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魏晉南北朝(220年—589年),又稱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統,而餘下朝代替換很快並有多國並存的時代。這個時期從220年曹丕稱帝到589年隋朝滅南朝陳而統一中國,共369年。可分為三國時期(以曹魏正統,蜀漢與孫吳並立)、西晉時期(與東晉合稱晉朝)、東晉與十六國時期、南北朝時期(南朝與北朝對立時期,共150年)。
另外位於江南,全部建都在建康(孫吳時為建業,即今天的南京)的孫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等六個國家又統稱為六朝。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由於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使這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受到特別嚴重的影響。其突出表現則是玄學的興起、道教的勃興及波斯、希臘文化的羼入。
在從魏至隋的三百餘年間,以及在三十餘個大小王朝交替興滅過程中,上述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響,交相滲透的結果,使這一時期儒學的發展及孔子的形象和歷史地位等問題也趨於複雜化。
魏晉時期的時代背景
2樓:yy明月
東漢末年,各路軍閥割據爭雄,東漢統一帝國名存實亡。公元196年,曹操將漢獻帝劫持到許昌,挾天子而令諸侯,試圖在漢的旗號下重新實現全國政治統一,但由於政治、經濟、軍事及人為努力等多種因素的互動作用,在漢帝國的廢墟上出現魏(公元220—265年)、蜀(公元221—264年)、吳(公元222—280 年)三個鼎立對峙的政權。公元280 年,繼承魏的西晉(公元265—317 年)統一全國,但西晉僅穩定統治了20餘年便在各種矛盾的影響下土崩瓦解。
西晉滅亡後,江南相繼出現東晉(公元317—420 年)、宋(公元420—479年)、齊(公元479—502 年)、梁(公元502—557年)、陳(公元557—589年)等五個前後相承的政權,北方則經歷了漢族和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建立的成漢、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前涼、後燕、後秦、西秦、後涼、南燕、南涼、北涼、西涼、夏和北燕等十六個政權,史稱五胡十六國(公元304—439年)、北魏(公元386—534年)、東魏北齊(公元534—577年)及西魏北周(公元535—581年)等政權的統治。公元439 年北魏統一北方後,與江南的宋、齊、梁、陳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史稱南北朝時期。公元581年,隋取代已統一北方的北周政權,並於公元589 年滅陳,重又統一全國,魏晉南北朝歷史時期結束。
上接秦漢,下啟隋唐的魏晉南北朝,是介於兩個統一帝國之間的**動盪時期,同時也是繼承秦漢的歷史遺產,孕育隋唐新的統一帝國的時期。
魏晉時期的背景與文化習俗
3樓:曾經都已過去了
魏晉時期是我bai國歷史上最
du為複雜動盪的時代。zhi漢族和各少dao數民族先後版建立過大小30多個政權,權較大的戰爭發生500起以上。對於這樣乙個長期陷於**、朝代更替頻繁、戰爭連綿不斷的時代,人們把它看作「亂世」.
