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我也加乙個例子,奧古斯丁認為惡是善的缺失,是人濫用自由意志的結果。
2樓:極樂行者
一、哲學是思想之學、認識之學、智慧之學,所以哲學上只有「見識」的不同之分,而沒有善惡之別。
二、所謂惡,是社會領域的概念,作為社會屬性的人,在與他人的接觸之中,在法律、道德、習俗的考量之下,才產生善惡的區別。
三、那所有不同的見解,都**於他自身智慧的差別,善惡對此不起作用。
在哲學上惡的種類
3樓:網友
本性惡是惡的最原始表現方式,這種惡來自人的生存需求與相對薄弱的能力之間的矛盾,人們必須得到生存必須的飲水和食物,但人的能力不足以獲得這些飲水和食物時,人就會表現出惡根性。
理性惡是惡的高階表現方式,這種惡來自高智商的一種陰謀趨向。人在擁有了較高能力的條件下,希望通過智謀獲得更多的擠佔其他人合理收益的一種惡。換一種思路,理性惡導致了本性惡的出現,而理性惡的人內心裡往往有本性惡。
權術惡是更高層次的惡,這種惡來自人擁有較高的權力地位的條件下,不願意承受權術帶來的捨棄與給與而導致的惡。這種惡反而是理性惡的根源,也導致了所有惡的產生。
哲學:為什麼惡更能引起我們的注意
4樓:網友
因為惡總是和義對立的,是不該為而為的事情,不是惡更能引起我們的注意,而是我們更易被惡吸引,這就像哭和笑一樣,笑太平常了,而哭卻不平常,故而哭總能更引起人的注意,俗話說「閒事莫理,眾地莫企」,為什麼看著一圈人圍在一起自己也很想去看看?因為這些都是不平常的,就像惡是不平常的一樣的,所以我們能被它吸引,進而引起我們的注意。當惡成為一種平常的事,而不能引起我們的注意時,就再也不是我們這樣的和平年代了,亂世應該就是如此吧。
5樓:吾道以一貫之
惡給我們力量,而人們總是短視,以為力量就是一切。
黑暗是我們的力量之源,光明是我們的智慧之源。
6樓:自立小強
因為人是善的,所以能發現惡。並以此為動力,減少惡,達到至善。
7樓:小錦蓮蓮
就像白紙上的那個黑點;身上的那顆蚊子咬出的包。
8樓:獨谷桖
因為我們覺得「善」是理所應當的,「惡「是不應當的。
對於哲學家來說,最惡毒的問題是什麼
9樓:網友
一般來說,至少很多哲學家都會煩那些很基礎的問題,我認為那便是惡毒了,畢竟浪費時間。
哲學上有哪些終極問題?
10樓:網友
是物質產生了意識,還是意識產生了物質?(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知識是我們早就知道的,還是從外在事物裡觀察得到的?(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
人類到底是追求正確的合適,還是追求對於人類最合適的正確?(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
11樓:龜龜的顧笙
人生觀和人生哲學的三個重要問題之一。
一、三個問題和多種認定。
1、三個問題。
我是誰(我是什麼人)?
我從**來?
我到**去?
2、多種認定。
三個人生哲學難題」;
三個西方哲學永恆命題」
世界上最終極的三大哲學問題」。
二、三個問題的人生意義。
筆者認為,這三個問題不是哲學的終極問題,而是人生觀和人生哲學的三個重要問題。
極少有人在風和日麗、風景如畫的時空與風情萬種的佳人共處時思考這些問題,卻不幸在監'獄標語中經常看到這些問題:「你是什麼人?為什麼來這裡?
來這裡幹什麼?」「記住昨天走過的路、走好今天改造的路、奔向明天光明的路。」
人生確實需要經常思考這三個問題。
人有自然、社會和精神三大屬性。人生是人的自然生命在意識支配下的社會旅程。
1、我是什麼人?——核心是現在的定位。
三千多年前,古希臘德爾斐神廟刻著「認識你自己」的銘文。中國有著名的格言:「人貴有自知之明」。
明確自己的身份地位是個人在社會中安身立命的前提。乙個人的身份地位是個人條件和社會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個人條件集中在三個焦點:
相貌的妍媸;②品德的善惡;③智慧型的高低。現代社會有人糾結於「靠臉吃飯,還是靠才華吃飯?」,但美德是立身之本。
2、我從**來?——核心是歷史的回顧。
在市場經濟中,人的流動很頻繁。應聘時要準備回答很多問題,但最重要的是:①學歷文憑;②工作(實習)經歷;③家庭狀況。「英雄不問出身」,平民常被審問。
珍惜過去的業績,正視自己的缺憾。
3、我到**去?——核心是未來的追求。
人生有「三業」:職業、家業和事業,事業處於最高層次。馬克思主義哲學倡導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但在積極進取時要力戒腐敗、勿忘算賬:
政治前途帳;②經濟收入帳;③人身自由帳;④家庭幸福帳。
追求美好的未來,實現人生的價值。
哲學上 什麼是"蝴蝶效應"
12樓:牛油有果
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乙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
任何事物發展均存在定數與變數,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其發展軌跡有規律可循,同時也存在不可測的「變數」,往往還會適得其反,乙個微小的變化能影響事物的發展,說明事物的發展具有複雜性。
13樓:匿名使用者
「蝴蝶效應」之所以令人著迷、令人激動、發人深省,不但在於其大膽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學色彩,更在於其深刻的科學內涵和內在的哲學魅力。混沌理論認為在混沌系統中,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我們可以用在西方流傳的一首民謠對此作形象的說明。
這首民謠說: 丟失乙個釘子,壞了乙隻蹄鐵; 壞了乙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 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鬥; 輸了一場戰鬥,亡了乙個帝國。 馬蹄鐵上乙個釘子是否會丟失,本是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但其「長期」效應卻是乙個帝國存與亡的根本差別。
這就是軍事和政治領域中的所謂「蝴蝶效應」。有點不可思議,但是確實能夠造成這樣的惡果。乙個明智的領導人一定要防微杜漸,看似一些極微小的事情卻有可能造成集體內部的分崩離析,那時豈不是悔之晚矣?
