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論語為政第二 【原文】 2·5 孟懿子(1)問孝,子曰:「無違。(2)」樊遲(3)御(4),子告之曰:
「孟孫(5)問孝於我, 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
」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註釋】 (1)孟懿子:
魯國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孫,名何忌,「懿」是諡號。其父臨終前要他向孔子學禮。 (2)無違:
不要違背。 (3)樊遲:姓樊名須,字子遲。
孔子的**,比孔子小46歲。他曾和冉求一起幫助季康子進行革新。 (4)御:
駕馭馬車。 (5)孟孫:指孟懿子。
【譯文】 孟懿子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孝就是不要違背禮。」後來樊遲給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
「孟孫問我什麼是孝,我回答他說不要違背禮。」樊遲說:「不要違背禮是什麼意思呢?
」孔子說:「父母活著的時候,要按禮侍奉他們;父母去世後,要按禮埋葬他們、祭祀他們。」 【評析】 孔子極其重視孝,要求人們對自己的父母盡孝道,無論他們在世或去世,都應如此。
但這裡著重講的是,盡孝時不應違背禮的規定,否則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見,孝不是空泛的、隨意的,必須受禮的規定,依禮而行就是孝。 【原文】 2·6 孟武伯(1)問孝,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憂(2)。」 【註釋】 (1)孟武伯:孟懿子的兒子,名彘。
武是他的諡號。 (2)父母唯其疾之憂:其,代詞,指父母。
疾,病。 【譯文】 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說:
「對父母,要特別為他們的疾病擔憂。(這樣做就可以算是盡孝了。)」 【評析】 本章是孔子對孟懿子之子問孝的答案。
對於這裡孔子所說的父母唯其疾之憂,歷來有三種解釋:1.父母愛自己的子女,無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夠體會到父母的這種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謹慎小心,這就是孝。
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時擔憂,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擔憂了,表明父母的親子之情。3.
子女只要為父母的病疾而擔憂,其他方面不必過多地擔憂。本文採用第三種說法。 【原文】 2·7 子游(1)問孝,子曰: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2),不敬,何以別乎?」 【註釋】 (1)子游:
姓言名偃,字子游,吳人,比孔子小45歲。 (2)養:音yàng。
【譯文】 子游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如今所謂的孝,只是說能夠贍養父母便足夠了。然而,就是犬馬都能夠得到飼養。
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麼贍養父母與飼養犬馬又有什麼區別呢?」 【評析】 本篇還是談論孝的問題。對於「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一句,歷來也有幾種不同的解釋。
一是說狗守門、馬拉車馱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說犬馬也能得到人的飼養。本文採用後一種說法,困為此說比較妥貼。 【原文】 2·8 子夏問孝,子曰:
「色難(1)。有事,**服其勞(2);有酒食,先生(3)饌(4),曾是以為孝乎?」 【註釋】 (1)色難:
色,臉色。難,不容易的意思。 (2)服勞:
服,從事、擔負。服勞即服侍。 (3)先生:
先生指長者或父母;前面說的**,指晚輩、兒女等。 (4)饌:音zhuàn,意為飲食、吃喝。
【譯文】 子夏問什麼是孝,孔子說:「(當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僅僅是有了事情,兒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吃,難道能認為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評析】 本篇的第5、6、7、8章,都是孔子談論有關孝的問題。
孔子所提倡的孝,體現在各個方面和各個層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乙個共同的思想,就是不僅要從形式上按周禮的原則侍奉父母,而且要從內心深處真正地孝敬父母。
論語中關於孝的句子和解釋越多越好!1
2樓:
論語為政第二 【原文】 2·5 孟懿子(1)問孝,子曰:「無違.(2)」樊遲(3)御(4),子告之曰:
「孟孫(5)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
」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註釋】 (1)孟懿子:
魯國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孫,名何忌,「懿」是諡號.其父臨終前要他向孔子學禮.(2)無違:
不要違背.(3)樊遲:姓樊名須,字子遲.
孔子的**,比孔子小46歲.他曾和冉求一起幫助季康子進行革新.(4)御:
駕馭馬車.(5)孟孫:指孟懿子.
【譯文】 孟懿子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孝就是不要違背禮.」後來樊遲給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
「孟孫問我什麼是孝,我回答他說不要違背禮.」樊遲說:「不要違背禮是什麼意思呢?
」孔子說:「父母活著的時候,要按禮侍奉他們;父母去世後,要按禮埋葬他們、祭祀他們.」 【評析】 孔子極其重視孝,要求人們對自己的父母盡孝道,無論他們在世或去世,都應如此.
但這裡著重講的是,盡孝時不應違背禮的規定,否則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見,孝不是空泛的、隨意的,必須受禮的規定,依禮而行就是孝.【原文】 2·6 孟武伯(1)問孝,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憂(2).」 【註釋】 (1)孟武伯:孟懿子的兒子,名彘.
武是他的諡號.(2)父母唯其疾之憂:其,代詞,指父母.
疾,病.【譯文】 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說:
「對父母,要特別為他們的疾病擔憂.(這樣做就可以算是盡孝了.)」 【評析】 本章是孔子對孟懿子之子問孝的答案.
