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上存在的兩條路線是指什麼 劃分它們的標準是什麼 準確點

2025-01-03 20:05:10 字數 3732 閱讀 1755

1樓:網友

按教科書說,是唯心和唯物論。不過樓上說的也有些問題。所謂的唯心主義未必不承認物質是存在的。

唯心論和唯物論的路線分歧在於何者是第一性,是本質,是邏輯起點的問題。比如黑格爾認為自然界在時間上先於絕對精神,但絕對精神在邏輯上先於自然界,是第一性,所以才會被歸類為唯心主義。

另外,如果這不是高中或者大學馬哲考試的問題,而是哲學專業考試,那要羅列的答案就很多了。比如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傳統,唯名論和唯實論,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大陸傳統和分析傳統。

2樓:網友

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標準是思維和存在何為本源,唯物主義: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上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 。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決定物質。

3樓:仰望

唯心論和唯物論。

兩者的區別在於是不是承認物質的存在,唯心主要是認為 ,你心裡想是什麼就是什麼一點也不受外界因素限制。而唯物卻不是,他認為世界是物質的,人的一切活動都會受到客觀存在的物質限制。

哲學上的兩條基本路線指什麼

4樓:華源網路

兩條基戚咐本路線」的提法,是過去的一種「提法」旦虧,是指:本體論(即:所謂「世界的本源」問題)上的「唯心主義」路線和「唯物主義」路線。

不過,事實上,很多哲學思想,並不能簡單以這所謂「兩條基本路線」劃界。

兩條基本路線」的提法,是一種幾乎老掉牙的提法了。——一種非此即彼的形上學的思維方式的表現,一種大講「鬥爭哲學」的時代的產物。

列寧就曾經說過:客觀唯心主義者的黑格爾的《小邏輯》一書,幾乎是唯物主義的高遲純。

中國哲學基本出發點是物,西方哲學基本出發點是人。()

5樓:秦子筱

中國哲學基本出發點是物,西方哲學基本出發點是人。(錯誤 )

世界三大哲學體系是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印度哲學。

1、西方哲學。

以古希臘哲學起源為代表的西方哲學,以自然科學和神學茄碰為出發點,重視理性和邏輯,以實驗和科學分析為核心方法。其目的**了人桐納叢與自然的關係,最終局櫻走向的是一條科學理性之路。

2、中國哲學。

中國哲學以先秦哲學為代表,以社會和人本為出發點,重視感性和整體,以倫理和家庭人文為核心方法。其目的主要**的是人與社會的關係(尤其是儒家),最終走向的是一條個人修為和政治關係之路。

3、印度哲學。

印度哲學以印度古代哲學為代表,注重思維和自心,以瑜伽和修佛為核心方法。其目的**的是為人與自心的關係,最終走向的是一條宗教、靈脩之路。

印度哲學的特點。

印度哲學的最大特點就是跟宗教的融合,在印度,一種思想、觀點,如果不是以宗教的面目出現,那是沒人理會的。無論你是無神論還是唯物論,都要以宗教的外衣包裝你的思想,才能被人聆聽或學習。印度人很少關注自然與社會,他們最關注的是自己。

他們認為快樂與痛苦說到底都不過是自己內心的感受,你覺得美的事物可能別人未必有這種感覺。所以,一切評判的標準來自於人的「心」。

一般認為,哲學所關注的問題集中在哪幾個方面

6樓:網友

形上學(研究終極現實)

倫理學(道德方面的)

知識論(研究知識如何成為可能)

世界觀,價值觀。

美學通常是這些,看你怎麼分類。

哲學的基本觀點都有哪些,全面一點,我要考

7樓:陽光語言矯正學校

世界觀,也叫宇宙觀,是哲學的樸素形態。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由於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觀。

也叫宇宙觀。哲學是其理論表現形式。世界觀的基本問題是精神和物質、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根據對這兩者關係的不同回答,劃分為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基本型別,即唯心主義世界觀和唯物主義世界觀。

人生觀是指對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對於人類生存的目的、價值和意義的看法。人生觀是由世界觀決定的。人生觀是一定社會或階級的意識形態,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關係的產物。

人生觀的形成是在人們實際生活過程中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受人們世界觀的制約。不同社會或階級的人們有著不同的人生觀。

價值觀是指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的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一方面表現為價值取向、價值追求,凝結為一定的價值目標;另一方面表現為價值尺度和準則,成為人們判斷價值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評價標準。個人的價值觀一旦確立,便具有相對穩定性。

