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祖寺的歷史沿革,三祖寺的歷史來歷和資料

2025-01-24 11:45:19 字數 2609 閱讀 3931

1樓:阿瑟菣

南朝劉宋明帝泰始初年(465年),建康(今南京市)道林寺高僧釋寶誌,得到天柱山,住在石洞裡習靜參禪。潛邑隱士何求、何點、何胤三兄弟將私宅獻給寶誌,供其開山建剎,初名「菩提庵」。

西元520年,菩提達摩渡江北上,經過菩提庵時,在峭壁上鑿了觀音閣(現稱達摩崖。

大同三年(536年)梁武帝賜名」山谷寺「。

隋開皇二年(583年),僧璨在司空山得到慧可傳承衣缽後,於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正式駐錫山谷寺(即三祖寺),研著《信心銘》經典,公開傳經布法。

唐玄宗天寶四年(745年),舒州別駕李常取僧璨真儀火化,得舍利三百粒,以百粒塑僧璨像,出己俸建塔,置像於塔座南竇,供廣大信眾祀奉。

唐幹元元年(758年),肅宗李亨御賜山谷寺為」三祖山谷幹元禪寺「。

大曆七年(772年),代宗李豫又諡僧璨號」鑑智禪師「,賜塔名為」覺寂塔「。

唐會昌五年(845年),武宗李炎下令全國滅佛,拆毀寺宇,。三祖寺與覺寂塔在這一時期中同時遭毀,被夷為平地。

大中元年(847年),三祖寺與覺寂塔同時得到修復。

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邑民柯萼掘出有釋寶誌手書的」聖祚綿遠「的石刻,進獻朝廷,太宗趙匡義取名」瑞石「,遣使來三祖寺致謝,諡寶誌名」寶公「,賜名」道林真覺禪師「。

天聖六年(1028年),章獻皇太后降旨,為仁宗趙禎增壽,選天柱山山谷寺為道場,降賜佛牙舍利,建資壽寶塔。

自度宗成淳元年(1265年)起到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三祖寺又遭毀敗。除覺寂塔外,餘皆被焚。

元朝一代,三祖寺雖有一些較小的恢復,但到元末又一次改朝換代的戰爭,再一次摧毀三祖寺。

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住持僧普聚重興寺門,三祖寺香火漸有恢復。

憲宗成化(1465-1487年)間,推府潘鑑捐俸,命寺僧智俊、智儐等鼎新寺宇,使三祖寺面貌恢復如前。

自崇禎八年(1635年)始,張獻忠率農民起義軍數度迸駐潛山,和明廷官兵作戰。在這場戰爭中,三祖寺被嚴重摧毀。

1944年起,方丈月海和監院巨集超倡修三祖寺。至1946年,院門、大殿、經樓、東西寮房等大小70餘間及覺寂塔的修繕。

2樓:嗣妙

百塔寺始建於281年,稱至相道場。很多人認為百塔寺因有塔百座而得名,實際據記載塔有。

七、八百座之多,曾是中國最大的塔林之一。時至今日,唯一見證過百塔寺滄桑歷史的就是現大殿後的銀杏樹,至今已有1700多年。

三祖寺的歷史來歷和資料

3樓:星恩文化

三祖寺位於安徽天 柱山南面景色怡人 的鳳形山上,為南 朝國師寶誌禪師開 創,梁武帝賜名山 谷寺。

隋初,禪宗三祖僧璨來此弘法 教學,並肢衫段傳衣缽給四祖道信,於公元 606年在此立化,故稱三祖寺。

後, 唐肅宗賜三祖寺名為三祖山谷乾元禪 寺。

唐代宗又諡三祖僧璨號鑑智禪師 ,賜其舍利塔名為覺寂塔。

宋太宗諡 開山寶曆譽志禪師名為寶公,賜號道林真 覺禪師。

三祖寺的輝煌地位,使文人 墨客紛至沓來。

僅北宋一朝,就塌擾有林 逋、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李公 麟、陸宰等遊寺題詩,有的還居寺讀 書,修身修性,潛心學佛。

