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等收入陷阱」,你的薪水為什麼不再增加?

2025-02-23 12:15:04 字數 3742 閱讀 5035

1樓:劉沛雯

<>首先,每個企業的薪酬都有自己的戰略,我自己是這麼看待這個問題的。我自己也是個打工仔。企業效益,勞動者付出勞動,期望自己的薪酬至少漲過cpi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企業能否給員工加薪,經濟效益決定了基礎。

老闆角度,老闆需要帶領企業活得更長,如果你所在企業規模大,那他會更慎重。企業倒閉第乙個因素肯定是資金鍊,而乙個企業的人工成本佔企業成本比例很大,服務業更加大,有些甚至去到70%,什麼概念,那就是沒有錢掙,25%的稅收還有其他成本。崗位價值,首先看看自己所在崗位是否公司的核心崗位,例如公司做培訓的,你只是個文員,無論從工作的可替代性還是實際給企業帶來的價值,都會讓老闆認為你不做我隨便換。

群眾效應,這是針對老員工,為什麼很多公司寧願要求薪酬保密,寧願高薪酬招聘新人,也不願意給老員工加工資,那是因為給你乙個人加了,其他人都要跟風。績效角度,看你公司的薪酬導向是什麼,工作崗位導向?績效導向?

技術導向?還是工齡導向?不同導向會決定了加薪的方向,如果公司是績效導向要求多勞多得,而乙個員工在那裡倚老賣老,肯定不會得到薪酬**。

綜合來說,企業是否能好給員工加薪,本質是乙個利潤分享的結果,現在做企業不容易,老闆也會珍惜能做事老員工的,只是基於很多客觀因素不能把自己的利潤分享出去。同時也是乙個企業管理的問題,那就是人力資源績效管理和薪酬體系和激勵體系的問題,有可能是這些問題沒有好的方法或者無法落地導致的。所以不能單純認為,老闆給員工工資翻倍,公司效益鐵定能翻倍。

2樓:安妮的心動錄目

可能是自己的工作能力不是特別高,也可能是自己一直保持在平線上,所以自己的薪水才沒有再次的增加。

3樓:巨集盛

是因為自己的能力已經到了一定的程度,所以才不會讓自己的薪水再次增加,如果自己的能力可以突破,那麼就會讓自己的工資越來越高。

4樓:魚與魚塘

因為別人篤定了你不會離職,所以不願意給你增加工資。

什麼是「中等收入陷阱」?

5樓:股城網客服

一、中等收入陷阱定義:鮮有中等收入的經濟體成功地躋身為高收入國家,這些國家往往陷入了經濟增長的停滯期,既無法在工資方面與低收入國家競爭,又無法在尖端技術研製方面與富裕國家競爭。

二、中等收入陷阱特徵:經濟增長回落或停滯、民主亂象、貧富分化、腐敗多發、過度城市化、社會公共服務短缺、就業困難、社會動盪、信仰缺失、金融體系脆弱等。

三、中等收入陷阱形成的原因:

1、錯失發展模式轉換時機。

2、難以克服技術創新瓶頸。

3、對發展公平性重視不夠。

4、巨集觀經濟政策出現偏差。

5、體制變革嚴重滯後。

什麼是「中等收入陷阱」?

6樓:秒懂百科

中等收入陷阱:經濟體的人均收入達到世界中等水平。

7樓:明明就安靜了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中等收入國家增速既不如富國,也不如窮國,經濟長期停滯不前。

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經濟發展動力不足,金融體系日漸脆弱,資產**出現嚴重泡沫,勞動力增長緩慢,民主政治停滯不前,腐敗不斷蔓延,整個社會陷入混亂等,都是產生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

中等收入陷阱實際上是國家治理的陷阱,它考驗著乙個國家**的管理水平,同時也反映出乙個國家政治經濟社會文明程度。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出現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的現象,必然會出現「資本僱傭勞動」的社會危機。

解決市場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不能依靠市場經濟,因為市場經濟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市場經濟本身就是問題。解決市場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一方面必須尋找新的動力,而另一方面則必須改變市場經濟發展的外部條件,減少市場執行的摩擦力,從而使市場經濟在一定的時期內能繼續發揮作用。

8樓:匿名使用者

薪酬就像個人的能力一樣,經歷了乙個快速成長的時期後就會停滯在乙個階段,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瓶頸期。很多人都不能走出「中等收入陷井」,所以,如何讓你自己的收入配得上你的努力?為什麼你努力工作了還是一無所有?

