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浨芮
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出自春秋時期孔子的《論語》中的《為政》。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翻譯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2樓:地下水汙
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的意思是說: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耳順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什麼話都能聽得進去了。耳順就是「心」靜如止水,任憑千言萬語投進來,都激不起任何波浪。通常來講,就是任何言語都能接納。
從心所欲,不逾距,指孔子在七十歲前後這個階段,達到了「從心所欲」且「不踰矩」的至高境界。俗話說,「人活七十古來希」。古代生產力低下,人的壽命相對較短,不象現在,活到
八、九十歲的人也很常見。
在古代,特別是中國,「孝」的觀念很強,對老人的行為極為寬容。對七十歲的老人,通常就「隨他去吧」,就是「隨心所欲」的意思。但孔子之言恰是到了七十古來稀之年,能夠隨心所欲,也要不越過該有的起碼的規矩。
3樓:蕩水鞦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
〔譯文〕
先生說:「我十五歲決心創立學說,三十歲學說創立,四十歲學說體系完整,不再變動,五十歲知道自己的最大使命,六十歲不再爭強好勝,七十能隨心所欲而不會超出規矩。」
〔題解〕
「志於學」是立志創立學說。「學」是「學說」,而不是「學習」。「立」是指學說「創立」,指自己的學說體系建立。
「惑」,疑也。「不惑」指體系建全,不再變動。天,《說文解字》:
「巔也,至高無上」。命,《說文解字》:「使也」,使命。
「天命」指最大的使命,即人生目的。在《論語》中,「命」都是指使命,而不是命運。「天命」在這裡指孔子知道了自己最大的使命是什麼——傳播自己的學說。
這一章的「十有五」、「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都是約數,即十五歲左右,三十歲左右……
孔子享年七十三歲,此章是孔子七十歲後的某天對自己一生的回顧。
傳統譯註一般是這樣翻譯的: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自立於世,四十歲沒有疑惑,五十歲懂得了什麼是天命,六十歲什麼話都能聽進去,到了七十能隨心所欲而不超出規矩。」
傳統譯註很明顯是錯誤的。
孔子少負盛名,決不會十五歲才立志學習。此立志,是立志創立一種學說。我們認為孔子真正立志創立自己的學說是在十七歲。
《史記•孔子世家》載 「季氏饗士,孔子與往,陽虎絀曰:『季氏饗士,非敢饗子也。』孔子由是而退。
孔子年十七。」這段話的意思是:孔子十七歲時,魯國的重臣季氏招待士人,孔子也去了。
季氏的家臣陽虎驅趕孔子說:「季氏招待的是有名望的士人,不是招待你這種沒有名氣的小孩子。」孔子沒能參加這次名人的聚會。
這件事對孔子的刺激很大:因沒有顯赫的身世,想在社會擁有地位,對他來說,只擁有學識還不夠,必需有自己的創見,開一派學風,才能為人賞識。
他自此勤奮好學,入宋杞,適東周,遊學問禮。「問禮於老聃,訪樂於萇弘」(《孔子家語》),轉益多師,靠廣博的學識和社會的實踐,終於在三十左右創立了自己的學說:「克己復禮」之做人之學。
「三十而立」, 有人說是自立,孔子三歲喪父,十四喪母,十九娶妻,早已自立,何必言三十?也有人說是立業,指開辦私學。既是首開私學,怎麼算一業呢?
「三十而立」,是指三十歲左右自己的學說體系建立。
學說創立了,但未必就完善,必時時有矛盾缺漏的地方。孔學是做人之學,如何使人自覺自願地遵禮循禮呢?這就需要忠學――提高人的修養,自覺自願地去做乙個好人;要做乙個好人,還要有好報才能使人自覺自願地去做,如何使人做好人還能不吃虧不受騙呢?
