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例說明古今字通假字假借字的異同

2021-03-04 04:50:23 字數 4798 閱讀 6637

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今字:即古用今不用。一般的古字由象形文本而來。

如「莫」通暮,「至莫夜月明」(石鐘山記)。「蚤」通早,「蚤自來謝項王。 通假字,有同韻,同聲等分類。

較常見。 假借字,一般是字形相近。如「辯」與「辨」互通的現象。

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今詞是古今異意的那類詞。如,河。古代特指黃河。

今天是河流的通稱。假借字是古代沒有那個漢字使用時只能借用同音字來代替,說白了就是沒辦法錯別字。通假字和假借類似,只是通假字比較公認。

如「說」通悅

古今字,假借字,通假字的區別?

3樓:不引人注意

其實假借字和通假字差別很大,我記得是有些人認為兩個差不多,兩者最大的差別就是假借字本無其字,通假字本有其字,這是接受面比較廣的說法,但是這麼說也很迷糊,要是沒接觸過,光看定義是比較噁心的。

假借更準確的說應該是在造詞環節就出現的(私以為),比如「我」這個字原本有兵器的意思,後來人們用這個字當代詞,代指說話人(自己),這是假借,但是很少有人會註明了說這是假借,假借完了以後這個字就永遠有這個意思了,還有一例,「莫」也是個假借字,但是這類字要當心,有的人會搞混了,以為「莫」字用作「暮」這一意思的時候是假借,其實不然,我們現代漢語中的「暮」本字是「莫」,也就是說「莫」用於「沒有」這一虛詞用法的時候才體現了假借,假借字大多數出現在虛詞代詞中,可是「我」這個字我們現在都用做代詞,而類似的「莫」這個字我們現在大都用作虛詞,所以容易混淆,至於有的通假字,比如「莫」通「暮」,就是通假字中的古今字(簡單的說就是古今寫法不同但是意義相同的字),這就是有的字意思太多了,差別很大,並且這些用法都很常見的情況下,現代漢語中造了新字來代替,但是「我」做兵器的意思現在已經沒人用了,所以乾脆本義不用了,就用來做代詞。

而通假字中的本有其字,說的難聽點,就是別字,但這是有前提的,應該是很早的時候有大文豪寫了個別字,並且頻繁出現,然後後來人們趕潮流學他寫,寫多了就成了通假,有的是一時忘記怎麼寫了。所以不難發現很多字的通假很簡單就能看出來,因為古文裡這個字這種用法太多了。但是嚴格的說,現在接觸到的本有其字的通假,有的是古字通新字,這個本有可以指現代漢語中本有,也可以是古漢語中本有,其中古漢語中沒有,但是現代漢語有的,這種通假,就是古今字(再次解釋,嘿嘿,希望夠詳細)。

(其實古今字在我眼中不算通假,但是在老師眼中一定是通假。。。)

不知樓主平常翻不翻古漢語詞典,如果常翻看的話,也能發現假借字的意思一般是寫明了的,比如說我,有兵器的意思,也有代詞的意思,這是在造字過程中出現的現象。而通假,是用詞過程中出現的較為普遍的現象,比如字典上會寫「信」通「伸」,通假字一眼就能看出來,就是「什麼」通「什麼」,但是有的字呢,像「莫」,本來就有現代字「暮」的意思,還寫了通「暮」,那就是古今字了,我記得以前還看到過非古今字,本來就有這意思,又通另乙個相同意思的字,我覺得這種可能是早期的異體字演變而來的,到了後面,不同的寫法分別又有了別的意思,然後這些意思用的也不少,那麼到了現代,人們就很難考證,只能即表明原來的意思,又寫通假,卻不說異體(異體指古漢語中就有的多種寫法)。

古漢語歷史很長,要學精很難,不過還是很有意思的,我原來高考的時候也沒涉及到假借字,不知道樓主是否要考試,若是誤會了,還望勿怪。推薦樓主去通讀一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對於學習通假字很有幫助,而且難度小,再提高的話《史記》(古之史書首推《史記》,《戰國策》之類的雖說寫得好,但是不**章的味道還是讀者的代入感,私以為都比不上《史記》)是個很好的選擇,主要都是故事書,有趣味性,還推薦歸有光的《震川集》和《項脊軒志》。個人最推崇的兩位作家是司馬遷和歸有光,但是歸有光的文字,真的是我心中的第一,平淡平實卻不平乏,感情真摯而不造作,有當時人說他是「今之歐陽修」,事實上他的文字比歐陽修更動人,而且從細節處亦可見其對人性的思考。

