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什麼和教學做合一等教育思想

2021-03-04 04:21:25 字數 5721 閱讀 2342

1樓:無語翹楚

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理論共包括三個方面:首先,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

其次,社會即學校。「社會即學校」是生活教育理論的另一重要主張,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學校與社會關係問題上的具體化。再次,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又一重要主張,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學方法問題上的具體化。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2樓:月影兒格格

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

一、行是知之始。

具體理念:

1、「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2、「在教師手裡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

3、「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

4、「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5、「智仁勇三者是中國重要的精神遺產,過去它被認為『天下之達德』,今天依然不失為個人完滿發展之重要指標。」

6、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7、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於出頭處謀自由。

陶行知(1891.10.18--1946.

7.25),漢族,安徽歙縣人,畢業於金陵大學(2023年併入南京大學)文學系,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者,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曾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務主任,中華教育改進社總幹事。先後創辦曉莊學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學團、育才學校和社會大學。

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大主張,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核心。

著作有《中國教育改造》、《古廟敲鐘錄》、《齋夫自由談》、《行知書信》、《行知詩歌集》等。作品《陶校長的演講》選入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9冊,《自立立人歌》四首中前兩首選入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第10冊。

3樓:匿名使用者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線和重要基石,它的精神內含十分明確,即大眾教育——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他的小先生制,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法,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人人是先生等教育觀正是其教育思想的體現。他認為脫離生活,脫離勞動的傳統教育,會扼殺兒童的身心發展,其結果培養的是一群無用的沒有創新精神和膽略「書呆子」。

教育必須面向社會,面向生活;要走向社會,走進生活,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親自動手、動腦的機會,要給學生更多選擇的機會,包括學習時間的選擇、學習方法的選擇以及學習內容的選擇,鼓勵學生依照自己興趣、需求,開展實踐、探索、創新活動。與之相配套的課程設定,教育內容,教育模式等也都應向生活教育理論方向靠近。這樣才能使陶行知的「解放學生的腦,解放學生的手」教育思想得以真正體現,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4樓:小快愛生活

陶行知文集簡介:帶你認識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5樓:匿名使用者

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線和重要基石是「生活教育理論」,當前,師生之間關係的家長制仍未改變,學生依賴教師的被動學習方式,仍是主流,雖然我們知道要體現學生的主體精神,學生應該主動學習,然而,目前的教育環境,教科書、課程標準及作息安排,並不利於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和創新精神的發揮。課堂上教師的居高臨下、學生的正襟危坐的授課方式以及大量的教學內容和匆匆忙忙趕進度的壓力下,學生並沒有分配學習時間、選擇學習內容的自由。在這樣的重壓之下,學生天生的學習興趣與信心必定會喪失殆盡,從何談創新?

6樓:呃呃0呃額額額

陶行知是最具有批評精神和創造精神的教育開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實踐,行知合一的師德風範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不愧為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萬世師表」。他認為脫離生活,脫離勞動的傳統教育,會扼殺兒童的身心發展,其結果培養的是一群無用的沒有創新精神和膽略「書呆子」。

教育必須面向社會,面向生活;要走向社會,走進生活,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親自動手、動腦的機會,要給學生更多選擇的機會,包括學習時間的選擇、學習方法的選擇以及學習內容的選擇,鼓勵學生依照自己興趣、需求,開展實踐、探索、創新活動。與之相配套的課程設定,教育內容,教育模式等也都應向生活教育理論方向靠近。

7樓:請用自己的賬號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

8樓:angela韓雪倩

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

一、行是知之始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本體論,也叫起源論,陶行知認定教育**於生活,主張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社會即學校,是生活教育理論的場所論。認定社會本身就是一所大學校,主張教育要依靠社會的力量,應濟社會的需要。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方**。認定在生活中教法、學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主張事情是怎樣做的,學生就應該怎樣學;學生是怎樣學的,教師就應該怎樣教。

教法和學法都**於做法,統一於做法。

具體理念:

1、「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2、「在教師手裡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

3、「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

4、「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5、「智仁勇三者是中國重要的精神遺產,過去它被認為『天下之達德』,今天依然不失為個人完滿發展之重要指標.」

6、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7、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於出頭處謀自由.

9樓:英格拉姆

1、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認為: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如果教育只是書面上的,那麼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義。

將生活作為教育內容,才不會使得教育的內容狹隘,才會廣闊豐富,將好的生活改造不良的生活。陶行知認為:「『生活即教育』,是叫教育從書本的到人生的,從狹隘的到廣闊的,從字面的到手腦相長的,從耳目的到身心全顧的。

」陶行知所說的生活是包含生活實踐的意義。有怎樣的生活就有怎樣的教育,生活決定教育,而教育可以改造生活。他所說的生活即教育是民主的、科學的、大眾的、創造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人類本來就有的,隨著人類的生活而改變,在各種生活中學習、教育,並且應該是終身的教育、活的教育。

2、社會即學校。

與「生活即教育」的主張緊密相聯,這是對杜威「學校即社會」教育思想的批判與繼承。陶行知對教育做過乙個形象的比喻,社會即學校是要將小鳥放飛到天空中,使學校延伸到社會去,而不應把他們關在鳥籠裡,把鳥籠做的像整個社會一樣。整個社會才是教育的範圍,各個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絡的。

要先能做到「社會即學校」,然後才能講「學校即社會」;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後才能講到「教育即生活」。要這樣的學校是學校,這樣的教育才是教育。他結合中國只有少數人能得到教育的國情,提出了要根據社會需要辦學的思想。

