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短跑運動員的選材
短跑是以無氧代謝供能為主的極限強度運動。決定短跑競技水平的速度能力、反應時、最高動作頻率及無氧耐力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遺傳決定的,後天較難培養與改變,訓練僅使這些天賦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因此,短跑運動員選材更重視先天因素。
(一)身體形態
短跑運動員的形態外觀一般是中等或以上身材,肌肉發達且成束形,皮下脂肪較少;下肢較長,大腿比小腿稍短;踝圍細,跟踺長且扁平、清晰;腳趾齊且較短,趾關節較堅固。根據短跑技術對身體形態的要求,提出以下指標。
1.身高 對短跑成績沒有實質性影響,不同身高的運動員在短跑中均能取得好成績。但從總體看,高水平的運動員大多是身材較高者。根據國內外資料,《田徑教學訓練大綱》提出以下身高標準:
男子100公尺、200公尺運動員為175±5釐公尺,男子400公尺運動員為180±5釐公尺;女子100公尺、200公尺運動員為165±5釐公尺,女子400公尺運動員為170±5釐公尺,並對各階段選材應達到的身高提出了相應要求。對有特殊才能的矮個子運動員也不可忽視。
2.比大小腿長[大腿長/(小腿長十足高)×100] 大腿相對較短,能使跑時支撐階段重心前移速度較快,大小腿摺疊前擺快而省力。小腿較長者,在角速度相同情況下,「扒地」速度較快,有利於完成支撐緩衝動作及縮短支撐時間。因此大小腿長的比值應力求小些,要求≤100%,最好≤95%。
3.比踝圍(踝圍/跟腱長×100)與比跟腱長[跟腱長/(小腿+足高)×100] 踝圍較細、跟腱較長者,小腿肌力較大,速度力量好。因此,比踝圍應力求小些(≤100%,最好≤95%);比跟腱長應力求大些(≥50%,最好≥55%)。
(二)生理機能
短跑專案運動時間短、強度大、單位時間內能量消耗多,要求運動員身體健康而強壯,並有較強的心肺功能和無氧代謝能力。血色素男子12.0~14.
0克以上,女子10.5~12.5克以上,比肺活量≥75,台階指數105~115。
(三)成績動態及運動素質
1.成績動態 分析世界優秀短跑運動員的運動經歷發現,他們大多在13~18歲開始專項訓練,達到最佳成績的年齡為男子25~26歲、女子23~25歲,達到最佳成績需用8~9年的訓練,而且起始成績都較高。早期短跑成績與進展速度反映了先天賦予的快跑能力和短跑潛力,是短跑運動員選材中直覺而客觀的乙個重要因素。
2.運動素質 短跑成績取決於速度、速度力量和專項耐力,這些素質與遺傳關係密切,是選材的測試重點。原蘇聯科研人員通過多年觀察研究,認為根據系統訓練一年半後素質增長速度**短跑潛力準確性較高。那些素質起點水平高、增長速度快的少年,將是天才的短跑選手。
計算素質增長速度的公式為:
(四)技術方面
合理的途中跑技術是步幅開闊,蹬伸有力,擺動積極,步頻較快,動作輕鬆,向前效果好,重心穩定,軀幹保持適度前傾,擺臂積極有力,跑得直線性好。根據短跑技術特點,提出以下3項指標:
1.支撐時間 優秀短跑選手快跑時蹬離支點特別快(約0.08~0.09秒),騰空階段較長,這是乙個具有**性的生物力學特徵。
2.步頻指數(100公尺跑平均每秒步數×身高) 研究表明,步頻在生長發育期不因年齡增長而變化,步頻指數隨身高的增長而變大,優秀短跑選手這一指數較高(≥7.4~8.1)
3.步幅指數(100公尺平均步幅÷身高) 生長發育期,步幅是隨年齡的增大而增加的。由於速度=步頻×步幅,故隨著年齡增長,速度提高主要是步幅增長的結果。研究表明,步幅增長一般與身高成等比關係,其指數往往是乙個常量。
優秀短跑選手這一指數較高(≥1.07~1.24)
(五)心理特徵
反應速度快(尤其是聽~動反應,屬於有意識的意志行動,對提高技術和成績有良好影響),速度感覺好(準確估計自己跑速、正確分配力量及靈活調節速度),感知敏感性強(提高動作頻率與改進技術的心理前提)以及有「想跑得很快」的強烈願望,是優秀短跑選手的重要心理特徵。可通過簡單反應時、起跑反應時、50公尺速度知覺、100公尺速度預先估計以及坐姿腳踏頻率等指標來測定。起跑反應時(公尺s)為男210、女234,聽覺反應時為男268、女225,動覺時間誤差率為男13.
