,切忌包辦獨行。
三、讓孩子學會分享。
要讓孩子明白,好東西大家一起吃才有味道,好玩的大家一起玩才有意思。平時,家長可以邀請鄰居的小朋友來家中做客,讓孩子作主人,拿出好東西招待客人,體驗分享的快樂。教育孩子為災區捐款或幫助失學兒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給予給別人安慰與快樂,是高尚的行為。
這樣,孩子就懂得了付出和回報的關係,讓孩子從小就體驗到:不但得到愛與物質是快樂的,與人分畢蔽享也是快樂的!
四、讓孩子學會寬容。
教育孩子別計較別人的無意冒犯,例如小朋友不小心踩了自己孩子一腳,孩子生氣,這是可以用「移情」原理啟發孩子:「如果你不小心踩了別人一腳,別人也因此不和你玩,你高興嗎?」孩子通過設身處地、對換角色銷數讓地想虧局想,也就容易想通了。
另外,家長還應幫助孩子全面地評價別人,要多看別人的長處,別老抓著別人的缺點不放,以己之長度人之短,是很難與朋友友好相處的。
面對獨生子女居多的社會現狀,家長們若能把握好愛的尺度,並從小交給孩子正確的交往態度和交往技巧,相信溫室中的幼苗也同樣能在大自然中茁壯成長!
2樓:匿名使用者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那就看你們父母的表現了,你勤勞,他不懶惰;你簡樸,他不奢華;你凡事都主族櫻野張公道公平,他不自私;你看頌襲問題有眼光,處理事有度量,他也會有胸襟。但做榜樣只是二分之一,還要給他講道理,舉例子,讓他在懂得道理後把模仿變成自覺行動,兆喊並養成習慣,你就是成功的父母。
3樓:匿名使用者
多和同齡的小朋友接觸,參加一些協作性質的活動,多給孩子講一些有關勤儉節約的故事。
4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這些都給你教到世上還有壞人嗎?
《怎樣做正心修身的人》,以上,安貧樂道勤勞簡樸,明禮誠信,浩然之氣,為核心寫作文
讀了 心正筆正的柳公權 這一課感想很深,讓我看到了唐朝大書法家和清正忠誠老實的一位清官的高大形象。課文記述了柳公權勸告皇上兩件事 一是借談論書法秘訣,勸告穆宗 心正 治國,律已清政 二是借談論皇上穿衣,勸誡文宗正確用人,賞罰分明。這兩件事表明柳公權確實是乙個了不起的人物,說明他確是乙個心正筆正的清官...
怎麼讓孩子變得懂禮貌變得謙讓,怎樣讓孩子養成有禮貌懂謙讓的好習慣?
如何讓孩子 懂禮貌 有規矩 一是父母要做好榜樣。身教重於言傳,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父母平日裡熱情待人 禮貌處事,會讓孩子覺得文明禮貌地與人交往是一件愉悅而正常的事情,也會自然地去模仿。另外,在同孩子一起與人交往的時候,父母可以提示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比如如何打招呼 如何有禮貌地詢問對方 如...
怎樣做,才能夠讓孩子變得自律?
平時的時候多向孩子傳輸 延遲享受 的思想,另外讓孩子知道自律會給生活帶來很多的便利,不自律也會有不好的後果要承擔,做什麼事都做不好。首先要加強孩子的溝通交流,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幫助他們認識時間,能夠管理自己的有效時間,多給孩子一些鼓勵與支援。在平時日常生活當中,應該要讓孩子養成自己做決定,自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