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故事中,《重耳落難》和《重耳歸國》講述的故事內容是什麼?

2025-04-20 12:40:10 字數 2515 閱讀 9308

1樓:拾頎

重耳落難》的故事內容老餘:

驪姬誣陷重耳與申生合謀,參與了下毒謀害晉獻公一事, 獻公要殺重耳。重耳逃回母國狄,一住十二年。後來晉惠公派人人狄追殺重耳,重耳只好逃往齊國。

路過衛國時,衛文公見重耳年已五十,頭髮花白,不但不禮遇,反而羞辱了他。

一行人忍飢前行,看見幾個農啟槐民正在田裡吃飯,重耳派人前去討口水喝,結果農民競在盆裡扔了幾塊泥土。重耳大怒,狐偃說:「這是上天借農夫之手賜給公子土地啊,乃大吉之兆!

重耳於是落車,對著泥土下拜。又走了十幾里路,飢渴難熬,休息時,介子推自割腿肉,做成肉湯,救了大家的命。

重耳到齊國後,桓公盛情接待,賜給府邸美妻。趙衰、介子推等怕重耳喪志,於是將他灌醉,趕往秦國。此時,重耳已逃亡十七年。

重耳歸國》的故事內容:

重耳行逃到楚國,楚王熱情款待。有一天,酒過三巡,楚王說:「今日寡人厚待公子,公子日後如何報答寡人呢?

重耳說:「大王既不缺財寶美人,更不缺土地河川,若說報答。如果他日楚晉兵戎相見,我必退避三舍。

秦穆公早就聽說重耳賢達,意欲拉攏。

他提出將女兒嫁給重耳,重耳大驚。原因有二,第一悄含友, 重耳時年六十一歲,與穆公年齡相仿,若做了秦國女婿,日後必處處受制於秦。第二,秦王已將女兒嫁給已逃回晉國的夷吾之子,按輩分是重耳的侄媳。

趙衰勸說重耳應允:「大丈夫不必拘泥小節,君位尚可奪之,又何必在意區區乙個女子。」秦穆公見重耳答應,喜出望外,於是幫助重耳重返故國,在六十二歲那年當上國君。

2樓:有知居

晉公子重耳,姿高獻公之子。驪姬亂晉,逼殺太子申生,欲再圖重耳、夷吾,二公子遂逃。西元前650年,秦蠢襪穆公置夷吾,稱晉惠公。

惠公死,太子繼,稱懷公。懷公深忌重耳,恐其返晉奪位,跡檔尺遣刺之。

重耳從流亡到稱霸給人什麼啟示

3樓:網友

永不言棄!在危險和困難環境下,要丟掉懦夫的品性,不做看不見希望和光明的自暴自棄、半途而廢之人。在遇到意想不到的困境甚至巨大的艱難困苦中,最好的辦法只有兩個,要麼暫且忍耐擴大心胸,積極爭取向上,要麼奮力反擊徹底而直接的戰勝敵人對手或辱境之種種阻撓!

但我想,多數情況下在極端窘境下,都很難做到第二選擇而只能被迫隱忍待機。這沒什麼,只要真的永不放棄,即便隨著歲月流逝容顏易老,能夠窮堅老壯,堅守住正確的信念理想,就能夠度過暫時的困難!一定要有這個決心,定如磐石,巋不動搖!

