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一、運用科學的感知原理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感覺受到一定的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這些主客觀因素構成了感知覺原理.小學生的 感覺和知覺處於初步發展的時期,他們的感知發展有其年齡特點和規律,在教學中教師如果了解有關的感知規 律,應用科學的感知原理設計教學,不但可以提高教學效果,還可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 1.利用物件和背景關係的原理 在任何情景中,當許多事物作用於我們感官時,可將其分為兩類:
物件與背景.物件和背景差別越大,對 象越容易從背景中區分出來,教學中利用這一原理呈現學習材料,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例如:
講解「求正 方形abcd中陰影部分的面積,(邊長為4釐公尺)(圖1)這道題時,先啟發學生作出ef、gh兩條輔助 線,並有意識地把扇形bog和coh畫上淺色斜線,使之隱退為「背景」,用深色斜線突出陰影部分aog和doh.再啟發學生觀察、分析、比較,使他們發現陰影部分aog和doh之和等於空白部分bfo與c fo之和,進而發現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與長方形bchg的面積相等,即等於長方形abcd面積的一半, 所以陰影部分的面積等於:4[2]÷2=8(平方厘公尺).
這樣利用色彩加大了物件與背景的差異,使學生 從較複雜的圖形中,獲得了有用的清晰鮮明的圖形形象,進而迅速解答此題.此外,還可利用物件和背景的動 靜差異強化感知,活動的教具,旋轉的抽拉片、電視片可化靜為動,使學生的注意較易集中於感知目標.特別 是計算機進入課堂,以其更新更優的動態演示愈加突出了感知物件.
(附圖 ) 2.利用感知覺的對比原理 兩種不同的物件同時或先後出現,可提高感覺能力,把具有對比意義的材料放在一起,更能清楚地被感知 .例如:在教學「農場有兩塊麥地.
第一塊2公頃,平均每公頃產小麥5000千克,第二塊3公頃,平均每 公頃產小麥6000千克,這兩塊地平均每公頃產小麥多少千克?」時,一位學生回答說:「(5000+6000)÷2=5500(千克)」.
這種錯誤具有一定典型性,如果僅用求平均數應用題的一般數量關係「 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來說明學生的錯誤,學生只能知其錯,不知其所以會錯的原因,於是便可運用對比 原理,出示下面的示意圖(圖2): (附圖 ) 通過圖形對比,使學生明確,用(5000+6000)÷2,不能使每公頃產量變成一樣多,補救方法 是:(5000+6000)÷2=5500(千克),5500+(6000-5500)÷(3+2)=5600(千克).
再與一般解法比較,(5000×2+6000×3)÷(3+2)=5600(千克) .圖形與列式的比較,使學生認識到兩塊地公頃數一樣時,用前一種解法較簡便,反之,則用一般解法簡單. 上述教學安排,借助示範圖在是與非的鮮明對比中突出了正確解法,使學生建立起對平均數數量關係的清晰感 知,不僅及時充分地糾正了錯誤,還使認識得到深化.
再比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為讓學生建立起圓麵 積的正確概念,防止與圓周長知識混淆,一位教師安排了這樣的對比感知環節,逐步出示(圖3): (附圖 )通過圖形對比,使學生明了地感知到圓的面積是以圓的半徑為邊長的正方形面積的π倍, 不同於圓的周長,圓的周長是圓的直徑的π倍,半徑的2π倍.
這樣的對比感知使圓的面積與周長的知識得以 精確分化,較好地加強了感知印象. 3.利用感受性與刺激強度的關係 被感知的事物必須達到一定強度,才能感知得清晰.德國著名學者費希納在研究中指出,刺激量與感覺是 成正比的,刺激量增減十倍,感覺量增減一倍.
