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愛夢遊的釹子
每乙個朝代都過春節。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
人們在春節這一天都盡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節不僅僅是乙個節日, 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
中國古代人是怎麼過年的?
古代人都是怎麼過新年的?
2樓:社工小於
「爆竹聲中一歲除,吹風送暖入屠蘇。」單從這兩句詩中,我們就不難看出古時的春節慶祝活動也是十分熱鬧。那麼除了放爆竹,貼對聯這些沿襲至今的習俗,我們來看看古人是如何過春節的吧。
一.穿青衣迎春
古人相信春季萬物生髮,天地翠色。因其屬性上對應「青」色,故天子和文武百官會穿青衣前往東門之外迎春。
《後漢書禮儀志》曰:「立春日,夜漏未盡五刻,京師百官皆衣青衣。」
二.簪花
春節大約在立春左右,此時盛開的鮮花並不多。故最初這一習俗,只有貴族或統治階級才能享受到。民間百姓則多是用彩紙、金箔做成花朵的樣子插戴。
《洛陽牡丹記》曰:「春初,城中無貴賤,均插花。」
三.辦年貨
在宋朝時期,春節時需要置辦的年貨就多達幾十樣。
《武林舊事》第三卷《歲晚節物》一節就羅列了一大堆年貨清單:臘藥、錦裝、新曆、諸般大小門神、桃符、鍾馗、春帖、天行貼兒、金彩、縷花、幡勝、饋歲盤盒、酒簷、羊腔、果子、五色紙錢、糝盆、百事吉、膠牙餳等。
四.飲椒柏酒
椒柏酒是用花椒、柏枝所釀製的酒。古代人在農曆正月初一用椒柏酒來祭祖和獻給家中長者祝壽拜賀。飲用新年酒是要看時辰的,一般是在大年初一晨曦微露時開始喝,飲用時鞭炮聲開始響起。
古詩有云:「正旦闢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
五.春節「御風」行動。
春節清氣上揚,濁氣下沉,身體適合活動起來。踏上馬迎著風狂奔,追逐春風或相約打馬球。
古人說:「列子御風常以立春歸於八荒,是風至則草木發生。」
這樣看來,古代人過新年不比我們現在差。不僅熱鬧,還別有一番風趣!
3樓:今天有沒有學習咩
古人的過新年跟我們的過新年差距很大,而且每個朝代的新年習俗也不盡相同。
一般認為春節是從中國殷商時期的歲末年頭祭神、祭祖活動轉化而來的,之後便一直流傳下去。
農曆的正月是一年的開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況正好是春季的開始,人們主要在這一天祭拜神靈,祭拜祖先,祈禱來年有乙個好收成。民間除了祭拜神靈之外,大門上會懸掛桃木大板,以求驅邪之意。
漢朝人們在冬日注重吃一些祛風散寒之物,新年這一天,宮廷裡要吃五辛盤。
"五辛者,大蒜、小算、韭菜、蕓薹、胡荽是也。"現在仍有很多地方流行在春節吃五辛盤。
唐朝皇帝在新年祭神以後,雅興大發,同王公貴族一同進食宴飲,這可能就是年夜飯的最初由來。宋代開始,火藥被製造成爆竹,並廣泛作用於娛樂活動之中,所以過新年又加了一項活動,放鞭炮。同時,懸掛桃木板的習俗慢慢開始演化為張貼紙張,春聯開始初具雛形。
明清時期過新年,已經家家戶戶貼春聯了,而且賞春聯也是乙個重要的活動呢。
還有就是重視年夜飯,宮裡除夕之夜要聚在一起吃晚膳,據史料記載,十分講究,要為每道菜起乙個吉祥的名字。普通人家也會準備豐盛的年夜飯,在新年之初犒勞自己。清朝不僅使用火藥製作鞭炮,也開始出現了烟花,新年的時候富貴人家已經可以放烟花來慶祝新年的來臨。
清朝新年的又一重要活動就是聽戲,彷彿我們的春節聯歡晚會。宮廷裡會請戲班子唱戲,普通人也會到戲院聽戲,以求熱鬧。
4樓:網友
小時候的我是最愛過年的,回想起牙牙學語的時候,家中長輩教我唱春節童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貼年畫;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古人最講究的,我想便是「儀式感」,從童謠中就可以看出這種儀式感已經被完完全全細化到每一天。古人沒有任何電子裝置,沒有任何現代化的娛樂消遣工具,更不用說電視電腦上公映春晚了。那麼他們究竟是如何把這個「年」過得有滋有味的呢?
