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海南島民呆呆
中國的一日三餐制度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據有關記載:「商朝制定了兩餐制,早上進一餐,大約是今天7-9點,叫『大食』;一餐是下午,15-17點左右,叫『點心』,吃兩餐的時間是慣例,也是公認的時間專名。
關於用餐制度的官方文字記載最早見於《論語》「時吃時不吃」,說明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時期,人們的飲食有一定的規律。到了秦朝,普通人的飲食習慣是一日兩餐。第一頓飯叫「朝食」或「石三」,時間是早上;第二頓飯叫「鯰魚菜」,大概是下午3點到5點。
當時人們的理解和解釋被稱為「聖賢與百姓共耕共食,白手起家。」意味著只要你一天用過兩頓飯,就意味著一天過去了。漢唐時期是中國三餐習俗建立和鞏固的時期。
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霸王項羽在聽說劉邦要當關中王時,憤然下令:「天天賞士卒」,由「一日三餐」改為「一日三餐」,以犒勞將士,激發士氣。劉邦得知項羽的做法後,把「一日三餐」改為「一日三餐」。
劉邦率領大軍乘勢而上,攻下天險,最終擊敗了項羽。漢初,一日兩餐與一日三餐齊頭並進。漢代宗室子弟和貴族一日三餐,皇帝一日四餐。
這種飲食習慣因人而異,是中國傳統封建等級制度的體現。漢代以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實行早午晚三餐制,古代稱之為「三餐」,對生活和生產都有好處。研究表明,唐末五代時期,敦煌人有飯間加餐的習慣(高其安《唐五代敦煌飲食文化研究》)。
方回《古今考》卷十八曰「今東南省,爭食養民兩頓飯多,中午一點心都沒有。」
至今日,午餐在豫西南偏遠山村仍被稱為「點心」;與河南省相鄰的陝西商洛,也習慣把午餐當「吃零食」來吃。於是,一日三餐就成了漢唐時期流行的用餐制度。我國中原地區一直沿用一日三餐的飲食習俗,但城鄉之間的用餐制度仍存在一定差異。
城市居民根據工作生活需要,一日三餐,相當規律。他們大多數人早餐簡單,午餐和晚餐有各種各樣的飯菜。農村人根據農業生產的需要,也就是農忙時間安排飯菜。
民間有句話:「忙三頓飯,閒兩頓飯。溼吃幹吃。
這句諺語形象地概括了農村的日常飲食習慣,即農忙季節一日三餐,以公尺飯、饅頭、麵條等硬而餓的食物為主餐。淡季一天兩餐,以公尺湯、紅薯、湯麵等稀軟的飯菜為主。
2樓:井靖荷
古人從一開始的一日兩餐將過渡到了一日三餐。而一日三餐最早起源於先秦時期。但在當時並沒有得到推廣,而是作為貴族的特權,藉由這種行為來標榜貴族的身份。
3樓:職場百事露露
都是在商夏的時候,那個時候來說很多的吃喝就是開始了,所以我們也就比較好的,很好的擁有自己這樣的生活觀。
4樓:繁新人
漢朝,因為漢朝的時候農業發展很快,人們的勞動時間增加,飲食次數也增加了。
一日三餐是誰發明的,是從古時候的什麼時間開始的 大致有多少千年了?