這就需要信學――提高辨別能力;自己修養高了,才能具備了,如何才能為人們賞識,為社會貢獻才智呢?這就需要文學――成名學,使人們了解自己。
孔子十數年來,轉益多師,終於「四十而不惑」――四十歲歲左右學說完備,不再有所惑。「惑」是想為又不想為,沒有確定的原則。「不惑」,就是說自己的思想體系已完善,此體系即文學,行學,忠學,信學。
文行忠信四學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五十而知天命」,這裡的天命,不是迷信中所說的上天決定的命運。孔子不信神,不信邪,所謂天命,就是人生目的。故孔子五十歲左右,不管是為官攝政,還是周遊列國,都是為使自己的學說廣布天下。
孔子「知天命」,知道自己最大的人生使命就是把自己的學術思想傳播出去,使更多的人接受,只是一國一君接受,是不行的。
「六十而耳順」,指六十來歲看淡一切榮辱,堅信自己的學說。別人對自己學說的褒貶,不置可否,不辨不斥,大度能容。「用之則行,舍之則藏。」(7.11)
「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距。」指隨心所欲不會違禮;這是忠學的最高修為。當乙個人把修養作為自覺行為,不需任何壓力約束自己,言行都可自行符合禮義。
孔子十五歲立志創立自己的學說,五十多年矢志不移,才成為一代宗師。現在,當我們立志後,又能堅持多長時間呢?
可以說,孔子一生都在為乙個目標而奮鬥。前半生為創立自己的學說而努力,後半生為實踐自己的學說而奔波。終生追求,這需要多大的毅力!
人貴有志,有了志向以後,還要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使志向變成現實。世上偉大事業的成功者,大多一生都在為乙個目標而奮鬥。失敗的人,沒有其他原因,都是不能堅持,缺乏堅韌勇毅的精神,往往半途而廢。
成功人士成功的秘訣,就是不怕失敗。他們在事業上竭盡全力,毫不顧及失敗。即使失敗也會重新再來,並立下比以前更堅韌的決心,努力奮鬥直至成功。
孔子在人生歷程中,遭遇的艱難險阻是常人無法想象的。畏於匡,逐於宋,困於陳蔡,歷經千難萬險,甚至生命危險,都沒有動搖自己的信念。終成就了完美的人生:
從心所欲不踰矩。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最成功的人生。
人們往往以追求更多的財富,和更高的地位為成功,許多人在得到名利之所謂的成功後,反而會更空虛,會發現犧牲了更多可貴的東西。這些人,受世俗成功學的影響,一開始就把成功的階梯搭錯了地方,得到的越多,損失的越大,人生的苦惱也越多。人生的成功,不唯財富地位論。
強取豪奪也能積聚豐富的財富;卑鄙無恥也能竊取顯赫的高位。「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4.
5)孔子創立的學說,我們叫孔學。孔學的根本是做人。成功,首先是做人的成功。無悔人生才是真正的成功。
4樓:匿名使用者
60歲,一聽別人言論便可以分辨真假,判明是非;到了70歲便隨心所欲,做任何事都不越出規矩。
5樓:匿名使用者
「六十而耳順。」鄭康成注:「耳順,聞其言,而知微旨也。
」皇《疏》:「但聞其言,即解微旨,是所聞不逆於耳,故曰耳順也。」皇《疏》又引李充說:
「心與耳相從,故曰耳順也。」順字,《說文》:「理也,損頁川。
」段注以為,自人之頭頂至腳踵,如河川流通,至為通順。順之而後,始見天理,始著條理。由此可知,「耳順」就是耳的功能已經通順自己以及他人的心理,故能聞他人之言,即知他人的心意。
此是耳聞無礙之境。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從心的從字,作順從講。「矩」是端正方形的工具,《說文》作巨,引申為法度之義。
孔子至七十歲時,順從心之所欲而不逾越法度。順心而為,自然合法,也就是動念不離乎道。
論語翻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6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吾時而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40而不惑,
