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鐺鐺的聲音
**有被廢除的根據,具體什麼時候廢除的。
中國古代對木星的觀測有哪些意義?
2樓:漫閱科技
中國古代對木星見伏度的觀測資料說明木星在增亮的現象同現代的觀測一致寬畢,有人甚至認為這慎陵芹一巨大汪廳的行星30億年後可能成為第二個太陽。根據中國古代對木星的觀測可以估算它的增亮速率,在近2000多年內它大約每1000年增亮等。
《資治通鑑》採用的木星紀年法在古代應用很廣泛嗎
3樓:痴迷護膚的老蕎
是的,《資治通鑑》中的紀年法就是純干支紀年改頭換面。
實際上歲星紀年法、太歲紀年發、干支紀年法是相承發展的。
簡單來說,歲星紀年法是純粹的天象紀曆法。根據木星實際所處的位置來判定今年是什麼年。
因為……歲星的歲,很有些歲入,年成之類的農業色彩。所以觀測木星位置就很重要,有**今年糧食產量的因素。
然而木星執行並不是像鐘錶那樣規慧猜律,首先有逆行,其次,週期不是整數12年。
於是根據木星而生的太歲紀年法,即是虛擬一天體「歲陰」。對應的,木星,亦即歲星,就是歲陽。
這個其實是當時的陰陽思想帶來的結果。木星是實體,歲陰是虛體,陽顯陰隱。
就好像1和-1一樣沒啥太特殊的含散局義。
歲陰的執行時規律的,一歲一辰,沒有逆行。根據現代天文學上 「平太陽」的概念,我們其實應該叫歲陰為「平木星」。
平木星執行比木星規律,解決了逆行問題,但是沒有解決木星週期非12年整的問題。
於是又有「超辰法」來修補這個誤差。此時已經是漢代了。毫無疑問,太歲紀年法依然是要上合天象的。前掘型。
而干支紀年法是完全抽離於天象的。而《資治通鑑》上面的所謂歲星紀年法,根本不考慮天象只是順序排布,所以只是干支紀年的改頭換面。
為什麼中國古人在2000年就能發現木星?
4樓:網友
在古代,就算是沒有高科技的天文望遠鏡,當行星出現巨大變化的時候,用肉眼也是可以觀測到的
在兩千多年前的西元前48年,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家們就用肉眼見證了大約一萬六百光年外一顆新星的**,這個現象被記載在《漢書》
裡:漢初元元年四月,客星大如瓜,色青白,在南斗東第二星,東可四尺。
在1981年,席澤宗在《天體物理學報》中發表了一篇**《伽利略前二千年甘德對木衛的發現》。這篇**是通過出自唐代《開元佔經》幾句話研究的,席澤宗論證並推測了戰國時期的甘德在西元前三百六十四年已經發現木衛。自此天文學界很快對此進行了實驗檢驗,無論是模擬驗證抑或者實際觀測的驗證,均確證了這項新發現。
戰國時,我國出現了多位姓名可以考察的天文學家,其中最出名的是齊國。
的石申和魏國。
的甘德名聲最大,可惜他們的著作都沒有被流傳下來。幸運的是,在唐代《開元佔經》中保留了這一部分內容,其中記載甘德在講木星時的一段話,其中有一句是「若有小赤星附於其側,是謂同盟」,引起了席澤宗的注意。結合甘德所言的語境,應該是指「小赤星」依附於木星,並與木星組合了乙個系統。
此外「赤」即淺紅色,這也與四顆木衛的顏色相符。正是出與對這樣的分析,所以席澤宗認為這裡記載的可能是甘德發現了木衛
5樓:網友
其實木衛三是中國戰國時代的天文學家甘德發現的,比伽利略早了將近2000年。他著有《歲星經》和《天文星佔》兩書,可惜均已失傳。在唐朝天文學家瞿曇悉達編著的《開元佔經》第二十三卷中有這樣的記載「甘氏曰:
單閼之歲,攝提格在卯,歲星在子,與須女、虛、危晨出夕入,其狀甚大有光,若有小赤星附於其側,是謂同盟」。
6樓:o飛翔的灰灰
古人沒什麼事,天天抬頭望天,那時候自然環境又好,空氣***觀測條件優越,肉眼可見的星哪個看不到。而且各大古代文明都很重視天文,不只是中國人發現過木星。
7樓:畢竟我是
古人對太陽系的認識最初始於太陽,月亮和五大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之所以稱它們為 行星 ,是因為觀察發現它們相對天空中其它星星而言是緩慢移動的,
8樓:網友
因為中國古代也是有人進行星象觀察的,發現了木星這顆行星。
9樓:泡椒魚頭不要頭
因為中國人自古就喜歡探索新的事件,所以就能夠發現木星。
10樓:apdshop潮牌工作室
這應該就是古人的智慧了吧,通過特殊的手段發現了木星。
11樓:王佳昭
因為古人很喜歡研究探索,所以就會發現許許多多的奧秘。
12樓:莎士比
因為古人也想看看宇宙中都有些什麼,所以盡力去探索。
13樓:網友
因為木星離地球不是很遠,探索宇宙一直是人類的想法。
14樓:網友
這是因為在古代夜晚都可以觀測到很多的行星。
15樓:滴嗒噠天蠍
因為可能有一些古代的文獻是有記載的關於土星的。
中國古代將木星稱之為什麼?