一、掃房子(掃塵)
掃塵有諧音「掃陳」的意思。年前的大掃除是臘月二十四,民間的小年。古人家家戶戶都要在這一天除去舊歲裡的陳舊,迎接新年的新運氣,並且在這一天拜灶王爺。
明朝的李士達《歲朝圖》畫的便是臘月二十四「掃塵」的光景。
二、貼年畫
臘月二十八是貼年畫的日子,古人貼年畫為的是辟邪,祈福。
年畫興起於漢,經過唐宋發展,盛行於明清。
我最喜歡的一副年畫是現被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的《歲朝佳兆圖》。畫中鍾馗手持如意,象徵如意吉祥,畫中的小鬼則是手舉裝著柿子、柏樹枝葉的盤子,寓意著柏柿(百事)如意。
三、放炮仗
中國人過年最核心的氣氛便是「熱鬧」。想必大家早已對王安石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句詩爛熟於心。據記載鞭炮起源於春秋,唐宋時頗為流行,而明清則演變成了民間的娛樂活動之一。
最初放鞭炮是為了驅趕年獸,使得一家平平安安。
四、訪親友,逛集市
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清代《太平春市圖卷》,很好的描繪了古人春節期間人們趕集的熱鬧場面。這幅畫全長兩公尺有餘,可謂對古人的春節娛樂事無鉅細的表達了。十分生動形象。
古人雖然沒有手機ipad,但仍然年味十足,我想,我們也不該沉迷於網路,多和身邊人交流,才是過年團聚的意義所在。
5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年味越來越淡了。連手寫的春聯都越拉越少。好可惜啊。
6樓:李洪夥
古人過年可比我們現在過年有意思多了:唐朝放燈、宋朝燃爆竹、元朝結羊腸、明朝鞭春牛、清朝猜燈謎。這麼一看,真可謂是各朝有各朝的玩法,許多曾經的習俗也一直流傳到了現在,但也有不少的傳統已經漸漸失落,這裡面有你感興趣的傳統習俗嗎?
快借鑑起來吧!
要說起古代人過年,可比現代人有意思多了,而且不同的朝代還有不同的過法。古代的有些傳統現在我們還一直都在傳承著,但是有一些卻已經鮮有人知了。
古代人新年會穿青衣前往東門之外迎春,其中貴族會簪鮮花佩戴,而民間百姓多用彩紙、金箔做成花朵的樣子插戴;置辦年貨,品類多達幾十種;而且在農曆正月初一會用椒柏酒來祭祖和獻給家中長者祝壽拜賀,一般是在大年初一晨曦微露時開始喝,飲用時鞭炮聲開始響起…
唐朝的時候,人們過年都會去放燈。到了現代,有時候有人去放燈,但是現代放的都是孔明燈,在唐代的放燈指的其實是元宵節的燈會,雖然現在有些地方還會有燈會,但卻已經不是所有地區都遵循的傳統了。到了宋朝,火藥已經被發明了,所以宋朝人過年,就有了燃爆竹的習慣,這個習慣也一直被我們維持到了現在,很多地方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都能聽見響徹天空的煙花爆竹聲。
元朝人則是結羊腸,這個習俗可能許多人聽起來會感覺很陌生,結羊腸就是少女們用舊曆紙編裁剪為九條紙繩,信手打結,以卜休咎,現在知道這個習俗的人可能很少了。到了清朝,多的便是猜燈謎了,到現在有些地方過新年也會搞一些猜燈謎的活動,但是也並不普遍。
這樣說起來,是不是感覺古代人好像更有意思?現在我們過新年也就是貼春聯,買年貨,吃年夜飯,守歲,和親戚之間相互拜年。像古人這樣有意思的活動,倒是也不多見了。
過年是什麼朝代開始的
7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又稱元日、元旦、無正、元辰、元朔、歲旦、歲首、歲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過年,為夏曆新年的第一天。由於曆法不同,各代歲首之日不盡一致:夏代為正月初一,商代為十二月初一,周代為十一月初一,秦代為十月初一,漢武帝時又恢復到正月初一,並延續至今。
「春節」,各代所指也有區別。漢代指立春這一天,南北朝指整個春季,到了近代才指正月初一。它是我國歷史最悠久、活動內容最豐富、禮儀最隆重、場景最壯觀、食品最精緻的乙個傳統節日,全國56個民族中的53個(除去藏、白、傣族)都要舉行盛大的家宴或族宴慶賀,故又稱「元日大慶宴」。