為了提高感知效果,需適當增加刺激的強度. (1)增強符號資訊的強度.即用彩色粉筆及畫線等方法突出所講內容的重點,如講「分數除法法則」時 為突出「甲數除以乙數(0除外),等於甲數乘以乙數的倒數」的兩變一不變的重點,教師用彩色粉筆重重的 將運算符號、除數及它的倒數描一遍,再在被除數下面畫上線.
這樣教學無疑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一重點的感知 . (2)增強語言資訊的強度.為讓學生聽清教學內容,捕捉重點,在數學課上還可利用提高聲調或變換聲 調的方法使講授內容抑揚頓挫、生動引人,提高學生對重點內容的感覺能力.
(3)增強直觀資訊的強度.數學教學中使用的掛圖、直觀教具、幻燈片等設計要簡單醒目、輪廓清晰、 色彩鮮明、重點突出,以突出感知目標. 4.運用物件間組合與協同的特點 空間上接近、時間上連續、形狀相近的刺激容易被感知為乙個系統與整體.
如下面兩幅圖 □△□△ □△□△ (附圖 ) 在感知時圖4容易將線段間接近的歸在一起,把這八條歸為四個物件各自分開:圖5則容易將形狀一樣的 歸為一組.根據接近與相似組合的原則,感知物件應力求在時間、空間上組成乙個有意義的或有規律的系統, 易於感知.
例如:分析「每人種4棵樹,3人一共種多少棵?」這樣一道應用題,在擺或畫圖時,要注意每份 的4棵之間的距離應相對近些,使之被感知為乙個物件,而3份間的距離應相對遠些,這樣才能得到合乎題意 的正確感知(如圖6).
(附圖 ) 如若棵與棵之間的距離同於或大於份與份間的距離,便不可能建立精確的感知.再如,在教學「乘法分配 律」時,有一道例題:「如果做一張桌子需要10元,一把椅子需要5元,算一算做下圖7的課桌椅一共需要 多少元?
為得出(10+5)×4=10×4+5×4的結論,一位教師根據接近與相似組合的原理設計了兩 張投影片. (附圖 ) 圖7每套桌椅成為乙個整體,每套之間拉開距離,根據這幅圖,學生便可列出(10+5)×4的正確算 式.圖8中4張桌子與4把椅子分別相對成為乙個整體,而桌子與椅子之間拉開距離,根據這幅圖,學生便可 列出10×4+5×4的算式.
接著小結,這兩種算式演算法不同,結果相同,都是求一共需要多少元錢,因此 可以用等號連線.然後,教師隱去實物,出示兩排數: 10101010 5 55 5提問,如果把「10+5」看做乙份,共有這樣的幾份?
怎麼列式 ?如果把4個10與4個5先分開算,再合起來,又怎樣列式,並隨之在兩排數上添上紅、藍兩色的集合圈: (附圖 ) 最後得出,兩個算式求的都是這8個數的和,可以用等號連線,即(10+5)×4=10×4+5×4.
上述教學,教師較好地運用了物件間組合與協同的規律,在實體影象感知的基礎上,利用不同顏色的集合 圈呈現數學影象,數形結合,寓理於形,為引出抽象的運算定律,奠定了牢固清晰的感知基礎. 此外,多種感官間的協同活動可取得較好的感知.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單靠視覺一般能記住25%左右 ;單靠聽覺可記住15%左右,而視聽結合,則可記住65%左右.
為此教學中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動手、動腦 、用眼、用耳、用口多種感知渠道進行綜合性的資訊傳輸,以收到最優的感知效果.
如何運用感知規律提高直觀教學效果
2樓:啥名字好呢呢呢
要想使直觀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應遵循感知覺的規律.
1.運用被感知的強度律
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刺激物必須達到一定的強度,才能被我們清晰地感知.因此,教師在講課時,聲音要洪亮,語速要適中,板書要清晰,要讓全班同學聽得懂、看得見.教師在製作、使用直觀教具時,也要考慮到直觀教具的大小、顏色、聲音等是否能被全班學生清楚地感知.
