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騎著蝸牛當房車
月餅,又稱月團、豐收餅、團圓餅,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傳統糕點之一,中秋節節日食俗。月餅圓又圓,又是閤家分吃,象徵著團圓和睦。古代月餅最初是被作為祭品於中秋節所食。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孝握櫻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在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
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皮遊」是定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不過由於這天在農曆八月裡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農曆八月十五日。
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時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月餅是古代中秋拜祭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巧叢餅的習俗。
在古代,每到中秋節,人們就會在香案上擺上象徵豐收的圓形蔬果,跪拜月亮,祈求家人平安、吉祥如意。古代少女們都要拜月,是祈求住在月宮的天仙嫦娥能保佑自己,面如皓月、貌美如花。月餅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據說此乃中國月餅的「始祖」。
2樓:憂傷
從歷史記載來看,首次將餅與中秋的月亮聯絡起來,是八月十五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而歸,唐高祖接過吐魯番商人獻上的胡餅,笑指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北宋之裂燃時,該種餅被稱為「宮餅」,在宮廷內流行,但也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孝橡「小餅」和「月團」。
後來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另據《洛中見聞》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當日命令御膳房用紅綾將餅賞賜給新科進士。但那時還沒有被稱之為月餅。
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夢梁錄》中,那時的月餅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餅、梅花餅等同時存在,並且是「四時皆有,任便索喚,不誤主顧」。可見這時的月餅,還不只是在中秋節吃。至於月巧源旁餅這個名詞的來歷,已無從考證。
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蘇東坡留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或許這是月餅這個名稱的**以及月餅做法的根據。
關於月餅的來歷
3樓:生活仁昌
月餅是古代中秋拜祭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
祭月在中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月餅是古代中秋拜祭月神的供品,也是中秋節的時節食品。在古時候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水果等祭品。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
月餅」一詞,在現存文獻,最早收錄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中秋節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寓意:月餅寓意團圓,也應該是明朝開始有文字記載的。如果綜合明朝有關月餅與中秋節民俗的資料來看,應該能夠看出月餅取意團圓的歷史軌跡:
中秋節祭月後,全家人都圍坐一起分吃月餅月果(祭月供品)。因為月圓餅也圓,又是閤家分吃,所以逐漸形成了月餅代表家人團圓的寓意。
廣東部分地方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舞火龍金陵名菜桂花鴨。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餈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
月餅的來歷
北宋之時,在宮廷內流行,但也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 小餅 和 月團 後來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也是對親朋好友深深的思念。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 宮餅 民間俗稱為 小餅 月團 蘇東坡有詩云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南宋吳自牧的 夢粱錄 一書,已有 月餅 一詞,但對中...
月餅的來歷,吃月餅的由來
月餅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月餅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 周時期,江 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 太師餅 此乃中國月餅的 始祖 據說起源於唐代。洛中見聞 曾記載 中秋節新科進士曲江宴時,唐僖宗令人送月餅賞賜進士。北宋之時,在宮廷內流行...
月餅的寓意來歷,月餅的寓意和來歷是什麼?
寓意團圓美好,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也是對親朋好友深深的思念。據說起源於唐代。月餅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月餅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 周時期,江 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 太師餅 此乃中國月餅的 始祖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