魏晉雖然戰亂紛繁,但是無論在經濟、民族融合、思想文化、社會生活各方面都有發展進步。上述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響,交相滲透的結果,使這一時期儒學的發展及孔子的形象和歷史地位等問題也趨於複雜化。
4樓:鄭賢剛
魏晉時期的背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段,從乙個方面來看,政治上來看,是**、混亂的、人民很痛苦的這樣乙個時代。但是從另乙個角度看,從文化史、從精神史、思想史的角度看,卻是輝煌、燦爛的一代。這兩個年代乙個是先秦,乙個就是魏晉。
魏晉時期文化習俗
魏晉由於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使這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受到特別的影響。其突出表現則是玄學的興起、佛教的輸入、道教的勃興及波斯、希臘文化的羼入。在從魏至隋的三百六十餘年間,以及在三十餘個大小王朝交替興滅過程中,上述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響,交相滲透的結果,使這一時期儒學的發展及孔子的形象和歷史地位等問題也趨於複雜化。
漢魏之際,曹操崛起於北方,其所遵循的思想和採取的政治措施皆為名法之治而重道德名節,從而影響了整個時代。在思想理論上,體現道法結合的刑名之學曾一度佔據主導地位。
魏晉之際,道法的結合逐漸趨於破裂,以道家思想為骨架的玄學思潮開始揚棄魏晉早期的名法思想,轉而批評儒法之士。這樣,魏初在道法結合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玄學進一步得到強化。
西晉後期,玄學思潮同極端發展,至此,玄學所主張的放達,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行為上,都對封建政權構成破壞瓦解的作用,故引起玄學內部及儒家學者的不滿,從而掀起對道家和玄學的批判思潮。
東晉時期,佛教的流行,特別是般若學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於道家、玄學的思想、語言及方法,故出現玄佛合流的趨向。因此,這一時期的儒家學者,除繼續批判道家、玄學外,又以儒家的入世主義和人文傳統批評佛教。他們站在維護儒家名教的立場上,分別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倫理等方面清算佛教的影響,力圖恢復儒學的正統地位,但都缺乏足夠的理論系統和創造性。
儘管魏晉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趨於複雜化,但儒學不但沒有中斷,相反,卻有較大發展。孔子的地位及其學說經過玄、佛、道的猛烈衝擊,脫去了由於兩漢造神運動所新增的神秘成分和神學外衣,開始表現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就魏晉南北朝的學術思潮和玄學思潮來說,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一部分知識分子改革、發展和補充儒學的願望。
他們不滿意把儒學凝固化、教條化和神學化,故提出有無、體用、本末等哲學概念來論證儒家名教的合理性。他們雖然倡導玄學,實際上卻在玄談中不斷滲透儒家精神,推崇孔子高於老莊,名教符合自然。此時期雖然出現儒佛之爭,但由於儒學與政權結合,使儒學始終處於正統地位,佛道二教不得不向儒家的宗**理作認同,逐漸形成以儒學為核心的三教合流的趨勢。
魏晉南北朝歷史背景
5樓:匿名使用者
魏晉南北朝(220年—589年),又稱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統,而餘下朝代替換很快並有多國並存的時代。這個時期從220年曹丕稱帝到589年隋朝滅南朝陳而統一中國,共369年。可分為三國時期(以曹魏正統,蜀漢與孫吳並立)、西晉時期(與東晉合稱晉朝)、東晉與十六國時期、南北朝時期(南朝與北朝對立時期,共150年)。
另外位於江南,全部建都在建康(孫吳時為建業,即今天的南京)的孫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等六個國家又統稱為六朝。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由於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使這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受到特別嚴重的影響。其突出表現則是玄學的興起、道教的勃興及波斯、希臘文化的羼入。
