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保健營養
一、全面膳食食物的種類多種多樣,所含營養成分各不相同,只有做到合理搭配,才能保證人體正常生命活動所需要的各種營養。《黃帝內經》指出「五穀為養,五果為主,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提出了食物要多樣化的原則。
二、合理搭配:1、調和五味。中醫將食物歸納為:
酸甜苦辛鹹無味,這五味與五臟的生理本能有密切的關注,對人體的作用各不相同。酸入肝、苦入心、甜入脾、辛入肺、鹹入腎。五味調和怎能裨益五臟之氣,增強體質;2、寒熱適當,一方面是指食物的寒熱溫涼,另一方面是指食物的溫度要適合,過熱或過冷都不宜直接吃;3葷素搭配。
肉食含有優質蛋白質,含有維生素b12等素食中沒有的營養素,況且,葷素搭配還能達到營養互補;4、粗細搭配。就是要吃多種雜糧,這樣才能營養齊全;
三、審因施膳。中醫理論認為,科學的膳食應該在」天人合一「理念的指導下,保持動態平衡。飲食必須更加具體情況區別對待,掌握因人、因時、因地、因病的不同來確定原則,靈活食用。
四、飲食有節。飲食必須定時定量飽食有度。早飯宜好、午飯宜飽、晚飯宜少;
五、飲食衛生。飲食鮮潔,熟食為主,飲食禁忌。中醫認為」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又與身為害,若得宜則補體,害則成疾「。
總之,寒症慎食生冷之品,熱症慎食辛辣之物、脾胃虛弱者慎食粘滯、油膩之品。
2樓:竹青
根據身體體質選擇偏涼或偏溫性食材或食物,根據身體體質如氣鬱氣虛氣逆、血瘀、痰溼、濕熱等不同分別選擇理氣補氣降氣活血化瘀化痰利濕清熱等不同偏性的藥食同源或食品
3樓:匿名使用者
重要是能夠帶來營養 純天然的吧!俄記得養生密碼那也不錯!
4樓:紀桂蘭漫君
中醫養生是根據生命規律,保持、增強健康以減少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養生主要是調節飲食起居、鍛鍊身體、修養精神、節制慾望、或服用藥物、採用針灸、按摩、推拿等方面。
養生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
1.神養:包括精神心理調養、情趣愛好調養和道德品質調養等方面。
2.行為養: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等行為調養。
3.氣養:主要為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功」。
4.形養:主要包括形體鍛鍊、體育健身活動。
5.食養:主要內容為養生食品的選配調製與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制等。
6.藥養:主要內容為養生藥劑的選配調製。其製劑多為純天然食性植物藥;其制法也多為粗加工調劑,其劑型也多與食品相融合。
7.術養:是以上養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藥的養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針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進行養生。
注:養生的特點是強調個體行為,所採用的方法應因人之不同而不同。所謂審因施養,因人施養,在群體中並不強求統一。
如何正確飲食
5樓:阿亮體重管理
我經常跟大家說**需要控制飲食,但是很多人還是不理解,很容易跟節食混為一談,控制飲食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基本點
6樓:百度文庫精選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原發布者:北京元申教育科技****
正確飲食
坐著吃飯根據醫學上對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用餐姿勢研究表明,坐位最科學,站姿次之,蹲著最不宜。這是因為站立時腿使勁因而大腿容易變粗。
飯前喝湯飯前先飲少量湯,好似運動前做預備活動一樣,可使整個消化器官活動起來,使消化腺分泌足量消化液,為進食做好準備,當然,在餐間也可適當喝一點,但不宜多。
多食涼食科學家認為,降低體溫是人類通向長壽之路。吃冷食和游泳、洗冷水浴一樣,可使身體熱量平衡,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降低體溫的作用,延長細胞壽命,因人體質而定。