16樓:fate煙火
木星叫歲星又叫太歲。
木星的亮度僅次於金星,中國古代用它來定歲紀年,由此把它叫作"歲星",西方稱木星為「朱庇特」(jupiter),即羅馬神話中的眾神之王。
17樓:瑞雪冰天
太歲水星=辰星。
金星=啟明,長庚,太白。
火星=熒惑。
木星=歲星,太歲。
土星=填星,鎮星。
再補充一下,剛看到的。
地支是指木星軌道被分成的十二個部分。木星的公轉週期大約為十二年,所以,中國古代用木星來紀年,故而,而稱為「歲星」。後來又將這十二個部分命名,這就是「地支」。
中國古代將木星稱之為什麼?
18樓:鹹湛賽清昶
木星叫歲星又叫太歲。
木星的亮度僅次於金星,中國古代用它來定歲紀年,由此把它叫作"歲星",西方稱木星為「朱庇特」(jupiter),即羅馬神話中的眾神之王。
木星資料
19樓:趙相丞時代
木星(jupiter)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從內向外的第五顆行星。它的質量為太陽的千分之一,是太陽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倍。木星與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皆屬氣體行星,因此四者又合稱類木行星(木星和土星合稱氣態巨行星)。
木星是乙個氣態巨行星,主要由氫組成,其次為氦,佔總質量的25%,佔所有太陽系行星的70%,巖核則含有其他較重的元素。人類所看到的通常是大氣中雲層的頂端,壓強比1個大氣壓略高。 木星由於自轉快速而呈現扁球體(赤道附近有略微但明顯可見的凸起)。
外大氣層明確依緯度分為多個帶域,各帶域相接的邊際容易出現亂流和風暴。最顯著的例子是大紅斑,最早在17世紀時人們便以望遠鏡首度發現它的存在。環繞著行星的是松弱的行星環系統和強大的磁層。
木星至少有79個衛星。
中文名木星。
外文名jupiter
別稱朱庇特、歲星。
分類類木行星,氣態巨行星,發現者伽利略。
質量約含 m⊕)
平均密度。直徑142984 km表面溫度。
逃逸速度。km/s
反照率 (球面反照率)| 幾何反照率)
視星等−自轉週期。
9小時50分30秒。
距地距離。km半長軸 au (等於778,547,200 km)離心率。
公轉週期。yr平近點角。
軌道傾角。公升交點經度。
偏心率遠日點 au (816,520,800 km)近日點 au (740,573,600 km)平均公轉速度。
km/s會合週期。
d平均半徑。
69,911±6 km
赤道半徑。71,492±4 km
極半徑66,854±10 km
扁率表面積。
體積表面重力。
m/s2表面氣壓。
20–200 kpa
衛星數量。已知有79顆[1]
大氣成分。氫氦、甲烷、氨、重氫、乙烷、水。
木星為什麼叫歲星 風水中為什麼把木星叫歲星
20樓:金線蓮之家
古代就發現了木星,稱為「歲星」,它繞著太陽公轉一週為12年,我國曆法中的地之也是12年,代表12生肖生命的輪迴。木星就像掛在天上的乙個時鐘,古人通過它那規律的執行記載天干地之。古人在曆法上曾採用過「歲星紀年」。
為什麼歲星可以紀年呢?原來,木星在黃道上執行,一年乙個星座,在天蠍座,在蛇夫座,在人馬座。十二年,木星走遍黃道十二個星座。
天上有黃道十二星座,天下有十二地支,屬相有十二生肖,這三個「十二」都可一一對應。你屬於什麼星座、什麼干支、什麼生肖,都可在「歲星紀年」中找到答案。因此,「歲星紀年」曾在人類曆法史上佔有一席位置。
但隨著天文觀測越來越精確,天文學家指出,木星繞日公轉週期不是整整十二年,而是十一點八六二年,時間一久,曆法與實際天象就不相符,後來「歲星紀年」就被其它曆法取代了。
木星的資料
21樓:匿名使用者
星是太陽系中最惹人注目的一顆行星,它是行星九兄弟中的老大---個兒最大。它的亮度僅次於金星。中國古代把它叫做「歲星」,用它來紀年,因為已經知道它的公轉週期近於12年。
西方則稱木星為「朱庇特(jupiter)」,即羅馬神話中的主神。相當於希臘神話中的王者---天神宙斯。
木星直徑約為萬千公尺,是地球直徑的倍,體積為地球的1316倍,而質量為所有其他行星的倍。木星的平均密度相當低,僅克/立方厘公尺。其繞太陽公轉一週約12年,而自轉一週僅要近10小時。
由於它自轉太快,致使星體變扁,其赤道半徑與極半徑相差5000千公尺之多。木星沒有固體外殼,它是一顆由液態氫組成的液態星球。
