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小題。4分落日悵望唐馬戴孤雲與歸

2021-03-04 03:59:06 字數 5061 閱讀 9032

1樓:手機使用者

小題1:「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或者「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1分。

小題1:用「千里」與「片時」作對比(或運用誇張的修辭), 1分;寫出了雲、鳥飛行的速度之快(或點明雲、鳥的自由) ,1分;表達了作者久客異地的鄉思,1分。(大意同即可)

小題1:詩詞賞析一般從,內容鑑賞、主題賞析、手法賞析三個角度來賞析,從詩句中理解內容,從而感悟詩歌的主題。在詩中找出表明主旨的詩句。

小題1:詩詞賞析一般從,內容鑑賞、主題賞析、手法賞析三個角度來賞析,從詩句中理解內容,從而感悟詩歌的主題。』煉字」也是詩詞賞析的重點,學會鑑賞詩歌用語的妙處。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後面的題。( 4分)落日悵望馬戴孤雲與歸鳥, 千里片時間。 念我何留滯, 辭家久未

2樓:拜辭先森

小題1:念我何留滯, 辭家久未還。 臨水不敢照, 恐驚平昔顏!

小題2:引發詩人久客異地的思鄉之情。

小題1: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直接篩選句子解答問題的題型,此題比較簡單,只要能理解詩意就能正確解答此題。這首詩比較直白,理解沒什麼困難,表達作者思家的句子有「念我何留滯, 辭家久未還」「 臨水不敢照, 恐驚平昔顏」。

小題2:

試題分析:開頭二句寫詩人在黃昏日落之時,滿懷惆悵地遙望鄉關,首先躍入眼簾的是仰視所見的景物:「孤雲與歸鳥,千里片時間。

」晚雲孤飛於天際,歸鳥投宿於林間,憑著它們有形和無形的羽翼,雖有千里之遠也片時可達。詩以「千里」與「片時」作強烈比照,寫出雲、鳥的自由無礙和飛行之速,由此想到自己久未歸家卻不能象鳥一樣無礙的馬上飛回家,引發詩人久客異地的思鄉之情。

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小題。(8分)落日悵望馬 戴孤雲與歸鳥,千里片時間。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微陽

3樓:百度使用者

小題1:客中久滯,思鄉情切;年華漸老,感時傷逝。【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小題1:角度舉例: (1)作者即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亦可),由「孤雲」「歸鳥」疾速飛去,想到自己的久滯不歸;由夕陽落山,想到自己年華老去。

聯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2)對比,雲、鳥行去之快與自己留滯之久形成對比,表達了對家鄉的深深的思念。

小題1:本題考查「評價思想內容和觀點態度」考點,能力層次為c,側重「分析綜合」能力的考查。可結合詩歌的思想感情答題。

小題1:本題考查「鑑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考點,能力層次為d,側重「鑑賞評價」能力的考查。「表達技巧」分為四個理解層面由低到高(字詞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別是修辭手法(比喻、比擬、誇張、借代等)、表達方式(記敘、說明、描寫、抒情、議論,詩歌中主要是描寫和抒情)、表現手法(對比、襯托、象徵、比興等)、謀篇布局手法(開頭、結尾、過渡、照應等)。

手法2分,分析到位2分

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問題。 落日悵望 唐·馬戴孤雲與歸鳥,千里片時間。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

4樓:匿名使用者

1.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臨水不敢照,驚恐平昔顏。

2.以「千里」與「片時」作強烈比照,點明雲、鳥的自由和飛行之速,進而引發作者久客異地的鄉思。(大意相同即可)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落日悵望唐·馬戴孤雲與歸鳥,千里片時間。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微陽下

5樓:大玩笑

小題1:遊子思鄉之情和感嘆時光易逝。

小題1:略

小題1:仔細閱讀本詩,可發現,孤雲與歸鳥讓作者想家了,為什麼,辭家久未還說明他在外鄉很久了,想家但不能回。最後一句還透出,不敢臨水照鏡,因怕時光無情。

注意題目要求:請概括,所以要用簡練的語言一語以概之。

小題1:答題時可按這一思路組織語言:由「歸鳥」和「孤雲」急速飛去,想起自己久滯不歸;由夕陽落山想到年華老去。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落日悵望馬戴(唐)孤雲與歸鳥,千里片時間。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微

6樓:杜基佬

小題1:觸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1分),「雲」「鳥」片刻千里的快速飛行引發「我」久滯難歸的感傷。(1分)(若答「對比形成的巨大反差讓思家更為迫切」之意也可)