好吃苦食苦味食物不僅含有無機化合物、生物鹼等,而且還含有一定的糖、氨基酸等。苦味食物中的氨基酸,是人體生長發育、健康長壽的必需物質。苦味食物還能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緩解由疲勞和煩悶帶來的惡劣情緒。
晨起喝水早晨起床後喝一杯涼開水,有利於肝、腎代謝和降低血壓,防止心肌梗塞,有的人稱之為「復活水」。有關專家認為,人經過幾個小時睡眠後,消化道已排空,晨起飲一杯涼開水,能很快被吸收進入血液迴圈,稀釋血液,等於對體內各器官進行了一次「內洗滌」。注意飲用水健康,水是生命之源。
不要渴了才喝水。
維生素復合維生素早飯後吃。研究表明,補充適合自己的復合維生素對身體健康大有裨益。那麼,為什麼要在早飯後吃呢涼水紅茶飲食方式
7樓:匿名使用者
正確飲食方法:
1、平衡膳食:在進食質量上必須全面、完全,因為人要適應環境,那麼人體內的元素也必須要樣樣齊全。缺少就完不**體的生理運轉,就會發生生理障礙。因此必須樣樣都吃,杜絕挑食、偏食。
2、控制總熱量、保持標準體重:人的胖瘦與飲食有極大的關係。瘦了沒有力氣,完不成艱鉅的任務;肥胖同樣是個負擔,還會滋生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
3、飲食規律、定時定量:進食的方式必須適應人類長期來已經養成的習慣和方式,一日三餐,定時、定量,均衡、平衡。
4、三低一高的飲食結構:低糖、低脂肪、低鹽、高纖維、適量蛋白質的飲食結構,防止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的形成。
8樓:江蘇新東方烹飪學院
1.首先要有固定的作息,飲食要有規律,即每天在相同的時間進餐。
2. 其次,一天中最重要的就是早餐,午餐,晚餐。俗話說:
早飯要吃好,午飯要吃飽,晚飯要吃少。這個是基本的健康飲食原則,每餐根據個人需要,有不同的要求。正常人一般要求葷素得當,種類豐富,五穀雜糧。
其他需要注意的也有很多,像少吃油炸食品,適度用油,適量分配等。
3.最後,合理的飲食還需與好的生活作息習慣相輔相成,積極鍛鍊身體,身心愉快,對工作充滿熱情等。酒類,零食,甜點,宵夜等部分也要適時,適量,適己的進行。
9樓:匿名使用者
吃飯,可以說人人都會。民以食為天,每個人都不能不吃飯。但是,如何吃飯,也是大有學問的。注意養成吃飯的正確習慣,將對健康大有好處。
一、飲食六宜
宜早:人體經一夜睡眠,腸胃空虛,清晨進些飲食,精神才能振作,故早餐宜早。
宜緩:吃飯細嚼慢嚥有利於消化,狼吞虎嚥,會增加胃的負擔。
宜少:人體需要的營養雖然來自飲食,但飲食過量也會損傷胃腸等消化器官。
宜淡:飲食五味不可偏亢,多吃淡味,於健康大有好處。
宜暖:胃喜暖而惡寒。飲食宜溫,生冷宜少,這有利於胃對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宜軟:堅硬之物,最難消化,而半熟之肉,更易傷胃,尤其是胃弱年高之人,極易因此患病。所以煮飲烹食須熟爛方食。
二、飯前喝湯
我國居民用餐習慣一般都是先吃飯、後喝些菜湯。西方人的用餐習慣是先喝點湯,再吃飯(麵包等)。這兩種不同的用餐習慣,究竟哪一種科學、合理?
從科學衛生的觀點看,先喝點湯再吃飯比較好。因為人在感覺飢餓時馬上吃飯對胃的刺激比較大,日久,容易發生胃病或消化不良。如果吃飯前先喝點湯,就好象運動前做預備活動一樣,可使整個消化器官活動起來,使消化腺分泌足量消化液、為進食作好準備。
這樣,就會減輕對空胃的刺激,對胃的保護有一定好處。
三、站著吃飯
醫學家對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用餐姿勢研究表明,站立位最科學,坐式次之,而下蹲位最不科學。這是因為下蹲時腿部和腹部受壓,血液受阻,回心血量減少,進而影響胃的血液**。而吃飯時,恰恰是胃最需要新鮮血液的時候,某些胃病可能與下蹲式就餐姿勢有關。
人們吃飯時大都採用坐勢,主要是因為工作勞累,而坐勢最感輕鬆之故。
四、吃飯說話
傳統習慣認為,吃飯時不宜說說笑笑,否則對消化吸收不利。而現在一些保健專家則認為,吃一頓午飯用30分鐘左右為宜,在此時間裡邊吃邊說,可使一起進餐者交流感情,解除煩惱,使腸胃能正常地消化食物。其原因是,愉快的心情不僅能增進食慾,還可興奮中樞神經,從而促進消化液大量分泌,使胃腸處於最佳消化狀態。
五、喜吃苦食
苦味食物不僅含有無機化合物、生物鹼、萜烴類,而且含有一定的糖、氨基酸等。苦味食物中的氨基酸,是人體生長發育、健康長壽的必需物質。苦味還能調節神經系統功能,幫助人們從緊張的心理狀態下鬆弛下來,緩解由疲