2.運用物件與背景差別的感知覺規律
當知覺的物件與背景在顏色、形態、聲音等方面有較大差別時,知覺的物件容易被感知.如講課時,對於重要的知識,可以反覆幾次,可以提高音量;板書時,重要的部分可以用大一些的字,可以在那些字下面加點、畫線,可以用彩色粉筆;不要在黑板前演示深色教具;使用掛圖時,可以將其中不需要學生看的部分遮住;製作教具時,要注意把知覺物件從背景上突出出來等.
3.運用靜止背景上的活動性物件易被感知的規律我們知道,在靜止的背景上,活動的物件容易被感知,也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因此,教學中使用活動性教具,演示實驗,放幻燈片、教學電影或錄影等,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4.運用知覺的組合規律
3樓:匿名使用者
①根據學習任務的性質,靈活運用各種直觀方式 ②運用知覺的組織原則(強度律,差異律,活動律,組合律),突出直觀物件的特點 ③教會學生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④讓學生充分參與直觀過程 。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遵循哪些感知覺的規律來提高教學的質量? 5
4樓:曾立軍妞
教學中我bai們應該充分du利用讀、說、聽zhi、寫、看、想等等來訓練學生思dao維,版
從而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和成權績,讀能提高我們的記憶,能刺激我們的大腦,從而形成語感,李陽不是用瘋狂英語來提高我們的英語水平嗎。說能鍛鍊我們表達能力,語文中練筆很重,觀察問題一定經細緻。
讓學生積累一定的知識,掌握一定的方法,形成自己的思想就能達到想的過程。
在教學中如何運用感知覺的規律?
5樓:匿名使用者
1、正確利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凡需要學生注意的物件和操作的活動,盡量賦予它們無意注意的特性教師講授的內容,難易要適當,讓學生既能聽懂又要有新意。這是引起學生興趣、維持對學業注意的關鍵。在處理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時,教師應注意運用具體生動的教學方法,如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語言要生動形象,語調要抑揚頓挫,配以適當的表情和手勢,化難為易以吸引學生的注意。
對於教學中必須重複的東西,如課文的熟讀、同一類題的反覆練習活動,教師應採用靈活多變的方法,以保持其新穎性。
儘量減少與教學無關的物件或活動的刺激作用。教室的布置要相對穩定。在直觀教具的運用中,背景材料必須淡化,出示的時間要適當,切忌過早顯示。
下半節課才用的教具,不要在一上課就暴露在學生眼前。
教師的服飾、髮型不宜過於耀眼,有的教師換了新裝或理了新髮型後,往往在上課前先到學生面前「亮亮相」,這種做法可以有效地減弱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分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迅速妥善處理偶發事件,如天氣驟變、學習條件惡化(突然陰雨、停電、室外嘈雜等)、學生病倒或嚴重違紀事件等,教師既不能熟視無睹,也不能驚慌失措,要以自己平靜的情緒與學生一起審慎、迅速地處理好,保持課堂教學秩序的穩定。在課間休息時,不宜讓學生做激烈的或競賽性的遊戲活動,以防止學生因過度興奮而不能將注意及時轉移到課堂上。
2、利用課內外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組織和發展自己注意的能力:
(1)提高活動的目的性:在學習或其他活動中,教師應提出具體的目的、要求、內容及具體方法,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集中注意對完成活動的重要性並懂得如何正確地組織自己的注意,切忌離開教材本身,離開學生的知識經驗,用一些空洞抽象的說教來動員學生的注意。
(2)激發學習動機:要讓學生體驗到自身學習的成功,以此來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這是使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的最有效的手段。
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主動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批改作業時要盡量挖掘學生優點,評分宜從寬;對於他們的不足之處,要正面引導。如對每次作業應用紅筆做出肯定的標誌,如用「√」「優」等;定期展示班級學生的學習成果,對每個學生的進步予以及時的肯定和精神獎勵等。當學生看到自己學習被肯定,便會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不斷地培養對學習的興趣,更加努力地注意學習活動。
(3)訓練良好的注意習慣: 訓練良好的注意習慣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能高度集中注意而不分心和能迅速轉移注意而少惰性。
