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意思

2021-03-08 04:46:51 字數 6238 閱讀 4021

1樓:阿夢萌萌又猛猛

「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的意思是:

君子要給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卻無所耗費;使百姓勞作而不使他們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貪圖財利;莊重而不傲慢;威嚴而不兇猛。

惠而不費:給別人好的利益,對自己沒有犧牲損害。

勞而不怨:做事任勞,還要任怨。

欲而不貪:欲則可以,不可過分貪求。

泰而不驕:心胸寬大,不驕傲。

威而不猛:個人的修養,真有威德,並不使人恐懼。

原文如下:

張問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

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

子張曰:「何謂五美?」

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

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大小,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張曰:「何謂四惡?」

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論語·堯曰第二十》)

2樓:shine雪瑞

君子給人以恩惠自己卻不需什麼耗費;役使老百姓,老百姓卻沒有怨恨;有慾望卻不貪心;泰然自若卻不驕傲;威嚴卻不兇猛。

原文:子張問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

」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

「何謂五美?」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得仁,又焉貪?

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曰:

「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譯文:子張向孔子問道:「怎樣做就可以從政了呢?

」孔子說:「尊崇五美,屏除四惡,就可以從政了。」於張問:

「什麼叫五美?」孔子 說:「君子給人以恩惠自己卻不需什麼耗費;役使老百姓,老百姓卻沒有怨恨;有慾望卻不貪心;泰然自若卻不驕傲;威嚴卻不兇猛。

」子張又問:「什麼叫給人以恩惠自己卻不需什麼耗費?」孔子 說:

「借人民能夠得利的事情而使他們得利,這不就是給人以恩惠 自己卻不需什麼耗費嗎?選擇可以役使老百姓的時候去役使,誰會怨恨呢?想得仁便得到了仁,又有什麼貪心呢?

君子無論人多人少,事大事小,從不敢怠慢,這不就是泰然自若卻不驕傲嗎?君子衣冠整齊,日不斜視,莊重地讓人望而生畏,這不就是威嚴卻不兇猛嗎?」子張又問:

「什麼叫四惡?孔子說:「不加以教育而加以殺戮叫做虐;不加申誡而督查成績叫做暴;政令鬆懈而限期緊 迫叫做賊;用給人東西作比,出手吝嗇叫做小氣。」

3樓:宇亦賢

原文:"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

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惠而不費——給別人好的利益,對自己沒有犧牲損害;

勞而不怨——做事任勞,還要任怨;

欲而不貪——欲則可以,不可過分貪求;

泰而不驕——心胸寬大,不驕傲;

威而不猛——個人的修養,真有威德,並不使人恐懼;

「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是什麼意思?

4樓:阿夢萌萌又猛猛

「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的意思是:

君子要給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卻無所耗費;使百姓勞作而不使他們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貪圖財利;莊重而不傲慢;威嚴而不兇猛。

惠而不費:給別人好的利益,對自己沒有犧牲損害。

勞而不怨:做事任勞,還要任怨。

欲而不貪:欲則可以,不可過分貪求。

泰而不驕:心胸寬大,不驕傲。

威而不猛:個人的修養,真有威德,並不使人恐懼。

原文如下:

張問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

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

子張曰:「何謂五美?」

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

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大小,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張曰:「何謂四惡?」

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論語·堯曰第二十》)

5樓:匿名使用者

君子幫助別人給別人帶來實惠但不鋪張浪費。很勞累但不埋怨。有取得財富的慾望但不貪婪。做事泰然自若但不驕傲。威武但不兇猛。

6樓:宇亦賢

原文:"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

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惠而不費——給別人好的利益,對自己沒有犧牲損害;

勞而不怨——做事任勞,還要任怨;

欲而不貪——欲則可以,不可過分貪求;

泰而不驕——心胸寬大,不驕傲;

威而不猛——個人的修養,真有威德,並不使人恐懼;

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 不驕威而不猛意思

7樓:ˉ蕜傷

惠而不費——給別人好的利益,對自己沒有犧牲損害;

勞而不怨——做事任勞,還要任怨;

欲而不貪——欲則可以,不可過分貪求;

泰而不驕——心胸寬大,不驕傲;

威而不猛——個人的修養,真有威德,並不使人恐懼;

論語中,「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是什麼意思呢? 這句話出於哪一章呢?

