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身正,不令而行全文翻譯是什麼

2022-12-16 09:05:04 字數 4617 閱讀 9511

1樓:沐如斯

「其身正,不令而行」出自《論語·子路》的第六篇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翻譯

孔子認為,為政者如果自身的行為端正,無須下命令,百姓也會按他的意旨去做;如果自身行為不端,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會服從。

賞析

孔子認為作為乙個當權者,更多的時候應該以身作則,依靠個人的言行和魅力來影響和感召他人,而不僅是靠釋出施令。自己做得好,不用命令別人也會跟著學,如果自己做不好,即便你依靠行政強制去推行,也是沒有用的。這一點,在現代管理學仍有積極意義。

影響:

在《史記·李將軍列傳》中,司馬遷在評價西漢「飛將軍」李廣時,引用了孔子這句話:「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

……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對「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最佳詮釋。

作者簡介

孔子(前551 ——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對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論語知識

《論語》成書於春秋戰國之際,是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學生所記錄整理。到漢代時,有《魯論語》(20篇)、《齊論語》(22篇)、《古文論語》(21篇)三種《論語》版本流傳。東漢末年,鄭玄以《魯論語》為底本,參考《齊論語》和《古文論語》編校成乙個新的本子,並加以註釋。

鄭玄的注本流傳後,《齊論語》和《古文論語》便逐漸亡佚了。以後各代註釋《論語》的版本主要有:三國時魏國何晏《論語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論語義疏》,宋代邢昺《論語註疏》、朱熹《論語集注》,清代劉寶楠《論語正義》等。

《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在表達上,《論語》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範。在編排上,《論語》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並無緊密聯絡,只是大致歸類,並有重複章節出現。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的譯文是什麼啊?

2樓:匿名使用者

論語·子路》中,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是說:

當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的。

3樓:鳯凰曾棲

孔子說「領導者品行端正,就是不下命令,百姓也會按照法律執行;領導者品行不端正,即使下命令,百姓也不會服從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說:"乙個領導者如果行為規範標準,那麼他即使不下達明確的命令,也能讓他的屬下自覺地按照目標執行;(反之則亦然)..

5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說:當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麼,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的。

正:端正。令:命令。

行:執行、聽從。

從:服從、聽從。

其身正,不令不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一句是什麼意思

6樓:s向隅姑娘

釋義:當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麼,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的。

出處:出自《論語 子路篇》

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子曰:「魯衛之政,兄弟也。」子謂衛公子荊:

「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

』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

『苟美矣。』」

譯文:孔子說:「自身正了,即使不發布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幹;自身不正,即使發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孔子說:「魯和衛兩國的政事,就像兄弟(的政事)一樣。

7樓:就淹沒人海

就是說你是長者或者說是領導,你的德行端正,不用下命令,下面的人德行也就端正,你德行不怎麼樣,就是下命令給下面人,下面人也不會服從,是孔子說的,還有你說的是錯誤的,那句是不令而行,不是不令不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是什麼意思?

8樓:一條酸菜魚

解釋:自身正了,即使不發布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幹;自身不正,即使發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9樓:九昀昀

自我品行端正了 ,即使不發布命令 老百姓也會實行 。若自身不端正 ,釋出了命令 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10樓:隱幻露庹楊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意思:孔子說:「自我端正了,即使不發布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實行,自身就不端正,即使發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此警句,在當今仍有反腐倡廉的現實意義。

語出:孔子《論語·子路篇》。

11樓:幹疇鐘之桃

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發布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實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發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語出孔子《論語·子路篇》。原文為: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其全句義為:孔子說:「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發布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實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發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此警句,在當今仍有反腐倡廉的現實意義。

12樓:柯櫻鞏運鋒

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語出孔子《論語·子路篇》。原文為: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其全句義為:孔子說:「自身正了,即使不發布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幹,自身不正,即使發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13樓:尖牙

語出《論語》子路篇。

意思很淺顯,基本不用解釋。

14樓:之蘿蘿蔔

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

翻譯: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譯文:當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麼,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的。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這句話的意思

15樓:暴走少女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意思是孔子說:「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發布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實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發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出自春秋孔子的《論語·子路篇》,此警句,在當今仍有反腐倡廉的現實意義。

16樓:暗香沁人

「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傳曰」,書傳記載。見《論語·子路篇》。

說的是從政者應當身為表率,方能令行禁止。否則,雖有法令,不能推行。

17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這個人是正直的,那麼即使不命令他也會去行動(作正直的事情);如果這個人是不正直的,那麼,即使命令他去做他也不會去做。

令也可以解釋為「律法所提倡的」

18樓:匿名使用者

為官之人若身體力行,作出表率作用,則不用嚴刑苛責,下邊的人也能各行其事,即如漢時管寧,無為而治,境內亦無作奸犯科之人;如果為官之人作風不正,則雖有政令卻無人遵守,視若空文耳。

19樓:西風嘯寒劍

用現代話講,就是品德好的,自覺守法,;品德壞的,即使有法律在,也會去幹壞事!

20樓:真的好學

子說:「他身正,不用命令(就)行動;他身不正,即使命令(也)不行動。

比喻關鍵在於自覺。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21樓:雪裡紅梅

孔子說:「在上的人自身做事正當,不用命令,人民自然會照樣去做;如果自身做事不正當。雖有命令,人民也是不肯服從的。」

22樓:小天快

全句: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 《論語·子路》 意思: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這是說:當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麼,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的。

23樓:涼風半夏

其全句義為孔子說:「當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麼,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的」。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語出孔子《論語·子路篇》。此警句,在當今仍有反腐倡廉的現實意義。

《論語》全文及翻譯是什麼?

論語 全文註釋及翻譯是什麼?論語 全文註釋及翻譯有如下 1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譯文 孔子說 學了知識之後時常去溫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嗎?2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為...

《誡子書》全文翻譯的意思是什麼

人之進退,惟問其志。取必以漸,勤則得多。山溜至柔,石為之穿。蠍蟲至弱,木為之弊。夫溜非石之鑿,蠍非木之鑽,然而能以微脆之形,陷堅鋼之體,豈非積漸夫溜之致乎?訓曰 徒學知之未可多,履而行之乃足佳。故學者所以飾百行也。譯文人要求進步,但進步的方法 途徑,關鍵在於他定立的志向。在追求的過程上,必須循序漸進...

「知之難乎哉」全文翻譯的內容是什麼

全文翻譯如下 懂得 知道 明白 乙個人 真是難啊!人們說他知道的原因,不是知道他的姓和名,也不是知道他的聲容面貌 讀他的書,明白他的話 思想 知道他為什麼這麼說罷了。讀他的書的人,天下到處都是 明白他的話的人,一千個人中不到一百個 明白他為什麼這麼說的人,一百個人中不到乙個。然而世人都說 我能讀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