在從魏至隋的三百餘年間,以及在三十餘個大小王朝交替興滅過程中,上述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響,交相滲透的結果,使這一時期儒學的發展及孔子的形象和歷史地位等問題也趨於複雜化。
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背景
6樓:匿名使用者
全國動盪不安 士族墮落無為 寒士入仕無望 儒道佛三教合流
魏晉南北朝的社會特徵
7樓:匿名使用者
一、社會大**
魏晉南北朝時期,大**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除西晉短期統一以外,魏晉南北朝多數時間處在**割據狀態,或三國鼎立,或南北對峙。南北對峙下的南方和北方,又時常呈現不同的**割據局面。
秦漢時期的豪強地主發展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土族地主。
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大**,也不是絕對的。**背景下又孕育著統一的因素。魏、蜀、吳三國實現了區域性範圍的統一,十六國北朝時黃河流域曾先後出現過前秦、北魏和北周的三次統一,東晉南朝雖然朝代更替頻繁,但南方相對統一。
這些統一因素的存在,為隋唐統一鼎盛局面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為結束**混戰局面,魏晉南北朝時期統治階級中的一些人物,進行過不同程度的努力。曹操、諸葛亮、祖逖、王猛、劉裕、北周武帝等都是為統一做出過貢獻的人物。
**割據狀態下,戰亂頻仍,各地交通阻隔,不利於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農業的嚴重破壞、商業經濟的衰退是**割據帶來的後果。但是在個別情況下,這種因果關係並不是絕對的。
例如,三國鼎立時期,國家雖然**,但比起東漢末年的割據混戰,戰爭已經大為減少,魏、蜀、吳在各自的統治區域內大力發展生產,南北人民都得到了恢復和發展經濟的機會。同時,在三國政治、外交舞台上,上演一幕幕歷史活劇,充滿了生機。總之,統一固然比**要好,但不能絕對化,對具體的情形要做具體的分析。
二、民族大融合
魏晉南北朝民族融合的出現,並非偶然,它是秦統一中國以後幾百年間,我國各民族形成發展、相互交流和相互影響的結果。「多民族的統一」,是對秦漢王朝的高度概括,「多民族的融合」,構成了魏晉南北朝社會大**之外的又一大時代特徵。
兩漢時期漢匈之間的和戰,增進了雙方的交往與了解,為魏晉南北朝時期匈奴遷居內地、建立少數民族政權,最後與漢族融合,提供了條件。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長期割據混戰。邊疆地區的各少數民族獲得了較大發展。特別是北方的匈奴、鮮卑、羯、氐、羌,趁西晉末年「八王之亂」,紛紛遷居內地,一些少數民族的貴族,還先後建立起政權。
如西晉末年,匈奴 貴族劉淵,乘「八王之亂」據有幷州,建立了「漢」政權,羯族首領石勒建立了「後趙」政權,十六國之中,除了前涼、西涼和北燕為漢族人建立以外,其他都由遷居內地的少數民族建立。北朝中的所有政權,也都是遷居內地的西北、北部少數民族建立。這一時期其他地區的少數民族,如南方的越族、西南地區的夷人,也都與內地封建王朝有過或多或少的接觸。
經過長時間的雜居相處,共同經歷割據混戰的苦難,各族人民之間增進了了解。民族界線越來越小,社會上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趨勢。這種民族大融合的趨勢,在北方表現得最為明顯。
北魏孝文帝順應這一歷史潮流,採取措施進行改革,客觀上促進了少數民族的漢化和封建化,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局面的出現。當然,促進民族融合局面出現的因素很多,我們之所以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他具有遠見卓識,認識到歷史發展的趨勢並積極地順應這種趨勢,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歷史的進步。經過民族融合,許多以往的民族消失了。
像自西元前3世紀以來叱吒中國北方的匈奴族,到南北朝後期已經不見其名。經過魏晉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中華民族增添了新的血液,內地經濟生活中增添了新的成分,文化更加豐富多彩,北方少數民族統治者創立的均田制、府兵制等都為以後的中原王朝所沿用,這些都為下乙個繁榮時代的來臨創造了條件。
三、門閥大政治
魏晉南北朝時期,**主義**集權制度遭到破壞,門閥士族制度佔據統治地位,形成這一時期特有的政治面貌。
門閥世族是東漢以來豪強地主的進一步發展。門閥世族統治影響至魏晉南北朝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社會風俗等各個方面,是這一時期除社會大**、民族大融合之外的第三大特點。
