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全文
1樓:鮮活且善良丶桃花
了凡四訓》原文。
袁了凡(明)
第一篇:立命之學(說明人的命運是可靠自己創造,而不是被命數所束縛。
餘童年喪父,老母命棄舉業學醫,謂可以養生,可以濟人,且習一藝以成名,爾父夙心也。
後餘在慈雲寺,遇一老者,修髯偉貌,飄飄若仙,餘敬禮之。
語餘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進學,何不讀書?」
第二篇:改過之法(從小的過失起改過,那自然便不會犯下大的過錯。
春秋諸大夫,見人言動,億而談其禍福,靡不驗者,《左》《國》諸記可觀也。
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動乎四體,其過於厚者常獲福,過於薄者常近禍,俗眼多翳,謂有未定而不可測者。
至誠合天,福之將至,觀其善而必先知之矣。
禍之將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卜巨集矣。
今欲獲福而遠禍,未論行善,先橋世須改過。
第三篇:積善之方(多做善事幫助別人,善事積多了,命運自然也有所改敏弊肢變。
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昔顏氏將以女妻叔梁紇,而歷敘其祖宗積德之長,逆知其子孫必有興者。
孔子稱舜之大孝,曰:「宗廟饗之,子孫保之」,皆至論也。
試以往事徵之。
第四篇:謙德之效(與人相處,待人要謙虛,從中學習,自然便有進步。
古語云:「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
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今之求登科第者,初未嘗有真志,不過一時意興耳;興到則求,興闌則止。
《了凡四訓》第二篇《改過之法》總結
2樓:曦蓮灘
了凡先生說,春秋時期的士大夫見多識廣,經驗豐富,從別人的談話和舉止動作,便能**起吉凶禍福。
小則能看出乙個人成功失敗,大則能看出國家的興衰,他們之所以能有這種觀察能力,是因為懂得因果的道理。這在《左傳》和《國語》中多有記載。
所以,現在若想要獲得福報而遠離災禍,必須先改正自己的過錯。
這一篇了凡先生講了,凡是要改正過錯的人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一、要有羞恥心。
二、要有敬畏心。
三、要有勇敢之心。
如果擁有了這三顆心,那麼過錯就可以立刻改正。就好像春天的冰遇到了太陽,還害怕不會消融嗎?
然而,人的過錯有從事情本身改正的,也有從情理上改正的,還有從心衡塌理上改正的,改正的方式不同,取得的效果也有差異。
他列舉了許多事例,告訴我們如何從行動上,從心理上改正錯誤,總結下來,改正錯誤的最佳方法是調製內心,並可立即收效。當一萌生邪念就有所察覺,剛一察覺就可以立刻撲滅,如此就不會犯下過錯了。
當你下定決心發誓要改正錯誤時,在明處需要有好朋友來提醒,在暗處需要由鬼神來證明,一心一意進行懺悔,無論晝夜都不懈怠,經過一週、兩週,乙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就一定會悄野有成效的。
了凡先生又列舉了蘧伯玉的故事。蘧伯玉是春秋時衛國的大夫,因賢德聞名諸侯,相傳他品德高尚,光明咐運圓磊落。「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的故事,被廣為流傳。
蘧伯玉是一位不斷求進而又善於改過的人,從他的身上可以看到古人聖賢堅持不懈的改正過錯的執著精神。
了凡先生說,我們都是尋常之人,平日所犯錯誤多的不可計數。可人在總結往事時,常常看不到自己的錯誤,這沒有什麼別的原因,實在是因為太過大意粗心,目光短淺的緣故。
所以,我們應當對自己有乙個清醒和正確的認識,在意識到有不好的情況發生時,要立刻反省自己的行為,反思自己的過去,千萬不要自誤前程。
為什麼說《了凡四訓》這本書可以改變命運?會不會有迷信的成份在裡面?我沒看過這書,求介紹
明朝有一位改善命運的 高手 姓袁名了凡,他以長期不斷的行善積德,改變了自己 短壽 無子 無功名 的命運。成為後世尊崇的 改善 命運的聖哲。袁了凡是明朝萬曆年間人,家住江南吳江地方。年少之時,家境清貧,習醫謀食。有一次行到慈雲寺內,遇到一位姓孔的長鬚老者,相貌不凡,飄飄欲仙,精於 皇極數 算命之術。於...
看了《了凡四訓》,做善事唸佛能改變命運,我想讓我喜歡的女孩子喜歡上我可不可以
了凡命中無子,但通過行善積德,不但得子,其子袁儼也得中進士。子尚可求,何況妻乎?如果善因深厚,不但可以得妻,而且還可得到賢善好妻。但你喜歡的女孩子的德行能否配上你的善因?如果你行之善本可得一賢良好妻。萬一你喜歡的女孩子其裡不如你見之表,那麼你善行得惡果,豈不成為天道之失?你一心行善,必可得一善良賢惠...
非凡的凡的成語,非凡的凡的四字成語
凡胎濁體 凡夫俗子 出凡入勝 濁骨凡胎 自負不凡 磊落不凡 百凡待舉 楚楚不凡 丰標不凡 不同凡響 革凡登聖 凡夫肉眼 四字成語非凡開頭的有哪些?非同凡響 f i t ng f n xi ng 基本釋義 f i t ng f n xi ng 凡響 平凡的樂曲。不同於平常的樂曲,形容不同一般,很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