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是歷史真的嗎

2021-07-07 09:19:57 字數 4726 閱讀 3092

1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時期,只是三國演義裡面有些內容和正史上有些出入。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及孫吳三個政權。184年漢靈帝時期爆發黃巾之亂,為了平息叛亂、安定地方,各地刺史、州牧被授權總攬地方軍政大權,成就了軍閥割據的基礎。

189年漢靈帝死後,朝廷因宦官與大將軍何進衝突引發內亂而被軍閥董卓控制。董卓實施**,廢立皇帝,各地諸侯軍閥藉此舉兵反抗董卓。

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曆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

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2樓:淺醉江月

是真的,三國(狹義220年-280年,廣義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或至265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及孫吳三個政權。

184年漢靈帝時期爆發黃巾之亂,為了平息叛亂、安定地方,各地刺史、州牧被授權總攬地方軍政大權,成就了軍閥割據的基礎。

189年漢靈帝死後,朝廷因宦官與大將軍何進衝突引發內亂而被軍閥董卓控制。董卓實施**,廢立皇帝,各地諸侯軍閥藉此舉兵反抗董卓。

190年董卓挾持朝廷從洛陽遷都長安,各地軍閥則相互爭鬥,天下開始群雄割據的局面。192年董卓被司徒王允設計刺殺後,長安又被董卓餘部李傕、郭汜等佔領。漢獻帝趁機東逃,於建安元年(196年)被曹操迎到許都。

曹操採納“奉天子以令不臣”(俗稱“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策,擊敗多股勢力,於200年的官渡之戰擊敗袁紹,至208年時大致掌控了中國北方。然而佔據優勢兵力的曹操軍於該年冬季的赤壁之戰中被孫權劉備的聯軍擊敗,形成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漢獻帝禪讓後稱帝,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滅亡,正式進入三國時期。次年以益州為主的劉備亦以漢室宗親的身份稱帝,國號續為漢,史稱蜀漢。

劉備與孫權在赤壁之戰後拓展勢力,為了荊州問題雙方多次發生糾紛與戰爭,最後劉備在222年的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絕大部分。

劉備於223年病死,輔佐其子劉禪的諸葛亮於同年再與孫權恢復同盟。據有揚州、荊州及交州等地的孫權至229年才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或者東吳。此後三國局勢主要為蜀吳同盟對抗魏,各國疆域變化不大。

而曹魏朝廷漸漸被司馬氏一手掌控。

263年司馬昭為建立軍功準備篡位,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亡。265年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晉,史稱西晉,曹魏亡。西晉於280年發動晉滅吳之戰,滅亡孫吳,統一中國。

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3樓:曦月

是問的歷史上有沒有三國這個時期的話,那就是真的有。三國指220年-280年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魏、蜀、吳這三個國家。

三國(狹義220年-280年,廣義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或至265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及孫吳三個政權。漢末三國戰爭不斷,使得中國人口急劇下降,經濟嚴重受到損害,因此三國皆重視經濟發展,加上戰爭帶來的需求,各種技術都有許多進步。

184年漢靈帝時期爆發黃巾之亂,為了平息叛亂、安定地方,各地刺史、州牧被授權總攬地方軍政大權,成就了軍閥割據的基礎。189年漢靈帝死後,朝廷因宦官與大將軍何進衝突引發內亂而被軍閥董卓控制。董卓實施**,廢立皇帝,各地諸侯軍閥藉此舉兵反抗董卓。

190年董卓挾持朝廷從洛陽遷都長安,各地軍閥則相互爭鬥,天下開始群雄割據的局面。192年董卓被司徒王允設計刺殺後,長安又被董卓餘部李傕、郭汜等佔領。漢獻帝趁機東逃,於建安元年(196年)被曹操迎到許都。

曹操採納“奉天子以令不臣”(俗稱“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策,擊敗多股勢力,於200年的官渡之戰擊敗袁紹,至208年時大致掌控了中國北方。然而佔據優勢兵力的曹操軍於該年冬季的赤壁之戰中被孫權劉備的聯軍擊敗,形成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漢獻帝禪讓後稱帝,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滅亡,正式進入三國時期。次年以益州為主的劉備亦以漢室宗親的身份稱帝,國號續為漢,史稱蜀漢。劉備與孫權在赤壁之戰後拓展勢力,為了荊州問題雙方多次發生糾紛與戰爭,最後劉備在222年的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絕大部分。