有詩云「禪 林誰第一,此地冠南州」。

追問。三祖寺的樣子。

三祖寺的介紹

4樓:石榴妹neoy04娢

三祖寺坐落在大別山東南麓的安徽省潛山縣城西北9公里處的谷口鳳形山上,佔地面積平方公里。三祖禪寺在南朝梁武帝時開山,原名山谷寺,後因禪宗三祖僧璨在此駐錫,故名三祖寺。1三祖寺曾有林逋、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李公麟、陸宰等文人遊寺題詩。

有詩云「禪林誰第一,此地冠南州」。三祖寺於1982年被***列為漢族地區142所重要寺廟之一。

三聖寺的歷史沿革

5樓:渴死的魚

三聖寺原名「三皇廟」,亦名先醫廟,聳立於白乳泉北的黃泥崗頂,與白乳泉、大聖寺鼎足而立,為古代祭祀醫神之所。廟內曾塑有太吳伏羲氏、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的泥胎彩像,故稱「三皇廟」。邑人有詩詠道:

閒遊古廟謁三皇,披葉衣皮太古裝。近日冠裳臻美備,軒轅創始澤流長。」廟內除「披葉衣皮」的三皇塑像外,還有歷代名醫華佗、扁鵲、王叔和、孫思邈等人造像。

由於廟宇年久失修,加之廟中塑像人為遭之破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三皇廟」斷瓦頹垣、蒿草萋萋,名存實亡。1995年,地方**撥出專款保護名勝,按原貌重建了磚木結構的山門、主殿和側殿,再塑了「三皇」和華佗等塑像。「三皇廟」曾一度興旺。

後又漸為冷落。2000年,「三皇廟」改廟為庵,由尼姑 居住,敬奉南海觀世音菩薩。後尼姑離去,成為空廟。

2001年春,南京棲霞寺僧人正諦主持三皇廟,改稱「三聖寺」。正諦託缽募化,籌資二十餘萬元,在廟中開設了「三聖殿」、「觀音殿」、「地藏殿」、「彌勒殿」等佛殿,雕塑了「阿彌陀」、「觀音」、「大勢」西方三聖和「地藏」、「彌勒」、「韋馱」等菩薩木像,並全部貼了金身。又千里迢迢從浙江佛器鑄造廠鑄造了高公尺、口徑公尺、重噸的紅銅幽冥佛鐘和寶鼎、香爐等佛器,於2002年秋舉行了隆重的佛像開光慶典。

山不在高,有寺則名。正諦法師竭盡全力,恢復古廟佛事活動的義舉感動了九十多歲高齡的中國佛協副會長、鎮江焦山定慧寺茗山方丈。茗山大師抱病揮毫,為三聖寺題寫了「赴感隨緣周法界,尋聲救苦度群迷」的對聯。

可惜時隔不久,一代名師茗山溘然圓寂,其超凡脫俗、風格飄逸的絕筆墨寶尤為珍貴。

三元橋的歷史沿革,朝陽區的歷史沿革

三元橋位於三環路東北部轉彎處,初建時曾稱牛王廟橋,建成於1984年,是北京市第乙個榮獲國家銀質獎的立交橋工程,也是三環路上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關於三元橋的得名,有三種說法,一是因臨近三元庵而得名,此地曾有一座叫三元庵的古剎,始建於清代,毀於上個世紀80年代。三元庵的 三元 是根據天官賜福 地官消災 ...

薩迦寺的歷史沿革,薩迦派的著名寺院

薩迦寺名中的 薩 藏語意為 土 迦 藏語意為 灰白色 薩迦 意即 灰白土 因本波山腰有一片灰白色岩石,長年風化如土狀而得名。薩迦寺分為南 北兩寺,仲曲河橫貫於兩寺之間,北寺位於河北岸的本波山 灰白土 山巖下,南寺位於河南岸的平壩之上。1073年 北宋熙寧六年 吐蕃貴族昆氏家族的後裔昆 貢卻傑布 10...

信陽的歷史沿革,天津的歷史沿革

西周時期,信陽境內分布著申 息 弦 黃 江 蔣 蓼等諸侯國。春秋戰國時期,從西元前688年開始,楚國相繼吞滅上述各國,委派縣尹 尊稱為縣公 進行管理,設定了直屬於楚國 管轄的地方政權 申縣 息縣 期思縣,是為本市設縣之始。秦代以郡轄縣,今信陽的大部分地區屬九江郡,境內設5縣,即 雩婁縣,治所在今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