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翻譯,子曰 學不可已矣 ,出自華冉 曾析 5

2025-04-20 13:15:13 字數 2898 閱讀 5848

論語翻譯,子曰:學不可已矣~~~,出自華冉 曾析~~~

1樓:網友

孔子說:學習不可以停止。

論語翻譯:「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

2樓:貝貝愛教育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翻譯是:冉求說:我不是不喜歡夫子您的學說,而是我的能力不夠,達不到那個高度和要求啊。

原文節選: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子謂子夏曰:「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白話譯文: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

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冉求說:「我不是不喜歡老師您所講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夠呀。

孔子說:「能力不夠是到半路才停下來,現在你是自己給自己劃了界限不想前進。」孔子對子夏說:「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此文出自春秋·孔子所著的《論語·雍也篇》

寫作背景:論語》成書於戰國初期。因秦始皇焚書坑儒(古時稱為方術士,擅長祭祀,算命等),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三種不同的本子: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二十篇;

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二十二篇,其中二十篇的章句很多和《魯論語》相同,但是多出《問王》和《知道》兩篇;

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現的《古文論語》(《古論語》)二十一篇,也沒有《問王》和《知道》兩篇,但是把《堯曰篇》的「子張問」另分為一篇,於是有了兩個《子張篇》,篇次也和《齊論》《魯論》不一樣,文字不同的計四百多字。

作者簡介:孔子(西元前551年―西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於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尼山鎮境內),東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

3樓:教育小百科是我

冉求說:我不是不喜歡夫子您的學說,而是我的能力不夠,達不到那個高度和要求啊。

孔子說:能力不夠的人是半途而廢。而你是現在還沒有開始走路。

畫:劃界,劃斷,指給自己劃定乙個界限,不肯前進。

出處:論語·雍也篇是《論語》中的乙個章節,共包括30章,該篇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學說、「文質」思想,同時還包括如何培養「仁德」的一些主張。

4樓:匿名使用者

冉求說:「不是不喜歡老師的學問,是能力不夠啊。」孔子說:「能力不夠的人半途而廢,現在你是自己畫地為牢不向前啊。」

論語子曰學而時學之,不亦說乎的意思

5樓:as13269搜佑

罔:矇蔽。唯讀書不思考就會上當受騙。

成語出處: 《論語?為政》:「學而不思則罔,思笑歲而不學則殆。」

成語例句: 謝覺哉《想!》:把 書本 當教條,不顧 客觀 條件,生硬地拿現成公式去套,也必然碰大釘子,所謂『

成語語法: 作賓遊衝語、定神公升殲語;用於勸誡人。

求翻譯: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6樓:順心還婉順的君子蘭

原文】 衛公孫朝問於笑公升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

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塌公升衡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

而亦何常師之團做有?」

譯文】 衛國的公孫朝問子貢說:「仲尼的學問是從**學來的?」子貢說:

周文王武王的道,並沒有失傳,還留在人們中間。賢能的人可以瞭解它的根本,不賢的人只瞭解它的末節,沒有什麼地方無文王武王之道。我們老師何處不學,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師傳播呢?」

《論語.學而篇》原文+譯文

7樓:漆雕松蘭禾戊

論語·學而。

學而篇第一。

本篇引語】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論語》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名。《學而》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

其中重點是「吾日三省吾身」;「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禮之用,和為貴」以及仁、孝、信等道德範疇。

原文】1·1子曰(1):「學(2)而時習(3)之,不亦說(4)乎?有朋(5)自遠方來,不亦樂(6)乎?人不知(7),而不慍(8),不亦君子(9)乎?」

註釋】1)子:中國古代對於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學:孔子在這裡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3)時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但朱熹在《論語集註》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

習」,指演習禮、樂;複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4)說:音yuè,同悅,愉快、高興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舊注說,「同門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師門下學習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樂:與說有所區別。舊注說,悅在內心,樂則見於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沒有說出人不知道什麼。缺少賓語。一般而言,知,是瞭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瞭解自己。

8)慍:音yùn,惱怒,怨恨。

9)君子:《論語》書中的君子,有時指有德者,有時指有位者。此處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譯文】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乙個有德的君子嗎?」

8樓:鍾離實貢妍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孔子說:「學了又時常複習和溫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令人高興的事嗎?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惱怒、怨恨,不也是乙個有道德的君子嗎?」

《論語》2 子曰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3 子曰 「學

子曰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如果做到 溫習舊的 知識 而知道新的 道理 就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子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惘,思考卻不學習就危險了。子曰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子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子曰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故而知新 是一種鞏固加強的學習...

子曰 「德不孤,必有鄰。」翻譯,子曰德不孤必有鄰的意思是什麼?

原文 子曰 德不孤,必有鄰。譯文 孔子說 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相伴。資料 1 語出孔子 論語.里仁 本篇是 論語 的第四篇,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範疇 原則和理論,對後世都產生過較大影響。3 原文節選 21.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22.子曰 ...

子曰 君子週而不群,小人群而不周翻譯

意思 君子團結但是不搞幫派,小人搞幫派,但是不團結。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 論語 為政第二 孔子說 君子以公正之心對待天下眾人,不徇私護短,沒有預定的成見及私心 小人則結黨營私。詳解 君子與小人的分別是什麼呢?週是包羅永珍,就是乙個圓滿的圓圈,各處都到的。他說乙個君子的作人處世,對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