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流年
「粵」作為廣東簡稱,最原始的意義是指代華南百越(百粵),古文獻中「粵」和「越」互為通假,可隨意互調使用。隋唐以後,「粵」字意義收窄,指嶺南地區,或稱「南粵」。
距今約12.9萬年以前,嶺南出現了早期古人(馬壩人)。商與西周時代,廣東先民便與中原商、周王朝有了經濟文化往來。
春秋戰國時代,嶺南與閩、吳、越、楚國關係密切,交往頻繁。歷史上楚庭、南武城的傳說,反映出這一時期嶺南與楚、越的關係。《國語楚語上》也有「撫徵南海」的記載,可見當時嶺南與楚國有軍事、政治關係。
西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西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占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南海郡轄境是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據《漢書》記載),郡治番禺。
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此外,粵西有一部分屬象郡和桂林郡,粵北部分地區屬長沙郡。這是廣東歷史上第一次劃分行政區。
秦末,南海郡尉任囂病危,委任龍川縣令趙佗代職。任囂死後,趙佗即起兵隔絕五嶺通中原的道路。秦亡之際,趙佗武力攻並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
當時,廣東除今連州及樂昌北境屬長沙郡管轄外,都屬南越國地盤。趙佗及其後的南越國,都與漢朝一樣實行郡縣制。 漢武帝平定南越後,漢朝將南越地劃分為南海、蒼梧、鬱林、和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9個郡。
為了便於監督各郡官吏,漢朝又設立13個常駐監察機構,稱為「十三部」,其中設在蒼梧郡廣信縣(今廣東封開)的交趾部,專門負責糾核嶺南九郡。東漢末,交趾部改為交州,除監察權外,還擁有軍政大權,成為郡上一級**,地方行政制度也就從郡縣二級變為州、郡、縣**。今廣東省境包括交州轄下的整個南海郡(粵中、粵東),還包括蒼梧郡、和浦郡、荊州貴陽郡和揚州豫章郡的一部。
其中南海郡較秦代增置3個縣:揭陽、中宿(今清遠)和增城。
東漢末,赤壁之戰後逐漸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公元210年(漢獻帝建安十五年),吳國的孫權任命步騭為交州刺史,率兵抵番禺。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步騭把交州州治從廣信東遷番禺。
264年(吳景帝永安七年),東吳為便於治理,又把南海、蒼梧、鬱林、高梁4個郡(今兩廣大部)從交州劃出,另設廣州,州治番禺,廣州由此得名。東吳時期,今廣東省境除廣州轄下的4郡外,還包括荊州始興郡和海南島。 唐初地方設州、縣。
嶺南45州分屬廣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個都督府(又稱嶺南五管)。655年以後,5府皆隸於廣州,長官稱為五府(管)經略使,由廣州刺史兼任。唐朝中期潮州汕頭一帶曾經隸屬福建,屬閩州都督府和福建節度使等。
756年(肅宗至德元年),公升五府經略使為嶺南節度使。862年(懿宗鹹通三年),嶺南道劃分為東、西道,東道治廣州,廣東屬嶺南東道,這是廣東省名中「東」字的由來,也是兩廣分為東西的開始。
五代十國時期,嶺南為南漢王劉氏佔據,行政區劃基本上繼承唐朝的建制。南漢公升廣州為興王府,在州縣稀疏的粵東和粵北,增置1府4州。南漢後期,全境共轄60州、214縣。
後梁貞明三年(917),清海、靖海兩軍節度使劉岩立國,國都廣州。國號初名大越,年號乾亨,次年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南漢立國後,承襲唐朝典章制度,並大體沿用唐代官制。
公升廣州為興王府,在粵東和粵北增置一府四州。啟用幕府士人分領諸州,刺史不用武官,從而擺脫唐後期藩鎮割據之弊。仿唐制開科取士,擴大地方士人的仕途。
大規模鑄銅、鉛兩種「乾亨重寶」。這是嶺南首次大規模造幣,促進了嶺南地區商品流通。積極開展對外商務活動;又與鄰國創造良好外交關係。
南漢歷四主55年。南漢國的建立,促進了嶺南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府、軍)、縣**。今廣東省境包括廣南東路14州和廣南西路境內的7州,共61縣。宋朝對唐制有所繼承又有所調整。
