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遊》中最能表達文章語義的關鍵詞是

2021-03-03 21:25:21 字數 5573 閱讀 2649

1樓:匿名使用者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北冥,譯為北邊的大海,北面的大海,用「邊」「面」,氣勢小。用北國的大海,太刻意,原文樸實簡明,翻譯後格調走樣,論氣勢還不如北方的大海,又,大海不如海洋有氣勢,所以這個詞可翻譯為北方的海洋,用的字又顯得小,翻譯為北方海洋庶幾近之。或說,翻譯為北海不更簡潔?

這樣處理不妥,理由有二,一為現代漢語多為雙音節詞,翻譯多將古文的單音詞變為雙音,目的在念起來更貼近現代的用語習慣,更自然。另外,海雖然字少了,但不如海洋有氣勢。

有魚,兩個字現在還用,這個詞的表達在現代漢語要加個量詞,翻譯為有條魚,數量限定為一,少,也不太切合事理,比原文的模糊不定顯得窄。翻譯為有種魚,數量上沒有限死,較切合事理。

其名,它的名字。為鯤,為,可翻譯為是,稱為,叫,叫做,為了與前句譯文在句調上的一致,選用叫做。這句話就翻譯為:北方海洋有一種魚,它的名字叫做鯤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鯤體的長大不知道多少千里啊之,定語後置標誌。其字怎麼理解?它,那,還是起加強語氣的作用。也,感嘆語氣。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化,變化。而,承接關係。其,它的。變了以後成了鳥,他的名字叫做鵬。哦,原來鵬鳥是這麼來的。有詞語鯤鵬展翅,其實是偏指鵬,鯤是魚,不會展翅。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鵬的脊背,不知道多少千里遠啊。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怒,奮起。不能理解為憤怒。理解為憤怒,沒有語境,它為什麼憤怒?

依據飛,從憤怒含義加以引申為奮起。而,修飾關係。其,他的。

垂天,懸垂天際。有翻譯為掛在天上的雲彩。這不是直譯。

垂沒有掛的意思。

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也,句中,語氣舒緩。則,承接。於,到。這只鳥啊,在海洋洄流時將要遷徙到南海。

南冥者,天池也。

天池,天然形成的湖泊。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湖泊。用判斷句式,特別強調南冥的最大特點。

這一句很值得咀嚼。從這句的插入可以判斷,北冥與南冥是兩個相距遙遠的地方,兩者不像今天所理解的北邊的海與南邊的海,兩者的洋流是相通的,同屬於乙個大海洋,只是方位不同而已。而莊子筆下的北冥與南冥是洋流不能相通的兩個地方,兩者相距非常遙遠,所以北冥的魚如果不化成鵬是無法到達南冥的,因此變成了鵬後趁海浬有了颱風以後就可以飛往南冥了。

如果不是這樣,兩者是相同的,那這一句「天池也」的特別說明就顯得毫無必要,因為北冥與南冥相通,南冥是天池,那北冥也是天池,為什麼說北冥時不強調,而在提到南冥時特別說明,顯然二者是不一樣的。

《齊諧》者,志怪者也。

志,記錄。怪,怪異事情。《齊諧》是記錄怪異的一本書。

寫到這,莊子引用了一本書的記載來證明,增強說服力,弄得煞有介事。也許,這本書是有,它是專門記錄些怪異事情的,莊子用這個故事的靈感正是**此。

《諧》之(的)言曰:「鵬之(取消句子獨立性)徙於(往)南冥也,水擊(在水上,排擊翅膀)三千里(這一筆很是神妙,單單乙個準備動作就做了三千里,其龐大程度就可想而知,由此得到一點啟發,要誇張一事物,就取其極其細微之處來放大,其餘的就讓人去回味了,比如形容乙個人善於寫字,那就說剛拿起筆就讓眾多書法家目瞪口呆,佩服得五體投地之類云云),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正因為它準備起飛就要三千里,所以後面寫的數字就要與這個相襯,因而來了個九萬裡,這就在情理之中了。摶,動詞,盤旋。

扶搖,名詞,旋轉的風,即龍捲風,流沙河《莊子現代版》說這句時理解為是鵬鳥盤旋著,直到盤旋起了龍捲風才順利上到了天。這是對扶搖理解的主被動處理問題,流沙河是從主動方面來理解,一般人是從被動方面理解。這三個字是很形象的,是與它的龐大相匹配的,正因為大,所以向上飛就沒有那麼容易,要上公升就得盤旋著,要靠龍捲風來牽引。