教師可選擇一些有一定難度,需要集中注意才能完成的任務交給學生,讓他們解決。任務既可以結合課程,也可以是純訓練性的,教師可根據要求自行設計問題。如,要求學生快速閱讀或組織搶答題競賽,以培養他們高度集中的注意能力。
又如將不同學科、不同性質的問題交叉隨機地呈現,以訓練學生注意靈活轉移的能力等等。
一些學生不可能對枯燥無味的簡單任務保持長期穩定的注意。注意的穩定性是為完成一定的目的任務服務的,因此注意的核心是講求實效,而不是追求貌似注意的狀態,因為這種狀態不但無助於完成當前的任務,而且更嚴重的是會養成心猿意馬、疲疲塌塌等不良注意習慣,它將極大地妨礙學習的效果。
3、運用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轉換的規律:
讓學生在有目的的學習活動中,快樂地學習高度集中注意要消耗相當的體力和腦力。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必定使人疲憊不堪。怎樣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積極地注意而又不疲勞呢?
在一天的學習活動中,在一節課乃至在解決乙個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地運用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轉換的規律,把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交融在每乙個認識活動中。如一節課中教學內容安排應有難有易,教學方式應穩中有變,使學生的注意有張有弛。教學的各個環節要有機聯絡,盡量杜絕造成注意渙散的機會,使學生快樂地完成學習任務。
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注意的轉換簡單地歸結為讓兩種注意按著一定的程式輪番交替地出現。教學是一門極其複雜的藝術,它只有一般的規律可循,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仿效。在如何運用兩種注意轉換規律的問題上同樣如此。
4、多種方法進行教學:
教學實踐表明,如果單純運用某種感覺器官,會降低感知的效果,如果利用多種感覺器官共同參與,協同活動,就能提高感知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同時作用於感知物件,以提高教學效果,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眼到、手到、口到、心到等要求,這樣運用多種感官參與,有利於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教師在講授測量工具的使用和測量取值時,應讓學生邊做邊講邊練,先教會學生使用有關測量工具,然後要求學生運用具有不同最小刻度的測量工具去測定不同物體的長度、體積、質量等資料,一邊講解、一邊訓練,最後要求學生能對自己所測定的資料結果進行確認,比較真實性以及分析誤差產生的原因,這樣我們已把學生對教具的使用、操作、教師的評析講解及學生的思考分析都能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充分利用各種感覺器官,協同活動,能把有關知識很快地掌握起來。
如何在教學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如何在教學中有效地實施因材施教
一 樹立正略的教育理念,尊重和愛護每乙個學生。為什麼呢?首先要講教育理念,因為一切教學行為都是受教育思想的支配,有怎樣的教學思想你就會又怎樣的教學行為,教育活動,我們所面臨的21世紀的孩子,我想起碼有這麼幾個要點應該是思考清楚的。1 科學最近研究表明,常人蘊含的腦子的潛力是基本差不多的,我不是說及其...
怎樣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 共情 孩子挺聽話,但就是提不起學習情緒,因此學習成績也一直不理想,對嗎?二 具體化 您可以舉例說明下孩子學習興趣的具體表現嗎?三 問題的成因,並具體分析 a 孩子的學習總是被批評,沒有成就感 解決 多肯定孩子學習當中的優點,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成績,激發孩子內在的價值感 b 孩子總是被打擊...
如何在古詩詞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如何在古詩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
一 情境教學的內涵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 引入 製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情境中動情,在情境中共鳴,潛意識地進入學習狀態,幫助學生迅速而準確地理解教學內容。對中國情境教學做出突出貢獻的李吉林老師認為 情境教學 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