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度對當代有何借鑑價值,科舉制度有何歷史影響

2021-03-10 23:57:01 字數 3021 閱讀 6180

1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價值:

(1)政治方面: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擁有才識的回讀書人有機

會進入各級**答任職。

(2)教育、社會風氣方面: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

(3)文學藝術方面: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化藝術的發展,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於唐詩的繁榮。

科舉制,又稱科舉、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

科舉制具有分科考試,取士權歸於**所有,允許自由報考(即「懷牒譜自薦於州縣」,與察舉制的「他薦」相區別)和主要以成績定取捨四個顯著的特點。

科舉制極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智的機會。但後期從內容到形式嚴重束縛了應考者,使許多知識分子不講求實際學問,束縛思想。

科舉制從隋朝(一說唐朝)開始實行,直至清光緒卅一年(2023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前後經歷一千三百餘年,成為世界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辦法。對中國在內的漢文化圈諸多國家,以及西歐國家啟蒙影響深遠

2樓:匿名使用者

科舉制度,最大的借鑑意義在於,提供了乙個公平的選才平台.不管是哪個階層的,都可以通過這個平台公平競爭.

科舉制度有何歷史影響?

3樓:匿名使用者

積極影響:

1、政治方面: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擁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任職。

2、教育、社會風氣方面: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

3、文學藝術方面: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化藝術的發展,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於唐詩的繁榮。

消極影響:使儒學成為統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隊伍壯大,但導致從事科學技術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對薄弱。

擴充套件資料

科舉起源

科舉萌發於南北朝時期,隨著士族門閥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興起,魏晉以來選官注重門第的九品中正制已無法繼續下去。建立於隋朝,自隋唐科舉制度確立以來,平民通過讀書考試獲取入仕機會,基本就是靠科舉。隋文帝即位以後,廢除九品中正制。

據史載,開皇三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詔舉「賢良」。應為開皇七年(587年),又令京官五品以上,總管、刺史,以「志行修謹」「清平幹濟」二科舉人。

隋煬帝大業三年四月,詔令文武**有職事者,可以「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結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饒」「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膂力驕壯」等10科舉人。

進士二科,並以「試策」取士。進士一詞初見於《禮記·王制》篇,其本義為可以進受爵祿之義。當時主要考時務策,叫試策。

唐玄宗時禮部尚書沈既濟對這個變化有過很高的評價:「前代選用,皆州郡察舉……至於齊隋,不勝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權而歸於吏部。自隋罷外選,招天下之人,聚於京師春還秋住,烏聚雲合。」

4樓:匿名使用者

積極:科舉制將讀書,考試與做官聯絡起來,有利於打破特權壟斷,擴大了官吏人才**,提高了**文化素質,提高了行政效率;科舉取仕,把選拔人才和認命官吏的權利,從世家大族手裡集中到****,大大加強了**集權;為歷朝沿用,影響深遠

消極:被選拔的人多是缺乏進取精神和創造意識的人;嚴重阻礙科學文化發展。

5樓:落雁無痕

科舉制度傳入西方

科舉制度在中國擁有1300多年的歷史,可謂是深入人心不僅如此,它還傳到了朝鮮、日本、越南等國家,對東方文明的民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但是可能還有許多人不知道,科舉制度也傳到了西方,並且產生了重大影響。現在西方各國普遍實行的文官制度就脫胎於中國的科舉制度。

在推行現代文官考試制度之前,西方各國實行的是「恩賜制」和「政黨分肥制」。「恩賜制」,顧名思義是由國王(後來演變為**)來將官司職贈予別人。「政黨分肥制」是美國歷史上盛行的一種以黨派關係分配**職務的制度,它是在兩黨輪流執政的背景下產生的。