99%、女14.69%。百公尺速度預先估計誤差率男女均為1.
14%,坐姿踏腳5秒次數為男55.45、女51.30,這些可作為短跑運動員心理選材與評價的參考。
2樓:匿名使用者
爆發力極強的人~~跑步節奏和感覺好的人最合適了~
3樓:匿名使用者
腿長的人!
身高170-187
這個的最適合!
什麼樣的人適合短跑
什麼樣的人適合練短跑?
4樓:簡單de回憶
短跑運動員的選材
短跑是以無氧代謝供能為主的極限強度運動。決定短跑競技水平的速度能力、反應時、最高動作頻率及無氧耐力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遺傳決定的,後天較難培養與改變,訓練僅使這些天賦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因此,短跑運動員選材更重視先天因素。
(一)身體形態
短跑運動員的形態外觀一般是中等或以上身材,肌肉發達且成束形,皮下脂肪較少;下肢較長,大腿比小腿稍短;踝圍細,跟踺長且扁平、清晰;腳趾齊且較短,趾關節較堅固。根據短跑技術對身體形態的要求,提出以下指標。
1.身高 對短跑成績沒有實質性影響,不同身高的運動員在短跑中均能取得好成績。但從總體看,高水平的運動員大多是身材較高者。根據國內外資料,《田徑教學訓練大綱》提出以下身高標準:
男子100公尺、200公尺運動員為175±5釐公尺,男子400公尺運動員為180±5釐公尺;女子100公尺、200公尺運動員為165±5釐公尺,女子400公尺運動員為170±5釐公尺,並對各階段選材應達到的身高提出了相應要求。對有特殊才能的矮個子運動員也不可忽視。
2.比大小腿長[大腿長/(小腿長十足高)×100] 大腿相對較短,能使跑時支撐階段重心前移速度較快,大小腿摺疊前擺快而省力。小腿較長者,在角速度相同情況下,「扒地」速度較快,有利於完成支撐緩衝動作及縮短支撐時間。因此大小腿長的比值應力求小些,要求≤100%,最好≤95%。
3.比踝圍(踝圍/跟腱長×100)與比跟腱長[跟腱長/(小腿+足高)×100] 踝圍較細、跟腱較長者,小腿肌力較大,速度力量好。因此,比踝圍應力求小些(≤100%,最好≤95%);比跟腱長應力求大些(≥50%,最好≥55%)。
(二)生理機能
短跑專案運動時間短、強度大、單位時間內能量消耗多,要求運動員身體健康而強壯,並有較強的心肺功能和無氧代謝能力。血色素男子12.0~14.
0克以上,女子10.5~12.5克以上,比肺活量≥75,台階指數105~115。
(三)成績動態及運動素質
1.成績動態 分析世界優秀短跑運動員的運動經歷發現,他們大多在13~18歲開始專項訓練,達到最佳成績的年齡為男子25~26歲、女子23~25歲,達到最佳成績需用8~9年的訓練,而且起始成績都較高。早期短跑成績與進展速度反映了先天賦予的快跑能力和短跑潛力,是短跑運動員選材中直覺而客觀的乙個重要因素。
2.運動素質 短跑成績取決於速度、速度力量和專項耐力,這些素質與遺傳關係密切,是選材的測試重點。原蘇聯科研人員通過多年觀察研究,認為根據系統訓練一年半後素質增長速度**短跑潛力準確性較高。那些素質起點水平高、增長速度快的少年,將是天才的短跑選手。
計算素質增長速度的公式為:
(四)技術方面
合理的途中跑技術是步幅開闊,蹬伸有力,擺動積極,步頻較快,動作輕鬆,向前效果好,重心穩定,軀幹保持適度前傾,擺臂積極有力,跑得直線性好。根據短跑技術特點,提出以下3項指標:
1.支撐時間 優秀短跑選手快跑時蹬離支點特別快(約0.08~0.09秒),騰空階段較長,這是乙個具有**性的生物力學特徵。
2.步頻指數(100公尺跑平均每秒步數×身高) 研究表明,步頻在生長發育期不因年齡增長而變化,步頻指數隨身高的增長而變大,優秀短跑選手這一指數較高(≥7.4~8.1)
3.步幅指數(100公尺平均步幅÷身高) 生長發育期,步幅是隨年齡的增大而增加的。由於速度=步頻×步幅,故隨著年齡增長,速度提高主要是步幅增長的結果。研究表明,步幅增長一般與身高成等比關係,其指數往往是乙個常量。
優秀短跑選手這一指數較高(≥1.07~1.24)
(五)心理特徵
反應速度快(尤其是聽~動反應,屬於有意識的意志行動,對提高技術和成績有良好影響),速度感覺好(準確估計自己跑速、正確分配力量及靈活調節速度),感知敏感性強(提高動作頻率與改進技術的心理前提)以及有「想跑得很快」的強烈願望,是優秀短跑選手的重要心理特徵。可通過簡單反應時、起跑反應時、50公尺速度知覺、100公尺速度預先估計以及坐姿腳踏頻率等指標來測定。起跑反應時(公尺s)為男210、女234,聽覺反應時為男268、女225,動覺時間誤差率為男13.