木星內部是由鐵和矽組成的固體核,稱為木星核,溫度高達30000℃。木星核的外部絕大部分是氫,液態的氫分子 層與液態的金屬層合稱為木星幔。木星幔的外面是木星的大氣層,其大氣厚度有1000千公尺,幾乎全由氫和氦構成,只有微量的甲烷、氨和水汽。
木星大氣中的甲烷具有吸收紫外線的作用。木星大氣中還有十分強烈和頻繁的閃電現象,平均每年約有250次。木星大氣濃密,有一系列與赤道平行的明暗交替分佈的雲帶,亮的叫帶,暗的叫帶紋。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位於木星南熱帶內的大紅斑,它呈蛋形,長20000千公尺,寬11000千公尺。
木星表面的磁場強度大約是地球的10倍,且其方向與地球的正好相反。木星具有極光現象,它是除地球以外第二個發現有極光現象的天體。
22樓:匿名使用者
木星(jupiter)是太陽系中的第五個行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的成份絕大部分是氫和氦。木星離太陽比較遠,表面溫度低達攝氏零下150度,木星內部散放出來的熱,是它從太陽接受的熱的兩倍以上,所以如果木星只靠太陽的熱來加溫,表面溫度還會再低20度。
木星表面有紅、褐、白等五彩繽紛的條紋圖案,可以推測木星大氣中的風向是平行於赤道方向,因區域的不同而互動吹著西風及東風,是木星大氣的一向明顯特徵。大氣中含有極微的甲烷、乙烷之類的有機成份,而且有打雷現象,生成有機物的機率相當大。
地形外觀 木星表面最大的特徵,首推南半球的大紅斑。這個巨大的圓形漩渦超過地球直徑的3倍。大紅斑的豔麗紅色令人印象深刻,顏色似乎來自紅磷。
科學家由舒梅克˙李維9號彗星撞擊後釋出的大氣成份檢測出硫,得知木星大氣含有硫的成份。
木星擁有非常大的磁場,表面磁場的強度超過地球的10倍。木星的磁氣圈分佈範圍比地球磁氣圈的範圍大上100多倍,是太陽系中最大的磁氣圈。由於太陽風和磁氣圈的作用,木星也和地球一樣在極區有極光產生。
據從地面進行光譜觀測的結果顯示,木星薄環的成份可能是岩石(矽酸鹽類),不過尚未確定。
衛星 木星擁有16顆衛星,其中靠近內側的地方有4顆特別大。從靠近木星的一端數起依序為:伊奧、歐羅巴、加尼美德、卡利斯托。
除了歐羅巴以外,每顆伽利略衛星都比月球大,加尼美德甚至比水星還大。伊奧的大小和月球差不多,卻擁有眾多的活火山。有人主張伊奧活火山的能量來自於木星強大的潮汐力。
歐羅巴表面佈滿了無數條紋路花紋,上面幾乎看不到隕石坑。這意味著歐羅巴的表面比較新。加尼美德的半徑大約為2600公里,是太陽系中所有衛星中最大的乙個,也比水星還要大。
觀測資訊 一般小型的望遠鏡可以看到木星的大紅斑以及其身旁的四大衛星,因為他的光度十分明亮,所以即使是在大都市中也可以在夜空中找到他的位置。在小型望遠鏡中,可以看到木星與四大衛星,且衛星與木星的相對位置會隨時間而改變,就像乙個「小太陽系」一樣,十分有趣。
我國古代將土星稱為什麼,我國古代將木星稱為什麼
古代中國bai也叫鎮星或填du 星。歲星指木星,啟明zhi和長庚都是金星的別dao名。熒惑為火星內。在 淮南子 天文 容訓 裡面記錄了 何謂五星?東方,木也 其神為歲星 南方,火也 其神為熒惑 土也 其神為鎮星 西方,金也 其神為太白 北方,水也 其神為辰星 意思是古代稱五顆行星分別為 金星 太白 ...
古代的朋友被稱之為什麼,在古代對朋友的稱呼是什麼
古人非常重視朋友,所以關於朋友的稱呼很多 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叫做 金蘭之交 情投意合友誼深厚的朋友稱作 莫逆之交 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叫 刎頸之交 如廉頗與藺相如 從小一起長大的異性好朋友叫 竹馬之交 貧賤而地位低下時結交的朋友叫 貧賤之交 而 貧賤之交 不可忘 以貧民身份相交的朋友稱作 布衣之交...
為什麼戀愛有被別人當做過家家的感覺
這要看是什麼人了。有人覺得戀愛就是過家家,一過就是一輩子,有人覺得戀愛是遊戲,抱著遊戲人間的心態,男人大多以性為目的去戀愛。和男友相處了一年 卻沒有把對方當做家人的感覺 他也一樣沒有把我當做家人 戀愛的時候能夠把對方當成家人一樣,那就是感情很好了,這樣的情況不多,畢竟能不能走在一起,都是未知數,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