而,表修飾關係,前三字是寫它在上天空的修飾語。後在接以九萬這個具體的數字,那就很能說明鵬鳥飛翔的特點了),去以六月息者也。」(離開是憑藉六月的風啊,以,憑藉。

息,風。也,啊,句末感嘆語氣。)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野馬也」是個比喻句,指山林間的霧氣像野馬,生物,不是現在指的有生命的自然萬物,而是指風吹下的漂浮在空中的物體。之,取消句子獨立性。

以,憑藉,用。息,氣息,風。相吹,相,單直一方,被吹的一方,即生物是用風吹拂下產生的現象。

吹字後補上「而成」二字更明白。)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之,取消句子獨立性。其,表示揣測語氣。邪,揣測語氣。而,轉折關係。極,盡頭。無所至極,沒有辦法到達盡頭。)

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其,它,指鵬鳥。若是,像這樣。即在下面看天空這樣,茫茫蒼蒼。則已,而已。矣,加強肯定語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且夫,況且那。且,表示遞進一層。

夫,議論的開始。之,取消句子獨立性。則,那麼。

其,代水。負,載。也,句中語氣詞,舒緩語氣的作用。

這一句是模擬,前面是正面講鵬鳥飛到天空怎麼樣,這一句,以水與舟的關係,說明鵬鳥與風的關係。這一模擬一直到「水淺而舟大也」)

復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覆,傾倒。於,在。

坳堂,堂上低窪的地方。之,的。則,那麼。

芥,小草。為,做。之,杯水。

傾倒一杯水在堂上低窪處,用小草可以當作船。)

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放上杯子在其中,就不能浮起,因為水淺但舟船太大的緣故啊。膠,粘住,即浮不起來。而,轉折關係。)

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之,取消句子獨立性。則,那麼。

其,它。風蓄積得不厚實,那麼,它承載大翅膀也就沒有力量。這一句有回來將鵬與風的關係。

目的說明鵬鳥必須依靠風,風小了,沒有了力量都不行。)

故九萬裡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所以要飛上九萬裡,那麼風就在它的下面了。斯,這。在下,省略句,是在其下。)

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大鵬脊背背這青天,因而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阻擋它的,然後才可以想要向南飛。莫,沒有什麼東西。

之,否定句中賓語前置。夭閼,阻擋。而後乃今,然後才可以。

)蜩(蟬)與學鳩笑之(代鵬鳥)曰:「我決(迅速樣子,是動詞起的狀語)起(起來)而(並列關係)飛,槍(碰到)榆枋(榆樹和檀數)而(承接關係,然後)止,時(有時)則(就)不至(飛不到)而(承接關係)控(落)於(在)地而已矣(罷了,用法同前的「則已矣」),奚以之九萬裡而南為?(奚以……為?

——反問固定結構,怎麼用得上呢?之,到。而,承接,然後。

南,向南,動詞。)」適(到)莽蒼(郊野)者,三餐(古人一天兩餐,怎麼是三餐了呢,三餐是指一天,還是指第三餐,就是晚餐,翻譯為一天後回來,腹中還很飽,似乎不符合事理。翻譯為,晚餐後就回來,腹中還很飽,則說得過去。

而(承接)反,腹猶果然(果然,很飽的樣子。);適百里者,宿(前一夜,隔夜)舂(動詞,去穀殼曰舂)糧(前一夜就舂公尺準備好糧食);適千里者,三月聚糧(要用三個月來準備糧食)。之二蟲又何知!

(這兩隻蟲子又知道什麼呢?把學鳩也叫做蟲子,古人把老虎都叫為大蟲。蟲,在古代是動物的總稱。

結尾部分,用解決肚子溫飽的方面來說明蜩與學鳩的無知,蜩與學鳩的肚量小,根本想不到要那麼多糧食。這是為說明蜩與學鳩不理解鵬鳥飛到九萬裡高空而作的分析,分析的時候,沒有泥於鵬鳥的事情,而是用了新的角度,列舉人要準備多少糧食解決路程遠近的吃飯問題,蜩與學鳩連人要準備多少糧食都不知道,那要他了解鵬鳥那九萬裡的飛翔就更不可能了。這麼寫,沒有那麼中規中矩,沒有前面提及則後來呼應的死板,而是增加了論證視角,增多了內容的資訊,說理的密度大了,因此說服力更強。)

《逍遙遊》的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意境是什麼?