5樓:穎兒說歷史
一日三餐制度,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古人竟然吃兩頓。
6樓:牛牛的天空下
從商朝開始,人們的日常活動規律為標準被分成8個時段,人們吃飯的時段分別叫「大食」,即上午7時至9時,「小食」是15時至17時。
到了漢朝,統治者為了顯示自己身份高貴、地位崇高,還特意在一天吃幾餐飯上大做文章:按照禮儀,天子一天可以享受四餐,諸侯一天可以吃三餐,平民一天只能吃兩餐。
兩宋時期,宵禁制度被廢除了,這直接促成了夜市的繁榮。人們「夜行」完全不受限制,夜行的時間長了,也就有了在天黑之後再新增一餐的必要,於是市民紛紛開設在夜晚營業的茶館和酒樓,招攬顧客。北宋都城開封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城市,有100多萬人口。
據統計,城中沿街店鋪有6400多家,如此多的人口和商鋪為夜市的繁榮提供了充足的客觀條件。
北宋末年的蔡絛在其筆記 《鐵圍山叢談》中說,全國各地的百姓都被蚊子所困擾,唯獨開封的夜市上沒有蚊子,因為這是整個開封最熱鬧的地方,酒樓林立、燈火通明,蚊子最怕這些了。開封的夜市不僅在氣溫宜人的季節車水馬龍,即便在大冬天颳風下雪的時候也從不歇業,足見開封夜市的繁榮。
夜市的流行,直接推動了三餐制的普及,而三餐制的普及又促進了消費水平的提高,帶動了兩宋時期的餐飲業和娛樂業的繁華。
一日三餐的由來
7樓:內蒙古恆學教育
秦漢時期民間一天吃兩頓飯,「朝食」為主餐,戰國時期貴族多了夜餐,實行一日「三餐制」。
典故:秦漢以前人們一天只吃兩頓飯。由於農業不發達,糧食有限,即使兩頓飯也要視人而待。
墨子·雜守》說,兵士每天吃兩頓,食量分為五個等級。
第一頓稱「朝食」或「饔」,在太陽行至東南方(隅中)時就餐。第二頓稱「飧」或「食」,在申時(下午四點左右)進餐。
對於進餐時間,古人講「不時,不食」《論語》。在不應進餐的時間用餐,被認為是一種越禮的行為或特別的犒賞。如《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聽說劉邦欲王關中,曾怒而下令「且日享士卒」,藉此犒勞將士,激發士氣。
一日三餐的由來
8樓:瓜瓜愛娛樂匯
原來一日三餐還有這樣的歷史緣由。
9樓:奇葩冷知識
古人一日吃兩餐,而後生活富裕了,就變成了一日三餐。
10樓:談歷史
古代習俗是一日兩餐,三餐的習慣大約從近代開始。古人飲食的習慣為古人一日兩餐,第一頓飯叫朝食,又叫饔。
古人曾經一日兩餐,那麼現在的一日三餐起源於什麼時候?
11樓:彩虹巧克力糖豆
因為最早的秦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只能吃得起一日兩餐,到了後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也就可以一日三餐到現在成為了一種習慣。
12樓:深知她是命
古人曾經的一日兩餐,其實是很正常的。之後出現加餐是有原因的。一是有錢有勢的人會加餐,有錢了也加得起餐,二是幹體力勞動的活,二頓吃不飽,如果不加餐,幹體力活的人體力不支,沒有辦法幹活也不行。
13樓:王姐的每日穿搭
古人一日兩餐是因為生產力不足,只能一日兩餐。一日三餐是近代才開始流行的,但也只是生產力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
西餐可以當一日三餐吃嗎,西方人一日三餐吃什麼?
1 頭盤 西餐的第一道菜是頭盤,也稱為開胃品。開胃品的內容一般有冷頭盤或熱頭 盤之分。2 湯與中餐有極大不同的是,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湯。西餐的湯大致可分為清湯 奶油湯 蔬菜湯和冷湯等4類。3 副菜 魚類菜餚一般作為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稱為副菜。品種包括各種淡 海水魚類 貝類及軟體動物類。4 主菜 肉 ...
瘦的人一日三餐都吃什么,瘦的人一日三餐都吃什麼?
早上大多數還是會選擇吃稀飯,配著一小碟鹹菜,吃上一根油條,是件幸福的事。小數會煮麵條,煮餃子,懶惰的時候直接出門去外面吃包子。中午自己煮點家常菜,通常乙個辣椒炒肉,或者紅燒魚,紅燒排骨 小炒肉等,乙個西紅柿雞蛋湯加乙個時令蔬菜。晚上家人都下班回家,燒的菜稍微多一點,偶爾吃螃蟹,紅燒蝦,炒牛肉等,再加...
一日三餐的合理熱量配比為多少,一日三餐的合理熱量配比為
學生每日攝入的總熱量中,三餐的分配大致為 比較合理。因為午餐最關鍵,既要補充上午的熱量消耗,又要為下午的學習和活動做好儲備。因此,午餐的熱量和油脂量應是三餐中最高的。三餐的攝入熱量 早餐25 30 午餐35 40 晚餐30 35 6 17歲的學生時期是乙個人一生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關鍵時期,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