劉備於223年病死,輔佐其子劉禪的諸葛亮於同年再與孫權恢復同盟。據有揚州、荊州及交州等地的孫權至229年才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或者東吳。此後三國局勢主要為蜀吳同盟對抗魏,各國疆域變化不大。

而曹魏朝廷漸漸被司馬氏一手掌控。

263年司馬昭為建立軍功準備篡位,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亡。265年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晉,史稱西晉,曹魏亡。西晉於280年發動晉滅吳之戰,滅亡孫吳,統一中國。

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三國演義的話,那就不全是真的,是羅貫中根據三國志(這部三國志是比較接近史實了)改編的一部**。。當中有些誇大成份,跟不符合史實的地方。。必竟是**。。

《三國演義》取材於三國曆史,這是沒有疑問的。但歷史在這裡只不過是一個故事框架,一個時空斷限。歷史人物已被重新塑造,歷史事件已被重新安排。

它不再像歷史典籍那樣去真實地記錄歷史、敘述歷史,而是根據作者的創作意圖去塑造歷史、虛構歷史,把作者對歷史人物的愛憎、對歷史規律的把握和對歷史精神的闡釋全都融合到一起,將三國曆史加以演義、虛構、渲染,或者改頭換面。由於**藝術本身的侷限,在《三國演義》中作者只是選取了三國歷史上最具藝術效果的方面棗軍事鬥爭,而對同樣具有重大歷史價值的政治改革和經濟措施則沒有涉及。   具體而論《三國演義》的歷史真實性,有人開了個七分真三分假的單子。

我個人傾向於認為,**是**,歷史是歷史,不好用派比例的辦法來區別真假。如果要派個比例,我認為從歷史科學的角度嚴格要求,《三國演義》最多隻有五分真。

與三國曆史的真實相比,《三國演義》中的史事經過、典章制度、生活習俗、人物功過、人物性格、官制、禮儀、時間、地域等或是不準確,或是弄錯,或是有意虛構,或是過分渲染,因而似真非真,真假並存。尤其是書中所記典章制度、生活習俗等,大量是作者生活在其中的元明時代的,與三國的實際情形相差很遠。譬如坐姿,在《三國演義》中人物都垂腳高坐凳椅,而歷史研究表明,三國時期人們普遍跪坐,即使是婦女梳妝,也都是跪坐進行,到了唐末五代以後,由於胡床的傳入,坐姿和坐具才開始發生根本的變化。

在拍攝電視劇《三國演義》時,總導演採納了我提出的跪坐的建議,增加了時代感。下面,我舉幾個典型人物的例子,更能清楚地辨明《三國演義》和三國曆史的差別:

一是與諸葛亮有關的“空城計”和“死諸葛走生仲達”。“空城計”完全是虛構的,諸葛亮只是在最後一次北伐時才與司馬懿相持於渭水。但作者寫空城計又是有所本的,這個“本”就是《三國志》中的裴松之注所引“郭衝三事”,但它是假的。

因為諸葛亮屯兵漢中陽平時,司馬懿還是荊州都督,無緣與諸葛亮抗衡。“死諸葛走生仲達”的依據是《漢晉春秋》,但是作者又加了工。《漢晉春秋》的記載是,諸葛亮死後,蜀軍祕不發喪悄然撤退,司馬懿有所發覺,驅軍追趕。

兩車相近時,蜀軍長史楊儀命蜀軍“反旗鳴鼓,欲向魏軍”,司馬懿“不敢逼”,只好退兵。當時在魏軍中就傳開了“死諸葛走生仲達”的笑話。蜀軍“入谷然後發喪”。

但是在《三國演義》中卻成了蜀軍推出一輛四輪車,車上端坐著諸葛亮木偶像,司馬懿疑諸葛亮未死,故而退兵。

二是關羽的一生事蹟。《三國志》中對關羽的記載很簡單,可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贈給關羽的美名最多,對關羽的一生事蹟虛構得也最多。如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等都是假的。

至於關羽死後在玉泉山顯聖、並活捉呂蒙使其斃命,則純粹是封建迷信。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是作者為醜化曹操,樹立關羽的高大形象而虛構的。關羽放水淹七軍事雖有所本,但與史實相差很遠。

