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非正式群體?
1樓:lh科教小百科
非正式群體的概念由美國心理學家梅耶在霍桑實驗中提出,也稱自然群體,是人們在社會生活和相互交往中,未經任何權力機構承認或批准而自發形成的,靠感情和非正式規則聯結的群體。
一、營造良好的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
引導非正式小群體成員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對那些積極向上的非正式群體加以鼓勵,促使群體不斷進步。
二、加強班級各個群體的交流與合作。
乙個有凝聚力的班級,並非簡單的各個群體想加之和,而是乙個大的整體。引導學生多進行整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加強各個群體之間的溝通交流。通過群體互助來促進每個群體共同進步。
三、轉化消極群體。
有些具有消極傾向的小團體,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利己主義嚴重。這種群體應該進行轉化疏散,最重要的就是轉化群體裡的「核心人物」。可以與這些同學接觸交談,通過他們把握群體的思想動態,聽取他們的呼聲。
非正式群體的特點。
1、自發性。
非正式群體是自發形成的,沒有組織名稱、章程和制度,不是一種定型的群體,心理模式的相似性是它產生的基礎。
2、人數較少,「氣味」相投,幾人到十幾人不等。
3、存在「核心人物」
核心人物一般有能力強、有權威或者性格隨和、不計較、開朗外向等特點。他們在群體中起著榜樣、調節和領導指揮作用,他們的這種地位和作用是群體成員在交往和活動中自發形成的。核心人物的變化將對群體產生輻射影響。
4、制約性強,穩定性差。
這種群體是一種自願組合,靠道義和情感的因素來制約成員的行為,一旦情感因素減弱或消失就會自動離散或重新組合。
5、排他性。
群體成員往往會因為維護自身成員的利益與群體外的人群產生矛盾衝突。
什麼是非正式群體
2樓:網友
非正式群體(informal group)人們在活動中自發形成的,未經任何權力機構承認或批准而形成的群體。非正式群體的存在是基於人們社會交往的需要。在正式群體中,由於人們社會交往的特殊需要,依照好惡感,心理相容與不相容等情感性關係,就會出現非正式群體。
這種群體沒有定員編制,沒有固定的條文規範,因而,往往不具有固定的形式。由共同利益偶然結合在一起的人們、同院的夥伴、工廠或學校中存在的一些"小集團"、"小圈子"都屬於非正式群體。
形成條件。隨著對非正式群體的研究的發展,研究者們對其產生的條件、結構、性質、特徵及基本型別逐漸達成了一些共識。一般認為,非正式群體形成的條件有。
1.時間空間條件。
時間條件是指有共同的自由支配的時間,或是某些共同工作和活動的時間。空間條件是指彼此生活、工作地點比較接近,或是共同的。
對於非正式群體的形成來說,時空條件完全是外部的,但卻是必需的。如果能控制這種條件,也就從乙個方面控制了非正式群體的形成和發展。
2.利益或觀點的一致。
在正式群體中,幾個人對某事有一致看法,或大家有共同的利益,容易形成非正式群體。
3.個人的心理條件。
主要指由於共同的價值觀、興趣愛好,以及氣質性格的相容性。這方面的條件是內部的,具有決定性,往往決定了乙個非正式群體的穩定程度。
4.有類似的經歷或背景。
例如同事、同鄉、同學等。人們還根據非正式群體的結構把它們分為三種型別:水平型,主要成員的地位、背景都相似;垂直型,涉及正式群體中不同層次的人員;混合型,即上述兩種成分都存在。
根據非正式群體性質的不同,又可以把它們分為:工作型、經濟型、生活型、情緒型、混合型等幾種型別。
一般認為,非正式群體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徵;以某種利益、觀點和愛好為基礎,以感情為紐帶;有較強的內聚力和行為一致性;群體的首領對其他成員擁有精神上的支配權力;有一套見效快的不成文的獎懲制度和手段;成員之間有一條比較靈敏的資訊傳遞渠道;有較強的自衛性和排外性;等等。
管理心理學認為,非正式群體雖然沒有組織的明文規定,但它是客觀存在的。由於成員之間是以共同的觀點、利益、興趣、愛好等為基礎,因此它具有相對強的凝聚力,對其成員在心理上產生重要影響,其作用有時甚至超過正式群體。為此,管理者對非正式群體的存在和發展,絕對不可等閒視之。
3樓:雲南萬通汽車學校