不知道樓主是不是也是一被迫學古漢語的考生,若不是,我想說主動學古漢語是好事,認真學真是能陶冶內心的,若是,也希望樓主不要討厭古漢語,學學古人的為人處世之道,把其中你覺得可行的用來教育自己,對青年人將來待人處事有幫助,而且人不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麼,培養氣質對將來的工作生活也是有幫助的,即使是非功利的態度出發,也取得了思想上的收穫。

純手打,望採納,嘿嘿

通假字與假借字的區別是什麼?

4樓:¨小拽h禸

通假字,有廣義、狹義之分。 廣義通假字,包括古今字、異體字和狹義的通假字。 古今字:

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為長期工。如蘇東坡的《石鐘山記》中的「莫」,為「暮」之古字,被「借」為否定副詞「不」、「沒有誰」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異體字:同乙個意思,不同的寫法。 通假字:

音同本字,借來一用。借來的字只能作為臨時工。如「說」與「悅」;如「蚤」與「早」;如「當」與「倘」。

其特點是「因音通假」。 通假字是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於種種原因,書寫者沒有使用本字,而臨時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來替代,有人認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寫的白字。

事實上,第乙個寫通假字的人可以說是寫的白字,但是後人紛紛效仿,也就積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於古書之中,是造成中國古書難讀的禍首之一。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個字我們把它叫做「本字」。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惠」是「慧」的通假字,是「智慧型」的意思。 通假字的成因 通假字的成因有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古人造出乙個字,表達乙個意思,可是該用哪個字表示哪個意思還在形成過程中,沒有一定規律,既可以使用這個字表示某個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乙個聲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個意思。時代越後的文章,通假字越少,反之,通假字越多。 古人在做記錄時,一時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別字代替,清代的趙翼在《陔餘叢考》一書中指出:

「字之音同而異義者,俗儒不知,輒誤寫用,世所謂別字也。」第乙個人這樣寫固然是前面所說的寫了白字,但後人都這樣效仿以後,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 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古書幾乎都被燒光,到漢代,相當部分書籍都是憑一些讀書人的背誦、記憶重新寫出來,「著之竹帛」。由於當時背誦者只記住個讀音,未記住其字形,書寫者往往會因方言的差異或其文化程度的影響導致記錄時將同乙個字記錄成不同的形體。

古人認為語言憑藉聲音而存在,強調既有此音,即表此義,聞者聽音則知義,因而古人在記錄時往往依據聲音來記錄。清代學者王念孫、王引之父子在《經義述聞》就這樣說「訓詁之要,在聲音不在文字。」 與假借字的分別 有人常把通假字與六書中的「假借字」相混。

嚴格來說,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的替代,例如上述例子中,本來已有「慧」字,但卻以「惠」字臨時替代。而六書的的假借字則是本無其字,因為要創制新字較麻煩或為免使字數大量增加,而採用同音或近音字表達那種意思,例如「自」字本義是鼻子,因同音關係,借來表示「自己」之意,這是六書中的假借。 即使在古人的訓詁解說中,也有時會把兩個名稱相混。

讀者應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學知識,小心判別。

5樓:沉默軍團

樓主沒學過《訓詁學》吧? 通假有兩種情況, 一:本無其字假借,《說文》「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上古造字初的時候,字很少。

有些語言中字詞沒有字來表示,一開始就用同音字來代替,如「來」本來是指小麥,借為「來往」的「來」。疑問此「何」,本意是「負荷」 二:有本字的假借,本有其字,臨時用同音字代替,比如「早晨」的早,經常寫成「跳蚤」的「蚤」。

前一種就是假借,後一種是通假(也可說是古人寫別字),但是要真正分清楚還真不容易,要看具體的材料。

舉例說明用字通假與六書的假借有什麼區別

6樓:精銳黃老師

有人常把通假字與六書中的「假借字」相混.嚴格來說,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的替代,例如本來已有「慧」字,但卻以「惠」字臨時替代.而六書的的假借字則是本無其字,因為要創制新字較麻煩或為免使字數大量增加,而採用同音或近音字表達那種意思,例如「自」字本義是鼻子,因同音關係,借來表示「自己」之意,這是六書中的假借.