對於這裡孔子所說的父母唯其疾之憂,歷來有三種解釋:1.父母愛自己的子女,無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夠體會到父母的這種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謹慎小心,這就是孝.
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時擔憂,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擔憂了,表明父母的親子之情.3.
子女只要為父母的病疾而擔憂,其他方面不必過多地擔憂.本文採用第三種說法.【原文】 2·7 子游(1)問孝,子曰: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2),不敬,何以別乎?」 【註釋】 (1)子游:
姓言名偃,字子游,吳人,比孔子小45歲.(2)養:音yàng.
【譯文】 子游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如今所謂的孝,只是說能夠贍養父母便足夠了.然而,就是犬馬都能夠得到飼養.
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麼贍養父母與飼養犬馬又有什麼區別呢?」 【評析】 本篇還是談論孝的問題.對於「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一句,歷來也有幾種不同的解釋.
一是說狗守門、馬拉車馱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說犬馬也能得到人的飼養.本文採用後一種說法,困為此說比較妥貼.【原文】 2·8 子夏問孝,子曰:
「色難(1).有事,**服其勞(2);有酒食,先生(3)饌(4),曾是以為孝乎?」 【註釋】 (1)色難:
色,臉色.難,不容易的意思.(2)服勞:
服,從事、擔負.服勞即服侍.(3)先生:
先生指長者或父母;前面說的**,指晚輩、兒女等.(4)饌:音zhuàn,意為飲食、吃喝.
【譯文】 子夏問什麼是孝,孔子說:「(當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僅僅是有了事情,兒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吃,難道能認為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評析】 本篇的第5、6、7、8章,都是孔子談論有關孝的問題.
孔子所提倡的孝,體現在各個方面和各個層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乙個共同的思想,就是不僅要從形式上按周禮的原則侍奉父母,而且要從內心深處真正地孝敬父母.
論語中寫「孝」的句子並翻譯
3樓:瀛洲煙雨
1、 子曰:「**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譯文:年輕人,在家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尊敬兄長,行為謹慎,說話守信,博愛眾人,親近仁者。做到這些之後,還有餘力,就可以學習更多的知識。
2、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譯文:子夏說:「看重實際的德行,輕視表面的姿態。侍奉父母要盡心盡力,為君主做事要奉獻自身,與朋友交往要誠實守信。這樣的人,雖然沒有學習過,我也一定說他學習過了。
3、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譯文:如果多年不改變父親的教誨,就可以說是盡孝了。
4、 夢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譯文:夢懿子問怎樣才是孝。孔子說:「不要頂撞父母,不要違抗父母的意願。
5、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譯文:父母為子女的疾病擔憂,子女少生病也算是孝了。
4樓:白羊天天上向
【原文】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譯文】父母為子女的疾病擔憂,子女少生病也算是孝了。
【原文】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譯文】如今說的孝,只是能夠養活父母。說到狗、馬,也都能飼養;如果對父母沒有尊敬,和養動物有什麼區別呢?
【原文】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服其老;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譯文】總是保持和顏悅色的態度最難。遇到事情時,子女為父母效勞;有好吃的,讓父母享用,僅僅這樣就算是孝順了嗎?
【原文】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譯文】伺候父母,對他們的過錯要稍加規勸,如果自己的規勸沒有被聽從,仍要尊敬他們,不加違抗,擔憂他們但不怨恨他們。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譯文】父母在世的時候,不去遠方求學或工作,如果必需要去,一定要告訴父母去的具體地方。
【原文】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譯文】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以他們的高壽,自己長大了而高興,一方面因為他們年事已高需要人照顧而憂懼。
5樓:昂懌鄢山柳
論語中寫孝的句子並翻譯,示例:
《論語·里仁》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譯文: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要出遠門,必須有一定的去處。
孔子論語中關於「孝順父母」的句子和翻譯
6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bai孔子《論語》中關於「du孝順父母」
zhi的句子為dao:子曰:「色難。有事版,**權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白話釋義:孔子說:「(當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僅僅是有了事情,兒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吃,難道能認為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裂旁鬧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啟派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肆罩子及其**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
論語中關於和的句子並附帶解釋,論語中有關和的句子有哪些?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解釋 就是說君子們在一起很和諧但每人都不盡相同,而小人們在一起雖然做人相同,卻不和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論語中關於和的句子並附帶解釋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解釋 就是說君子們在一起很和諧但每人都不盡相同,而小人們在一起雖然做人相同,卻不和諧。論語中有關 和...
論語中關於“惠”的句子有哪些啊,論語中關於誠信的語句有哪些?
論語中關於誠信的句子 1 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2 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3 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4 君子不重,則不威 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已者。過,則勿憚改。5 益者三友,損者...
論語中關於道歉的句子
論語 沒有直接向他人道歉的內容,但有兩處孔子坦然認錯的記載,這裡摘錄如下 述而 中記載,陳司敗問 昭公知禮乎?孔子曰 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 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 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陽貨 中記載,子之武城,聞絃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