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上產生皰狀突起的病蟲害,該怎麼防治?

2025-03-31 19:40:15 字數 1808 閱讀 2127

1樓:斯洛伐克毛姐

不管種植什麼農作物,都不能避免病蟲害侵害。枸杞也不例外。枸杞生長過程中發生的病蟲害對產量和質量有很大影響。

因此,在生產過程中要加強預防和控制工作。那麼枸杞的栽培有哪些常見的病蟲害呢?枸杞常見的病蟲害預防措施是什麼,枸杞栽培有哪些常見的病蟲害。

枸杞常見病蟲害預防措施1枸杞炭疽病,又稱黑果病,病周率達15% ~20%,嚴重時達70%,是真菌性病害,是枸杞生產的主要病害。

症狀該病主要危害果實,感染嫩枝、葉、花。青果發病初期。水果面出現針大棕色點,隨後擴大,呈現不規則跡象。

痣凹陷,變軟,變黑,氣候乾燥時果實收縮。痣表面長有近輪紋排列的小黑點,潮溼時瓶子和表面出現橙色孢子團。感染針葉樹、葉尖和葉緣,出現半圓形褐色斑點,田間溼度高時溼腐,表面出現橙色粘液。

花和花蕾感染後變黑。

不能開花,結果有規律的病原體在病科和病假地過冬。風雨是主要傳播媒介。生長期都可以發病。

病菌在田裡不斷**,雨量多,溼度高,病害迅速蔓延。發病期以7-8月預防方法加強**管理。結合冬季修剪整形,去除病假地,清掃乾淨田地枯枝落葉,集中焚燒。

5-6月雨季要撒一次1: 1: 100波爾多液,每15d再撒一次。

發病初期,50%對三鋅600倍或70%甲基託乏症500倍。噴灑3 ~ 5次。交替使用兩種藥劑。

撒一次7 ~ 10d。下雨的話及時噴射。枸杞會斑病、枸杞會斑病是真病。

主要是傷害葉子。水果也滲透進去。症狀葉子上的斑點是圓的。

從**灰色到淺棕色。邊緣顏色有點深。兵部陷落。

後期病斑呈棕色,葉背面出現淺黑色真菌,果實發病也發生淺黑色真菌,有規律的病菌在高海拔落葉和病科越冬或以病株殘體*在土壤中過冬,第二年風雨後首次感染弓i。

生長季節田地可能會發生多次再滲透。夏天高溫高溼,多霧的天氣有利於病態蔓延。損失很重。

預防方法在冬季結合修剪,徹底清除田間高枝、落葉、病害,集中焚燒。加強田間管理,增設磷、鈣、肥料,加強植物抗病力。發病前噴灑l:

1: 150波爾多液。預防病害發生。

發病初期,噴灑70%甲基託乏600倍液或50%多因靈加溼粉500倍液。

2樓:撒的謊

可以噴灑農藥,像這種病蟲害也只能通過藥物進行**,除了藥,基本上也難以得到控制。

3樓:水瓶問問額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噴灑一些農藥,用來防治枸杞上的害蟲,而且還能夠有效的保護枸杞正常的生長。

4樓:春季的風啊

在種枸杞的時候先噴上一些農藥,種好枸杞之後再配上一些農藥,然後根據枸杞的生長週期按時的噴農藥。

枸杞上產生皰狀突起的病蟲害

5樓:夏末蔚曳

應該是發生了枸杞癭蟎(eriophyes macrodonis )它是一種蟎蟲,是枸杞拍者告生產上常見的一種重要害蟲。前幾年,在閔行華漕、浦東孫橋和崇明新河等地大棚、露地栽培的枸杞上,也曾發現有不同程度的發生與危害,嚴重時枝葉生長受阻,嫩莖、葉片不能食用,影響產量和質量。

危害症狀:襲明主要發生在葉片上,受害部初呈黃綠色小皰狀突起,後形成葉片兩面都外突的皰狀(蟲癭),後期蟲癭正面呈淺紅紫色,葉背略下陷,扭曲畸形,植株生長受阻,嚴重時嫩莖和果實也受害。

防治方法:掌握在蟲癭,或成蟎大量出現前(11-12月越冬前和3-4月越冬後)選用藥劑進行防治,間隔7天左右一次,連續3-4次。可嫌培選藥劑有天王星ec(2500倍.

0%甲氨基阿維菌素ec(1500-2000倍.8%蟲蟎克ec(3000-4000倍)和5%尼索朗ec(2000倍)等。

網購的枸杞,上面有黑點,能吃麼,枸杞子上的小黑點是什麼東西?出現了黑點還能不能吃呢??

你好 枸杞上有黑點應該是放久了不新鮮了,能不吃的話還是別吃了。採納下謝謝 如果是發霉的話就不要吃了,估計時間太長了,或者是第二次重新染色,利用的枸杞吧。枸杞子上的小黑點是什麼東西?出現了黑點還能不能吃呢?在成品枸杞子中可能會有些顆粒末端有非霉變的小黑點,那是枸杞姑娘採摘鮮果時不小心碰傷的,並不妨礙食...

感情中,單方面一味的付出會產生怎樣的心理狀態

感情需要雙方共同來維護,如果單方面一味的付出,會給對方造成一種誤解,時間長了就習慣性的認為就應該這樣,長時間得不到回報,就會產生怨恨,對雙方來說都是一種傷害 額。這得看你有多愛她了 婚姻裡,一味的付出就會有好的結果嗎?單方一味的付出,會導致愛情的天平傾斜,長期對婚姻生活沒有半點好處 婚姻是兩個人的事...

皮蛋上為什麼會有雪花狀的花紋呢?

蛋中間的蛋清是一種膠體 乙個介於沉澱與溶液之間的混合物狀態,表現為被溶解的分子比溶液的分子要大,但不會因此而沉澱 膠體有一種很特別的特徵為其電解平衡被打破時 如在膠體中加入酸 鹼或者加熱 膠體中的被溶物會生成沉澱。皮蛋是放在鹼性物質 石灰 中製成的,當鹼通過蛋殼進入蛋體內時,會打破膠體的平衡導致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