8樓:隨心欲順自然

原文:"子張來曰:何謂源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

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選自:《論語·堯曰第二十》

惠而不費——給別人好的利益,對自己沒有犧牲損害;

勞而不怨——做事任勞,還要任怨;

欲而不貪——欲則可以,不可過分貪求;

泰而不驕——心胸寬大,不驕傲;

威而不猛——個人的修養,真有威德,並不使人恐懼;

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論語堯曰》誰能翻譯解釋一下,謝謝

9樓:天下有雪

再說五美:

前面說過,在理想國,僅擁有執法權的官是很難「以權謀私」:財權(也就是食)在立法;自由裁量權(選擇性執法權)在司法或立法……

這時候的官,被戴上了鐐銬。他們很難「以權謀私」,卻也很難「大展拳腳」。所以, 「五美」看著簡單,操作起來卻很難!

惠而不費----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乙個人、乙個好人當官,肯定要讓民得到實惠,這叫惠!

可乙個社會、乙個好的社會,當官也沒有多餘錢,簡直沒法費。

要惠、又要不費,這就是「巧婦難為無公尺之炊」。

無公尺怎麼炊?借雞下蛋呀——這就是「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

村口路壞了,每個人都想修、但憑個人的力量,根本沒法修路。這時我們官來了,把大家組織組織,齊心協力把路修了……

在這裡,路修好了、民得到了實惠,這叫惠;官也沒花什麼錢,這叫不費。

怎麼能惠而不費呢?還不是借「民之所利」這只雞,下了「利之」那個蛋!

勞而不怨----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

乙個人、乙個當官的好人,肯定要指使別人做事,這叫勞。

可乙個社會、乙個好的社會,官卻沒有權力指使民,這簡直沒法勞。

又要勞、又沒法勞,所謂的「夾板罪」不過如此。

夾板罪怎麼受?仔細分別呀——這就是「擇」……

可勞,既包括可勞之事、也包括可勞之民。我們再舉前面修路的例子吧……

路壞要修,這是可勞之事,我們沒什麼可以擇的。但是,路要修多寬、多長、多結實?款要怎麼募?要不要在旁邊修建乙個「善款捐獻記念碑」等等?這些,都要我們去「擇」。

同時,所有的事都是人做的,不可能乙個人就把所有事安排得妥妥當當。我們要讓誰、去做什麼,這也要「擇」。

一件「民所利」的好事,我們「利之」卻往往不討好,其根源就在於:我們沒有「擇」好……

我們說「道是良性迴圈、不是永恆存在」。好事也是這樣:我們不能因為「修路是好事」、就認為它一好百好,而「沒有擇好」的「好事」往往是「民怨」的根源。

欲而不貪----欲仁而得仁,又焉貪?

選擇權也是權,而且,我們無法把選擇權從執法分支完全拿走。

再以修路為例:作為「民代立法」,我們可以決定修路,甚至可以決定修多長、多寬、多好的路,但立法不敏,總有無限細化的選擇權、讓立法無從下手……

所以,執法分支(也就是官)始終會擁有「擇可勞」的權力。

有權怎麼用?就要看官怎麼想,想貪錢,他就會擇「能送錢的人」,他就會擇「能撈錢的事」……

我常說「金錢和財富不是一回事:財富能換來金錢,金錢卻不一定能換來財富……。」

有人說「有錢有權,不如有個好老爸」,這話絕對正確,因為:權錢不一定是財富,好老爸卻一定是財富!

