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周敦頤為題的文言文怎麼翻譯,以周敦頤為題的一篇文言文怎麼翻譯?

2022-07-28 08:15:04 字數 5844 閱讀 6622

1樓:匿名使用者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原名敦實,避英宗舊諱而改名。作為我國宋明理學的開山祖師,其哲學思想、倫理思想得到我國學術界的重視和挖掘,而其心理學思想至今仍無人問津。事實上,如同我國歷史上的許多思想家一樣,周敦頤也對我國古代心理學思想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他論述「心性義理」的觀點、關於「得刑以治,肅之以刑」的司法心理思想和實踐,以及他關於形神關係的揭示、為聖的方法與道德修養的論述,都閃耀著心理學思想的光輝。

周敦頤作為打破理學家所謂孔孟而後道統中絕千年幽暗的理學開山祖師,深入研究他的心理學思想,對於開掘我國宋明理學時期的心理學思想遺產,繼承我國的優秀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周敦頤(公元1017―2023年),原名淳實,因建濂溪書堂於廬山之麓,學者稱之為「濂溪先生」。北宋湖南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周敦頤的著作收在《周敦頤集》(中華書局2023年版),其主要著作《太極圖說》和《通書》等篇,比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心理學思想。

一、「性命合一」的心理發生觀

心理發生論是心理學中的乙個重要問題,它在於揭示心理的屬性和**。在周敦頤的心理學思想中,也注意到心理學中的這個重要問題。周敦頤提出「理性命」三範疇,從本體論上把性和命聯絡起來,從而來解決「人是什麼」這個理學的中心問題,也就是解決人的本質、本性與自我、心理等問題。

所謂理,周敦頤雖然沒有作全面論述,但他提出了在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上值得重視的問題:在他的宇宙生成論中,他提出無極太極和二氣五行範疇,實際上講了精神同物質的關係,具有本體論的特徵。所謂性,是指人之所以為人的內在本性,雖然在理學家那裡主要被歸結為人的道德本性或道德性,但他們也承認,人具有生物、生理等自然本性,是人所受於天者。

心性是不可分的。心,一是指主體自身內在的道德本能或情感意識,即所謂「義理之心」、「本心」或「良心」,但也有直接指人的認識器官及其知覺、思慮等認識、心理功能及作用的涵義,即人之所以為人而異於萬物,在於人稟五行之「秀」而為萬物之「靈」,這個「靈」處就在於「心」。而「命」則是指天所賦於人者,代表客觀必然性。

周敦頤在心理發生論上有「性命合一」的思想,即認為心之體即性之理,心的本體存在由其知覺作用而表現,體用性情是完全合一的,「命」之客觀必然性與「性」之內在性在人身上得到了統一。

周敦頤認為,人性的構成本質上是陰氣和陽氣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合。他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人性又有善惡之分,有剛、善、柔、惡、中五品之分,他指出:「性者,剛柔善惡,中而已矣。剛善為義、為直、為斷、為嚴毅、為乾固;惡,為猛、為隘、為強梁;柔善為慈、為順、為巽;惡,為懦弱、為無斷,為邪妄。

惟中也者,和也,中節也,天下之達道也,聖人之事也。故聖人立教,俾人自易其惡,自至其中而止矣」〔1〕,「剛善剛惡,柔亦如之, 中焉止矣」〔2〕。這是對我國古代心理學思想中性三品說的發展。

所謂剛、柔、善、惡、中,並不是並列的,而是剛、柔與善、惡相結合,形成為剛善、剛惡、柔善、柔惡,再加上中,形成五品。剛與善相結合為剛善,剛善之性「為義、為直、為斷、為嚴毅、為乾固」;剛與惡相結合為剛惡;剛惡之性「為猛、為隘、為強梁」;柔與善相結合為柔善,柔善之性「為慈、為順、為巽」;柔與惡相結合為柔惡,柔惡之性「為懦弱、為無斷、為邪妄」。這樣,周敦頤從人性的剛、柔、善、惡幾個重要規定出發,論述了剛善、柔善、剛惡與柔惡幾種主要的人性心理品質型別。

