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關於論語中禮貌待人的句子寫作文

2021-03-03 22:31:07 字數 1567 閱讀 5727

1樓:匿名使用者

朱熹集注:樂,音洛。知,去聲。

約,窮困也。利,猶貪也,蓋深知篤好而必欲得之也。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約必濫,久樂必淫。

惟仁者則安其仁而無適不然,知者則利於仁而不易所守,蓋雖深淺之不同,然皆非外物所能奪矣。謝氏曰:「仁者心無內外遠近精粗之間,非有所存而自不亡,非有所理而自不亂,如目視而耳聽,手持而足行也。

知者謂之有所見則可,謂之有所得則未可。有所存斯不亡,有所理斯不亂,未能無意也。安仁則一,利仁則二。

安仁者非顏閔以上,去聖人為不遠,不知此味也。諸子雖有卓越之才,謂之見道不惑則可,然未免於利之也。」

我萬沒想到這句話,居然沒有乙個人搞通了的。

關鍵字眼就是 智者利仁。

多數的理解是聰明人善於利用仁。這個解釋明顯是打胡說。

朱熹的認識是,利,猶貪也,蓋深知篤好而必欲得之也。我給他美化一下,那不叫貪,叫渴求。(是不是讀書人哦。

)意思就是還沒具備仁的境界。最後謝氏還大言不慚地說:孔子的**,在顏回和閔損以下的,雖然有過人之處,說其不是糊塗蛋還湊合,但(安仁就差得遠了),未免就是在利仁那個檔次,(頂多算個聰明人)。

兩者的意思都是:利仁的境界要低於安仁的境界。

咔咔咔-------

我記得《劉三姐》裡面有一句歌詞:笑死人勒哎--------

比如,某人說:耶,慕容求輸,你還有一張利嘴兒咧?

我笑著回答:**,是因為我的智慧型。

意思就是,我智慧型,才使我的嘴兒更能侃。

那麼,智慧型對口才,是有利還是無利?

那麼,智慧型對於仁呢?

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孔子座下**之後,少有儒家**,知道仁、義、信的具體含義。

仁,是儒家對長者要求的一種美德,形而下,就是寬容(廣)的胸懷。

所以,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的意思:寬容,使人心情安寧;睿智,使人心胸開闊。

從語法上講,我這個解釋是絕對沒得問題的,但是我總覺得,孔子想表達的是另外的意思。因此,我懷疑儒家**在整理、回憶、抄錄、流傳、刊印、校稿的這個過程中,有些許內容已經失真了。甚至由於悟性的高低,有人根據自己的認識擅自改動了其中的個別地方。

何況,現在我們看到的《論語》,已經不是孔子座前**的第一手筆記,因為 《論語》 中加入了其**的言論,這絕對是嚴重褻瀆老師的行為。那麼,這個**的言論,絕對不是孔子的座前**所為,他們還沒無知到這個地步。那麼,肯定是後來的、後來的、後來的---------人,幹的這事兒。

如此一來,這個 《論語》部分內容失去原貌也在情理之中。

我懷疑,智者利仁 的原文是: 愚者利仁。

就是說,愚蠢的人利用別人的寬容。

那麼,仁者安仁、愚者利仁的意思就出來了:寬容的人安樂於自己的寬容,愚蠢的人利用別人的寬容。

我覺得,孔子想表達的是這個意思。

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我得去追 利 的本義。

利 ,會意字。從刀,從禾。表示以刀斷禾的意思。本義:刀劍鋒利,刀口快。

那麼 愚者利仁,是不是就是  愚蠢的人,削弱自己的仁德,即:愚蠢,會使人心胸狹小?

孔子的意思是不是:寬容的人,安樂於自己的仁德;愚蠢的人,削弱自己的仁德?

但是,從刀口快,繞到削弱。我自己都過不了我自己這一關。

到底孔子的願意是什麼?我最終也茫然在這兒了。

關於禮貌待人的格言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禮貌比法律更強有力。卡萊爾 禮貌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梅里美 禮貌對於人性,猶如熱力之對於蠟。arthur schopenhauer 乙個人的禮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鏡子。歌 德 尊敬別人就是尊敬自己。高爾斯華綏 永不向權勢低頭,但要摘帽為禮。jim fiebig,nan...

論語中關於道歉的句子

論語 沒有直接向他人道歉的內容,但有兩處孔子坦然認錯的記載,這裡摘錄如下 述而 中記載,陳司敗問 昭公知禮乎?孔子曰 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 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 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陽貨 中記載,子之武城,聞絃歌...

論語中關於“惠”的句子有哪些啊,論語中關於誠信的語句有哪些?

論語中關於誠信的句子 1 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2 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3 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4 君子不重,則不威 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已者。過,則勿憚改。5 益者三友,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