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你是教什麼的,我覺得情境教學很重要,給學生創造乙個真實的環境更加有利於他們的學習。效果當然好了,你去試試吧,很多方法在實踐中會摸索出來。
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的有效性,最重要的判斷點是什麼
2樓:廣凝風
-建立在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認識上,教學的基本規律決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終身教育的推行和現代教育的資訊化等等,都要求教育者進一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可以預見,人們將由目前的普遍贊成、實行「帶」學生學逐漸轉變為普遍贊成、實行「引導」學生學。
(3)、心理學化趨勢
教與學都是有思想的人的活動,都是教師和學生的心理活動過程。隨著心理學的發展,教學模式的心理學色彩越來越濃厚。
現代心理學取得了可觀的成就。現代心理學在認識的發生發展方面、在能力結構及其發展方面、在疲勞研究方面、在記憶原理方面、在心理語言方面、在暗示及潛能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借助於教學模式,在心理科學與實際應用之間發揮中介、橋梁作用,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必將更科學化,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隨著生理學和生物化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心理學必定能更清晰客觀的闡明人類學習機制。從心理機制角度科學地設計和敘述教學模式,不僅是必然的,而且能夠越做越好。
(4)、機輔趨勢
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廣播、電視、程式教學機器、電子計算機等正在越來越多、越來越成功的介入教學過程。教育的越來越資訊化,使得現代教育專家們在研究教學模式時不得不考慮這一點。資訊科技的發展,使教學模式更加多樣化,為教學實踐提供了更廣闊的選擇空間。
在整個教與學的過程中,課堂教學無疑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課堂教學模式的確立,對課堂教學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及實踐意義。課堂教學有著自身的結構,即一節課的各個要素聯絡的內部形式,它反映了一定教材單元體系中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及其組織。
一節課的結構是否優化,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效益的高低。許多優秀教師的課,總是結構合理,板眼清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雖然他們的課千姿百態,具有鮮明的個性,但他們的課總有個「模式」,即遵循教學目標和規律的要求,包括教學原則、形式、方法等在內的一種教學結構格式。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
「完善的智育的乙個非常重要條件,就是教學方法、課的結構以及課的所有組織因素和教育因素,都應與教材的教學目標和教育相適應,與學生的全面發展的任務相適應。」只有教學處於合理的課堂結構之中才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條件。
完整的現代課堂教學模式一般包括教學主題、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程式和教學評價等五個因素,這五個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構成乙個完整的教學模式。而乙個完整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建立一般需要經過四個步驟:
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的有效性,最重要的判斷點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說實話,在「一日生活皆課程」、「遊戲是幼兒園最基本的活動」的大背景下,我們對上課、一節教學活動這種提法已有所避諱。
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教學
4樓:默默她狠傷
在符合時代和個體積極價值建構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時空內不低於平均水準的教學就是有效教學。
有效學習是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 自主的、研究性的學習對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很有效果。有效學習主要是指學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學習,這也是我們要著重發展的學生的學習活動。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在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後,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學者的關注。
5樓:手機使用者
其落腳點是學生。
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當代教育思想的影響,有效教學在主張教學效益的同時,關注人格形成、生命關照等在教學中的意義。所以我們在這裡把有效教學理解為有效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這裡的「發展」不僅僅是學生新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還包括思維能力的發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
即教養與教育,**與成才的辯證統一。
對有效教學的研究,國內外學者已有比較深入的**,比如洋思中學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又比如美國教育家加里.
鮑里奇在《有效教學方法》就提出有效教學至關重要的五種教學行為——清晰授課、多樣化教學、任務導向、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確保學生成功率,等等。
綜合這些研究者對有效教學的描述,我們可以概括出有效教學的一些基本特徵。1.