2樓:窮比組丶尳

《逍遙遊》 【題解】 「逍遙」也寫作「消搖」,意思是優遊自得的樣子;「逍遙遊」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至「聖人無名」,是本篇的主體,從對比許多不能「逍遙」的例子說明,要得真正達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須「無己」、「無功」、「無名」。第二部分至「窅然喪其天下焉」,緊承上一部分進一步闡述,說明「無己」是擺脫各種束縛和依憑的唯一途徑,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達到逍遙的境界,也只有「無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

餘下為第三部分,論述什麼是真正的有用和無用,說明不能為物所滯,要把無用當作有用,進一步表達了反對積極投身社會活動,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優遊自得的生活旨趣。 本篇是《莊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滿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說理於寓言和生動的比喻中,形成獨特的風格。「逍遙遊」也是莊子哲學思想的乙個重要方面。

全篇一再闡述無所依憑的主張,追求精神世界的絕對自由。在莊子的眼裡,客觀現實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類本身都是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這就沒有絕對的自由,要想無所依憑就得無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順乎自然,超脫於現實,否定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類的生活與萬物的生存混為一體;提倡不滯於物,追求無條件的精神自由。

【原文】 北冥有魚①,其名曰鯤②。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③。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④,其翼若垂天之雲⑤。

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⑥。南冥者,天池也⑦。齊諧者⑧,志怪者也⑨。

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⑩,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野馬也(13),塵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16)?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復杯水於坳堂之上(17),則芥為之舟(18);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裡則風斯在下矣(19)。

而後乃今培風(20),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21),而後乃今將圖南。蜩與學鳩笑之曰(22):「我決起而飛(23),搶榆枋(24),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25);奚以之九萬裡而南為(26)?

」適莽蒼者(27),三飡而反(28),腹猶果然(29);適百里者,宿舂糧(30);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31)?小知不及大知(32),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33),蟪蛄不知春秋(34),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35),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36),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37)。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38),眾人匹之(39),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40):「窮髮之北有冥海者(41),天池也。

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42),其名曰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43),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裡(44),絕雲氣(45),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46):

『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47),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48)。而彼且奚適也?

』」此小大之辯也(49)。 故夫知效一官(50)、行比一鄉(51)、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52),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53)。

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54),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55),定乎內外之分(56),辯乎榮辱之境(57),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58)。雖然,猶有未樹也。

夫列子御風而行(59),泠然善也(60),旬有五日而後反(61)。彼於致福者(62),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63)。

若夫乘天地之正(64),而御六氣之辯(65),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66)?故曰:至人無己(67),神人無功(68),聖人無名(69)。

莊子天才卓絕,聰明勤奮,「其學無所不窺」(《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並非生來就無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雖有祈向,不可得也」(《莊子?

天地》)。莊子生活的年代, 正是我國古代社會大變革、大動盪、大戰亂的時代。其時周王朝名存實亡, 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爭愈演愈烈, 戰爭也空前殘酷。

莊周對當時的社會現實及統治者深為不滿, 時時進行尖銳的批判, 發出沉痛的**。一方面「竊鉤者誅, 竊國者為諸侯」 (《胠篋》)的腐敗社會使他羞與為伍, 但另一方面, 「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史記

逍遙遊重點,《逍遙遊》的重點句子有哪些?

莊周的逍遙遊,由於其思想很深,能真正讀懂的人屈指可數。所以,有自知之明的出題者是不會考它的思想內容的。常考些句子背誦 1 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2 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

求逍遙遊的註解,求莊子《逍遙遊》?及註解?

冥 亦作溟,海之意。北冥 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 南冥 仿此。傳說北海無邊無際,水深而黑。鯤 k n 上古傳說中的大魚 鵬 本為古 鳳 字,這裡用表大鳥之名。怒 奮起,這裡指鼓起翅膀。垂 邊遠 這個意義後 作 陲 一說遮,遮天。海運 海水運動,這裡指洶湧的海濤 一說指鵬鳥在海面飛行。徙 遷移。天池 ...

《逍遙遊》體現了莊子怎樣的思想,怎樣看待《逍遙遊》中莊子的思想?

逍遙遊 是 莊子 一書的第一篇,它的中心思想是說 人應當不受任何束縛,自由版自在地活 動。這權實際上反映了莊子要求超越時間和空間,擺脫客觀現實的影響和制約,忘掉一切,在主觀幻想中實現 逍遙 的人生觀。逍遙遊 很能代表莊子的哲學思想,同時也體現出其散文的文學風格和成就。這裡入選的並非 逍遙遊 全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