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潛川
觸即「觸塵」,六塵之一,指身根感覺的境界,是身識所分別的物件。在佛經《俱舍論》中說觸有十一種:堅、溼、暖、動、滑、澀、重、輕、冷、飢、渴。
前四項屬能造觸,是依四大種(地、水、火、風)所產生的觸,是一切觸的所依;後七項屬所造觸,是因所依的四大種增盛程度不同而有所差異,你可以理解為後七觸是由前四觸延伸出來的。
佛學(教)中相應是什麼意思/解釋
2樓:莫文靈雲南
佛學(教)中相應是什麼意思/解釋?
瑜伽十三卷二十頁雲:云何相應?當知此相略有五種。
一、與他性相應;非自性。
二、於他性中,與不相違相應;非相違。
三、於不相違中,軟中上品,與軟中上品自相應;非余品。
四、於軟中上品中,同時相應;非異時。
五、於同時中,同地相應;非異地。
二解 瑜伽十五卷十五頁雲:相應者:謂前後法義,相符不散。
三解 此是不相應行中之相應。瑜伽五十二卷十三頁雲:復次云何相應?謂彼彼諸法,為等言說,為等建立,為等開解,諸勝方便,是謂相應。
四解 此釋諸心心所名為相應。瑜伽五十五卷四頁雲:問:何故名相應?答:由事等故,處等故,時等故,所作等故。
五解 瑜伽五十六卷三頁雲:問:依何分位,建立相應?此復幾種?答:依因果相稱分位,建立相應。此復三種。謂和合相應,方便相應,稱可道理所作相應。
六解 瑜伽五十六卷七頁雲:問:諸法誰相應?為何義故,建立相應?答:他性相應,非自性,為遍了知依自性清淨心有染不染法,若增若減;是故建立。
七解 瑜伽八十一卷三頁雲:相應者:謂名句文身。次第善安立故。又依四種道理相應故。
八解 辯中邊論下捲七頁雲:若於諸文,能無間斷次第宣唱;說名相應。
九解 顯揚一捲十五頁雲:相應者:謂諸行因果相稱性。
十解 世親釋八卷十五頁雲:若一切法皆不可言;復以何等為所分別?為釋此故,說如是言:
相應自性義,所分別非余。謂?相應為自性義,是所分別。
非離於此;故言非余。此云何成?為重成立,復說是言:
字展轉相應,是謂相應義。謂別別字,相續宣說。以成其義,是相應義。
如言斫芻,二字不斷,說成眼義;是相應義。為所分別。
十一解 此釋五識身相應地之相應。瑜伽釋十一頁雲:依五識身建立此地,故名相應。
如律中說王相應論,賊相應論。謂依王賊而興言論。此亦如是。
雖此地中,分別多法;五識為主,是故遍說。又五識身相應心品,總名相應。於此地中,雖明多法;以心心所勝故,別說。
又相應者:是攝屬義。謂此地中,說五識身所攝屬法。?
是自性,所依,所緣,助伴,作業,故名相應。
十二解 成唯識論三卷二頁雲:此觸等五,與異熟識行相雖異;而時依同,所緣事等;故名相應。
十三解 集論一捲十一頁雲:何等相應?謂於因果相稱,假立相應。
十四解 雜集論十一卷六頁雲:何等相應?謂互為助伴。於所緣行,平等解了。由心心法,互為助伴,於契經等所緣境界,以蘊等相應義行,平等解了故。
十五解 如六種相應中說。
十六解 俱舍論四卷十三頁雲:謂心心所,皆名相應,等和合故。依何義故名等和合?
有五義故。謂心心所五義平等,故說相應。所依,所緣,行相,時,事,皆平等故。
事平等者:一相應中,如心體一;諸心所法,各各亦爾。
十七解 集異門論十卷十一頁雲:相應者:謂所說語,義應於文,文應於義。是名相應。
十八解 大毗婆沙論五十二卷八頁雲:謂或有執:諸法生時,漸次非頓。
如譬?者。大德說曰:
諸法生時,次第而生;無?起義。如經狹路,有多商侶,一一而過;尚無二人一時過義;況得有多。
諸有為法,亦復如是。一一從自生相而生,別和合生,理不俱起。阿毗達磨諸論師言:
有因緣故,說有為法,別和合生。一一從自生相生故。有因緣故,說有為法,一和合生。
不相離者,一時生故。謂依生相,說有為法,別和合生。若依?
