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的種姓制度是什麼,古印度的種姓制度分為哪四個等級?各由哪些人組成?

2022-01-15 13:01:33 字數 3013 閱讀 2672

1樓:姜三喵

種姓制度亦稱「瓦爾那」(顏色、品質的意思)制度,實際上是奴隸制度的變形。約西元前2023年,雅利安人把自己稱為「高貴者」,把被征服者稱為「達薩」,以「達薩」和「達西」稱呼男女戰俘即奴隸。後來在雅利安人內部又產生了不同等級,形成了四種姓制度:

即婆羅門種姓,主管宗教祭祀、占卜、念咒,史稱僧侶階層,他們解釋吠陀經典,干預社會事務;剎帝利種姓,充當武士,國王也屬這個種姓,主管軍事和行政;吠舍種姓,一般指雅利安平民,多數從事手工業、牧業和商業,也有富裕者,但沒有任何特權;首陀羅種姓,主要來自被征服者,也有少數雅利安人,其中除奴隸外還有接近於平民的貧窮者,他們在法律上和宗教上失去了受保護的權利。前三個種姓是雅利安人,是「再生族」,後乙個種姓是「非再生族」,根據婆羅門教創造的神話和《摩奴法典》,四種姓是世界之祖婆羅赫曼以口、雙手、雙腿、雙腳創造出來的,所以他們都有特定的職業,不可混淆界限。

2樓:meiya知識點滴

video_200226_132301

3樓:

種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國普遍存在的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種姓制度以統治階層為中心,劃分出許多以職業為基礎的內婚制群體,即種姓。

4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種姓制度是古代印度一種複雜的社會等級制度。玄奘曾將它譯稱為族姓制度。西方人稱之為喀斯特制度。

種姓制度形成於西元前900年~西元前600年。它將除奴隸之外社會上的人劃分為四個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古印度的種姓制度分為哪四個等級?各由哪些人組成?

5樓:匿名使用者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一張根據《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繪的瓦爾那等級:

婆羅門是原人的嘴、剎帝利是原人的雙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羅是原人的腳。至於賤民,則被排除在原人的身體之外。

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受眾剎帝利,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婆羅門思想的受眾,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階傭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在種姓制度中,來自不同種姓的父母雙方所生下的後代被稱為雜種姓。

受人敬重的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與耆那教創始人大雄,或許都反對任何形式的種姓結構。許多虔誠派運動時期的聖人如拿那克、卡比爾、採坦耶、賽古魯奈安涅希瓦、阿克那斯、羅摩奴闍與杜卡拉姆拒絕接受所有以種姓為基礎的歧視並接受所有來自種姓的教派。許多印度教改革者如辨喜與實諦·賽·巴巴相信印度教無種姓制度容身之地。

15世紀聖人羅摩難陀也接受所有種姓成為他的信徒,這其中包括賤民。上述的聖人大都贊同中世紀時反對種姓精神的虔誠派運動。難陀那,一位低種姓的的印度教祭司,也拒絕接受種姓精神並接受達立特。

一些其他的印度教運動同樣歡迎低種姓成為他們的信徒,這些最早是成為虔誠派運動。

6樓:遊夢漫記

印度種姓制度將人劃分為四個檔次

7樓:虛弱君

印度社會的四種階級(婆羅門、剎帝利、吠奢、首陀羅)又稱四種姓、四姓種或四品人。

8樓:得意洋洋

這........初三歷史學過吧?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

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第三等級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階層。他們從事農、牧、漁、獵等,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他們從事農、牧、漁、獵等業以及當時被認為低賤的職業。特徵:一是各等級職業世襲,父子世代相傳。

二是各等級實行內部同一等級通婚,嚴格禁止低等級之男與高等級之女通婚。三是首陀羅沒有參加宗教生活的權利。四是各等級在法律上是不平等的。

古印度有四種種性制度,分別是什麼?

9樓:貞觀之風

在種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個種姓。

第一種姓婆羅門,是掌握祭祀文教的僧侶階級、祭司貴族,它主要掌握神權、占卜禍福、報道農時季節、壟斷文化,在社會中地位是最高的。

其次是剎帝利,他們是掌握軍政的武士階級,包括國王以下的各級官吏,掌握國家中除神權之外的一切權力。

吠舍,他們是商人、手工業者,也有從事農耕的農民階級,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階層,他們必須向國家繳納賦稅。

最下層的種姓是首陀羅,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達羅毗荼人,包括農人、牧人、僕役和奴隸,實際上處於奴隸的地位。

10樓:☆你大爺

古印度的宗教同種姓制度聯在一起的,種姓制度亦稱"瓦爾那"(顏色, 品質的意思)制度,實際上是奴隸制度的變形.約西元前2023年,雅利安人 把自己稱為"高貴者",把被征服者稱為"達薩",以"達薩"和"達西" 稱呼男女戰俘即奴隸.後來在雅利安人內部又產生了不同等級,形成了四種 姓制度.

即婆羅門種姓,主管宗教祭祀,占卜,念咒,史稱僧侶階層,他們 解釋吠陀經典,干預社會事務;剎帝利種姓,充當武士,國王也屬這個種姓, 主管軍事和行政;吠舍種姓,一般雅利安平民,多數從事手工業,牧業和商 業,也有富裕者,但沒有任何特權;首陀羅種姓,主要來自被征服者,也有 少數雅利安人,其中除奴隸外還有接近於平民的貧窮者,他們在法律上和宗 教上失去了受保護的權利.前三個種姓是雅利安人,是"再生族",後乙個 種姓是"非再生族".根據婆羅門教創造的神話和《摩奴法典》四種姓是世 界之祖婆羅赫曼(一說為普魯沙,他們可能為乙個人)以口,雙手,雙腿, 雙腳創造出來的,所以他們都有特定的職業,不可混淆界限.

古代印度的宗 教主要是婆羅門種姓創造的宗教意識和宗教行為.

對古印度種姓制度的認識,論述古印度文明的種姓制度及其特徵

種姓制度 是印度與其他南亞地區普遍存在的社會體系。種姓制度以婆羅門為中心,劃分出許多以職業為基礎的內婚制群體,即種姓。各種姓依所居地區不同而劃分成許多次種姓,這些次種姓內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許多聚落種姓,這些聚落種姓最後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層層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於整個印度次大陸的社會...

古印度的文明成就,古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印度是乙個文化的大熔爐。這個國家獨特的歷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從遠古到現代 從西方到東方 從亞洲到歐洲等多種文化潮流。再加上它是乙個由五大民族構成的國家,本身就像乙個大大的文化博物館。首都新德里西岸的孟買是文化的中心,而加爾各答則每天都有關於文化的新聞,多元化的 舞蹈 舞劇和笑劇都令遊人眼花繚亂,樂而忘...

古印度有哪些著名的文學作品,古印度有哪些文學代表作?

古印度最著名的文學作品是 摩訶婆羅多 和 羅摩衍那 這兩部史詩篇幅之長,遠遠超過希臘荷馬創作的 伊立亞特 和 奧德塞 古印度有哪些文學代表作?普遍認為,西元前後,印度的宗教和文化已被引入印度尼西亞。據記載,在7世紀末,當地就有僧眾千餘,可見在當時便有了佛教和印度教。但在文學上,影響最大的是印度教及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