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師說》中作者對老師的態度

2021-03-04 04:45:41 字數 3327 閱讀 1613

1樓:313傾國傾城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師說原文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jiē)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dòu)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fǒu)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雲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

「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

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tán)、萇弘、師襄、老聃(dān)。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譯文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決疑難問題的人。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

有疑惑卻不跟從老師學習,他所存在的疑惑,就始終不能解決。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比我早,我跟從他,拜他為師;在我之後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從他學習,把他當作老師,我學習的是道理,**管他的年齡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論地位顯貴還是地位低下,不論年長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唉!從師學習的風尚沒有流傳已經很久了,想要人們沒有疑惑很難吶!古代的聖人,他們超過一般人很遠了,尚且跟從老師向老師請教;現在的一般人,他們跟聖人相比相差很遠了,卻以向老師學為羞恥。

所以聖人就更加聖明,愚人就更加愚昧。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大概都是這個原因引起的吧!

眾人喜愛他們的孩子,選擇老師教育孩子;他們自己呢,卻以從師學習為恥,這真是糊塗啊!那孩子的老師,教他們讀書,學習書中的文句,並不是我所說的給人傳授道理,給人解釋疑惑的老師。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決,有的向老師學習,有的卻不向老師求教(意思是不知句讀的倒要從師,不能解惑的卻不從師),小的方面學習,大的方面卻放棄了,我看不出他們有什麼明智的呢。

醫生,樂師及各種工匠,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類人中,如有人稱人家為老師,稱自己為學生,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問那些嘲笑者(嘲笑他的原因),他們就說:

"那個人與某人年齡相近,修養和學業也差不多,(怎麼能稱他為老師呢?)以地位低的人為師,足以感到羞愧,稱官位高的人為師就近於諂媚。"啊!

從師學習的風尚不能恢復,由此就可以知道了。醫生、樂師及各種工匠,士大夫之類的人是不屑與他們為伍的,現在士大夫們的智慧型反而不如他們。難道值得奇怪嗎?

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經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郯子這一類人,他們的道德才能(當然)不如孔子。孔子說:

"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師。"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強,聽聞道理有先有後,學問和技藝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像這樣罷了。

李蟠,十七歲,愛好古文,六經的**和傳文都普遍學習了,不被世俗的限制,向我學習。我讚許他能遵行古人從師學習的風尚,特別寫了這篇《師說》來贈給他。

《師說》中所說古人對於從師的態度是

2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認為的從師之道在於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可以作為老師來對待。

老師並不一定就只是乙個人,所以說聖人無常師,就是說沒有固定的老師,凡是比自己有學問的都可以做為老師,所以也有了後面的**不必不如師,不要因為自己是老師就覺得比學生懂的多,其實同前面的意思是一樣的,都是表達作者對老師的定義為不恥下問,達者為師。

如文中:

1,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2,聖人無常師。

3,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3樓:匿名使用者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在《師說》中,作者認為教師的職能是什麼?

4樓:小薇薇

《師說》作者認為教師的職能是「傳道、授業、解惑」。意思是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

原文簡介

《師說》作於唐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韓愈任四門博士時,這篇文章是韓愈寫給他的學生李蟠的。《師說》是一篇說明教師的重要作用、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以及擇師的原則的論說文。此文抨擊當時「士大夫之族」恥於從師的錯誤觀念,倡導從師而學的風氣,同時,也是對那些誹謗者的乙個公開答覆和嚴正的駁斥。

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師,不應因地位貴賤或年齡差別,就不肯虛心學習。文末以孔子言行作證,申明求師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時人實不應背棄古道。

作者簡介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5樓:匿名使用者

傳道、授業、解惑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老師,是(可以)依靠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

《師說》作於唐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韓愈任四門博士時,這篇文章是韓愈寫給他的學生李蟠的。《師說》是一篇說明教師的重要作用、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以及擇師的原則的論說文。此文抨擊當時「士大夫之族」恥於從師的錯誤觀念,倡導從師而學的風氣,同時,也是對那些誹謗者的乙個公開答覆和嚴正的駁斥。

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師,不應因地位貴賤或年齡差別,就不肯虛心學習。文末以孔子言行作證,申明求師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時人實不應背棄古道。

6樓:瘋狂的王老闆

《詩說》作者界定的老師的職責是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7樓:匿名使用者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8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認為老師的職能是什麼?

師說中作者的觀點是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是說明教師的重要作用,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以及擇師的原則。抨擊當時士大夫之族恥於從師的錯誤觀念,倡導從師而學的風氣,同時,也是對那些誹謗者的乙個公開答覆和嚴正的駁斥。

讚美老師的文言文,讚美「老師」的文言文有哪些?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1.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 2.身教重於言傳。王夫之 3.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陶行知 4.要學生做的事...

用文言文表達對戀人的祝福語,用文言文表達對戀人的祝福語

表達對戀人的經典祝福語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源於 詩經 邶風 裡的 擊鼓 篇,原句是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乙個征戰在外不能歸的士兵,對妻子分別時誓言的懷念,兩情繾綣,海誓山盟,痛徹心扉。從此,執子之手 成了生死不渝的愛情的代名詞。文言文表達 思念戀人 的句...

用文言文寫關於老師的作文限,用文言文寫一篇關於老師的作文限50字

作文如下 吾師戴黑之眉,一雙大之目,仍著一副眼鏡,其上書切,下課時弛,面上常露甘之笑 每一次我作文,輒在旁曰 把字寫得小,勿以字聚,下次要兮!之助我以聚之字雪,使我復書 下數作文,予每以字聚時,其言則在我耳。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動 以前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主要包括以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