有效教學是有明確任務指向的教學
布盧姆說過:有效的學習始於準確地知道達到的目標是什麼。考察乙個課堂教學是否有效,需要明確在教學實施前,教師和學生期待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否則所有的考察就沒有意義了。
所以明確的教學目標是教學有效的前提。教學目標是教師專業活動的靈魂,也是每堂課的方向,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教學目標不是目的。
比如「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等都是不規範的目標表述。
崔允漷教授在《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一文中提出規範的教學目標四個要求: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條件和表現程度。這在前幾年的專題講座中我們已經講過了,這裡就不了。
比如崔巒先生對語文《荷花》一課提出的教學目標(見某核心期刊2023年第10期第6頁)是這樣表述的:(1)識字學詞,讀準生字的字音,了解詞義,正確書寫字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用朗讀表達對荷花喜愛的感情。
(3)從感悟作家筆下荷花的特點中,了解抓住特點、想象的寫法。
教師要想明確目標,就要在課前做到兩個研究到位:一是研究教材到位——整體把握學科知識結構,科學劃分課時內容層次;二是研究學生到位——找準知識起點,理順學生認知次序。2.
有效教學是學生高度參與的教學
我們在課堂上經常有這樣的經歷:當教師提出乙個問題,多次詢問學生之後,學生仍然無動於衷,於是教師就把問題的答案呈現給了學生。這是因為很多老師認為學生不回答,老師把答案講解給學生,效果會更好,效率會更高。
也有很多老師認為讓學生採用交流、互動的形式太浪費有限的教學時間,認為直接教授法是高效的教學方法。可是事實證明,學生這樣學到的知識是不牢固的知識,是不能轉入長時記憶和有效內化的,對於學生的終身發展是極其不利的。
學生的「參與」是主體對活動的能動性作用過程,是能力和傾向的統一。所以主體參與絕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種狀態。而且是一種亢奮、激動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學生或靜心默讀,或全心朗讀,或潛心思考,或積極爭辯,或大膽陳述……
同時教學過程是乙個互動的過程,不是乙個單向傳遞的過程。學生在主體參與的同時,還要加強合作學習。社會認知理論認為:
人只有在與他人合作過程中,主動加工那些對個人有意義的資訊,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大量的研究也表明了合作學習的價值。所以讓學生的學習成為有意義的學習,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互動、合作不僅是一種形式,更重要的反映了課堂教學的本質。表現為教學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以及與自身的認識、思維、思想情感的交流情況。請記住:
學生懂得乙個知識,不是教師講清楚的,而是學生想清楚的。3.
有效教學是最優化教學策略實施的教學
為達成教師預期的教學目標,選擇最有效的教學策略使教學具有最大的效益,是有效教學的重要特徵。比如我們榆次區提出的《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行動策略》中提到的三大策略:理論優化策略、要點優化策略和教學模式策略,就有很強的實踐意義。
在剛剛結束的2023年教育工作會議上,又一次強調了要在全區中小學大面積推廣「三步導學」課堂教學模式,深入開展有效教學。關於這三大策略,我們有專門的學習材料,這裡就不再贅述了。4.
有效教學是促進學生深層理解的教學
美國教育家珀金斯描述了三個值得注意的有關知識的問題。一是「懶漢知識」,就是純粹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毫無實際作用的知識;第二是幼稚知識,就是重複以前的知識;第三種是模式化知識,就是只學習解決問題的步驟而不了解使用這種常規做法的原因,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這些知識都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又稱為:
脆弱知識綜合症。有效教學就要分清這些「脆弱知識」與有價值知識的區別,促進學生在獲得知識技能的同時,獲得能力的遷移和思維的發展。我們當前許多的課堂雖然學生發言積極,也有師生之間的互動、合作,但是學生的思維從進入課堂到走出課堂依然是停留在乙個層次上,根本談不上思維的發展,知識的生成,情感的昇華。
我們需要有價值的知識,不僅要對知識記憶,還要求學習者理解知識,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加深對事物的領悟,將學習所得進行內化,內化進自己的知識圖式,內化成學習者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此,在三步導學模式第二步民主導學中,強化了「自主學習」這一環節。5.