他提出「社會即學校」的目的在於擴大教育的物件、學習的內容,讓更多的人受教育。

在學校裡的學習內容太少了,應該把教育放到社會中去,使更多人能接受到教育,無論在校外校內,都有師生的角色,都可以學習,同時學習更加符合生活,符合中國實際情況。對於壞的環境也應該學會辨識,將好的環境改造不好的環境。學校不可以與社會脫離。

3、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認為教師的責任在於教學生學,而教師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來。不僅教師要教學同時也應該學習。也就是說教師教的與學生學的是聯絡的,相關連的。

同樣的,教師所教與自己所學的也要聯絡在一起。如果教師做好了,教育的關鍵所在也就解決了。在當時所處的時代裡,陶行知勇於實踐和探索,將自己的理論真正應用到教育實踐中。

他發表了許多著名**和講話,比如《生活工具主義之教育》、《教學做合一》、《在勞力上勞心》、《行是知之始》等。他否認了王陽明所說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的言論,並在其基礎上認為應該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將自己的思想注入中國教育事業中,為中國現代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0樓:月似當時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可以概括為乙個理論,三大原理,四種精神,五大主張。

1、乙個理論即生活教育理論,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稱。

2、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本體論,也叫起源論,陶行知認定教育**於生活,主張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

社會即學校,是生活教育理論的場所論。認定社會本身就是一所大學校,主張教育要依靠社會的力量,應濟社會的需要。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方**。認定在生活中教法、學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主張事情是怎樣做的,學生就應該怎樣學;學生是怎樣學的,教師就應該怎樣教。

教法和學法都**於做法,統一於做法。

3、四種精神是:「愛滿天下」的大愛精神;「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敢探未發明的新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的創造精神;「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4、五大主張是:行是知之始、在勞力上勞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傳、六大解放。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的哲學思想,認為認識**於實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在勞力上勞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傳都是具體的教學方法。在勞力上勞心,即主張手腦並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張教學相長;即知即傳,則是主張隨學隨教。

5、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思想的反映,可以理解為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原則。六大解放是指解放兒童的頭腦、雙手、嘴、眼睛、時間和空間,還兒童以自由,從而解放兒童的創造力。

陶行知(2023年10月18日-2023年7月25日),中國著名教育家,本名陶文濬,因欣賞王陽明「知行合一」學說改名為知行,後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又改名為行知。

2023年8月,陶行知應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郭秉文之聘,提前回國,在南京高師主講教育學、教育行政、教育史、教育心理等。2023年底,與蔡元培等發起成立中華教育改進社,主張推動教育改變。2023年3月,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務長;5月,南京高師成立教育專修科,任教育科主任。

2023年,與劉伯明等組織南京學界聯合會籌備會,同年當選為會長;作為南京高師代表參與新教育改進社、《新教育》月刊。2023年2月,發表《教學合一》,同年在南京高師將「教授法」改為「教學法」,不久為全國教育界所採用。4月,發表《第一流的教育家》,率先提出創造精神的教育思想。

2023年夏,在南高師舉辦第一次暑期學校,為中國高等學校開辦暑期學校之始。2023年,參加組織實際教育調查社;11月,從事全國教育聯合會「中國新學制」起草工作。

2023年2月,陶行知任中華教育改進社主任幹事。同年任中華教育改進社機關刊物《新教育》主編,並發表《我們對於新學制草案應持之態度》、《評學制草案標準》、《中國建設新學制的歷史》。2023年7月,致函國立東南大學(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於2023年改為國立東南大學)**校長劉伯明,辭別東南大學,專任中華教育改進社總幹事。

參與發起成立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被安徽旅寧同鄉會、同學會所辦南京安徽公學推為校長。

先後謝絕被聘任為武昌高等師範學校(2023年改為國立武漢大學)校長、金陵大學校長的邀請,專事中華教育改進社工作及促進平民教育運動。2023年3月,還創刊了中國第乙份專為農民發行的報紙《農民旬刊》。2023年,在其創辦的明陵小學召開的中華教育改進社第一次鄉村教育聯合研究會上,宣讀《我們的信條》,提倡「生活教育」。

2023年,在南京北郊曉莊創辦曉莊師范。2023年4月,曉莊師范被查封。逃往日本。

2023年春,陶行知回國,在上海先後創辦「山海工學團」、「報童工學團」、「晨更工學團」、「流浪兒工學團」等。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異同

關於陶行知的 生活即教育 的資料 所謂教育環境的和諧發展,首先表現為學校教育環境與社會教育環境的和諧發展。社會是育人的大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大課堂,無論是杜威提倡的 教育即生活 還是陶行知提倡的 生活即教育 他們的教育理論都是主張教育與生活的一致性,強調的都是教育環境的和諧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學...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歷史價值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有什麼現實意義

陶行知 1891 1946 是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於安徽歙縣。1914年畢業於金陵大學,後赴美留學。1917年回國,歷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 教務主任等,反對 沿襲陳法,異型他國 推行平民教育。五四 運動後,從事平民教育運動,創辦曉莊師范。1930年4月,國民黨反動 以 勾...

你從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中受到了哪些啟示

1 現實的教育必須現實生活的變化。2 教育應對複雜的社會生活發揮簡化 淨化和平衡的功能,應有計畫 有系統 有組織地融入現時的社會生活,3 教育本身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更是兒童生長和發展的過程,是一種見夠理想生活的活動。生活即教育,生活當中處處是教育,社會裡的每乙個人都是教育者,所言所行都可能影響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