粵西及海南島裁撤8個州,而粵東、粵北除循唐制外,仍保留南漢所增置的4個州。997年(宋太宗至道三年),廣南路分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東路治所在廣州,西路治所在桂州,廣東大部分屬廣南東路,「廣東」即廣南東路的簡稱。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分省、路、府(州、軍)、縣四級,另有道,是省以下、路府之上的承轉機構。
今廣東省境分為廣東道和海北海南道。廣東道道治在廣州,海北海南道道治在今雷州市。
明朝洪武二年(2023年),改廣東道為廣東等處行中書省,並將海北海南道改隸廣東,廣東成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一。而且,過去長期與廣西同屬乙個大區的雷州半島、海南島劃撥廣東統轄,結束了廣東以往隸屬不同政區的狀況,廣東省區域輪廓自此基本形成。終明之世,廣東設10府1直隸州,統轄7州75縣。
其中,屬明代新置的有順德、從化、高明、饒平、惠來、大埔、普寧、澄海等22縣。這些新置的縣大多集中在粵東地區,基本形成當今縣製的分布格局。南澳島此前屬福建管轄,明萬曆三年(2023年),南澳島分屬福建,廣東,設南澳副總兵,即「協守漳潮等處駐南澳副總兵」,分廣東、福建兩營。
清康熙二十四年(2023年)公升設南澳總兵,管轄閩南、台灣、粵東海域軍事,直到2023年,南澳全島才划給廣東。澳門於明嘉靖三十二年(2023年)被葡萄牙人藉口船舶遭風浪波濤,請求借地晾曬貨物,並賄賂地方**,取得澳門的賃居權 。
清初承襲明制,地方行政機關分省、道、府、縣4級,但將明時的布政使司正式改稱為省。「廣東省」名稱正式使用,所轄範圍與明廣東布政使司相同。清設總督管轄廣東、廣西兩省,稱「兩廣總督」,初駐肇慶,清順治三年(1646),朱元璋後代在廣州稱帝,年號「紹武」,史稱「南明」政權,僅存在40天。
2023年(乾隆十一年)總督府移廣州。清代廣東省最南的轄境是南海諸島的曾母暗沙。西沙群島(時稱「千里長沙」)和南沙群島(時稱「萬里石塘」)屬於廣東省瓊州府的萬州管轄。
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北宋時期中國**已在此行使主權,清**更是經常派水師巡視。明清時期廣東北遷,有「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乾隆年間廣東、福建下南洋。
2023年,鴉片戰爭中清**戰敗,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香港(時屬新安縣)正式淪為英國的殖民地,並開通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 ,2023年6月18日,在澳門附近的望廈村進行會談,7月3日,雙方在望廈村正式簽訂了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海關稅則》,又稱《望廈條約》 。2023年10月8日,由於英國的要求,中英雙方在廣州和香港繼續商談,又訂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又稱《虎門條約》 )。
2023年10月中法兩國在廣州附近的黃埔(今廣州黃埔區)簽訂了《黃埔條約》 ;2023年6月27日正式簽訂中法《天津條約》,另有《和約章程補遺》,增開瓊州、潮州等六口 ,中美簽訂《天津條約》,增開潮州(後改汕頭)、台南為通商口岸 ;2023年8月,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占領天津、大沽、登州、北海、廣州等處英軍,中國割讓廣東「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 。清光緒十三年(2023年)葡萄牙獲「永駐管理澳門」的特權 ,2023年6月9日在北京正式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2023年英國所奪占的尖沙嘴以外的九龍半島的其餘部分租與英國 ;2023年11月16日(光緒廿五年十月十四日),清**與法國簽訂《廣州灣租界條約》,「中國國家將廣州灣(今湛江市)租與法國國家······定期99年。
」法國把租借地範圍內的陸地和海灣,總稱為廣州灣。從此,廣州灣便成為法國的租借地。 2023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10月28日,廣州市人民**成立;11月6日,廣東省人民**正式成立。