即使在古人的訓詁解說中,也有時會把兩個名稱相混.讀者應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學知識,小心判別.

假借字和古今字的聯絡與區別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古今字記錄原來的多義詞或同形詞的字就是古字,記錄分化後形成的新詞的字就是今字。新造的字與原來兼表原來意義的字合稱為「古今字」

假借字則是指後來沒有造今字的一類。這是它和古今字乙個明顯的區別。

假借字大多是比較抽象的難造的文言虛詞,如「我」、「而」、「焉」、「其」、「自」等。「我」本是**,假借為第一稱;「而」本是鬍鬚,假借為轉折連詞;「焉」本指產於江淮的一種黃色鳥,假借為指示代詞兼語氣詞「焉」的書寫形式。假借字的特點是一經借用,就久借不還。

久而久之,被借用的字往往另造新字,因此也就無古今可言。 有些古今字的形成最初是經歷了假借階段的,本無其字的假借是用組成的漢字做表音符號,去記錄乙個新詞(新義),不管這新詞、新義與字義是否有關。與原字義有關或者無關都可以導致古今字的產生。

8樓:風靜眠

假借字和通假字的概念是不同的,你確定你問的是假借字?

假借是六書裡造字辦法之一,語言裡有某乙個詞沒有字去表示它,於是選用乙個和它同音的字去表示。例如用本義是小麥的「來」表示動作來去的「來」,用本義是鳥名的「難」去表示困難的「難」,用本義是蜥蜴的「易」去表示容易的「易」等都使用的是假借義。

古今字是乙個歷史概念,段玉裁曾經說過:「凡讀經者,不可不知道古今字,古今無定時,週為古則漢為今,漢為古則晉為今,隨時異用者謂之古今字」,古代字少,乙個字有時有多種職能,它可以同時表示幾個互不相關的意義。由於文字日益發展,另外找乙個新字去表示某種意義,分擔了原來字的一些智慧型,這個新造字和原來的字之間的關係就是古今字的關係,如中學語文《扁鵲見蔡桓公》「桓侯不說」中的「說」通「悅」、《愚公移山》「寒暑移節,始一反焉」中「反」通「返」等,可見,古今字是字孳乳分化。

古今字和假借字是從不同的角度提出的。

古今字立足於時代,假借字立足於文獻中文字所表示的意義和它的本義是否一致。所以有些字既可以說是古今字又可以說是假借字。

舉例說明成語中的古今異義,通假字,虛詞用法等

詩經 邶風 靜女 一 通假字 1.愛而不見 愛 通 薆 隱藏,遮掩。見 通 現 出現。2.說懌女美 說 通 悅 喜愛。女 通 汝 你,這裡指代 彤管 3.自牧歸荑 歸 通 饋 贈送。4.匪女之為美 匪 通 非 不是。女 通 汝 你,這裡指代 荑草 二 一詞多義 或重點詞語 1.其 靜女其姝 靜女其孌...

事和侍是通假字嗎,是古今字嗎,通假字和古今字有什麼區別?

通假字,有廣義 狹義之分。廣義通假字,包括古今字 異體字和通假字。古今字 古已有之,今又造字。記錄原來的多義詞或同形詞的字就是古字,記錄分化後形成的新詞的字就是今字。新造的字與原來兼表原來意義的字合稱為 古今字 新造的字是 今字 原來兼表意義的字是 古字 如蘇東坡的 石鐘山記 中的 莫 為 暮 之古...

古代漢語通假字和假借字的區別,跪求古代漢語通假字和假借字的區別和聯絡

古代漢語中,通假字和假借字這兩個概念是同義的,只是名稱上有所不同。1 假借是造字法 通假是用字法 2 假借是本無該字 假借同音字來替代 比如說求本來是裘的異體字 是皮衣的意思 3 現在假借為動詞追求 通假是本來有這個字 跪求 古代漢語通假字和假借字的區別和聯絡 通假字與假借字的區別和聯絡 本有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