據史籍記載,春節在唐虞時叫「載」.夏代叫「歲」,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年」的本義指穀物生長週期,穀子一年一熱,所以春節一年一次,含有慶豐的寓意。又傳,春節起源於原始社會末期的「臘祭」,當時每逢臘盡春來,先民便殺豬宰羊,祭祀神鬼與祖靈,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免去災禍。
他們用硃砂塗臉,身披鳥羽,唱跳吃喝,熱鬧非凡。至於互相拜年宴請,則起自漢初,對此《通典》有所記載。
8樓:函玉巧孫黛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
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週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曆,在**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曆,以公曆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曆的正月初一稱春節。
歷史上人們怎樣過新年 10
9樓:匿名使用者
不同的民族不太一樣。我是漢族的,一家人在大年三十團團圓圓就是全家人的幸福了!
春節是怎麼由來的? 從什麼時候起開始過春節?
10樓:風飛女孩玫瑰夢
春節 由來:
春節,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傳統節日。100多年前,民間藝人「百本張」曾在他的曲本中這樣寫道:「正月裡家家賀新年,元宵佳節把燈觀,月正圓,花盒子處處瞅,炮竹陣陣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遊串。
」這是歷史上關於歲首春節的生動寫照。
相傳堯舜時期,我國就有了這個節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辭中,亦有關於春節的記載,有慶祝歲首春節的風俗。但當時的曆法,是靠「觀象授時」,是否準確,尚難確定。
到了西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我國人民創造了「太初歷」,明確規定以農曆正月為歲首。從這時起,農曆新年的習俗就流傳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改用公元以後,這個節日就改為春節。
今年07年02月17日 陰曆三十。
07年02月18日 正月初一。
中國古代人們是用什麼刷呀的,中國古代人用什麼刷牙?
秦漢時期 關於口腔 牙齒之清潔 健美 疾病 保健已有了比較高的要求。例如 詩經 衛風 碩人 中形容美女牙齒 齒如瓠犀 即指牙齒要如同葫蘆子一樣整齊潔白。反之,對牙齒參差不齊者則稱之為齟齬,咬合不齊者病之為齪,排列不正者稱為齜,不平整者為齲,均視之為病態。為了保持口腔衛生和預防牙齒疾病,除強調飯後漱口...
中國古代人物畫特徵,中國古代人物畫發展史
畫的重要特點 1 中國古代人物畫對於人物的描繪,不僅僅是滿足外形的肖似,而是更著重人物性格與內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謂的傳神。2 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獨特傳統,還表現在善於運用長捲的形式,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真實而細緻地描繪現實生活的場景及其人物活動。除了前面介紹的 韓熙載夜宴圖 屬於傳統的長捲式的人物畫...
古代人熱了怎麼辦,中國古代人熱怎麼辦?
穿少點的衣服 有錢人的話有用人,替他們扇扇子 或者花園裡有涼亭 在河裡面洗澡也不錯,或者在樹陰下待著 用扇子扇風,因為沒有空調 中國古代人熱怎麼辦?古時候最熱應該也沒有現在熱,講究斯 文和禮義廉恥的話,就受著唄。有錢人家冬季會儲冰,冰窖什麼的。不過古代有許多山里人,都有很好的避暑之地,比山頂 山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