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稀硝酸
1、效果不同:並提是把兩層意思糅合進乙個句子,使句子緊湊,文辭簡練:互文則是把乙個意思拆分成兩個句子是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乙個完整句子意思。
2、理解不同:並提一般是把兩件相關的事並列在乙個句子中來表達。互文在理解時,要瞻前顧後,不能偏向哪一方,也不能把它割裂開來理解。
只有如此,才能正確、完整,全面地掌握這類句子的真正意思。
2樓:熱心網友
1、目的不同:並提是為了使句子緊湊,文辭簡練。互文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使句子更加飽滿,充實,有說服力。
2、所用的文種不同:古人常用並提法以行文。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採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古詩文中運用較多。
3、舉例方式不同:乙個合,乙個拆。「並提」一般是把兩件相關的事並列在乙個句子中來表達。把屬於乙個句子的意思,分寫到兩個句子裡,解釋時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補足,就是互文。
3樓:匿名使用者
並提,就是把兩件相關的。
事並列在乙個句子中來提及。有的修辭書稱之為 「分承」 或 「合敘」。使用「並提」 修辭手法 可以使句子緊湊,文辭簡練。例如:
夫種、蠡無一罪,身死亡。——史記 韓信盧綰列傳》
據歷史記載,文種和范蠡都是春秋末年越國的大夫。越國被吳國擊敗後,他們都輔助越王勾踐勵精圖治,消滅了吳國。後因勾踐聽信讒言,致使文種被迫自殺,范蠡亡命出逃。
所以上面這個句子中的 「種」 只能和 「死」 搭配,「蠡」只能和「亡」搭配。正確的理解應是 「文種沒有一點罪,卻被迫自殺身亡;范蠡沒有一點罪,卻被迫亡命出逃。」 由此可見,理解並提式的句子,要從文意方面來分析句子的搭配關係。
如果我們把「夫種、蠡無一罪,身死亡」中的「死亡」當作乙個詞來解釋,那就違背歷史事實了。
互文,就是文中前後詞語互相呼應,彼此補充的修辭手法,也叫 「互言」。互文的特徵是為了精簡,乙個詞能頂兩個詞用。例如:
「叫囂乎東西 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說》這裡的 「東西」 和 「南北」 是互文的表達方式。「叫囂乎東西」,等於說 「叫囂乎東西南北,隳突乎南北東西」。如果理解為悍吏只在村東村西叫喊,只在村南村北衝突,也就曲解了文章的本義。
請舉例說明古代漢語常見的結構有哪些
舉例說明古代漢語常見的結構有哪些
4樓:
客有吹洞簫者(定語後置)
古代漢語註解有哪幾種常見的情況?
古代漢語「所以」的兩種含義是什麼並舉例子
5樓:匿名使用者
[ 所以 ] 助詞。
一、表原因。例:「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二、表所用之物。例:「夫仁義辯智,非所以持國也。
」 古代漢語是與現代漢語相對而言的,它是古代漢族的群眾語言。廣義的古代漢語的書面語有兩個系統:乙個是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及其後人用這種書面語寫成的作品。
在古代漢語中「而」字做連詞的主要用法是什麼?舉例說明
6樓:honey哈妮妹妹
表示並列關係。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2.表示遞進關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荀子·勸學》
3.表示承接關係。
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宋·蘇軾《石鐘山記》
4.表示轉折關係。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5.表示假設關係。
諸君而(如果)有意;瞻餘馬首可也。——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6.表示修飾關係,連線狀語。
吾恂恂而起。——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拼音:ér筆劃:6
五筆:dmjj
部首:而。結構:單一結構。
五行:金。筆順:橫、撇、豎、橫折鉤、豎、豎。
釋義
古同「爾」,代詞,你或你的:「~翁歸,自與汝復算耳」。
連詞:表平列,如「多~雜」。
表相承,如「取~代之」。
表遞進,如「~且」。
表轉折,如「似是~非」。
連線肯定和否定表互為補充,如「濃~不烈」。
連線狀語和中心詞表修飾,如「侃侃~談」。
插在主語謂語中間表假設,如「人~無信,不知其可」。
3.表(從……到……)從上~下。
4.而,通「能」,才能。
然計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義為政故也。——墨子·尚同下》
5.助詞,表示偏正關係,相當於「之」,「的」
虞之與虢,相恃而勢。——淮南子·人間》
7樓:牽瑤東郭涵涵
「而」字做連詞的主要用法有4種:
1.表示並列,相當於「而且」、「又」、「和」,有時可不譯。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十則)
2.表示承接關係,相當於「並且」、「就」,有時可不譯。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古代漢語上說的並提與互文有何區別
1 效果不同 並提是把兩層意思糅合進乙個句子,使句子緊湊,文辭簡練 互文則是把乙個意思拆分成兩個句子是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乙個完整句子意思。2 理解不同 並提一般是把兩件相關的事並列在乙個句子中來表達。互文在理解時,要瞻前顧後,不能偏向哪一方,也不能把它割裂開來理解。只有如此...
古代漢語通假字和假借字的區別,跪求古代漢語通假字和假借字的區別和聯絡
古代漢語中,通假字和假借字這兩個概念是同義的,只是名稱上有所不同。1 假借是造字法 通假是用字法 2 假借是本無該字 假借同音字來替代 比如說求本來是裘的異體字 是皮衣的意思 3 現在假借為動詞追求 通假是本來有這個字 跪求 古代漢語通假字和假借字的區別和聯絡 通假字與假借字的區別和聯絡 本有其字,...
古代漢語詞典和古代漢語詞典有什麼區別
古代漢語詞典和 古代漢語詞典 沒區別,六個字完全一樣。古代漢語詞典與古代漢語字典有什麼區別 前者的功能是以查閱古代漢語的詞語的意義 用法為主,後者的功能是以查閱古代漢語中的字的注音 釋義 用法等為主。古代漢語字典 是200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合鳴。古代漢語詞典 是由 古代漢語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