記住孟子說的這句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

4樓:御風vs劍心

外來的和尚好唸經,哪怕是個假和尚。

重耳之亡簡單概括

5樓:網友

九年冬(前628),文公卒,子襄公立。

史記 晉世家第九》

重耳的流亡到歸國執政,取得霸主的地位給現在青年什麼啟示

6樓:的人

從重耳的流亡到歸國執政,取得霸主的地位給現代青年的啟示:從重耳的經歷中,體現了歷經磨難可以使人具備擔當大任的資歷,揭示了人在面對無數磨難時,需要忍耐。重耳流亡在一些國家,有一部分國家並沒有熱情的款待他,而是欺辱他。

坎坷、折磨、挫折,這一切看似不可思議的東西他都因為忍耐而度過,正所謂: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妒是庸才。試想,如果重耳在奮鬥的過程之中經不起折磨,受不了坎坷,吃不了苦頭,忍不住痛苦,耐不住寂寞,沉溺於安樂,迷戀於幻想,就不可能達到目標,不可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忍耐是事業成功的奠基石,能夠吃苦耐勞、奮發圖強,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下求生存,才能戰勝敵人,壯大自己。歷經磨難,才具有擔當大任的資歷。正是: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論述重耳出亡始末的重耳形象

7樓:毋天彌採藍

對重耳這一歷史人物有過多的研究,只是近期瞭解了《左傳》、《史記》、《國語》中的一些相關知識,現在就《晉公子重耳之亡》和《晉楚城濮之戰》這兩篇課文,以個人見解,簡要分析一下重耳這一歷史人物的形象。

重耳,也就是現在我們說的晉國國君晉文公,生於西元前697年,卒於西元前628年,他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與齊桓公齊名,為春秋五霸之一。

在《晉公子重耳之亡》這篇文章中,記載了晉文公重耳從出奔,流亡到回國奪取政權的經歷,通過對政治、軍事、外交等活動的描述,運用正面、側面、細節描寫、對比描寫等描寫手法,比較完整形象地刻畫了重耳的形象,瞭解重耳是怎樣「由乙個貪圖享樂、養尊處優的貴公子成長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由四處流亡到春秋時代顯赫一時的一代霸主」的。

8樓:美哨手

重耳,也就是現在我們說的晉國國君晉文公,生於西元前697年,卒於西元前628年,他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與齊桓公齊名,為春秋五霸之一。在《晉公子重耳之亡》這篇文章中,記載了晉文公重耳從出奔,流亡到回國奪取政權的經歷,通過對政治、軍事、外交等活動的描述,運用正面、側面、細節描寫、對比描寫等描寫手法,比較完整形象地刻畫了重耳的形象,瞭解重耳是怎樣「由乙個貪圖享樂、養尊處優的貴公子成長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由四處流亡到春秋時代顯赫一時的一代霸主」的。

《史記》中的故事,《史記》中的歷史故事

史記 記載了從上古傳說到漢武帝時期三千年的歷史,包含紙上談兵 指鹿為馬等眾多歷史故事。史記 二廉頗藺相如列傳 改編。史記 用為人物寫傳的形式來反映歷史,成巧地描寫了眾多有血有肉,性格鮮明的人物。比如,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偉大詩人二他原,西楚霸王項羽,它既是一部很有價值的歷史著名,又是一部傑出的...

矛盾的故事,生活中矛盾的例子,歷史故事也可以,越多越好,急!

自相矛盾 從前,bai du 楚國有乙個人,他在街zhi上賣矛和盾,他誇自己的dao矛說 版 我的矛很銳利,沒權有什麼盾牌它刺不破。大家半信半疑,沒有人理他。他見沒有反應,就把矛收起來,拿出一塊盾牌來,又說大話 我的盾很堅固,沒有什麼 能刺破它。這時候,有人質問他 如果用你無堅不摧的矛,來刺你堅不可...

在成語裡面有很多包含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背水一戰 韓信 完壁歸趙 藺相如 負荊請罪 廉頗 望梅止渴 曹操 四面楚歌 項羽 破釜沉舟 項羽 臥薪嘗膽 勾踐 紙上談兵 趙括 指鹿為馬 趙高 三顧茅廬 劉備 東窗事發 秦檜 如魚得水 劉備 退避三舍 重耳 初出茅廬 諸葛亮 圖窮匕見 荊柯 草木皆兵 苻堅 圍魏救趙 孫臏 退避三舍 重耳 毛遂自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