99%、女14.69%。百公尺速度預先估計誤差率男女均為1.
14%,坐姿踏腳5秒次數為男55.45、女51.30,這些可作為短跑運動員心理選材與評價的參考。
什麼樣的人適合練跳遠和短跑?
5樓:水貨這都行啊
有關係的,短跑快的爆發力好,速度快對於騰空高度和滑翔時間都有幫助。跳遠好的短跑都快,而且你在看跳遠比賽時,解說嘉賓經常會說運動員的短跑成績的。
6樓:匿名使用者
優秀短跑運動員的選材是:身高1公尺80正負加減3,身體比例是上身比下身稍短,否則會因為腰長而造成身體疲勞。大腿要短,小腿要長,大腿短的目的是縮小擺動半徑加快擺腿速度,小腿長的目的是跟腱長,後蹬力量大距離長。
7樓:匿名使用者
爆發力要好,而且有一定的身高。
8樓:匿名使用者
彈跳力 和爆發力。主要練提速
9樓:逍遙小帝皇
短跑運動員的選材
短跑是以無氧代謝供能為主的極限強度運動。決定短跑競技水平的速度能力、反應時、最高動作頻率及無氧耐力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遺傳決定的,後天較難培養與改變,訓練僅使這些天賦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因此,短跑運動員選材更重視先天因素。
(一)身體形態
短跑運動員的形態外觀一般是中等或以上身材,肌肉發達且成束形,皮下脂肪較少;下肢較長,大腿比小腿稍短;踝圍細,跟踺長且扁平、清晰;腳趾齊且較短,趾關節較堅固。根據短跑技術對身體形態的要求,提出以下指標。
1.身高 對短跑成績沒有實質性影響,不同身高的運動員在短跑中均能取得好成績。但從總體看,高水平的運動員大多是身材較高者。根據國內外資料,《田徑教學訓練大綱》提出以下身高標準:
男子100公尺、200公尺運動員為175±5釐公尺,男子400公尺運動員為180±5釐公尺;女子100公尺、200公尺運動員為165±5釐公尺,女子400公尺運動員為170±5釐公尺,並對各階段選材應達到的身高提出了相應要求。對有特殊才能的矮個子運動員也不可忽視。
2.比大小腿長[大腿長/(小腿長十足高)×100] 大腿相對較短,能使跑時支撐階段重心前移速度較快,大小腿摺疊前擺快而省力。小腿較長者,在角速度相同情況下,「扒地」速度較快,有利於完成支撐緩衝動作及縮短支撐時間。因此大小腿長的比值應力求小些,要求≤100%,最好≤95%。
3.比踝圍(踝圍/跟腱長×100)與比跟腱長[跟腱長/(小腿+足高)×100] 踝圍較細、跟腱較長者,小腿肌力較大,速度力量好。因此,比踝圍應力求小些(≤100%,最好≤95%);比跟腱長應力求大些(≥50%,最好≥55%)。
(二)生理機能
短跑專案運動時間短、強度大、單位時間內能量消耗多,要求運動員身體健康而強壯,並有較強的心肺功能和無氧代謝能力。血色素男子12.0~14.