那,說有為法,一和合生。不相離者,必俱起故。或復有執力無力義,是名相應不相應義,謂若此法,由彼力生;?
說此法,與彼相應。若法,不由彼力生者;雖俱時起;無相應義。如由彼心力,此心生故;得說此心與彼心相應。
又由心力,心所生故;得說心所與心相應。又由心所力,心所生故;得說心所與心所相應。不由心所力,心得生故。
不可說心與心所相應。為遮彼意,顯示心,與心所相應;心所,亦與心所相應;心所,又得與心相應。唯心與心,無相應義。
一身二心,不俱起故。或復有執:諸法各與自性相應;不與他性。
彼作是說:相愛重義,是相應義。無法與法極相愛重,如自性者;是故唯與自性相應。
為遮彼意,顯示唯與他性相應。相應名義,異體相望而建立故。如心心所,展轉相望,同一所依,一所緣等,互不相舍,名相應故。
或復有執;諸法與自性無相應義,亦非不相應。無相應義者,諸法不待自性而生故。非不相應者,極相愛重,是相應義故。
為遮彼意,顯示諸法不亂相應。故作斯論。
十九解 大毗婆沙論一百四十五卷十頁雲:何故名相應?相應是何義?
答:等義,是相應義。問:
諸心品中心所法,有多有少;云何名等?謂欲界多,色界少。色界多,無色界少。
善多,不善少。不善多,無記少。有覆無記多,無覆無記少。
雲何等義,是相應義?答:以事等故,說名為等。
謂一心品中,若有二受一想等者;可說非等。然一心品中,如受有一,想等亦爾。故名為等。
有說:五種等義,是相應義。謂所依等,所緣等,行相等,時等,事等,餘廣說如結蘊初納息。
二十解 五事毗婆沙論下二十頁雲:問:言相應者:
是何義耶?答:阿毗達磨諸大論師,鹹作是說:
言相應者,是平等義。問:有心起位,心所法多;有心生時,心所法少。
云何平等,是相應義?答:依體平等,作如是說。
若一心中二受一想;可非平等是相應義。然一心中一受一想,思等亦爾。故說平等是相應義。
復次等不乖違,是相應義。等不離散,是相應義。平等運轉,是相應義。
如車眾分,故名相應。復次同一時分,同一所依,同一行相,同一所緣,同一果,同一等流,同一異熟,是相應義。
[法相辭典 - 朱芾煌]
佛學(教)中十二分教是什麼意思/解釋
3樓:匿名使用者
二分教(梵文:dvādaśānga-buddha-vacana),又稱十二分聖教、十二部經。佛經的體裁即是「十二分教」,所謂長行、偈頌、重頌、方廣、希有、因緣、譬喻、本事、本生、授記、自說、論議。
十二分教是在經典結集的歷史中逐漸形成的,因此在不同的部派中有不同的排列次序,也有部派主張只有九分教。關於十二分教的形成,據印順在《原始佛教聖典之整合》所述,最原始的狀態是三分教,後來隨著經典不斷的集出而有九分教的說法,然後又隨著律部與論評的發達,又補充了因緣、譬諭、論評三者而擴充為十二分教。
十二分教即是佛經的體例。古來叫作「十二部經」,因為「部」的名字太含混,所以唐玄奘改稱十二分教。十二分中前三分是就文體說,中六分是就事情說,後三分是合體、事說的。
前三分中就是文與詩。第一是文,就叫作「長行」,普通用梵文譯音,叫作「修多羅」;第二是「偈頌」,就是韻言,偈是梵音,頌是漢語;第三是「重頌」,是在長行之後重述的韻言;第四是「方廣」,就是談論高深玄理的;第五是「希有」,就是敘佛的神通感應,而世間所未曾有的;第六是「因緣」,就是敘述說法的因由;第七是「譬喻」,借淺近的事來顯明真理;第八是「本事」,是說**或他人過去生中的事實;第九「本生」,是佛說自己過去生中的事蹟。以上六門是就所說而分的。