九品中正制保證了門閥世族的政治特權,東晉和南朝前期,是門閥世族的鼎盛時期。北魏孝文帝採取漢化政策,在北方豪門大族的基礎上,建立了北方的門閥世族制。魏晉南北朝時期,士族和庶族在法律上沒有明確的不平等的條文規定,但事實上是不平等的。
那時,士族政治上擁有特權,清官要職被士族壟斷;經濟上擁有莊園,佔有大量土地人口,還經常與官府爭奪勞動力人口;文化上家學傳承,佔據壟斷地位,還大興譜牒之學,崇尚清談玄學,善長書法、繪畫等藝術;社會上不與庶族通婚往來等等。士族把特大權,卻不願涉身實務,在優容奢侈中腐朽衰落。世族門閥統治,不僅直接導致西晉時的八王之亂,而且敗壞了社會風氣,對魏晉南北朝的歷史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
四、江南大開發
黃河流域是中國開發最早的地區,人口集中,經濟文化發達,成為最早的經濟重心。秦漢時期,南方經濟明顯落後於黃河流域。 六朝時期,特別是東晉南朝,江南經濟較大的開發。
這一時期,規模大、破壞性較大的動亂多發生在北方,而且戰亂局面持續時間很長,南方則相對安定,西晉末年以後,上百萬北方人口南遷,充實了江南的勞動力,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南方少數民族與漢族融合,加速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一些統治者推行了勸課農桑、獎勵耕積、安撫流民、興修水利及有利於農業發展的政策,江南經濟發展迅速。江南土地大量開墾,耕作技術進步,農田水利興修較多,農作物品種增多,單位面積產量提高。江南農業的開發從江東擴充套件到整個長江流域進而波及嶺而和閩江流域。
江南絲織業、制瓷業、造紙業都有不小的發展,南方商品經濟也相對比較活躍。江南經濟開發使南北經濟趨向平衡,為以後我國經濟打下了基礎。
五、佛教大盛行
佛教起源於印度,西漢末年傳入中國,東漢時在國內逐漸傳播,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戰亂連綿,南北方政權更替頻繁,窮苦百姓在苦難中掙扎,渴望找到一條精神解脫的道路,佛教宣傳的輪迴轉世和因果報應等思想,把人們的眼光從痛苦的現實轉移到無法驗證的來世幸福上,讓痛苦的百姓在渺茫的「來世」消除死亡的威協和流亡的苦痛,從中得到虛幻的慰藉。而儒家經學的迂腐沒落,玄學又只能在士人中坐而清談,民間的道教又往往成為農民組織的工具。多事動亂之秋,自己都感到世事無常,佛教很快就被統治者接受,並極力宣揚,用它來加強思想控制,維持統治秩序,正如劉宋文帝說只要百姓皈依佛教,「則吾生致太平,夫復何事!
」統治者為宣揚佛教,北方開鑿石窖,南方修建寺院。佛教有較廣泛的信徒,也出現了不少名僧。中亞和印度等南亞的哲學、邏輯學、醫學、語言學,藝術成就以佛教、佛學為載體進入中國,豐富了中國的精神文化,佛教盛行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發展產生了積極作用,但也給當時的社會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因此興佛與反佛的鬥爭也就不足為奇了。
魏晉時期最突出的譯經僧是誰,魏晉南北朝時期著名的譯經家有哪些?
魏晉時期最突出的譯經僧當推鳩摩羅什。鳩摩羅什 343 413 西域龜茲 今新疆庫車一帶 人,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之一,後秦弘始三年 401 到長安,組織僧團,設立國家譯場,從事譯經。羅什所譯主要是印度龍樹 約3世紀 一系的大乘空宗學說,其譯風以達意為原則,在尊重原意的基礎上,盡量使梵語與漢語完美結合,...
魏晉南北朝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作品有哪些
比較喜歡魏晉時期的哈,鄴下風流很令人神往的.王粲的 登樓賦 曹植的 洛神賦 白馬篇 禰衡的 鸚鵡賦 曹操 述縣自明本志令 陳琳的檄文.竹林七賢 嵇康的 聲無哀樂論 養生論 與山巨源絕交書 向秀的 莊子注 思舊賦 阮籍的 詠懷 八十二首,大人先生論 劉伶的 酒德頌 都是絕世的經典.至於南北朝文學,我覺...
魏晉時期的書法有著有著怎樣的成就
魏晉時期,是我國書法史上各種書體交相發展的時期。漢末,經歷60餘年的三國鼎立之後,西晉始立,而作為社會文化之一的書法藝術,又出現了一次高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書法藝術取得了哪些成就 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隸書開始由漢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變出楷書,楷書成為書法藝術的又一主體。楷書又名正書 真書,由鍾繇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