0克以上,女子10.5~12.5克以上,比肺活量≥75,台階指數105~115。
(三)成績動態及運動素質
1.成績動態 分析世界優秀短跑運動員的運動經歷發現,他們大多在13~18歲開始專項訓練,達到最佳成績的年齡為男子25~26歲、女子23~25歲,達到最佳成績需用8~9年的訓練,而且起始成績都較高。早期短跑成績與進展速度反映了先天賦予的快跑能力和短跑潛力,是短跑運動員選材中直覺而客觀的乙個重要因素。
2.運動素質 短跑成績取決於速度、速度力量和專項耐力,這些素質與遺傳關係密切,是選材的測試重點。原蘇聯科研人員通過多年觀察研究,認為根據系統訓練一年半後素質增長速度**短跑潛力準確性較高。那些素質起點水平高、增長速度快的少年,將是天才的短跑選手。
計算素質增長速度的公式為:
(四)技術方面
合理的途中跑技術是步幅開闊,蹬伸有力,擺動積極,步頻較快,動作輕鬆,向前效果好,重心穩定,軀幹保持適度前傾,擺臂積極有力,跑得直線性好。根據短跑技術特點,提出以下3項指標:
1.支撐時間 優秀短跑選手快跑時蹬離支點特別快(約0.08~0.09秒),騰空階段較長,這是乙個具有**性的生物力學特徵。
2.步頻指數(100公尺跑平均每秒步數×身高) 研究表明,步頻在生長發育期不因年齡增長而變化,步頻指數隨身高的增長而變大,優秀短跑選手這一指數較高(≥7.4~8.1)
3.步幅指數(100公尺平均步幅÷身高) 生長發育期,步幅是隨年齡的增大而增加的。由於速度=步頻×步幅,故隨著年齡增長,速度提高主要是步幅增長的結果。研究表明,步幅增長一般與身高成等比關係,其指數往往是乙個常量。
優秀短跑選手這一指數較高(≥1.07~1.24)
(五)心理特徵
反應速度快(尤其是聽~動反應,屬於有意識的意志行動,對提高技術和成績有良好影響),速度感覺好(準確估計自己跑速、正確分配力量及靈活調節速度),感知敏感性強(提高動作頻率與改進技術的心理前提)以及有「想跑得很快」的強烈願望,是優秀短跑選手的重要心理特徵。可通過簡單反應時、起跑反應時、50公尺速度知覺、100公尺速度預先估計以及坐姿腳踏頻率等指標來測定。起跑反應時(公尺s)為男210、女234,聽覺反應時為男268、女225,動覺時間誤差率為男13.
99%、女14.69%。百公尺速度預先估計誤差率男女均為1.
14%,坐姿踏腳5秒次數為男55.45、女51.30,這些可作為短跑運動員心理選材與評價的參考。
什麼樣的人適合練短跑
適合練短跑的人 一 身體形態 短跑運動員的形態外觀一般是中等或以上身材,肌肉發達且成束形,皮下脂肪較少 下肢較長,大腿比小腿稍短 踝圍細,跟踺長且扁平 清晰 腳趾齊且較短,趾關節較堅固。根據短跑技術對身體形態的要求,提出以下指標。1 身高 身體整體比例,要明顯長於上肢,比例最好是6 4。對短跑成績沒...
什麼樣的人可以考研?什麼樣的人適合考研
2.已經工作,需要學歷為自己增加晉公升砝碼 3.本科專業實在不好就業,希望換個專業重新出發1 4.本科專業不喜歡,勉勉強強讀到畢業,希望換個專業換個行業。5.理想的工作要求有研究生學歷。6.想換個城市尋找機會,又不想冒險。目標堅定且有恆心,不怕苦,能堅持到底的人 什麼樣的人適合考研 本人現讀研二,首...
一般什麼樣的人適合吃益生菌?什麼樣的人適合吃益生菌
1 消化不良者 功能性消化不良表現為反 作或持續的上腹脹滿 厭食 燒心等症狀,檢查無胃肝膽胰疾病。益生菌可促進消化。2 中老年人 人體腸道內雙歧桿菌等益生菌會隨年齡老化而減少。補充益生菌可作為老人一種保健方法。擴充套件資料 補充益生菌要避免的誤區 1 沒有正確地儲存益生菌。一些益生菌可以在常溫下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