但剛、柔、善、惡都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中,「惟中者也,和也,中節也,天下之達道也,聖人之事也。」宋明思想家喋喋不休地談論「中」這個問題,未發之中,已發之中,如此等等,都是從周敦頤的性論而來的。

周敦頤認為,易是性命之源,也是人的心理之源。易者,據朱熹解釋,為交錯代換之名。天地之間,陰謀交錯,為性命所出之源。

但同時,他又認為:「二氣五行,化生萬物,五殊二實,二本則一。是萬為一,一實萬分。

萬一各正,小大有定。」〔3〕,就是說宇宙萬物生生不窮,但本質上都是一氣所演化,即「是萬為一」。五行各有特殊的質(五殊),二氣也各有內實(二實),但二氣的根本是「一」(二本則一)。

「一」指「太極」,太極元氣演化出二氣五行,一氣表現為各自差別的萬物,這就是「一實萬分」、「人性五品」即由此而來,人們不同的心理特質與心理狀態也由此而來,萬物與一道各有自己的標準,「萬一各正」,「各一其性」〔4〕,天地間的一切不論小的還是大的, 各有自己的命定(小大有定)。性命由二氣(陰陽二氣)交錯產生,而陰陰交錯則是由抽象的「一」產生的。萬物出於一,一分而為萬物,萬物各有自己的命定

2樓:匿名使用者

《宋史.周敦頤傳》:

周敦頤,字茂叔,號濂溪,道州營道人。原名敦實,避英宗諱改焉。以舅龍圖閣學士鄭向任,為分寧主簿。

有獄久不決,敦頤至,一訊立辨。驚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薦之,調南安軍司理參軍。有囚法不當死,轉運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眾莫敢爭,敦頤獨與之辯,不聽,乃委手版歸,將棄官去,曰:

「如此尚可仕乎!殺人以媚人,吾不為也。」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陽令,治績尤著。郡守李初平賢之,語之曰:「吾欲讀書,何如?

」敦頤曰:「公老無及矣,請為公言之。」二年果有得。

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寧獄者,吾屬得所訴矣。」富家大姓、黠吏惡少,惴惴焉不獨以得罪於令為憂,而又以汙穢善政為恥。

歷合州判官,事不經手,吏不敢決。雖下之,民不肯從。部使者趙抃惑於譖口,臨之甚威,敦頤處之超然。

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視其所為,乃大悟,執其手曰:「吾幾失君矣,今而後乃知周茂叔也。」熙寧初,知郴州。

用抃及呂公著薦,為廣東轉運判官,提點刑獄,以冤澤物為己任,刑部不憚勞苦雖癉癘險遠,亦緩視徐按。以疾求知南康軍,因家廬山蓮花峰下,前有溪,合於江,取營道所居濂溪以名之。抃再鎮蜀,將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翻譯:周敦頤,字茂叔,道州營道人(今湖南省道縣),原名叫敦實,因為避諱宋英宗趙曙的名字(趙曙原名宗實)而改名叫敦頤。因為當時擔任龍圖閣學士的舅舅鄭尚的推薦,擔任了分寧縣(今江西省修水縣)的主簿。

當時分寧縣有個案子拖了很久都得不到公正判決,周敦頤到了以後只審訊了一次就把事情的責任劃分清楚了,縣里的人說:「連那些判決經驗豐富的老吏也比不上這小夥子啊。」部使者(巡查地方的使者,)調他到南安(今福建省泉州南安市)擔任軍司理曹參軍(類似於今天的地方法院院長)。

當時有個囚犯按法律規定不用判死罪,但轉運使(主管運輸事務的**或地方官,相當於今天的交通運輸局)王逵想重判,王逵是個殘酷兇悍的官吏,沒有人願意和他爭,周敦頤乙個人和他爭辯,王逵不聽,周敦頤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辭官,並且說:「像這樣還出來做什麼官呀,靠殺人的做法來博取政績,取悅上級,這樣的行為我做不到。」王逵聽到這樣的說法,明白過來自己的處理不對,這個囚犯才免於一死。

周敦頤後來改任郴州桂陽縣縣令(今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政績顯著,當時的郴州知州李初平看敬重周敦頤,曾問周敦頤:「我打算多讀些書,你有什麼好建議嗎?」,周敦頤說:

「您年紀大了,讓我來給您講講吧。」兩年後,李初平果然感覺有收穫。周敦頤後來調任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市)知縣,當地的老百姓說:

「新來的知縣就是以前審理分寧縣那件疑案 的人,這下子我們就不怕打官司了。」但是當地的那些橫行不法的大富人家、地方好強,衙門裡那些狡猾貪婪的小吏、惡少都揣揣不安,害怕得罪了這位剛正不阿的新知縣,(而在經過周敦頤教育後,)這些人認識到過去的錯誤,而且以玷汙清廉的政治為恥辱了(就是說地方豪強經過周敦頤的教育,變得遵紀守法了)。 周敦頤擔任合州(今重慶市合川市)通判後,事情不經他的手,下面的人不敢做決定,即使交下去辦,老百姓也不聽從。

部使者趙抃被一些謊言迷惑,認為周敦頤是個虛偽的人,對周的態度很不哦,周敦頤也不過多解釋,處之泰然。後來,周敦頤當了虔州(今江西省贛州市)通判,趙忭是虔州的知州,趙忭與他接觸多了,經過仔細觀察,了解了他的為人,才明白當初是自己錯怪了周敦頤,趙忭握著周敦頤的手道歉,說:「我差點失去了和你這樣的人做朋友的機會,從今以後,我算是了解你的為人了。

」熙寧初年,周敦頤擔任郴州的知州。因為趙抃和呂公著的推薦,被任命為廣東轉運判官,提點刑獄,他以平反昭雪為自己的使命,不辭辛苦的巡視自己管轄的地區,即使是 偏遠地區,也要慢慢的視察。後來,因為病重,實在不能堅持,才請求調任南康軍的的知軍(「軍」是宋代縣以上的乙個行政區域,一般設在衝要之地,乙個軍等於乙個州或府,直轄於路。

南康軍大致在今天的江西九江一帶,治所在今江西星子縣)。趙抃第二次擔任成都知府時,打算奏請皇帝重用他,還沒有來得及敦頤就死了,享年五十七歲。

3樓:

原文為什麼不寫上完呢?是否就這幾句。

周敦頤傳文言文翻譯

4樓:千歲鸞觴

原文:周敦頤,字茂叔,道州營道人。原名敦實,避英宗諱改焉。

以舅龍圖閣學士鄭向任,為分寧主簿。有獄久不決,敦頤至,一訊立辨。邑人驚曰:

「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薦之,調南安軍司理參軍。有囚法不當死,轉運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眾莫敢爭,敦頤獨與之辨,不聽,乃委乎版歸,將棄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殺人以媚人,吾不為也。

」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陽令,治績尤著。郡守李初平賢⑸之,語之曰:「吾欲讀書,何如?

」敦頤曰:「公老無及矣,請為公言⑹之。」二年果有得。

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寧獄者,吾屬⑺得所訴矣。」富家大姓、黠吏惡少,惴惴焉不獨以得罪於令為憂,而又以汙穢善政為恥。

歷合州判官,事不經手,吏不敢決。雖⑻下之,民不肯從。部使者趙抃惑於譖⑼口,臨之甚威,敦頤處之超然。

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視其所為,乃大悟,執其手曰:「吾幾失君矣,今而後乃知周茂叔也。」熙寧初,知郴州。

用抃及呂公著薦,為廣東轉運判官,提點刑獄,以冤澤物為己任,刑部不憚勞苦雖癉癘險遠,亦緩視徐按。以疾求知南康軍。抃再鎮蜀,將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翻譯:周敦頤,字茂叔,道州營道人(今湖南省道縣),原名叫敦實,因為避諱宋英宗趙曙的名字(趙曙原名宗實)而改名叫敦頤。因為當時擔任龍圖閣學士的舅舅鄭尚的推薦,擔任了分寧縣(今江西省修水縣)的主簿。

當時分寧縣有個案子拖了很久都得不到公正判決,周敦頤到了以後只審訊了一次就把事情的責任劃分清楚了,縣里的人說:「連那些判決經驗豐富的老吏也比不上這小夥子啊。」部使者(巡查地方的使者,)調他到南安(今福建省泉州南安市)擔任軍司理曹參軍(類似於今天的地方法院院長)。