橫過深谷的吊橋,常從一根細線拴個小石頭開始。 所以學習上我們要: 1.
著眼全域性,防微杜漸; 2.明白細節決定成敗; 3.捕捉到對生命有意義的「蝴蝶」
14樓:匿名使用者
蝴蝶效應是混沌學理論中的乙個概念。它是指對初始條件敏感性的一種依賴現象:輸入端微小的差別會迅速放大到輸出端…蝴蝶效應在經濟生活中比比皆是:
中國宣佈發射飛彈,港臺100億美元流向美國。 「蝴蝶效應」也可稱「檯球效應」,它是「混沌性系統」對初值極為敏感的形象化術語,也是非線性系統在一定條件(可稱為「臨界性條件」或「閾值條件」)出現混沌現象的直接原因.
15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蝴蝶效應,通俗來說就是指,乙個看似不起眼的因素最後可能對整個事件或過程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 其中的哲理及啟示:1,世界是普遍聯絡的。
因此我們要全面看問題,不要忽視細枝末節。2,量變是質變的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因此,我們要把握好處理問題的度,同時,對有益的質變要不失時機地促成其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對有害的量變要防微杜漸,從源頭上阻止量的增長。
3,分清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雖然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了事物的性質,但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不是既定的,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因此,我們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哲學中的努斯指的是什麼?
16樓:小周高等教育**答疑
「努斯」一詞**於古希臘,其本意是指心靈。在古希臘哲學中,努斯是理性,它具有能動性,它超越感性世界,達到純粹的理性。努斯永遠自己思維自己,它推動邏各斯(規律),「至善」是最高的目的。
縱觀人類歷史的程序,有悖於「理性」,有悖於對「至善」的追求的歷史事實,非常之多;縱觀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的眾多「主要人物」,其中有悖於「理性」,有悖於對「至善」的追求的「惡人」,非常之多。
世界由物質世界和意識世界的緊密聯絡所組成。
客觀的存在物質並不因為沒有被意識反映而不存在,但站在人類進步和發展的基點來看,若不能被意識世界所認識,就沒有機會在努斯精神的驅動下,通過邏各斯(規律)的執行而達到更好、更善的目的,也就是說世界會變成乙個「死的」狀態,從這個意義理解,物質世界的存在就是非存在,因為它如果不能被意識世界所反映,就缺少了進步的動力源。
17樓:zx10051諮
古希臘的"努斯"(nous)作為乙個哲學概念是由阿那克薩哥拉首次引入哲學中來的,並影響了蘇格拉底,造成了希臘哲學從自然哲學向精神哲學的乙個大轉折。努斯的含義是靈魂、心靈,但不是被動的、帶有物質性的靈魂,而是能動的、超越的、與整個物質世界劃分開來的純粹精神,是與感性相對立的純理性。但努斯作為理性,與同樣被看作是理性的"邏各斯"有截然不同的含義。
如果說邏各斯是代表規範和法則的理性,那麼努斯就是代表一種能力的理性,這種能力就是超越感性而向更高處、向純粹精神生活或彼岸世界攀公升的能力,它因此而具有統攝此岸感性世界的作用。前者可以看作世界的合理的結構,後者則是這個合理結構的合目的地形成的原始動力。阿那克薩哥拉的努斯就是在整個世界之外按照某種原則來推動和"安排"這個世界的,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則指出這個原則正是"善"的原則。
但柏拉圖對"善"有雙重的理解,一方面是最高的"一",即最高統一性、完善性(完備無缺,邏輯上該有的都有),這實質上是邏各斯主義的理解;另方面是道德性,即作為最高等級的合目的性,這是努斯精神的理解。
18樓:牙博士
根據牙博士的朋友理論哲學體系的解釋,人生和世界就三部分,朋友,學習,事業。努斯屬於朋友和感性,羅格斯屬於學習和理性。
哲學上人生的意義,哲學上把人生是什麼,人生有什麼意義的問題稱之為( )的問題?
哲學上把人生是什麼,人生有什麼意義的問題稱之為人生觀或人生價值觀的問題。人生觀,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於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人生價值觀,人們在認識 評價人生活動所具有的價值屬性時所持有的根本觀點和看法。人生就是一場單程的旅行。如果讓人生變得有意義,那就是建立自己的夢想,並且為夢想而努力。你在風險...
人性是在哲學上是指什麼,什麼是人性?包括什麼?
人的本性,孟子認為人性本善,旬子則認為人性本惡。希望採納 君可讀讀休謨的 人性論 這是西方論理學集大成的著作,是對18世紀以前西方論理學的概括和衍生。什麼是人性?包括什麼?人性,顧名思義指只有人才具備的特性,即該特性可以用於區別於其他事物 包括動物 植物 而為人所獨有的特性。例如 能夠使用利用言語 ...
哲學上的矛盾如何理解課件
矛盾,它反映了事物之間相互作用 相互影響的一種特殊的狀態,矛盾 不是事物 也不是實體,它在本質上屬於事物的屬性關係。這種屬性關係是事物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關係,這種特殊的關係就是 對立 正是由於事物之間存在著這種 對立 的關係,所以它們才能夠構成矛盾。從廣義上講 如果兩件事物在一件不存在時另一件一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