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喬木查
"建安風骨"已經是乙個被普遍接受的文學史命題,它大致是指"建安文學(特別是五言詩)所具有的鮮明爽朗、剛健有力的文風。"(1)雖然有學者指出今人與古人所講建安風骨大有不同,(2)但劉勰《文心雕龍》既專論"風骨",似乎更有理由享有對風骨的解釋權。奇怪的是,《文心雕龍》非但未許建安文學以"風骨"之名。
劉勰並不停留於枯燥的概念辨析,而是直接切入到具體的為文之道:"是以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沈吟鋪辭,莫先於骨。"作者的情感通於化感之本源,自然情思宛轉,動人心魄;思想通乎大道,體物無遺,必能立意昭然,遣詞精確。
《神思》篇雲:"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無非情深;"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懌辭",都是練骨。? 為了更好地說明這個問題,劉勰舉了兩個例子加以說明:
"昔潘勖錫魏,思摹經典,群才韜筆,乃其骨髓峻也;相如賦仙,氣號凌雲,蔚為辭宗,乃其風力遒也。"有人認為潘勖《冊魏公九錫文》不宜作為"骨髓峻"的範例,其實劉勰之所以挑選此文,是因為它立意明確、條理顯豁、論證充分、語言精約,具有強大的說服力,致使群臣為之擱筆,這是理勝於情的例子。而司馬相如的《大人賦》被用作風力遒的範例,是因為對大人那種遊行天地的神仙生活流露出情感上的嚮往,因而這篇文章非但沒有打消漢武帝好神仙的念頭,反而讓他"飄飄有凌雲之志",這是情勝於理的例子。
劉勰舉這兩個例子旨在凸顯風骨之別,而不是說這兩篇作品是"風骨"典範。
立"風骨"之義,是針對齊梁文風之"採乏風骨"的傾向:"若風骨乏採,則鷙集翰林;採乏風骨,則雉竄文囿。""文勝質則野,質勝文則史。
"(《論語·雍也》)劉勰顯然以"風骨"為"質"的方面的要求,以"採"為"文"的方面的要求,二者相較,質為本,文為末。劉勰作《風骨》篇與《情采》篇對舉,然偏重風骨,以矯時弊。
劉勰對"風清骨峻"陳義極高,《宗經》篇中"情深而不詭"、"風清而不雜"、"事信而不誕"、"義直而不回",或可為之註腳。作家只有"熔鑄經典之範,翔集子史之術",才能"洞曉情變,曲昭文體,然後能孚甲新意,雕畫其辭。""風骨"所具剛健意味,主要是指文章在"經典"大義支援下"事信"、"義直",進而"結言端直"而產生的強大邏輯力量。
劉勰作《風骨》篇本意是在"宗經"背景下對"質"的方面進一步的要求,是在論"情采"之前先立"情采"之本。《風骨》中所含詩教內容是顯而易見的。
那麼,建安文學能否與劉勰所謂"風骨"相合呢?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關於這一點,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考察:?其一,建安文人的人格弊病與劉勰風骨論的"宗經"背景不合。
東漢士風的轉變濫觴於曹魏,"曹氏集團眾人不再追求什麼奇節異行的高名,而是重視那
種世俗的享樂生活了;他們不再峨冠博帶規行矩步,而是灑脫不拘行為放蕩;他們不再重視那些煩瑣無用的經學儒術,而是競相寫作抒寫胸懷的文學作品了。"(15)在劉勰看來,這種叛逆和放縱帶來諸多人格上的弊病。《程器》篇中說:
"文舉傲誕以速誅,正平狂憨以致戮,仲宣輕脆而躁競,孔璋傯恫以粗疏,丁儀貪婪以乞貨,路粹食甫啜而無恥。"後來顏之推應和此說,批評範圍更廣,語詞更尖銳。(詳見本文第三節)劉、顏的批評可看作正統儒家對建安文人品格的代表性評價。
不能想象劉勰會把具有濃厚"宗經"色彩的風骨桂冠加諸人品不足為訓的建安諸子。
其二,在劉勰看來,建安文學文勝於質,是齊梁綺麗文風形成的淵藪。劉師培先生概括建安文學四個特點為"清峻、通脫、騁辭、華靡"。(16) "騁辭"、"華靡"均就文采而言。
劉勰論三曹、七子,首重其在辭采方面的才華:"陳思之文,群才之俊也。"(《指瑕》)"魏文之才,洋洋清綺。
"(《才略》)"子建援牘如口誦,仲宣舉筆似宿構,阮據案而制書,禰衡當食而草奏。"(《神思》)評價不可謂不高,但只是都偏重"文"(語言才華)的方面,而風骨強調的是內在的"質"的方面,以文害質的傾向正是劉勰所要反對的。
其三,建安文學從根本上是抒情的、感傷的文學,缺乏"骨力",也不以剛健為主要特色。建安文學的特色是"怊悵切情"的五言詩,而所抒之情是非常個人化的、任意放縱的情感,幾乎不用理性加以節制。但劉勰雲"故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
經正而後緯成,理定而後辭暢。"(《情采》)重情乏理,顯然不合風骨之義。建安詩人的情感內容大多是"憂生之嗟"(17),其格調是感傷和彷徨的,如同他們筆下的"驚風"和"驚鴻"一樣,絕少有凌雲壯志的抒發,他們偶爾的慷慨悲歌,骨子裡也是迷茫和絕望,絕非什麼剛健之風。
張師伯偉先生說:"建安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變。文人詩歌創作開始成為主角,這時的詩人可以說是'感傷詩人',出現的詩也是'感傷的詩'。
