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中的名句默寫,禮記中的名言名句

2025-02-20 11:00:29 字數 4188 閱讀 2233

1樓:半ぃ明媚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夏天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2樓:有你倚在深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出自《三字經》

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出自《禮記。學記》。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2),教學為先。《兌命》曰(3):「念終始典於學(4)。」其此之謂乎!

註釋】 本節選自《學禮》。②君:這裡的意思是統治。(3)兌(yue)命:《古文尚書》中的篇名,也作《說命》。④念終:始終想著。

譯文】 玉石不經過琢磨,就不能用來做器物。人不通過學習,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國家,治理民眾,都把教育當作首要的事情。

尚書。說命》中說:「自始自終想著學習。

大概就是說的這個意思吧。

讀解】 玉石是天生生成的,但要成為有用的東西,還得要經過打磨加工。用這個道理來說明學習的重要性,大概要比西方哲學家洛克的「白板說」切合實際一些。洛克認為,人的心靈天生來像一張白紙,後來通過經驗積累和學習,便在白紙上畫出了各種圖畫。

玉石同白紙顯然不一樣的。白紙什麼都沒有,而玉石則包含了潛在的有用成分和價值。白紙上的痕跡是外力機械地加上去的,琢磨玉石則是讓他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

禮記中的名言名句

3樓:教育小主

禮記中的名言名句如下:1、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2、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

3、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4、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5、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

6、「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

7、仁者莫大於愛人。

8、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9、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11、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12、擇不食之地而葬。

13、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14、其德薄者其志輕。

15、論其詩不如聽其聲,聽其聲不如察。

16、「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

17、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

18、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19、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

20、仁者義之本也。

禮記中的名言名句

4樓:

摘要。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禮記·中庸》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禮記·中庸》

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禮記》

尊讓潔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君子尊讓則不爭,潔敬則不慢。不慢不爭,則遠於鬥辯矣,不鬥辯,則無之禍矣。陪謹(《禮記冊雹·鄉飲酒蘆姿基義》)

君⼦不⾃⼤其事,不⾃尚其功。《禮記》

誠⽆息。《禮記·中庸》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禮記·中庸》

仁者莫⼤於愛⼈。《禮記》

不寶⾦⽟,忠信以為寶。《禮記》

師也者,教之以事⽽喻諸德也。《禮記》

您看一下 這些都是禮記中比較有名的名言警句。

禮記中的名言名句

5樓:賈賈愛語文

禮記中的名言名句:1、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

2、「師也者,教之以事毀陪而喻諸德也。」—禮記。

3、瑕不掩瑜,瑜不掩瑕。——禮記。

4、有其言,無其行,君子恥之。——禮記。

5、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禮記。

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賀冊—禮記。

7、量入以為出。——禮記。

8、學然後知不足。——禮記。

9、古之慾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禮記。

10、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11、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禮記。

12、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禮記。

13、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禮記。

14、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禪餘巨集道也。——禮記。

15、古之學者必嚴其師,師嚴而後道尊。——禮記。

16、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禮記。

17、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禮記。

18、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禮記。

19、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禮記。

20、風俗弊壞,由於無教。——禮記。

禮記中的名言名句

6樓:顧爍

禮記中的名言名句有:

1、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

2、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3、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4、古之建國,教學為先。

5、古之學者必嚴其師,師嚴而後道尊。

6、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7、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

《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該書編定是西漢戴聖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著作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

《禮記》章法謹嚴,映帶生姿,文辭婉轉,前後呼應,語言整飭而多變,是「三禮」之一、「五經」之一,「十三經」之一。自東漢鄭玄作「注」後,《禮記》地95條名句位日公升,至唐代時尊為「經」,宋代以後,位居「三禮」之首。

禮記中的名言名句

7樓:六月晴天娛樂

《禮記》中的名言名句有:1、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2、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

3、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知茄好。

4、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納搏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5、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6、曾子曰:「君子之愛人搭鉛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7、生有益於人,死不害於人。

8、夫子曰:「苛政猛於虎也!」

9、苟無禮義、忠信、誠愨之心以蒞之,雖固結之,民其不解乎?

10、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12、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13、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14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15、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禮記》名句

8樓:暢熙厹

《禮記》名句如下:1、論其詩不如聽其聲汪譽散,聽其聲不如察。《禮記》

2、致知汪譽虛譁散在格物,格物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慎嫌,意誠而後心汪譽散正,心正而後身修。《禮記》

3、瑕不掩瑜,瑜不掩瑕。《禮記》

4、至誠無息。《禮記·中庸》

5、玉不虛譁琢,不成器困氏。《禮記》

6、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禮記》

7、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禮記》

8、仁者莫大於愛人。《禮記》

9、擇虛譁不食之地而葬。《禮記》

10、其德薄者其志輕。《禮記》

11、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

12、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禮記》

13、風俗弊壞,由於無教。《禮記》

14、莫見乎隱,莫顯乎微。《禮記·中庸》

15、戒慎乎其所不睹困氏,恐懼乎其所不聞。《禮記·中庸》

16、古者為政,愛人為大。《禮記》

17、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禮記·大學》

18、古之學者必嚴其師,師嚴而後道尊。《禮記》

19、舉大事必慎其終始。《禮記》

20、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禮記》

關於禮記中的大同,歷來都有很多不同的說法,你是如何評價這大同社會的

篇講儒家理想同世界講康情況孔參加祭祀走宮闕參觀嘆息魯祭禮完備弟言偃問甚孔說 道實行候屬於家候官吏 選拔賢良委任才能作事修養 講求信義睦相處於社自父母別父母社 養壯工作幼其殘廢病都療養裝置工作 男職業家庭產貨物必 盡力怍事必沒陰謀沒強盜偷 亂徒 賊黨連門都必關同世界 道實行變私家自父母 貨物 力量自諸...

孟子《禮記》中的 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下面全文

因此先王重視引起人內心感應的事物。因此,禮儀是用來誘導人心的,是用來調和人的情感的,政令是用來統一人的行為的,刑罰是用來防止 行為的,禮儀 政令刑罰,它們的最終目的相同,都是用來統一民心,實現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原文同上 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 感於物而動 故形於聲 聲相應 故生變 ...

禮記中的「大同」社會與桃花源記的相似之處

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據大同社會的體制構想出來的,是藝術的再現大同社會的生活風貌。例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就是大同社會中說的 老有所終,又有所長,鰥寡孤獨者皆有所養 陶淵明寫的 桃花源記 和 禮記 中的 大道之行也 有什麼相似處或聯絡?共同點 都希望現實社會更加美好,對此都抱著希望。都是烏托邦性質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