50而知天命,60而耳順,
70而從心所欲,不逾內
矩。 子說:我十五歲時,容便立定志向於學習之上;三十歲時,能立身處世;四十歲時,可以免於迷惑;五十歲時,已經能夠領悟天命;六十歲時,就可以順從天命;七十歲時,終於能做到隨心所欲而行,且所為都能合於規矩的境界了。
明確來說就是:
孔子說:我十五歲的時候下定決心好好學習,三十明確了自己的價值標準,四十遇到事情就不會那樣迷惑,五十可以同天地相交,理解天道。六十聽到什麼都能夠有所悟有所得而不會影響溫良恭謹的標準。
七十便無論怎麼做,任心而為卻不會違反道德標準(你的問題還有最後一句是「不踰矩」)。學界對這段話的理解向來有爭議,但是如果只是普通翻譯這樣就可以。我現在說的基本是 南懷瑾《論語別裁》中的觀點。
還有更簡單的,你看字面意思就行
7樓:匿名使用者
子說:我十五歲時,bai便立定志向於du學習之上;三zhi十歲時,能立身dao處世;四十歲時,可以版免於迷惑;五十歲時,已經能權夠領悟天命;六十歲時,就可以順從天命;七十歲時,終於能做到隨心所欲而行,且所為都能合於規矩的境界了。
明確來說就是:
孔子說:我十五歲的時候下定決心好好學習,三十明確了自己的價值標準,四十遇到事情就不會那樣迷惑,五十可以同天地相交,理解天道。六十聽到什麼都能夠有所悟有所得而不會影響溫良恭謹的標準。
七十便無論怎麼做,任心而為卻不會違反道德標準(你的問題還有最後一句是「不踰矩」)。學界對這段話的理解向來有爭議,但是如果只是普通翻譯這樣就可以。我現在說的基本是 南懷瑾《論語別裁》中的觀點。
還有更簡單的,你看字面意思就行
8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說:我十五歲時,便立定志向於學習之上;三十歲時,能立身處世;四十回歲時,可以免於答迷惑;五十歲時,已經能夠領悟天命;六十歲時,就可以順從天命;七十歲時,終於能做到隨心所欲而行,且所為都能合於規矩的境界了。
明確來說就是:
孔子說:我十五歲的時候下定決心好好學習,三十明確了自己的價值標準,四十遇到事情就不會那樣迷惑,五十可以同天地相交,理解天道。六十聽到什麼都能夠有所悟有所得而不會影響溫良恭謹的標準。
七十便無論怎麼做,任心而為卻不會違反道德標準(你的問題還有最後一句是「不踰矩」)。學界對這段話的理解向來有爭議,但是如果只是普通翻譯這樣就可以。我現在說的基本是 南懷瑾《論語別裁》中的觀點。
還有更簡單的,你看字面意思就行
孔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反映了孔子什麼思想
其翻譯是 孔子說 你們 子路等 都知道了吧,苛刻殘酷的政治比老虎對人民還厲害呢 很顯而易見的啊。反映了他對統治者苛政的不滿,也反映了他仁慈,疼惜天下黎明百姓的心聲啊。孔子說 你們 眾學生或子路等 都知道了吧,殘酷壓迫剝削人民的政策比老虎還要兇惡暴虐呢 有愛,追求和平 平等,仁義 儒家思想中的 仁 說...
為什麼人們常說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隨心所欲呢?這些是什麼意思
四十不惑 意思並非乙個人到了四十歲,就什麼也不迷惑了。四十不惑的真正意思應該是 乙個人到了四十歲,經歷了許多,已經有自己的判斷力了 五十知天命 知天命 不是聽天由命 無所作為,而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所以,五十而知天命 是說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
子曰 君子週而不群,小人群而不周翻譯
意思 君子團結但是不搞幫派,小人搞幫派,但是不團結。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 論語 為政第二 孔子說 君子以公正之心對待天下眾人,不徇私護短,沒有預定的成見及私心 小人則結黨營私。詳解 君子與小人的分別是什麼呢?週是包羅永珍,就是乙個圓滿的圓圈,各處都到的。他說乙個君子的作人處世,對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