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即非是名該怎麼理解,佛說 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是什麼意思?

2021-08-09 07:39:32 字數 3880 閱讀 4163

1樓:莫菲有人

去看《六祖壇經》吧

金剛經雲:應無所著而生其心

或許《六祖壇經》更適合您

2樓:不可限量

《金剛經》我也看了一下,“佛說……即非……是名……”我的體悟是:佛教化我們做什麼事都好,不可貪住在相上,一切都只是一個名詞.如做好事--幫人渡過了難關,假如做過以後還老想著自己幫了人,有恩於人,自己的思想住在這件事裡面,那麼對幫人者好事也會變壞事.

不利自身的身心健康成長!還會帶來一些不好的負面影響.而"做好事"本身只是一個名詞,並沒有什麼意思,只是幫人者用行動去做了有益於人的事才使"做好事"本身產生了意義.

只是一種感受.

佛法是活法,沒有定死的,也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佛是用心良苦!

《金剛經》是教人如何做人、修行的非常好的經書!

《六祖壇經》,如沒有一定的佛學基礎和實證功夫更難準確理解,更別說領悟了!

《金剛經》中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我的理解是不住三心,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既然不住三心,那該是怎樣的心?是當下心。

佛說: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是什麼意思?

3樓:好累吧唧

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的意思是世界是虛幻不實在,只是名叫做世界。

此句出自一合相分,屬於《金剛經》第三十品。

原文“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須菩提言:

“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即不說是微塵眾。

”“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

“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

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釋義須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把三千大千世界粉碎為微塵,你的意思怎麼樣?那樣多的微塵多不多呢?很多,世尊。

為什麼呢?如果只單純見到微塵眾多的表面現象,以為它是實有的,佛就不舉說微塵眾多這件事例。為什麼呢?

佛舉說微塵眾多,是要我們透過最小單位的物質——微塵,知道它是虛幻不實在,只是名叫做微塵,便可直觀它的實相,微塵眾便是如來。

世尊,如來舉說三千大千世界,是要我們透過最大單位的物質——三千大千世界,也是虛幻不實在,只是名叫做世界,而直觀它的實相,三千大千世界便是如來。為什麼呢?

須菩提,如果以為世界是實有的,就是執著眾緣和合的一種現象,如來說眾緣和合的現象,就是虛幻的眾緣和合的現象,只是名叫做眾緣和合的現象。須菩提,眾緣和合的現象,那就是本來沒有也本來不可說的一種現象。但是凡夫只貪戀執著在現象上。

擴充套件資料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來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經中可視為一個略本;本經說“無相”而不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本經六種譯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鳩摩羅什的初譯。

如印順法師所說,此後的五譯是同一唯識系的誦本,比如菩提流支、達摩笈多等,都是依無著、世親的釋本譯出;只有羅什所譯為中觀家(般若系)的誦本。又如呂澄說,羅什傳龍樹的般若學,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譯般若經,《金剛經》其實已“面目全非”了。

《金剛經》在印度有唯識家(無著、世親)的論釋。傳入中國,三論、天台、賢首、唯識各宗都有註疏;然而中國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響,各宗表面上闡揚《金剛經》,實際上闡揚常住佛性和如來藏。

又在三教合流環境下,明清以來,三教九流都來註解《金剛經》,雜合濃厚的真常理論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響,《金剛經》被附加密咒形成讀誦儀軌。此外,民間還出現各種離奇的靈驗感應錄。

般若經典《金剛經》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國特別的盛行起來。

4樓:g瀹竌y鏄熲瓙

佛說: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的意思是佛說的世界和事物,不是你們所想的世界和事物,而是世界的如相,世界的如相才是佛說的世界。

非世界是用佛的智慧所看到的世界,即能所雙泯,即是所即是能,即無對待,無條件,無前提,無範疇,只是一性智之朗照,即所謂佛家所謂如相。

舉例來說,如凡夫俗子看桃紅柳綠,即是人對桃,柳而如此,有分別之心,所以有紅有綠。而佛看此景即不如此,因佛無分別之心,非紅非綠,非非紅非綠,當然也非黑,也非白,總之無桃無柳,無紅無綠,既非黑瞿瞿,也非白晃晃,因黑白也是分別也,此之為能所泯,境智泯。