末代君主,權錢都不缺,卻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這就是權錢和財富的區別……

「在者為物、用者為神」,當我們爭權奪利時,我們一定要想「我們爭的權、奪的利留幹什麼?」

我們無法用的權和錢,只會讓我們變成它們的奴隸……

理想社會的官也貪,他貪的不是權力、是民心,所以要「據以德」——用現代話說,他貪的是選票,希望更多的選民、用選票把他送到更高的位置。

欲仁而得仁:當我們瞄準更高的位置、希望得到更大的權力時,我們一定要據以德,努力使更多的民推崇我、努力提高民對我的推崇度(民德歸厚)……

理想社會的官也貪,他貪的不是金錢、是財富:他們知道「積善之家、留有餘慶,積不善之家、留有餘殃……」

欲仁而得仁:當我們希望為子孫後代、聚斂更多的財富時,我們一定要據以德,努力樹立本人和家族的良好形象、努力使更多的人支援、同情、甚至照顧我們(留餘慶)……

對於選民來說,賄錢賄物只是小賄,「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的賄政才是大賄……

對於我們來說,貪錢貪權只是小貪,「欲仁而得仁」的貪仁才是大貪……

所以,當選民真正擁有選舉的權力時,賄選和黑金絕不可能讓選民的胃口滿足;當我們永遠有更高的財富追求時,真正值得我們去貪的已經不再是權和錢,而是仁!

「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當我們追求竊國、能夠竊國時,誰會去在意那一堆堆的金鉤或銀鉤……這就是「欲仁而得仁,又焉貪?」

泰而不驕----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

說到泰、我就想說尊嚴;一說驕,我就要說到面子。而尊嚴和面子的區別,在《論語》11章11段後已經說過。

乙個人,要有自己的形象、自己的尊嚴;乙個地方的官,更代表著地方的形象、地區的尊嚴。所以,我們要尊嚴、我們要泰!

我們有尊嚴,就要通過「尊重別人的尊嚴」、來展示自己的尊嚴。這就是「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

有道講尊嚴、無道講面子,無道的通常表現是「官兇民懦」。這時的官,在上級面前,是懦弱的小綿羊;在下級面前,是兇惡的大灰狼……換句話就是:無道中的官,在上級面前被人驕;在下級面前驕下級——這就是通常說的「前倨後恭」。

威而不猛----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再說一遍,理想的國度沒有官:立法的「從大夫之後」是民,司法的「聽訟者」也是民,人人守法、也就用不著人來執法……

但「道是良性迴圈、不是完美存在」,通常的理想社會並不理想,並不是個個都是君子、人人都遵守法律……

這也正是執法分支(官)在理想社會存在的根源。

官要執法,所以就要威,就要讓不法分子望而生畏,進而懾服不法分子,使其守法……

但我們已進入理想社會了,所以這時的官,要「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而這樣的官,想猛也猛不起來。

本段(6)談大同社會的執法。

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意思

惠而不費 給別人好的利益,對自己沒有犧牲損害 勞而不怨 做事任勞,還要任怨 欲而不貪 欲則可以,不可過分貪求 泰而不驕 心胸寬大,不驕傲 威而不猛 個人的修養,真有威德,並不使人恐懼 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意思 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的意思是 君...

「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驕,勞而不矜其功」什麼意思

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驕,勞而不矜其功。國語 越語 范蠡進諫曰 今君王未盈而溢,未勝而驕,不勞而矜其功,天時不作而先為人客,人事不起而創為之始 范蠡總結和發展了春秋時期自然觀方面的唯物論觀點,對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有了比較完整 深刻的認識。他指出自然界的執行變化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天道 地道 就表現了這種...

直立不曲謙謙有禮勝而不驕溫和有禮有才而不傲得志而不

謙謙君子,性格溫和懂得禮儀,有才華卻不驕傲,實現志向但不傲慢,處於低谷也不自卑。三個 而 表示轉折。卑 也可以翻譯成難過 悲傷。居於谷 意為不得志。與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有相似之處。淡定!說笑了 那麼正經了 謙和 君子謙謙,溫和有禮,有才而不驕,得志而不傲,居於谷而不自卑 是什麼意思?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