如何跳出「中等收入陷井」之一:解決人的問題。

很多業務高手都有這樣的心態:寧願為了一件目標明確的任務加班,也不願意和混亂無序的人打交道。很多有管理能力的職場新人,業務能力雖然看著並沒有那麼突出,但是他們知道如何配合的去完成工作,他們也知道如何尋找其他的資源去解決問題,會找到自己與他人個性之間的平衡點。

你覺得這些人沒有能力,只是人緣好?那你的思維大概還是停留在學生時期的思維方式。無論是創業還是成為職業經理人,本質上都是解決人的問題,都是在為自己或者是別人賺錢。

首富的小目標是小賺乙個億,因為後面有成千上萬的人和上百塊地在幫他一起賺錢。當然有的人喜歡單槍匹馬,認為「他人即地獄」,大部分這樣的人都會陷入「中等收入陷井」。

跳出「中等收入陷井」之二:解決稀缺性的問題。

稀缺性就是不可替代的。你的不可替代決定了你的價值時所在。在一些強調專業性的公司中,比如金融、廣告、諮詢等行業,技術大牛永遠是標杆性的人物,他們的就是引導新人向上的永恆的動力。

而在一些創新型的公司裡,技術大牛解決的是行業前沿性的問題,他們要找到公司未來的發展道路。套用我們最常用的一句話就是:a中最b的,b中最a的人。

比如我們所說的複合型的人才,文案中最懂設計的,設計中最懂文案的,技能出方案,又能賣稿子的人。

複合型人才的高薪任然與技術無關,它解決的問題任然是管理問題。溝通永遠需要成本,你自己和自己溝通,那是在為公司節省人員管理成本。你乙個人解決兩個人的問題,公司就可以給你開兩倍的薪水。

跳出「中等收入陷阱」之三:解決需求的問題。

所以說,中等收入階層,到有需要的圈子裡去,接受再教育,很有必要。

走出陷井,只要三句話。

1、成為管理層或者技術高手,需要專注於你的長處。

2、成為行業紅人,需要專注於你的圈子。

讓你的收入配得上你的努力,從解決最有價值的問題開始。

職場「中等收入陷阱」,我們該怎麼辦?

9樓:呦佼

經濟學上的「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乙個國家發展到中等收入階段(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000美元左右)後,由於貧富逐漸分化、不能順利完成經濟轉型與技術創新,導致經濟增長動力不足,陷入停滯狀態。

在職場,「中等收入陷阱」主要指職場新人在工作3-5年後,收入和崗位都遇到了天花板,常見的就是中層崗位,月薪在2-3萬之間的職場人,工作體面,收入頗豐;對工作也是認真負責,幾乎每天加班加點,早出晚歸。雖然成績斐然,但就是很難再公升職加薪,一眼就能望到天花板,在北上廣等大城市,金融、it等朝陽行業,這種現象非常普遍。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呢?

1努力只決定了你的下限。

任何領域,拼到最後拼的都是天賦、運氣、資源等各種因素的疊加,職場也是如此。那些走上高層的人往往是這幾項中有優勢,因此能獲得幾乎無上限的天花板。

2你的價效比不是那麼高了。

其實,對於企業來說,中層一直是最尷尬的群體,收入比職場新人高出不少,但實際產出卻沒有高層那麼耀眼,可以說是公司裡價效比最低的群體,這就不難理解好多公司裁員第乙個裁的就是中層了。

那麼,我們這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人應該怎麼做呢?

1自我迭代。

明白了僅僅努力是不能走上職場巔峰的,那麼換個方法不就得了。從自身入手,比如試試能不能向各大平臺輸出專業內容,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因為這是稀缺資源;試著結識一下行業內的大牛,走進更高層的圈子,多讀讀高層次的書,從思維和眼界上提高自己,提公升自己的軟實力。

2增加收入的渠道。

職場中層了,多多少少有了一定的經驗和資源,是時候想辦法拓展其他的收入渠道了,理財、投資、副業?曾經有一篇《致畢業5年後還拿著死工資的你》很火,說的就是這個時代,幾乎沒有能幹到老的公司和穩定的工作了,多元化的收入**才應該是職場人的標配。

中等收入國家的陷阱包括哪幾個國家

國際上公認的成功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 的國家和地區有日本和 亞洲四小龍 但就比較大規模的經濟體而言,僅有日本和南韓實現了由低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的轉換。日本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1972年接近3000美元,到1984年突破1萬美元。南韓1987年超過3000美元,1995年達到了11469美元。從中等收入...

跌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後經濟會是什麼樣

所謂的 中等收入陷阱 是指當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水平後,由於不能順利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導致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最終出現經濟停滯的一種狀態。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2010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400美元,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偏上國家的行列。當今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是發展中國家,存在所謂的 中等...

收入為什麼會帶來資產的增加,為什麼收入的獲得可能會引起資產的增加?

1.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 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 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包括銷售商品收入 勞務收入 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 利息收入 租金收入 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為第三方或客戶代收的款項。2.既然是流入,就會導致資產增加或負債減少。你收入時候,借的是 應收賬款 或者 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