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高手,,古代漢語中的尊稱和謙稱分哪幾類

2021-03-21 18:16:21 字數 2190 閱讀 5464

1樓:離露也

古代漢語裡有乙個值得注意的現象,那就是人稱代詞作主語的現象不如現代漢語普遍,特別是第

一、二人稱。推究起來,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由於古代漢語裡省略主語的現象較多;二是由於古代人更樂於對自己用謙稱,對聽話人用尊稱。

下面,本文就以現行初中語文課本裡幾篇古文中的句子為例,說一說古代漢語的尊稱和謙稱。

請注意下面句子中的加點詞:

1、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諸葛亮:《出師表》)

2、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戰國策•魏策四•唐雎不辱使命》)

3、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與天下••••••(陳壽:《隆中對》)

4、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諸葛亮:《出師表》)

上面四例中的「臣」「寡人」「孤」「愚」都是指說話人自己,屬謙稱,在句中的語法作用是代替第一人稱作主語。類似的詞語還有「僕」「妾」等。事實上,說話人自稱其名也是一種表謙稱的方式,例如: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庭斥之」(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謙稱也往往取代第一人稱作中心詞的定語或動詞的賓語。例如:

5、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戰國策•齊策一•鄒忌諷齊王納諫》)

6、 ••••••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墨子•公輸》)

7、 雖殺臣,不能絕也。(《墨子•公輸》)

8、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戰國策•齊策一•鄒忌諷齊王納諫》)

上面例5每句中的第乙個「臣」和例6中的「臣」以及例8中的「寡人」都是謙稱作定語的情況,而例5每句中的第二個「臣」和例7中的「臣」則均作賓語。

這是謙稱代替第一人稱的情況。古漢語裡也常常用尊稱替代第二人稱作句子的主語,例如:

9、(卜者)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

10、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同上)

11、 將軍身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同上)

12、 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戰國策•魏策四•唐雎不辱使命》)

13、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墨子•公輸》)

14、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秋水•莊子與惠子遊》)

15、 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陳壽:《隆中對》)

16、 (鄒忌)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戰國策•齊策一•鄒忌諷齊王納諫》)

上面八例中的「足下」「公(等)」「先生」「(夫)子」「主上」「君」等都是指說話人對聽話人的尊稱,表示第二人稱作主語。例11中「將軍」是用官(軍) 尊稱對方,而古代漢語中也不乏用對方的字來表示尊稱的,例如:「今少卿抱不測之罪」(司馬遷:

《報任安書》),「少卿」即為任安的字。

同謙稱一樣,尊稱也經常替代第二人稱而作中心詞的定語或動詞的賓語,例如:

17、 足下事皆成,有功。(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

18、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墨子•公輸》)

19、 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秋水•莊子與惠王游》)

20、 莊子來,欲代子相。(《莊子•秋水•惠子相梁》)

21、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諸葛亮:《出師表》)

上面五例中前三例中的「足下」「子」皆作定語,後二例中的「子」「陛下」均作賓語。此外,古漢語中也存在用尊稱代替第三人稱的情況,似乎並不多見,例如:

22、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諸葛亮:《出師表》)

23、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陳壽:《隆中對》)

24、 (陛下)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諸葛亮:《出師表》)

25、 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同上)

上面四例中的「先帝(主)」「聖」均是尊稱替代第二人稱。其中,例22、例23中的「先帝(主)」作主語,例25中的「先帝」作賓語,而例24中的「聖」「先帝」都作定語。

需要明確的是,前面諸例中的謙稱和尊稱都是替代的人稱代詞,而不是人稱代詞,屬於名詞一類。筆者認為,基於上述種種情形,從總體上來說,古代漢語裡人稱代詞的使用就不如現代漢語普遍了

跪在古代漢語中的意思,親戚在古代漢語中什麼意思完整的

跪為動詞,跪,釋名 雲 跪,危也,兩膝隱地體危阢也。即兩膝著席,上體聳直之坐法。1 形聲。從足,危聲。本義 屈膝,單膝或雙膝著地,臀部抬起,伸直腰股 2 同本義 kneel 跪,拜也。從足危聲。去委切。東漢 許慎 說文 跪,兩膝拄地所以拜也。說文通訓定聲 仲宣跪而稱曰。文選 謝莊 月賦 秦王色撓,長...

在古代漢語中與和歟是假借字,關於古代漢語假借字和古今字的問題

與和歟是通假字 說文 與,黨與也.漢書 燕剌王劉旦傳 群臣連與為朋,非毀宗室.荀子 王霸 約結已定,雖睹利敗,不欺其與.與 字也被借用作語氣詞,如 論語 微子 是魯孔丘與?孟子 公孫丑上 今言王若易然,則文王不足法與?為了與本義相區別,後來造了 歟 字,成了語氣詞的後起本字 關於古代漢語假借字和古今...

古代漢語中的對轉是什麼意思,其在古代漢語中有哪些意思

這是乙個與古代音韻學有關的名詞,與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漢語書面語言裡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有關。我當時學的時候也費了好大勁,還問了老師。書賞識這樣定義的 對轉,是指韻腹相同或相近的陰聲韻與陽聲韻 陰聲韻與入聲韻 陽聲韻與入聲韻之間的互相轉化 很抽象,如果對古代音韻很感興趣在進一步研究吧,否則就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