六、營養均衡
不挑食,不偏食。水果應在兩餐間食用;湯應在飯前喝;瓜類蔬菜要單獨食用。
七、三餐有別
早吃好,午吃飽,晚餐適量。草率的早中餐、豐盛的晚餐,使人患肥胖的佔67%。早餐以低糖低脂肪高蛋白為佳。
午餐同樣,因為午餐食用雞或魚等高蛋白可使血液中充滿氨基酸,包括酪氨酸,酪氨酸可通過血腦屏障,在大腦中轉化為使頭腦清醒的化學物質;另乙個能通過血腦屏障的關鍵營養物質是膽鹼,它存在於魚、肉、蛋黃、大豆製品、燕麥片、公尺、花生和山桃核中,膽鹼是腦神經遞質乙醯膽鹼的化學前體,在記憶中起主要作用。晚餐以高碳水化合物為佳。
八、心情舒暢
吃飯時情緒好,食慾增強,血液迴圈良好,胃腸的消化功能強,免疫力增強;如在吃飯時情緒壓抑和鬱悶,則會影響食慾,影響血液的正常迴圈,降低整個消化系統的功能,降低人的免疫力。
九、講究衛生
飯前洗手,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
十、細嚼慢嚥
細嚼可使食物磨碎成小塊,並與唾液充分混合,以便吞嚥。同時,嚼還能反射性地引起唾液、胃液和胰液等消化液的分泌,為食物的進一步消化提供了有利條件。
十一、定時定量
吃飯有規律,定時定量,能使胃腸道有規律地蠕動和休息,從而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率,使胃腸道的功能保持良好狀態,減少胃腸疾病的發生。
十二、少吃多餐
進食少,血液中的糖濃度低,身體分泌的胰島素就少,膽固醇的水平就降低,體內脂肪也會減少;但要注意,不論吃多少餐,總熱量不應超過一日三餐的總量。
十三、節制飲食
節制飲食不僅能減輕胃腸負擔,而且由於機體處於半飢餓狀態,植物神經、內分泌和免疫系統受到一種良性刺激,從而調動人體本身的調節功能,內迴圈均衡穩定,使免疫力增強,神經系統興奮與抑制趨向於平衡,有利於提高人的抗病能力。
十四、預防「飯醉」
有一部分人因吃得過飽,即使不喝酒,往往也會出現酒醉狀態,即飯後思緒紊亂,昏昏欲睡。這是因為人吃進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後,其中的葡萄糖能在胃裡轉變為酒精(乙醇),這部分酒精被人體吸收後,就會引起一系列的症狀。要預防「飯醉」,關鍵在於避免暴飲暴食。
中醫飲食養生有什麼特色
10樓:最愛秋天的傳說
中醫養生理論,以「天人相應」、「形神合一」的整體觀念為出發點,去認識人體生命活動及其與自然、社會的關係。特別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協調,講究體內氣機公升降,以及心理與生理的協調一致。並用陰陽五行學說、臟腑經絡理論來闡述人體生老病死的規律。
尤其把精、氣、神作為人體之三寶,作為養生保健的核心,進而確定了指導養生實踐的種種原則,提出養生之道必須「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廣起居有常」,即順應自然,保護生機,遵循自然變化的規律,使生命過程的節奏隨著時間、空間的移易和四時氣候的改變而進行調整。
醫療跟養生有什麼區別,養生理療跟中醫養生有什麼區別?
你的問題是這樣的 理療和中醫分別來養生的區別理療是中醫學的一部分 是分支,理療養生是用理療的手段中醫養生是可以用中醫學的所有分支範圍來 理療養生好學,多借助器械,工具,再學手法 中醫養生不好學,是一整套知識體系。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下養生理療跟中醫養生是什麼?養生,養 即調養,保養,補養 生 即生命 生...
在養生保健理論中,中醫養生為什麼要強調「遠房事」
房事即性生活。遠房事,就是說性生活應有節制,不可過多。中醫認為 腎為先天之本。主宰著人的生長發育。過多的性生活。必然引起能量的過度消耗而致病。病既因虛致邪。務宜堅城卻寇。從現代醫學觀點看,性生活過多。往往身體疲倦不堪,各臟器功能尤其是腎臟功能也會因虛弱而減退,給身體健康帶來危害。所以在養生保健理論中...
養生理論中強調清淡為主,為何江浙清淡飲食人的壽命卻不一定比川鄂湘重口味的人長呢
壽命的長短與飲食有一定關係,但並非絕對。我們常常在電視上看到有記者去探訪一些百歲老人長壽的秘密。現在相比古代而言,人類的壽命已經大大的延長了。但是能夠活到100歲以上,依舊算是非常長壽的。長壽的秘訣總結起來應有幾點,一是生活習慣健康,二是心態健康。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影響人類壽命的幾個生活習慣吧。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