有效教學是三維目標統一的教學
有效教學一定是三維目標統一的教學。但是我們發現許多教師對三維目標有著一些誤解。有的把「過程與方法」理解為純粹的學法指導,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當作是思想情操教育的內容,並人為的把它們與知識教學割裂開來。
往往把原本蘊涵於文字和教學過程中的教育內容作為乙個孤立的教學板塊來處理。我們的老師往往習慣於在分析完課文後,來感受作者的情感,讚美文章的思想感情,並對學生進行直白的價值觀的教育。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處理方式。
請記住:當我們在傳授學科內容的同時,學生與文字的交流與對話,就已經在潛移默化的受到了精神的洗禮、思想的薰陶。所以,教學無痕,潤物無聲才是教學的最高境界。
6.有效教學是師生富足的教學
「富足」,《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豐富充實」。有效教學最終要追問教學的實際效果如何,也就是說要通過教學,我們究竟留給學生什麼?交給學生多少有價值的東西?
可供學生吸收的營養精華有多少?作為教者,我們在與學生交往和互動的過程中有獲得了什麼?發展了什麼?
從這個意義上講,「富足」應該成為有效教學的旨歸,有效教學應該給師生一種滿足感,讓每個人通過學習都能豐富起來,充實起來。
第一,學生富足,教師也富足。有效教學意義上的「富足」,不僅是指學生的豐富和充實,同時也包含教師的豐富和充實,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理所當然應該得到充分的發展,但作為教師也同樣應該得到發展,能從與學生的教學交往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能和學生一起進步和幸福。即所謂「教學相長」。
第二,尖子生富足,中間生、後進生也富足。富足,不是少數人的專利,把目光投在少數尖子生身上那不是真正的富足,富足應該在致力於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能使尖子生「吃得飽」,中間生「吃得好」,後進生「吃得了」,整個教學過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幹,通過教學,人人都發生了一些變化,每一位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益。「敏者」學得快,「智者」學得深,課堂上沒有無所事事之人,沒有迷茫的眼神,沒有憂愁的目光。
每一張小臉是那麼自信,那麼滿足,就像拔節的麥苗貪婪地吮吸知識的甘露。
第三,知識方法富足,情感智慧型也富足。有效教學,需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含量,需要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同時也要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生命智慧型,這是任何時候評價一堂課必須守住的底線。
總之,有效教學意義上的「富足」,應該是知識資訊量大,思維含量高,情感培育能真正觸及人格與靈魂。
我們呼喚一種課,一種具有沉甸甸的分量和生命質感的課;我們呼喚一種課,一種具有朝氣、靈氣、底氣,厚度、密度和深度的課。
有效教學的理念改變了我們以往以教師為中心和以知識為中心的兩種課堂評價觀。「以教師為中心」的評價著重在評價教師教得怎麼樣,評價的話語往往是:「這個老師課上得不錯」;以「知識為中心」的評價是以知識傳輸的狀態和結果作為評價的重心,評價教的知識有沒有教好。
評價話語往往是:「這個教學內容上好了」。而有效教學的課堂評價是對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評價。
常用話語是:「這堂課學生學得和紮實、很輕鬆」。
如何理解課堂教學有效性
所謂 有效 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有效教學的 教學 是指教師引起 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引發學生的學習意向 興趣。教師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教學在學生 想學 願學 樂學 的心理基礎上。二是明確教學目標。教師要讓學生知...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如何理解「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和諧 民主 平等的師生關係,是實現課堂有效性的首要前提,在今天強調 以人為本 的教育理念中,尊重學生 關心每乙個學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教育理念,新課程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 互學,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是實現教學有效的保障。在課堂上要讓學生 親其師而信其道 只有學生 親其師 學生才...
作文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嘗試,初中英語興趣教學的幾點嘗試
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年第6期目錄 推進新課程的學校管理探索 早讀 語文教改不該忘記的角落 用建模思想指導小學數學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創新芻議 小學生課堂學習興趣的研究 論識字教學與閱讀教學的有效整合 再探新課程背景下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構建點 線 面相互融合的立體開放型數學課堂教學 生命的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