群體是相對於個體而言的,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為了達到共同的目標,以一定的方式聯絡在一起進行活動的人群。群體又分為正式群體和非正式群體。 正式群體是為了實現組織賦予的任務而建立的。
它在組織法規或組織系統中,有明確的組織地位、權責關係及職責範圍。 非正式群體是指成員為了滿足個體需要,以感情為基礎自然結合形成的多樣的、不定型的群體。非正式群體是既沒有正式結構,也不是由組織確定的聯盟,它們是個體為了滿足社會交往的需要在工作和生活環境中自然形成的。
特點: 成員有共同的目標;成員對群體有認同感和歸屬感;群體內有結構,有共同的價值觀等。群體具有生產性功能和維持性功能。
群體的價值和力量在於其成員思想和行為上的一致性,而這種一致性取決於群體規範的特殊性和標準化的程度。群體規範具有維持群體、評價和導向成員思想和行為以及限制成員思想和行為的功能。在群體中,與正式規範同時存在的還有非正式規範。
當非正式規範與正式規範一一致時,人們往往按照非正式規範行為。群體規範對個體行為的制約表現為服從和從眾。群體規範通過內化-外化的機制影響個體思想和行為的變化,是管理上通過建立和維持良好的群體規範培養師生好思想、好品德的心理依據。
正式群體和非正式群體區別
4樓:來自洞賓亭暖洋洋 的黑翅鳶
正式群體的話是被認可過的,所以說屬於規的非正式群體雙反的。
5樓:網友
正式群體與非正式群體是根據構成群體的原則和方式的不同而劃分的群體種類。它們的主要區別是:
1、正式群體指有一定的規章制度。
有既定的目標,有固定的編制和群體規範,成員佔據特定的地位並扮演一定的角色的群體。
非正式群體指以個人好惡興趣等為基礎自發形成,無固定目標,無成員間的地位及角色關係的群體。
2、正式群體有一定相互關係的結構和規範,即有明確的行為準則。
非正式群體也有一定相互關係的結構和規範,但是往往沒有明文規定,群體成員中會自然湧現出首領,群體成員的行為受群體中自然形成的規範所調節。
3、正式群體中產生非正式群體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的。非正式群體中形成的目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群體成員對勞動和管理部門的態度,因而對勞動生產率。
有重大影響。當然,也存在非正式群體與正式群體發生矛盾,並干擾整個正式群體達到既定目標的情況。
如何正確認識非正式群體
6樓:
利用非正式群體成員之間的感情密切,互相信任,凝聚力強等特點,引導他們互相學習,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2、利用非正式群體內部壓力大,標準化傾向強等特點,做好引導工作,保證組織目標的實現。3、塌裂利用非正式群體內部資訊溝通靈敏、迅速的特點,使領導能夠及時收叢集體的意族者見和要求,從而提高決策的準確性、及時性。
4、利用非正式群體核心人物影響大、活動能力強的特點,給予他們一團穗閉定的權力。5、努力使非正式群體與正式群體的組織結構趨於一致,從而使職工獲得最佳的工作心裡狀態。
非正式員工要考慮人際關係嗎 什麼叫 非正式組織
人際關係是每乙個人都需要考慮的問題,不分非正式員工和正式員工。搞好人際關係不應該有針對性,不能是目前對自己有利用價值的就搞好關係,沒有利用價值的就無所謂。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一種情況。在曾經相處過的人中的某一位,現在已經有較好的事業基礎了,如果他願意,可以給你提供很多的幫助。曾經你們相處時,但由...
非正式見女方家長,第一次非正式場合見女朋友媽媽該準備些什麼?
姐姐既然有寶寶了,就送些寶寶穿的衣服,要成套的那種,顏色要男女都可以用的,然後,公公婆婆,看看老人喝不喝酒,買點酒也行,婆婆,買件衣服,這不馬上秋天了嘛,買羊毛衫比較好,不過最重要的要把你女朋友打扮好,這樣看人才放心,還有要真誠對待,關鍵看心意,禮物不算很重要,望採納 方法 步驟 01謙恭些,別瞎吹...
英語寫作格式的正式和非正式有哪些區別
區別是 正式文體常使用正式用語,非正式文體則常使用非正式用語,這兩類不同的用語是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被約定俗成地固定下來的。英語寫作中一般用正式用語。正式英語主要應用於寫作中。這種文體格式通常帶有學術性的寫作口吻,通常見於學術課本,大學 商業信函和合同中。在口語表達方面,正式英語通常只用於官方或正式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