第十「授記」,是佛敘述**等將來的成就,成佛的狀態;第十一「自說」,是不經**請問而佛自說的;第十二「論議」,是為第子等分別法相的。以上三門中授、自、論即是文體,記、說、議即是事實,所以是體、事合論的。十二分教之中,本事、本生是說過去事的。
授記是說未來事的,方廣所說是不屬於三世的。其餘九分是通三世的。一部經之中,可以具足一分,以至於十二分全有,是不一定的。
佛學(教)中四種資具是什麼意思/解釋
4樓:青竹遺風
四種資具,是修行人必須依賴的四種資身之具,即衣服、飲食、臥具(包括房舍)、湯藥(即醫療、藥物)。
佛學(教)中種子各有二種是什麼意思/解釋
5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對於各種屬於沒什麼研究,知識太多知見障人,佛油子不好,還是誠心修行的好
佛學(教)中六種記別所解是什麼意思/解釋
6樓:匿名使用者
瑜伽九十四卷四頁雲:復次當知具解諸阿羅漢,略有六種記別所解。
一、有異門記別。
二、無異門記別。
三、智記別。
四、斷記別。
五、總記別。
六、別記別。
有異門記別者:謂如有一,或他請問。或復自然為欲令他於佛聖教多起恭敬,故如是記:我於今者,無一疑惑。
無異門記別者:謂作是記:我生已盡;乃至廣說。
智記別者:謂有問言:云何知故,云何見故,彼生已盡?
便記別言:生緣盡故;彼生已盡。以如是相,記別自己善解脫智所攝盡智;名智記別。
又即於此別記別者:謂即記別彼因緣有。又復記別彼生因緣,因緣諸取。又復記別此諸取相,如實知故,如實見故;令取無有。
總記別者:謂即於此一切所記,了知所有諸受皆苦。既了知已,令彼生盡。如是記者,名總記別。
斷記別者:謂即由彼內解脫故;一切貪愛因緣皆盡。如是記者,名斷記別。
此斷記別,即如前說名別記別。此總記別,當知略由三種行相。謂薄伽梵所說諸結,我皆無有。
是名最初斷總記別。謂諸有結,皆永斷故。又我安住如是正念。
由我安住此正念故;一切貪憂,惡不善法,能令畢竟不漏於心。是名第二斷總記別。謂恒住故。
又於此中、自無憍慢;是名第三斷總記別。謂無有餘增上慢故。如是總說有六記別。
佛學教中四無量是什麼意思,佛學教中四無量是什麼意思解釋
菩薩普度無量眾生的四種心態,即慈 悲 喜 舍。謂慈無量心,即友愛之心,能與眾生安樂之心。悲無量心,即同情他人的痛苦,救拔眾生脫離苦境。喜無量心,即見人離苦得樂生慶悅歡喜之心。舍無量心,即如上三心亦不執著,又捨棄一切冤親之差別相,而平等對待之,故又名等心,或者均心 平心。此四心普緣無量眾生,引無量之福...
佛學教中庵羅女是什麼意思,佛學教中羅侯羅是什麼意思
是佛教最有名的 人生十四最 我想不管你是否佛家信徒,這些禪理都會讓我版們受益終生。我就是感 權動這十四句話才接觸到佛學的。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人生最大的失敗是自大 人生最大的無知是誘騙 人生最大的悲慟是妒忌 人生最大的同伴是自棄 人生最可信服的是精入 人生最大的破產是失望 人生最大的財富是健康 人...
佛學(教)中五諦是什麼意思,佛學(教)中賴耶三相是什麼意思
五諦指因果等五種真實不虛之理。瑜伽師地論 卷四十六謂五諦是因諦 果諦 智諦 境諦及勝諦 顯揚聖教論 卷八謂是因諦 果諦 能知諦 所知諦及至諦。佛學 教 中賴耶三相是什麼意思 佛學術語。唯識宗以阿賴耶識之自體本具諸法之因與果,為顯其體 義之差別,而立三相。一 自相,為第八識自體之相。此阿賴耶識具有能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