全省共設珠江、東江、西江、北江、粵中、南路、興梅、潮汕、瓊崖等9專區,共轄7市98縣,廣州市為**直轄市。2023年,廣東省和廣州市由中南行政委員會領導,將北海市及欽州專區劃歸廣西,廣西的懷集縣劃入廣東。2023年,廣東省改由**直接領導,原由**直轄的廣州市劃歸廣東省管轄。
2023年,廣西的北海市和欽州專區所屬各縣劃歸廣東省,並更名為合浦專區。2023年,北海市及合浦專區所屬各縣劃歸廣西壯族自治區。2023年,原屬惠陽地區的寶安縣改設深圳市,原屬佛山地區的珠海縣改設珠海市,均由省直轄。
廣東省直轄廣州、海口、汕頭、湛江、茂名、佛山、江門、深圳、珠海、韶關等10市,分設韶關、惠陽、梅州、汕頭、佛山、湛江、肇慶等7地區和海南行政區及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共轄14市、92縣、3自治縣。2023年,設立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由海南行政區直接領導。2023年以後,開始實行市管縣、鄉鎮管村的新體制。
2023年,****將海南行政區從廣東省劃出,另設海南省;同年,廣東開始取消地區設定,另設18個地級市(後增加到21個地級市),全面實行地級市管縣體制、以及鄉鎮管村體制。
歷史沿革
2樓:中地數媒
義縣歷史悠久。春秋時期,義縣地屬孤竹國;戰國時期屬燕國遼西郡,郡治所在陽樂(今義縣西);秦始皇滅燕,秦襲燕制,此地仍屬遼西郡,郡治仍在陽樂。
漢高帝十一年(西元前196年),劉邦命絳侯周勃平定遼西。高帝十二年(西元前195年)四月,立遺詔遼西郡建交黎縣。孝惠帝元年(西元前194年)正月,建交黎縣,任周勃為遼西郡守兼交黎縣尉。
漢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改交黎縣為昌黎縣。
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廢遼西郡,設昌黎郡。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元238年),鮮卑族莫護跋建大棘城。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營州刺史元景開鑿萬佛堂石窟。
隋煬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建燕郡。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建燕郡守捉城。唐太宗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鄂國公尉遲敬德肇建寶林樓。
遼太祖天贊二年(公元923年),置宜州崇義軍。遼聖宗統和八年(公元990年),宜州崇義軍置弘政、開義兩縣。金海陵王天德三年(公元2023年),改宜州為義州。元襲金制。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公元2023年),何浩建義州衛城。
清太宗崇德五年(公元2023年),始稱義州。
**二年(2023年)全國統一縣名,遂將義州改為義縣。
義縣建縣2023年,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衛生可謂滄海桑田,日新月異!
信陽的歷史沿革,天津的歷史沿革
西周時期,信陽境內分布著申 息 弦 黃 江 蔣 蓼等諸侯國。春秋戰國時期,從西元前688年開始,楚國相繼吞滅上述各國,委派縣尹 尊稱為縣公 進行管理,設定了直屬於楚國 管轄的地方政權 申縣 息縣 期思縣,是為本市設縣之始。秦代以郡轄縣,今信陽的大部分地區屬九江郡,境內設5縣,即 雩婁縣,治所在今商城...
法國的歷史沿革,上海大學的歷史沿革
1922年3月18日,私立東南高等專科師範學校在上海閘北青島路青雲坊 今青雲路298號附近 創辦。學校的創辦者是校長王理堂 校務長陳績武 會計湯石庵,他們以提倡新文化為號召,設立了國文 英文 美術三科及附中,招收了以皖籍為主的160餘名學生。為加速培養更多的共產黨幹部,中共 決定創辦一所幹部高等院校...
朝陽的歷史沿革,朝陽區的歷史沿革
朝陽 一名始於清代乾隆四十三年 1778年 以境內鳳凰山上的朝陽洞得名。春秋時期,朝陽地區是山戎 東胡的活動區域。戰國時,北部仍是山戎活動區,南部屬燕國遼西郡。秦 西漢時期,東部屬遼西郡,西部屬右北平郡。東漢時,西部為鮮卑活動區域,東部屬遼西郡。三國時,西部屬東部鮮卑,東部屬昌黎郡。西晉時,西部屬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