當時有個囚犯按法律規定不用判死罪,但轉運使(主管運輸事務的**或地方官,相當於今天的交通運輸局)王逵想重判,王逵是個殘酷兇悍的官吏,沒有人願意和他爭,周敦頤乙個人和他爭辯,王逵不聽,周敦頤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辭官,並且說:「像這樣還出來做什麼官呀,靠殺人的做法來博取政績,取悅上級,這樣的行為我做不到。」王逵聽到這樣的說法,明白過來自己的處理不對,這個囚犯才免於一死。

周敦頤後來改任郴州桂陽縣縣令(今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政績顯著,當時的郴州知州李初平看敬重周敦頤,曾問周敦頤:「我打算多讀些書,你有什麼好建議嗎?」,周敦頤說:

「您年紀大了,讓我來給您講講吧。」兩年後,李初平果然感覺有收穫。周敦頤後來調任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市)知縣,當地的老百姓說:

「新來的知縣就是以前審理分寧縣那件疑案 的人,這下子我們就不怕打官司了。」但是當地的那些橫行不法的大富人家、地方好強,衙門裡那些狡猾貪婪的小吏、惡少都揣揣不安,害怕得罪了這位剛正不阿的新知縣,(而在經過周敦頤教育後,)這些人認識到過去的錯誤,而且以玷汙清廉的政治為恥辱了(就是說地方豪強經過周敦頤的教育,變得遵紀守法了)。 周敦頤擔任合州(今重慶市合川市)通判後,事情不經他的手,下面的人不敢做決定,即使交下去辦,老百姓也不聽從。

部使者趙抃被一些謊言迷惑,認為周敦頤是個虛偽的人,對周的態度很不哦,周敦頤也不過多解釋,處之泰然。後來,周敦頤當了虔州(今江西省贛州市)通判,趙忭是虔州的知州,趙忭與他接觸多了,經過仔細觀察,了解了他的為人,才明白當初是自己錯怪了周敦頤,趙忭握著周敦頤的手道歉,說:「我差點失去了和你這樣的人做朋友的機會,從今以後,我算是了解你的為人了。

」熙寧初年,周敦頤擔任郴州的知州。因為趙抃和呂公著的推薦,被任命為廣東轉運判官,提點刑獄,他以平反昭雪為自己的使命,不辭辛苦的巡視自己管轄的地區,即使是 偏遠地區,也要慢慢的視察。後來,因為病重,實在不能堅持,才請求調任南康軍的的知軍(「軍」是宋代縣以上的乙個行政區域,一般設在衝要之地,乙個軍等於乙個州或府,直轄於路。

南康軍大致在今天的江西九江一帶,治所在今江西星子縣)。趙抃第二次擔任成都知府時,打算奏請皇帝重用他,還沒有來得及敦頤就死了,享年五十七歲。

——**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14題愛蓮說周敦頤

1 1 多 2 洗滌 3 長枝節 4 很少2 1 我則惟獨喜愛蓮從淤泥裡生長出來,卻不受泥的沾汙。2 只 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啊。3 具有不慕富貴名利 潔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意思對即可 4 示例1 蘭花,蘭花無論處於何處都是默默無聞地綻放,默默地散發幽香,具有淳樸高雅,不張揚 不媚俗的...

文言文 蘇秦以連橫說秦)現代翻譯

譯文 蘇秦將去遊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聽到訊息,收拾房屋,打掃街道,設定 準備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妻子不敢正面看他,側著耳朵聽他說話。嫂子像蛇一樣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謝罪。蘇秦問 嫂子為什麼過去那麼趾高氣揚,而現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子回答說 因為你地位尊貴而且很有錢呀。蘇秦嘆道 唉!...

文言文以學自損,不如無學翻譯,顏之推的文言文《以學自損,不如無學》的原文及翻譯

夫學者,所以求益耳。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敵,惡之如鴟梟。如此以學損,不如無學也。註解1.夫 句首發語詞。2.求益 求得長進。3.凌忽 凌,欺侮 忽,輕視。4.輕慢 輕視。5.同列 同輩。6.疾之 怨恨他。7.惡 w 厭惡。8.鴟梟 ch xi o 兩種惡鳥,這是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