**獲勝的政黨通過任命公職報答該黨的積極支持者。無論是「恩賜制」還是「分肥制」,都有很大的弊端,使得腐敗橫行,政局動盪。西方的政治家和學者對此深感頭痛,尋求改革卻苦無良策。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中國的科舉制度進入了西方政治家和學者的視野,為西方的先官制度帶來了一劑良方。

早在16世紀,中國科舉制度就由來華的歐洲傳教士傳入西方。傳教士們不僅對中國的物產資源感興趣,中國科舉取士的制度也使他們感到驚奇。在他們所著的《中國遊記》、《傳大的中國》等書中,詳盡地介紹了中國科舉考試的內容和方法,並推崇有加。

這些書籍曾在歐美廣為流傳,在此後顧之300年間,僅用英文出版的介紹中國科舉制度的書就達70餘種。除了書籍的傳播,一些西方****和學者還通過報告、演講等形式介紹和評價中國的科舉制。如北京同文館館長馬丁就曾在英國波士頓作題為「中國的競爭考試」的報告;法國的大學者伏爾泰也曾在著作中對中國的科舉制做過介紹和頌揚;西方學者卜德將科舉制譽為中國贈予西方的「最珍貴的知識禮物」;美國漢學家h·g·creel則認為科舉制度超越了四大發明,是「中國對世界的最大貢獻」。

到19世紀,中國科舉考試「自薦入選,統一標準,擇優錄取」原則的合理性,使西方的學者得到有益啟示,逐步發展成適合本國國情的新制度。英國文官制度的建立人諾斯科特和屈維廉兩人都對中國科舉制心儀已久,他們在19世紀50年代提出並在英國實行的「公開競爭——公平考試」的文官選拔制度,就是從中國學去的。隨後,法、德、美等國都先後仿效英國建立了文官考試制度。

誠如孫中山先生在考察歐美各國考試制度之後所說:「英國推行考試制度最早,……英國的考試制度就是學我們中國的。中國的考試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

現在各國的考試制度亦都是學英國的。」胡適也曾說「我在國外的時候,時常感覺到,中國文化對世界的乙個偉大貢獻,就是公開的客觀的文官考試制度。沒有乙個國家的考試制度,能夠像我們這樣久遠,嚴密與公開」。

一百年前,科舉制在中國由於僵化和陳腐而被廢止,卻被西方加以借鑑和改革。一百年後,中國又向歐美借鑑,建立公務員制度。

如果您還有什麼不滿意的,請發訊息給我,並附上問題的連線,謝謝

6樓:匿名使用者

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利,擴大了光時選拔的範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

唐朝科舉制度的影響有哪些,唐朝科舉制度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從整體上看,唐代的科舉制把大批知識分子吸引到攻經求仕方面,整個社會文化有著濃厚的人文主義色彩,社會上潛心於自然知識的人不多,科學和技術一樣,都沒有什麼突破。但是,唐朝在創辦學校的過程中開設了規模相當大的 和州一級與科學有關的專門學校,通過學校在知識分子階層中普及了數學 天文 醫學方面的知識,對五代至...

科舉制度是什麼時候廢除的科舉制度是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廢除

科舉制度是1904年1月廢除的。1901年9月清廷實行 新政 後,各地封疆大吏紛紛上奏,重提改革科舉,恢復經濟特科,1903年,張之洞 袁世凱等會奏漸停科舉,1904年1月,清廷正式批准減額減停科舉的奏章。因科舉為利祿所在,人們趨之若鶩,新式學校難以發展,因此清廷詔準袁世凱 張之洞所奏,將育人 取才...

科舉制度是怎樣被廢除的,科舉制度是什麼時候廢除的

廢除科舉制 100年前,就是1905年,中國在做什麼?清廷宣佈廢除延續了1300年的科舉制度,是最為震動的大事。羅茲曼主編的 中國的現代化 一書稱 1905年是新舊中國的分水嶺。它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和另一個時代的開始。於是,由此開始,一個貫穿百年的現代化教育在中國艱難地興起。但是,100年前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