但就社會和群體而言 ,由於人員更替和環境的變化,社會或群體的價值觀念又是不斷變化著的。傳統價值觀念會不斷地受到新價值觀的挑戰。對諸事物的看法和評價在心目中的主次、輕重的排列次序,構成了價值觀體系。

價值觀和價值觀體系是決定人的行為的心理基礎。

倫理觀很多前人概括過: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仁義禮智信等,還有學者提出應該是人,人是核心的核心。我認為中華的倫理觀是忠、孝、仁、義、信。

忠孝是連在一起的,實際上也是一種仁。子曰:「仁者愛人」。

仁」左邊是單立人、是個人,右邊是二,兩個人相處的原則就是仁。孝由此而生,父慈,愛自己的孩子,孩子應該孝敬父母,這個愛在父子兩代人之間是以孝來體現的。繼而推廣到國家,封建社會對國就叫忠。

那麼作為個人怎麼處理和社會的關係、和國家的關係、和國君的關係?就是義。所謂義者,宜也,就是適當,就是自己處於什麼位置上應盡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自己的那份心,就叫義,所以我們說的義務就是自己在這個位置上該盡力的事務。

朋友之間要講義氣,古人說的義氣就是作為朋友盡了朋友之道的風氣。信,孔子說,人無信不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乙個人不講誠信在社會上是站不住的,是要被淘汰的。古人講立德、立言、立功,就是作為一種德性要留給社會,說的話要能對社會有用,還要做事情言行一致,要為社會立功。

這是我們的倫理觀。

哲學上存在兩條路線指什麼,劃分他們的標準是什麼,簡述這兩條路線的主要內容

8樓:匿名使用者

凡事都有兩面性,自然不用較真就可以分出唯物和唯心,唯名和唯實,經驗和理性。

我想問,這個問題是那裡的?考試卷上的嗎?

那應該說的是唯物和唯心,而唯物與唯心兩大哲學派別的爭論可謂是耗時長久,登峰造極,而現在教科書是站在唯物主義這一方的,且將唯心主義進行了徹底的批判……

劃分他們的標準自然是唯物是物質在前,唯心是意識在前。

要是找答案,就去看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發展史吧,懶得找了,給出方向就應該自己去完善答案,什麼樸素唯物主義,機械唯物主義,什麼黑格爾的客觀唯心主義……真是難分高下啊。

而真正符合邏輯的世界觀,卻被埋沒了,被統治階級啊掌握的教育機構給選擇性失明瞭。

無論是唯物還是唯心,都是偏激的,都是符合統治需要的,「宗教」和「科學」的地基。

人類的認識來自於表象,而表象本質上是感知的編織,人們用感知證明感知是如何獲得的,比如你用眼睛看解剖圖,把自己眼球解剖,然後再裝回來,最後看錄影,發現自己原來是這樣產生視覺的……這本身就是用視覺見證視覺,迴圈論證。

所有人都在迴圈論證,我們全都生活在表象下,我們的客觀是相對的客觀,是絕對的主觀,是群體性的主觀,我們沒權利給這個世界下定論。

意識在前還是物質在前,這都是人類通過表象來判斷的。

9樓:網友

思辨路線和實踐路線。一條純思考,另外一條通過實踐提高生產效率。

10樓:畋道

可以說是有和無,有就是裂變,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無就是聚變,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夢見兩條大魚,夢到兩條大魚

你會發大財的,夢見魚不是公升官就是發財的 哈哈,好運!太極陰陽魚,畫動點睛 聽農村人說夢到魚是錢,夢到兩條大魚 夢見大魚,表示大的財富或喜事,是人們夢境中不由自主地放大了現實中的好事,這些可能不是具體的財富,而是精神層面上的收穫,或是一次很好的機遇。提醒夢者在現實中一定要慎重把握,不可錯過良機。夢見...

知道兩條相交直線的方程,怎麼求兩條相交

兩條直線交點座標實際上就是對應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所以,求交點座標的關鍵就是求對應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已知兩條相交直線方程,求角平分線方程 用夾角公式 假設l1 y k1x b1 l2 y k2x b2 設角平分線的方程為 y kx b 那麼有 k k1 1 k1 k k2 k 1 k k2 從而解得...

夢見捉到一條大魚兩條小魚最後兩條小魚變成兩個小鳥

夢見一條大魚,兩條小魚,最後兩條小魚會變成小雞。這個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他有可能被大魚給吃掉了,或者。或者他偷偷的有走了還有可能就是他還是原來的模樣。夢見我先捉一條大魚和兩條小魚後還看到兩三條死的大魚沒捉 是什麼意思 夢見魚 說明要發財 然後夢死說明要學會度過難關 昨晚夢見捉了兩條大魚,一條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