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讓孩子從小學習古詩文

2021-03-04 04:10:57 字數 4781 閱讀 1007

1樓:生活如此之難熬

培養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是一方面,提公升孩子的綜合素養也是一方面。

為什麼要讓孩子從小學習古詩

2樓:匿名使用者

1、增強記憶力。有心理學家指出,人的記憶力在兒童時期發展

極快,到13

歲達到高峰。此後,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強。從小背誦有

利於增強孩子的記憶力。

2、提高語言文字能力。國家科技部研究中心對「古文誦讀」試

點活動的評估報告指出:

94.2%的家長和100%的老師認為背誦古詩文對提高孩子的語言文字能力有好處。

3、擴大知識面。學生所背古詩上自先秦,下至晚清,有詩有詞、有歌有賦,能大量熟背經典詩文,可謂有了中國文化的基本修養。

4、培養學習興趣。背誦古詩文經典是一種寓教於樂的活動,容易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北京一所小學開展「古文誦讀」活動,全班同學通過對詩、競賽等各種活動,激發了大家的學習興趣。

在一次參加全市的活動時,一位以前學習成績並不太好的孩子被分配背誦—首比較簡單的古詩他主動要求老師給他換一首較難的。老師認為這位同學的變化,正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學習興趣。

5、提高審美能力。北京有個教現代文學的大學老師,原來她不太贊成自己的孩子背古典詩文。她認為這些內容很難,而且要求很高的審美水平,在不容易理解的情況下很有可能產生歧義。她主張先多

讀—些現代文學作品,在有—定的基礎後再讀古詩文。有一天,她帶著二年級的女兒漫步在北大未名湖畔。面對著圖畫一樣美麗的湖水清蓮,她正琢磨著該如何描述,女兒脫口說出一句詩: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她被女兒如此貼切的審美表述驚住了。這兩句詩動靜結合,遠近相交,體現了一種非常生動的意境。這使地認識到,孩子的審美能力是需要幼年時期開發的。

6、增強自信心。這個活動不同於其它活動的乙個特點是,人人

都能成為誦讀高手。越是那些在正規教學課程中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孩子,反而越有可能在誦讀活動中走到前面,因為這使他第一次感到是與其它同學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河南濮陽子路小學—個學生,由於學習成績一直不見提高,他的家長給他定的學習目標是,希望在小學畢業的時候,能夠打破倒數第十名,造成了孩子的自卑感,不願意與他人交流。參加「古詩誦讀」活動以後,他現在已經能背300多篇,成為學校的誦讀尖子。學習成績成為全年級前10名,而且性格變得非常開朗,他的家長覺得孩子像變了乙個人。

在一次參加河南省舉行的古文誦讀表演活動中,乙個專家現場點篇目,連續點了十多篇古詩文,他非常準確而流利地全部背誦出來,得到大家的高度讚揚,孩子的自信心更強了。

7、培養耐性和長性。孩子背誦的古詩文,難易結合,長短相交。一篇篇詩文的成功背誦,孩子在獲得成就感的同時,培養了持之以恆的精神。

8、加強家長與孩子的交流。北京大學附屬小學的—位學生家長,開始認為孩子讀這些老掉牙的東西,純屬無用之功,於是找到老師,希望老師不要再讓他的孩子背誦。

孩子自己本身也不想背。直到期中考試,這個孩子數學、英語兩門功課不及格,家長被請到學校。家長很生氣,當面責罵這個學生。

無意中,她看見了教研室中的3塊警示牌,第一塊上寫著:今日事,今日畢;老師不著急,爸媽不生氣;做人這叫有出息,做人這叫有志氣。」第二塊牌子上寫著: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糧食來之不易,人人珍惜糧食。

」第三塊牌子寫著:「無側隱之心非人也,關心同學我的義務;無羞惡之心非人也,正當活動我的權利;無辭讓之心非人也,團結友愛我的風格;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明辨是非我的作風。」這些牌子是他們班的老師和同學共同寫的。

前半句是古詩文中的經典名句,後半句是大家共同編寫的話。這位家長看後批評孩子說,你如果按照這些話去做,我就不用操這麼大的心了。老師告訴這位家長說,這些話是從我們現在讀的這些古詩文中選出來的。