《三國志》中的《關羽傳》和《于禁傳》都寫得很清楚:時值秋天,大雨連綿,漢水暴漲,平地水高五六丈,關羽所帶的荊州水軍適應這種天氣,而於禁、龐德帶的是北方軍,不適應水戰,被洪水衝沒,于禁投降,龐德被殺。在《三國演義》中卻成了關羽料定秋雨季節必有大水,先堵住低溼地帶,自居高處,然後“放水淹七軍”。

三是為醜化曹操而故意歪曲史實。如赤壁之戰是一場遭遇戰,《三國志》的《武帝紀》、《周瑜傳》等寫的是兩軍相遇於赤壁,曹軍大疫,初戰不利,乃引軍還。而《三國演義》則將它無限誇大。

又如曹軍潼關戰馬超事,戰鬥確實很激烈,但是《三國演義》寫曹操割須棄袍乃得脫則完全是為醜化他。實際上,潼關大戰,曹操是贏家。

4樓:一風一名

《三國演義》裡面有真實歷史,但是,裡面卻加了許多作者的主觀認知;《三國志》大都是歷史的還原,不過,卻有些作者的主觀認知,但是,想比《三國演義》,《三國志》更真實! 望採納!

5樓:cm朋克

三國演義是根據歷史改編的**,很多是假的,三國志比較接近歷史,但也不是純粹的歷史。比如歷史上諸葛亮更多是個政治家而不是軍事家,趙雲是劉備的保鏢,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神奇。關羽的青龍刀也是假的,因為宋代才出現青龍刀,三國時期是沒有的

6樓:厭世恨水

是真的 但三國演義是** 三國志比較寫實

7樓:美呆

三國的存在目前存疑。若不是陳壽寫了三國志,可能就成了漢、魏、晉。三國應該還是存在的,而且和三國演義有很多岔路口。

比如被虛擬或改變人物的故事:草船借箭,借東風,斬華雄,空城計,南郡之戰,敗走華容道等等,被誤解的人一大堆(加符號誤解特別嚴重):+++曹操,曹丕,禰衡,劉備,+劉禪,譙周,+孫策,孫權,+++周瑜,+魯肅等等。

如果感興趣可以看看《易中天品三國》和《三國史話》

8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志本身就是歷史書。

三國演義是歷史**,就對歷史的修改程度而言,不一定能比現在的**要改的更多。基本上大人物只是人物塑造上有演義性質,小人物事蹟有變動,大體上的事件結局走向和歷史差不多。

而且東漢以後的魏、晉兩朝都是篡位而來的非正統王朝,對歷史修訂有較大刪節。蜀漢滅亡後,相關歷史典籍大量遺失,很大程度上應該是由於與魏晉歷史相悖所導致。

「春秋三國」是指,「春秋三國」是指

春秋三國 是乙個整體兩個概念。為什麼說它是兩概念呢,因為他們代表的是中國歷史上兩個不同時期即 春秋戰國時期 三國時期 然而把兩個時期放在一起,我們就必然要找出他們的共同點,下面我們就來具體說說。1.都有禮崩樂壞的社會特徵。2.已喪失了它的權威,從而失去了控制社會的能力。3.各地軍閥勢力的迅速崛起,瓦...

三國是個什麼樣的時代,三國是乙個怎樣的時代

三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乙個承前啟後的年代。對內是中華民族尋求再次融合 對外是以分散的國力抵抗外敵的年代。在這個時代,曹操是個對民族有功的人,如果不是他統一北方,為中國保持了元氣,那麼在西晉末年中原王朝可能連江南都去不了,因為沒有統一全國的能力。相對而言,劉備 孫權對於三吳及西南地區的割據開發,同樣使中...

三國演義是否符合歷史,三國演義是真實歷史嗎

對於三國演義史家早有結論,這部作品七分虛三分實,整體架構上出入不大,但相應的歷史事件是經過藝術加工的,為了突出主線 擁漢反曹 在人物刻畫上,偏向性很明顯。這是當時歷史背景決定的,作為元末明初的 家,羅貫中對當時漢王朝正統的蜀漢 他認為的,而且三國時代的蜀漢和先朝宋代有類似的地方 加以渲染,對蜀漢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