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周到元朝反映了怎樣的發展趨勢

2025-02-17 05:55:21 字數 1505 閱讀 1476

1樓:毗沙王

統一的多民族的**集權國家的發展。

元朝疆域與漢朝時期相比所表現出的特點

2樓:

摘要。元朝的疆域要遠遠超過漢朝和唐朝,是我國歷史上疆域最廣的時期。

元朝的疆域要遠遠超過漢朝和唐朝,是我國歷史上疆域最廣的時期。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疆域又一次擴充套件時期。其與漢唐不同的是,由邊區少數租渣民族佔有了全部漢族地區的統一帝國。元朝在東北置遼陽行省,其南界抵達遼東半島南端,東南與高麗接壤。

北方設定了嶺北行省,轄有今蒙古共和國、俄羅仔滲斯西伯利亞中部和中國內蒙古東部、北部及黑龍江部分地區。西南方面統一吐蕃地區,使青藏高原第一次成為中原王朝的直屬版圖;建立雲南行省,轄境除今滇及黔、川部分地區外,南界還到了緬甸、泰國境內。在海疆方面第一次在澎湖列島設立行弊戚悄政機構巡檢司,屬晉江縣(一說屬同安縣)管轄。

3.元朝在地方性質制度上有哪些創新?其歷史作用是什麼?

3樓:小溪閒談影視劇

元朝在地方性質制度上實行行省制度,從政治上鞏固了國家統一,使**集權在行政體制方面得到保證。這是中國行政制度的一大變革,對後世影響巨大。

元代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參知政事,其行政機構名稱和官吏品秩與中樞相等,凡一省軍國大事無 所不領。行省轄區不僅地域遼闊,且省界犬牙交錯,使其無山川險阻可依,北向門戶洞開,形成以北制南的軍事控制局面。

元朝有著怎樣的發展?

4樓:北京創典文化

元朝整體生產力雖然比宋朝低,元世祖即位後,實行些鼓勵生產、安撫流亡的措施。由於經濟作物棉花不斷推廣種植,棉紡織品在江南一帶都比較興盛。

元朝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大過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例如,極力推崇藏傳佛教,在藝術與文學方面則是發展以庶民為物件的戲劇與藝能,其中以元曲最為興盛。

簡述元朝社會經濟恢復和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5樓:網友

1、實現國家統一;2、結合前朝的優勢發展不同的經濟方式;3、統一的元朝市場更廣闊。

6樓:阿笨

1、元朝統一,社會安定,人民交往交流加強, 有利於經濟發展。

2、元世祖的改革,建立起一套有利於社會經濟 恢復和發展的制度。

3、元朝鼓勵發展農業,推廣植棉,治理黃河, 開鑿運河,暢通交通。

4、元朝統一後推行開放政策,有利於中外經濟、 政治、文化交流。

7樓:網友

大一統的政治格局,廣闊的疆土,促進了全國境內的民族大融合,眾所周知,元朝時我國歷史上疆域最遼闊的乙個歷史時期,不算四個相鄰的蒙古國家,單是佔據中原的元帝國,疆域也是歷史之最,這就促使了廣闊土地上的民族大融合,在加上通往中亞、歐洲的陸路,海上的通道被打通,民族交往日益頻繁。民族大融合,有益於各民族的長久發展,各民族間各自取長補短,完善、改進、交流,共同促進社會的進步,推廣了生產力的開發和運用,豐富了藝術文化,使我國的多民族間共同發展得到良好保留。

陳二反映了元朝時期,我國民族關係的發展有何特點及原因是什麼

依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元朝時期我國民族關係的發展有何特點?原因是什麼?答 特點 出現民族大融合盛況。原因 元朝實現了全國大統一 元代疆域空前遼闊。1 特點 出現民族大融合盛況。2 原因 1 元朝實現了全國大統一 2 元代疆域空前遼闊。民族團結 國家統一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閱讀下列材料,...

哪三本書反映了元朝農業的落後?

這三本書分別是農桑輯要,農書,和衣桑衣食撮要,他們只擅長帶兵打仗,並不擅長對農業發展治理。元代的三大農書是哪三本?元朝統一以後,農業得到恢復和發展,出現了 農桑輯要 農書 和 農桑衣食撮要 三部著名的農業方面的書籍。農桑輯要 記載了許多珍貴的資料和經驗,專門用來指導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農業生產,是我國現...

從北宋 南宋 元朝的發展,我們得到了什麼結論

經濟再強大,科技再發達,沒有野心沒有侵略性,早晚被征服。正所謂好戰必亡,忘戰必危。宋代整個歷史實際上在戰鬥中一直保持贏多輸少的局面,朝廷上的精力就主要放在安定維穩的方向,防止將門做大,兵不識將將不識兵,二代將官是很難出現的,現役軍官大多大字不識靠直覺打仗的,就這樣在對外戰爭中一直保持贏面,可見當時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