……所以在理論上,魏晉以前注重的是'言志',對外界的感動就包容於直接的言志之中;而魏晉以下注重的是'感物',由'感物'才進而言志,……"(18)的為確論。但我疑心有些建安詩人甚至無"志"可言--如果把"志"看作一種有堅實信仰支撐的"懷抱"的話,他們大多畢生走在探索"志"的路上。建安文人把舊的準則破壞之後,對未來應如何是沒有底的。
他們敢於歌哭笑罵,無所不為(所謂"通脫"),卻沒有勇氣,也沒有能力建立乙個新的足以安身立命的"志"。所以,即便他們挾著兩漢的大氣來唱悲歌,多少有些慷慨之氣,看起來近於剛健,但在古人,尤其是劉勰這樣的正統儒者看來,詩不言"志",還談什麼剛健和風骨呢。
結合作品分析張若虛詩歌的藝術特點?
2樓:李紅紅
關於張若虛的生平記載似乎很少。傳下來的詩歌也就《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閨夢還》兩首。
《春江花月夜》是寫月公升到月落,作者在樓上賞月時的所見所想。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其中帶有作者對時空、對歷史、對人生命運的特殊感受。我們是如此渺小,人生代代都是白駒過隙,而永恆的明月見證這一切,又是另外一番風景……而描寫又帶有很強的浪漫主義色彩。
裡面的哲學觀是很深刻的。
《代答閨夢還》思想則相對簡單,一首思婦的詩,寫丈夫塞外征戰,自己一心一意等待著他的歸來。不過,古代常有得不到君王賞識的臣子將自己做比喻之類,而張若虛人生境遇確實也不了解。所以不能對主題思想下絕對定論……
不論是「妝洗朝相待,風花暝不歸。」(《代答閨夢還》),還是「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春江》)都帶有離別的寂寥惆悵……如果這是題材共同點的話
聯絡具體作品,從內容、藝術風格、思想感情等方面分析杜甫詩歌特點
3樓:匿名使用者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後人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雙子星座,杜甫的家庭早年十分顯赫,後來家道中落,又適逢大唐國力衰退,以此為他創作的情感積澱,所以他的詩歌正好與生活在大唐鼎盛時期的李白成鮮明對比,他的詩蒼勁悲愴,充滿了憂國憂民的悲壯感情。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巨集偉抱負。
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遣詞造句少了李白似地浪漫優美,多是有蒼勁力大氣滂沱的感覺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
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煉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
4樓:蒲慕郯鴻禧
杜詩的主要風格沉鬱頓挫
杜詩風格的另一面:蕭散自然
杜詩風格與杜甫處境心境的關係
杜詩的主要風格特徵是沉鬱頓挫,沉鬱頓挫風格的感情基調是悲慨。杜甫是一位繫念國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詩人。動亂的時代,個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觸,則悲慨滿懷。
他的詩有一種深沉的憂思,無論是寫生民疾苦、懷友思鄉,還是寫自己的窮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闊大的。他的詩,蘊含著一種厚積的感情力量,每欲噴薄而出時,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養所形成的中和處世的心態,便把這噴薄欲出的悲愴抑制住了,使它變得緩慢、深沉,變得低回起伏。長篇如此,短章也如此。
例如,《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先敘抱負之落空,仕既不成,隱又不遂,中間四句一轉,感情起伏,待到鬱勃不平之氣要爆發出來,卻又撇開個人的不平,轉入對驪山的描寫。由驪山上的奢靡生活,寫到「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不平憤懣之情似乎又是要噴薄而出了,但是沒有,感情迴旋,變成了「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的深沉嘆息。「入門聞號洮,幼子餓已卒。
吾寧捨一哀,里巷亦嗚咽。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悲痛欲絕的感情看來似乎要難以自製了,但又沒有噴薄而出,「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
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個人的悲痛變成了對於百姓苦難的深沉憂思,留下了無窮韻味。《夢李白二首》也是這種回環反覆表達感情的很好例子,夢中見其來,又疑其真來;分明他已真來,又疑其何以能逃出牢籠,定非真來;說他並非真來,又分明見其月色下憔悴顏色。