5樓:對酒且呵呵

意思是,佛說的那些概念,都是為了教育方便,讓大家能夠比較形象地理解佛陀的教誨,而不得已暫借的概念。而這些概念或者不能全面地概括事實真相,或者僅僅表述了事物的個別角度。其全部的含義,不可能只用一個詞彙就能表達清楚的。

佛說的世界,其實沒有世界,是為了闡述時方便,所以叫作世界這個概念。

不要著相了

所謂佛法,既非佛法,是名佛法

6樓:匿名使用者

眾生即非眾生,是名眾生。

金剛經中“佛說xx,即非xx,是名xx。”什麼意思。

7樓:道一貫之

末學以為:“佛復說xx,即非

制xx,是名xx”,意思就是佛說的xx是有相的

東西,究其本體是空性的,其實是沒有這個xx東西,佛陀是為了善巧方便讓眾生解脫,而方便說有這個xx東西。應概括理解為幾層涵義:破執、離相、中道、空性。

8樓:匿名使用者

佛說xx的存在(或者說一切法),即非xx的真實義(無自性),是xx的假名(概念言說)

意思是依於言說宣講勝義,無自性則無所有

9樓:匿名使用者

是叫你不要執於外相,外相的產生,是因為我執的存在而存在,

如果這個我都已經不在了,那麼就不存在這些了,所以叫做佛說xx,即非xx,是名xx,

因為這一切的是相與非相,都是你造成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類似於:若說為人民服務,即非為人民服務,故說為人民服務。

11樓:叫我七仔大神

造句 (睡覺)

人要睡覺,並不是別人告訴你了人要睡覺你才知道人要睡覺,二本來人就會睡覺要睡覺。

12樓:手機使用者

hehe buke zhizhuo jiushiruchi

13樓:土匪也瘋狂

就是讓我們離言說相、離文字相、離心緣相。

14樓:匿名使用者

無中生有,這是不可來能的;有變成無,

源也不符合能量守恆定律bai。所以,我們看到du的先有後無zhi

,或先無後有,都是事物dao演化的某個階段的過程。宇宙沒有開始,也不會結束,永遠處於不斷的演化過程中。例如星雲其實不是星雲,它與日月地球一樣是宇宙物質的一種存在形態,只不過它暫時處於這一形態,所以稱之為星雲。

15樓:心間若谷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16樓:安於此身乄

就像“佛說事實,既非事實,是名事實” 用白話來翻譯的話,就是:佛陀所說的“事實”,版並不是事權實本身,而是經過佛陀的價值觀等一系列思考得出的結論,但它卻是被稱為事實。 同樣也反映一個現象:

眾人認假為真,執妄為常,自尋煩惱。

佛說xx,即非xx,是名xx。什麼意思。

17樓:莫名其妙的可笑

‘於法不說斷滅抄相“嘛!佛是常繼光,只是借諸塵相度脫眾生,

《楞嚴經》雲:“佛告文殊。及諸大眾。

十方如來。及大菩薩。於其自住三摩地中。

見與見緣。並所想相。如虛空花。

本無所有。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

云何於中有是非是。”

佛說百佛名經是唸佛法門嗎

唸佛法門是指專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修行法門。因為阿彌陀佛發了48個大願,第18大願說 如果你真心的想到西方淨土來,十念乃至一念,我來接你到西方淨土,如果我沒有這個本事,不能接你到我的西方極樂世界,我誓不作佛!唸佛法門不是靠自己修行如何到極樂世界的,是阿彌陀佛發願帶你去的,和你修得好不好沒有關係。舉個例子...

佛說 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真是佛說的嗎

佛的意思是覺悟真理者之意。亦即具足自覺 覺他 覺行圓滿,如實知見一切法之性相,成就等正覺之大聖者。用現代的話來說,是一個對於宇宙人生徹底明白的人,真正圓滿覺悟的人,又被稱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覺者。所以佛是從人通過不斷地修行證悟了宇宙人生所有真相,已經從迷惑證到了覺醒,故說佛是過來人。每個人包括一切眾生...

佛所說的空性是什麼?該怎麼理解,佛陀說的空性是什麼意思???

這一偈頌,總共有六句,第一句 彼器隨生諸功德 是所立,後面五句以六個內容來說明。六個內容即 一 常能正受住淨戒,二 勤行佈施,三 修悲心,四 修安忍為度生,五 善根迴向大菩提,六 恭敬諸菩薩。彼器隨生諸功德 彼器 指能夠接受空性的法器,生諸功德 指聞思空性所產生的特性。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是能夠接受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