從此後,這位家長與孩子共同來誦讀古詩文。在不長的時間裡,孩子已經能背誦幾十篇古詩文,而且家長與孩子的關係也有了很大的改善。這種活動形式在港台地區

被叫做「親子活動」。

9、提高孩子的人格修養。文以載道,經典古詩文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最好的載體。處世為人的哲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都蘊含其中。

背誦這些經典古詩文,對孩子們的眼界、胸懷、志氣、品格修養的提高大有幫助。

10、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操。國家科技部研究中心對「古文誦讀」

工程試點活動的評估報告指出:73.1%的家長和86.7%的老師認為背誦古詩文能夠起到弘揚傳統文化的作用;88.7%的家長和96.7%的老師認為背誦古典詩文對孩子的個人修養和人格發育有好處。古詩文是塑造民族歸屬感和自豪感的良好載體,讓孩子們自小就扎根在自己的文化傳統中,這是愛國主義最具體的表現。

不管他們將來學文學理,良好的傳統文化素養對提高國民素質大有好處。開展古詩誦讀活動,我們本著從易到難、從少到多、循序漸進、以點帶面的分配原則,分學段進行古詩文的誦讀。一方面學生可以自選經典誦讀,另一方面我們也著意向學生有選擇地推薦一些詩詞經典,以擴大學生的誦讀範圍和誦讀量。

我們為什麼要讓孩子學古詩?

3樓:萌小殤

前幾天,小考拉在知乎上看到乙個這樣的問題:

我們到底應不應該讓孩子學古詩、背誦古文?

我的同事一直說:"孩子不理解的東西,你讓他去背有什麼用?難道你忘記了自己小時候被強制背誦不理解的東西是多麼痛苦嗎?為何要把這種痛苦強加給孩子?」

這是用大人「有用無用」的價值觀念來評判孩子的世界,我不贊成,但是面對周圍功利性的環境,我又不能充分地批駁這種理念。

而後,題主向廣大網友們提出了四個疑問,相信這也是許多家長的疑問:

你小時候討厭背誦教材裡的古詩詞、古文嗎?有沒有覺得很痛苦?為什麼會討厭或者喜歡呢?

讓孩子背誦他們根本不懂的古詩詞,你覺得有用嗎?或者說,你會讓孩子去背那些你覺得有用的東西嗎?為什麼呢?

如果你會讓孩子背誦古詩詞,那麼你覺得背誦對於孩子的意義是什麼呢?

**世界裡經常要討論做一件事是否有用,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以後用不到的東西,孩子就不用學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沒想到題主的提問下方竟有四千多個回覆。最讓小考拉感動的回答是這麼一句話:「為了長大了以後我們面對三千世界裡的無數美景時,腦子裡出現的不是「哇靠」,「牛b」,而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詩能帶給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念初中的時候,納蘭性德還沒有被許多人了解,而那時候的同桌非常喜歡古詩詞。某天午休看到她在偷偷啜泣,一問緣由才知道是讀到納蘭的悼亡詞被感染。

後來古裝劇盛行,許多人把「人生若只如初見」或是「當時只道是尋常」掛在嘴巴、寫在社交軟體上,我總能想起她,彷彿時空的縫隙裡能夠心照不宣地有一絲會意,不經意間就會想起她念起「一片傷心畫不成」的樣子。

詩詞帶來的影響深遠而緩慢,譬如許多人都是年過二十才能略略察覺詩歌的美,又或者是有所經歷、有所領悟,才能在寥寥數詞中發現深情。

於是有人說:

我想,讓孩子從小讀古詩詞的意義不外乎是,我告訴你我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的,我告訴你古人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的,你可以認同,亦可以嗤之以鼻,而這些需要你自己先去體會「共情」的妙處。

畢竟生活是草蛇灰線,伏延千里,詩意也是。

亦有人說:

古詩離我們並不遙遠,它們記錄的是詩人的日常生活,承載的是他們的離合悲歡,描繪的是他們眼中的大千世界,表達的是他們心中的凌雲壯志。

這些詩歌或高亢激昂,或低回婉轉,或金戈鐵馬,或青山綠水。他們的存在是古人活過的證明,是生命燃燒後留下的痕跡。也許孩子們小的時候並不能太理解詩歌的一絲,但是總有一天、總有一處風景、一種心情,會讓你覺得只有用那句詩才能形容。

