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仁人志士的事蹟,有哪些古代仁人志士的事例

2025-03-31 01:45:20 字數 1311 閱讀 7104

1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1、韓愈。三歲成為孤兒,受兄嫂撫育,雖孤貧卻刻苦好學。二十歲赴長安考進士,三試不第。

二十五歲後,他先中進士,三試博學鴻詞科不成,赴汴州董晉、徐州張建封兩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回京任四門博士。三十六歲後,貶陽山令。

憲宗時北歸,為國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五十歲後,先從裴度徵吳元濟,後遷刑部侍郎。因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

移袁州。五十七歲終。政治上較有作為。

2、 文天祥。19歲時獲廬陵鄉校考第一名,翌年入吉州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中選吉州貢士,並隨父前往南宋首都臨安應試。殿試中,作《御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

後歷任籤書甯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職等笑讓橋。南宋在崖山海戰的慘敗後,文天祥文天祥被軟禁在會同館,元世祖決心勸降文天祥。後來因滑舉久不降元,被元世祖下令殺害,而文天祥殺身以成仁,其浩然正氣萬古碰猛流芳。

有哪些古代仁人志士的事例?

2樓:匿名使用者

董存瑞捨身炸碉堡。

邱少雲寧願火燒也不願暴露目標。

捨生取義。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在對待生於死、利與義的問題上,兩千多年前的大思想家孟子曾說:「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從此,捨生取義成為古往今來千千萬萬中國人奮發向上、百折不撓的精神支柱;作為一種進步的人生觀被一代代仁人志士當作評估人生價值的標準。這種民族精神具有巨大的歷史震撼力和時空穿透力,一直閃耀著人文精神的光輝。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壯士豪傑為了自己所追求的真理和夢想,拋頭顱、灑熱血。他們如群星般在歷史的天穹上閃爍著不滅的光輝。一身俠膽的荊軻,高吟: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終於血灑秦宮,慷慨就義;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留於後世的狀元郎文天祥,用自己的生命為捨生取義作了最好的註解;直至近代,「一腔碧血勤珍重」的秋瑾女俠、「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魯迅先生,無不是捨生取義的楷模。他們將自己的生命火花凝鑄於鐵鐐之中、迸發於刀光之上,流芳百世、永照後人。

去年,非典型肺炎這場突如其來的巨大災難,對我們的意志和勇氣也是嚴峻的考驗。在這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雖然許多年輕的生命因此而一去不返,但面對這些,沒有人退縮,大家前赴後繼,在逆境中不沉淪、在挑戰前不退縮,終於,我們戴上了勝利的桂冠。

這就是捨生取義!它是維繫中華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精神紐帶;是促進中華民族不斷走向興盛繁榮和文明進步的重要精神動力。

中華民族是乙個永不屈服的民族,艱苦和磨難只會把我們錘鍊得更加堅強。我們要大力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為中華民族譜寫出一支支自強不息、捨生取義的精神之歌。

愛國仁人志士的名言和事蹟,關於仁人志士的愛國名言

1 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深厚的感情。列寧 2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3 人民不僅有權愛國,而且愛國是個義務,是一種光榮。徐特立4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清 顧炎武5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漢 司馬過6 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有國界。俄 巴甫洛夫7 誰不屬於自己的祖國,那麼他...

古代有哪些酷刑?古代的酷刑有哪些

古代的酷刑有腰斬,剝皮,車裂,大卸八塊,官刑,活埋等,這些都是古代的酷刑古代還有很多酷刑沒有被記載,因為太多殘忍沒有被記載下來。中國古代流傳至今的酷刑有 剝皮 腰斬 車裂 即五馬分屍 大卸八塊 凌遲 縊首 即絞刑 請君入甕 即烹煮 宮刑 人彘 刖刑 斷椎 活埋等等。古代的酷刑是有很多的,尤其是在錦衣...

古代的情詩有哪些,古代著名的情詩有哪些?

問世間 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古代著名的情詩有哪些?1 關雎 先秦 佚名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採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