小題2:(4分)「入」字寫出夕照逐漸暗淡的動態過程(1分);也表明詩人佇望之久,鄉愁之深(1分);餘暉漸暗之景,渲染出感傷情調(1分),引發詩人感時傷逝的情緒。(1分)

小題3:(4分)先是雲去鳥飛的景象勾起思鄉之情(2分),繼而是夕陽返照的情景喚起遲暮之「驚」(2分)。(分析中景與情的具體內容須闡明,不可太籠統。)

小題1:

試題分析:詩的開頭兩句是寫景,一切景語皆情語,應是借景抒情。開頭二句寫詩人在黃昏日落之時,滿懷惆悵地遙望鄉關,首先躍入眼簾的是仰視所見的景物:

「孤雲與歸鳥,千里片時間。」晚雲孤飛於天際,歸鳥投宿於林間,憑著它們有形和無形的羽翼,雖有千里之遠也片時可達。詩以「千里」與「片時」作強烈比照,寫出雲、鳥的自由無礙和飛行之速;但是,這絕不是純客觀的景物描寫,而是詩人「悵望」所見,而且這種景物又是觸發詩人情思的契機和媒介:

「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

小題2:

試題分析:夕陽從近處的樹梢往下沉落,它的餘暉返照秋山,一片火紅,像野火在遠遠的秋山上燃燒,漸漸地隱沒在山的後面。「入」字寫出夕照的逐漸暗淡,也表明了詩人佇望之久,憶念之殷。

不僅如此,這種夕陽西下餘暉返照之景,不但加重了詩人的鄉愁,而且更深一層地觸發了詩人內心深處感時傷逝的情緒。

小題3:

試題分析:情景分寫確是此詩謀篇布局上的乙個特點。全篇是寫「落日悵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間寫來,詩情就被分成兩步遞進:

先是落日前雲去鳥飛的景象勾起鄉「念」,繼而是夕陽下山迴光返照的情景喚起遲暮之「驚」,顯示出情緒的發展、深化。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落日悵望 馬 戴孤雲與歸鳥,千里片時間。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微陽

7樓:尤物

小題1:思歸(思鄉)之情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小題2:夕陽沉到近處的樹梢之下,遠處野火似的餘暉映紅秋山。由近到遠,層次分明。「入」字既寫出夕照逐漸暗淡,又表明詩人佇望之久和思念之深。

小題3:先「悵望」雲去鳥飛之景,觸動鄉愁旅恨;再「悵望」夕陽餘暉之景,加重鄉愁,進而觸發內心深處年華老去的感傷。

小題1:

試題分析:開頭二句寫詩人在黃昏日落之時,滿懷惆悵地遙望鄉關,首先躍入眼簾的是仰視所見的景物:「孤雲與歸鳥,千里片時間。

」晚雲孤飛於天際,歸鳥投宿於林間,憑著它們有形和無形的羽翼,雖有千里之遠也片時可達。詩以「千里」與「片時」作強烈比照,寫出雲、鳥的自由無礙和飛行之速。作者借這兩個意象抒發思鄉之情。

共2分。第一問1分;第二問1分,書寫有錯不得分。

小題2:

試題分析:頸聯又變換筆墨寫景,景物描寫不但切合詩人眼前的情境,而且由近到遠,層次分明。夕陽從近處的樹梢往下沉落,它的餘暉返照秋山,一片火紅,像野火在遠遠的秋山上燃燒,漸漸地隱沒在山的後面。

「入」字寫出夕照的逐漸暗淡,也表明了詩人佇望之久,憶念之殷。不僅如此,這種夕陽西下餘暉返照之景,不但加重了詩人的鄉愁,而且更深一層地觸發了詩人內心深處感時傷逝的情緒。客中久滯,漸老歲華;日暮登臨,益添愁思,徘徊水邊,不敢臨流照影,恐怕照見自己顏貌非復平昔而心驚。

其實詩人何嘗不知自己容顏漸老,其所以「臨水不敢照」者,怕一見一生悲,又增悵悶耳。「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共4分。

寫景特點2分;表達效果2分。

小題3:

試題分析:情景分寫確是此詩謀篇布局上的乙個特點。這種寫法,對於這首詩來說,有特殊的藝術效果。

細細玩味,可以發現此詩是頗見匠心的。全篇是寫「落日悵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間寫來,詩情就被分成兩步遞進:先是落日前雲去鳥飛的景象勾起鄉「念」,繼而是夕陽下山迴光返照的情景喚起遲暮之「驚」,顯示出情緒的發展、深化。

若不管格律,詩句稍顛倒次序可作:「孤雲與歸鳥,千里片時間。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

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如此前半景後半情,也是通常寫法,但顯得稍平,沒有上述那種層層遞進、曲達其意的好處。

而「宿鳥歸飛急」引起歸心似箭,緊接「辭家久未還」云云,既很自然,而又有速(千里片時)與遲(久留滯)對比,所以是「起得超脫,接得渾勁」(見《瀛奎律髓》紀批)。如改成前半景後半情格局(如上述),則又失去這層好處。

閱讀下面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落日悵望馬戴孤雲與歸烏,千里片時間。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微陽

8樓:兔子

(1)此句用誇張手法,寫出雲、鳥的飛行之速,反襯下文自己久留不得歸還的惆悵之情(或:又與下文自己久留不得歸還形成對比)。(3分,手法1分,作用2分)

(2)改動後的詩前四句寫景,後四句抒情,雖然是抒情詩的通常寫法,但景與情是游離的。原詩採取情景分寫的寫法,兩句景兩句情相間寫來:先是落日前雲去鳥飛的景象勾起鄉念,繼而是夕陽下山迴光返照的情景喚起作者內心深處的感時傷逝的遲暮之驚。

上下聯之間聯絡緊密,銜接自然,景與情十分交融,全詩渾然一體。(5分,改動後的詩特點1分,效果1分:原詩特點2分,效果1分。

意思對即可)無

誰會這道題:閱讀下面唐詩,完成下

9樓:匿名使用者

(1)客中久滯、思鄉情切——頷聯。(或年華漸老、感時傷逝——尾聯)(內意對即容可)

(2)角度舉例:

語言方面——煉字潛詞形象傳神,「孤雲」「歸鳥」「微陽」「秋山」營造了秋日傍晚的蕭瑟與清冷,寄託著作者的傷感之情。「燒」字的使用,是靜中有動;「遠」字又寫出了意境的空闊,增強了對孤寂之情的表現。

表達技巧方面:

a、作者觸景生情,由「孤雲」「歸鳥」疾速飛去,想到自己的久滯不歸;由夕陽落山,想到自己年華老去。聯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

b、對比,雲、鳥行去之快於自己留滯之久形成對比,表達對家鄉的深深的思念。

c、比興,首聯、頸聯既興且比,「孤雲」「歸鳥」既引起鄉情,又是自比;由夕陽引出年老,又是以夕陽自喻。表現了自己離家的孤寂與老去的傷感。

d、「不敢照」的心理描寫,明抑暗揚。照了才愁,是原本無愁;不照已知,表明愁思深重。

e、情景分寫,層次鮮明。

一、三句景,

二、四句情,相間寫來,詩情就被分成兩步遞進:先是落日時雲去鳥飛的景象勾起鄉「念」,繼而是夕陽下山迴光返照的情景喚起遲暮之「驚」。有曲達其意之妙。

(二)閱讀下面古詩,完成第9 10題。(4分)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

小題1 清冷 澄淨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小題1 詩人對月懷遠的情思 或思鄉懷人 略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完成下面題目。4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 小題1 詩人不正面抒情,而是通過委婉的語氣,將對月懷人的情懷表現的蘊藉深沉。小題1 地白 樹棲鴉 落 略 閱讀下...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中國傳統文化的再生問題(1)中

小題1 因為這些觀點或態度都是片面的,不利於推進中國文化的整體現代化。小題2 對待中西文化不要採取簡單的認同態度,而要從研究解決現實問題入手有所建樹。小題3 對建設當代的中國文化缺乏切實的措施和行動。小題4 be 小題1 略 小題2 略 小題3 略 小題4 略 1.中國傳統文化為什麼要進行現代 小題...

6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後面問題。杏花書屋記

小題1 a 小題2 c 小題3 文章先敘述杏花書屋的由來,再敘述其建造情況和周遭環境 然後以唐杏花之宴引起議論 最後表達對周氏子孫的美好祝願。小題4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 亦必以利而離 連兵而伐鄭 鄭將亡矣 燭之武出說秦穆公 立談之間存鄭於將亡 不惟退秦師 而又得秦置戍而去 何移之速也!小題5 1 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