真真幻幻,表現的是濃到如酒的情誼,深沉低回,波浪起伏。《北征》、《洗兵馬》、《壯遊》、《同谷七歌》、《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戶》,還有前面提到的《秋興八首》都是這樣的例子。沉鬱頓挫,是杜詩的主要風格。
沉鬱,是感情的悲慨壯大深厚;頓挫,是感情表達的波浪起伏、反覆低回。
除了沉鬱頓挫之外,杜詩還有其它的風格。胡震亨說杜甫的詩「精粗鉅細,巧拙新陳,險易淺深,濃淡肥瘦,靡不畢具」(《唐音癸籤》卷六)。就是說的杜詩風格的多樣性。
風格的多樣正是偉大作家藝術上高度成熟的標誌。在杜詩的多樣風格中,蕭散自然,是又一重要特點。
分析李白詩歌的藝術特徵(結合作品分析)
5樓:萬里長城
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藝術手法之一是把擬人與比喻巧妙地結合起來,移情於物,將物比人。
李白詩歌的另乙個浪漫主義藝術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點,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加以大膽的想象誇張。他的誇張不僅想象奇特,而且總是與具體事物相結合,誇張得那麼自然,不露痕跡。
那麼大膽,又真實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強化感情的作用。有時他還把大膽的誇張與鮮明的對比結合起來,通過加大藝術反差,加強藝術效果。
李白最擅長的體裁是七言歌行和絕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採用了大開大合、跳躍宕蕩的結構。詩的開頭常突兀如狂飆驟起,而詩的中間形象轉換倏忽,往往省略過渡照應,似無跡可循,詩的結尾多在感情高潮處戛然而止。
《將進酒》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它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詩篇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這誠然與誇張手法不無關係,比如詩中屢用鉅額數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等)表現豪邁詩情。
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誇感,其根源就在於它那充實深厚的內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湧的鬱怒情緒。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樂、轉狂放、轉憤激、再轉狂放、最後結穴於「萬古愁」,回應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氣勢,亦有曲折,縱橫捭闔,力能扛鼎。
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寫法,又有鬼斧神工、「絕去筆墨畦徑」之妙,既不是刻意刻畫和雕鑿能學到的,也不是草率就可達到的境界。通篇以七言為主,而以
三、五十言句「破」之,極參差錯綜之致。
詩句以散行為主,又以短小的對仗語點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馬,千金裘」),節奏疾徐盡變,奔放而不流易。
結合具體作品談談李商隱詩歌的特點及風格
這類詩篇大多題旨隱曲,頗費索解,卻纏綿精緻,具有高妙的藝術美感 其詩構思新奇,風格農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 其詩構思新奇,風格農麗 李商隱詩歌的藝術特點 李商隱的詩歌內容豐富,師承極廣,繼承了屈原香草美人的寄託手法,阮籍旨趣遙深 難以情測的風格,杜甫的憂...
說說兒童畫畫作品的特點結合實際分析如何解讀和評價兒童畫畫作品
兒童畫畫作品,畫的比較簡單,思想比較單純。當然從畫畫技術和表現出來的思想來兩方面評價。兒童畫畫的作品可以體現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她們的世界是色彩斑斕的 幼兒園小朋友的繪畫作品從哪些角度評價 從幼兒繪畫作品的分析方式評價 一般從構圖 設色 主題幾個角度來分析兒童繪畫作品。但是要用簡單話評價 從...
生命的真諦是什麼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艾青
這首詩是詩人直接抒發自己對生命思考的一首詩,這首詩不長,卻有實有虛,極其深刻的描繪出了生命的價值,生命的偉大,具有撼動人心的力量。詩人進一步道出了生命的意義 這是應該的 依照我的願望 在期待著的日子 也將要用自己的悲慘的灰白 去襯映出 新生的躍動的鮮紅。生命 這首詩不長,卻有實有虛,極其深刻地描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