他們總會知道什麼叫「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他們終將明白什麼是「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他們必定懂得什麼是「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到那一天,他們一定會發現,之前不懂得那些詩,是因為還沒有過詩人那樣的經歷和感受。

從古至今,雖然人的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但是對理想的追求、對家鄉的思念,對美好的期盼始終如一。我們和古人的精神連線並沒有斷裂,靈魂相通的時刻,詩歌就是我們的使者。

當然也會有家長說,我們當然知道學詩歌的重要性,只是對我們來說,比起該不該讓孩子學,更頭疼的其實是如何讓孩子產生興趣。這個時候,小葉子老師的《語文脫口秀》的上線,就顯得非常及時了。

課程介紹:《語文脫口秀》以詩詞鑑賞為切入點,通過7個主題的課程讓孩子涉獵不同型別的古代詩詞,包含友情、寫景、親情、保家衛國、田園山水、回憶敘事等等。不同於遺忘的詩詞鑑賞,小葉子老師用獨創的「脫口秀+邊畫邊話」的方式,讓孩子在輕鬆活潑的氛圍裡掌握各類詩詞。

感謝小葉子老師用有趣的方式讓孩子能夠輕鬆地理解詩歌,因為當你最終能夠欣賞它的美麗與意境的時候,你的記憶力已經背不下它了。

學古詩這件事兒,也真真是要「從娃娃抓起」的喔。

孩子為什麼從小要學古詩詞

4樓:使用者名稱用

藝術首先需要感知,幼兒學古詩並不重在理解,古詩詞平仄押韻,韻律感非常好,良好的感知自然會慢慢形成「理解」.覺得古典詩詞陌生難懂,這是大人的事,孩子則沒有這種疏離感.兒歌可以教孩子一些,但在數量和質量上都無法取代古詩.

每個人的學習時間都非常有限,我們應該把最好的東西教給孩子.如果家長拿出讀兒歌的輕鬆和愉快來教孩子讀古詩,孩子是感受不到這兩種文字在愉悅感和美感上的差別的.

另外,兒童時期是記憶的**時期,這個時候閱讀和背誦的東西,真正會刻進腦子裡,內化為自己的智慧型財富.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童年時代的背誦,不要讓孩子把時間浪費在一些平庸之作上.以唐宋詩詞為主的古典詩歌,我覺得它值得乙個人從小背到老.

人們因為古詩「難懂」產生的另乙個錯誤想法是,教孩子學古詩時,要盡可能給他講解,把每一句都「翻譯」成「白話」.事實是,學古詩要防止的,恰是「過度解釋」.其原因,一是基於對兒童領悟力的信任;二是詩文中的意境美與文字美重在體會,它們原本就是無須解釋的,一解釋就是對想象力的束縛,就是對語言美的破壞.

在孩子兩三歲前,讀詩不用解釋,只要把讀詩當作唱歌,體會其中的韻律感就行.到孩子四五歲,懂些事情時,再加進「講解」.但這講解一定要簡單,簡要地說一下這首詩的意思,同時把影響到理解的一些詞解釋一下就行了.

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背誦古詩詞,我們為什麼要讓孩子學古詩?

省得他長大了約女孩子海邊賞月只會說 啊,大海啊,全是水。而不懂長歌一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也避免他遇到挫折只會罵 操,真他媽點背,喝涼水都塞牙縫。而不懂得從詩文中寬慰自己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也不用怕他窮困時借酒澆愁,而不記得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更不用擔心他中年事業鬱鬱不得志...

孩子從小學習國學有什麼好處,讓孩子學習國學有什麼好處

增強文化素養,知禮守序,培養愛國情懷,打好文學基礎。如需擇校考試這段經歷寫在簡歷上可以加分。讓孩子學習國學有什麼好處 1 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寶貴的教人怎樣做人做事的道理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益 凡出言,信為先 孩子在誦讀這些朗朗上後的語句時,不僅能夠...

孩子從小學英語有什麼優勢嗎,孩子從小學英語有什麼好處?

第一,增加英語口語,第二,增加知識儲存,你可以去看看故事部落,是3 10歲的孩子都有相應的教學方式 沒啥區別,除非從小在國外 學習第二語言的重中之重,就是詞彙量掌握的多少。從小就學習,長大後詞彙量自然而然更大了,你可以去看看故事部落,他們是3 10歲的孩子都有相應的教學方式,而且很有趣 孩子從小學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