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燭這首詩的最後一節在全詩起什麼作用?

2025-04-16 21:15:18 字數 3001 閱讀 5401

1樓:生活導師上官姐姐

這首詩備運寫於1923年。詩人準備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詩集,在回顧自己數年來的理想探索歷程和詩作成就時,就寫下了這首名詩《紅燭》,將它作為同名詩集《紅燭》的序詩。

詩的開始就突出紅燭的意象,紅紅的,如同赤子的心。聞一多要問詩人們,你們的心可有這樣的赤誠和熱情,你們可有勇氣吐出你的真心和這紅燭相比。乙個「吐」字,生動形象,將詩人的奉獻精神和赤誠表現得一覽無餘。

詩人接著問紅燭,問它的身軀從何處來,問它的靈魂從何處來。這樣的身軀、這樣的靈魂為何要燃燒,要在火光中毀滅自己的身軀?詩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問題。

矛盾!衝突!在曾有的矛盾衝突中詩人堅定了自己的信念。

因為,詩人堅定地說:「不誤!不誤」。

詩人已經找到了生活的方向,準備朝著理想中的光明之路邁進,即使自己被燒成灰也在所不惜。

詩歌從第四節開羨滾模始,一直歌頌紅燭,寫出了紅燭的責任和生活中的困頓、失望。紅燭要燒,燒破世人的空想,燒掉殘酷的監獄,靠自己的燃燒救出乙個個活著但不自由的靈魂。紅燭的燃燒受到風的阻撓,它流著淚也要燃燒。

那淚,是紅燭的心在著急,為不能最快實現自己的理想而著急,流淚。詩人要歌頌這紅燭,歌頌這奉獻的精神,歌頌這來之不易的光明。在這樣的歌頌中,詩人和紅燭在交流。

詩人在紅燭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實幹,探索,堅毅地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計較結果。詩人說:

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這首詩有濃重的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色彩。詩歌在表現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觀情緒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嘆詞,以優美的語言強烈地表達了心中的情感。在詩歌形式上,詩人極力注意詩歌的形式美和詩歌的節奏,以和詩中要表達的情感相一致,如:

重複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採用中國傳統詩歌的押韻形式、前後照應和每節中詩句相對的齊整等等。詩人所倡導的中國新詩的格律化、**性的主張在這首詩中有一定的體現。可以說,聞一多融匯古今、化和中外的詩歌形式,以強烈的情感表達和追求精神開闢了中國一代詩風,激勵兄緩著一代代的中國詩人去耕耘和探索。

2樓:哦房子

紅燭這首詩最後一節,在全文中的作用非常明顯,那就是,這種全文的意思。

紅燭的每一節內容概括

3樓:

第一節,詩人高度讚揚紅燭指並顏色的「紅」;第二節,詩人問紅燭為何要燒蠟成灰才放出光芒;第三節,肯定光需要「燒」出來的自然方法;第四節,鼓勵紅燭燃燒,以拯救世人的靈魂;第五節,由紅燭的發光過渡到唯激跡紅燭的流淚;第六節,詩人發現紅燭是因為殘風侵蝕光芒,燒的不穩才急得流淚;第七節,讚美紅燭流淚以帶給人間慰藉和快樂的美德;第八節,概括紅燭創造光明與灰心流淚的因果關係;第九節,重申紅燭精神:莫鉛乎問收穫,但問耕耘。

聞一多先生的《紅燭》一詩中,紅燭的意象是什麼?

4樓:菀蘭隱雪

聞一多先生的《紅燭》一詩中,紅燭的意象,紅紅的,如同赤子的心。聞一多先生歌頌紅燭這奉獻的精神,歌頌這來之不易的光明。詩人在紅燭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

實幹,探索,堅毅地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計較結果。詩人說:「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蠟炬成灰淚始幹」是比喻自己為不能相聚而痛苦,無盡無休,彷彿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盡一樣。蠟炬成灰淚始幹」同樣是用蠟燭作比喻,卻不是單一地以蠟淚比擬痛苦,而是還進一步以「成灰始幹」反映痛苦的感情終生以隨,後來被人用來作為奉獻的詩句,實際上原本只是用來表達相思。

聞一多先生的《紅燭》更加有內涵,更具有奉獻精神。

《紅燭》這篇文章中作者從哪些角度描寫了紅燭?

5樓:快樂無限

紅燭》的主題被確立為「化用『蠟炬』這一古典意象,賦予它新的含義,讚美了紅燭以『蠟炬成灰』來點亮世界的奉獻精神」。要求「注意體會詩人如何藉助與紅燭的『對話』來表達青春的困惑與希望,以及對理想的堅毅追求」,關注「洋溢在詩中的幻想與情緒渲染,感嘆詞的迴環使用,詩句長短錯落形成的節奏感」。

紅燭燒蠟成灰,為創造光明而徹底犧牲自我;紅燭傷心落淚,為創造光明而忍受各種苦痛;紅燭以「莫問收穫,但問耕耘」的價值訴求,追尋將個體無私奉獻於並不美好的時代的決心……紅燭的這些品質,代表的是詩人內心中秉持的價值觀念。

在20世紀20年代初的社會大變革中,詩人懷揣赤誠的愛國愛民之心,可能通過自身的奉獻而喚醒世人沉睡的靈魂,為世界帶來「慰藉的花兒」和「快樂的果子」。可以說,「紅燭」就是詩人光輝人格的寫照。

紅燭作者表達的感情 關於紅燭作者表達的感情

6樓:曦蓮灘

1、《紅燭備豎旁》是中國現代著名詩集,聞一多的第一部詩作。

2、感情:紅燭本意是火紅的蠟燭,喜慶的象徵。1923年9月7日出版。

初版纖搜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學出版社仿橡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或抒發詩人的愛國之情,或批判封建統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勞動人民的苦難,或描繪自然的美景。

構思精巧,想象奇新,語言形象生動。紅燭也是火鶴的別名。

紅燭這首詩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請舉例說明?

7樓:網友

聞一多的《紅燭》這首詩,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現舉例說明如下:

1、反覆。「紅燭啊!

這樣紅的燭!」

這句詩運用了反覆的修辭方法,不是重複,起強調的作用,這裡強調了蠟燭具有非常的紅。下面的「紅燭啊!

不誤,不誤!」,燒罷!燒罷!

燒破世人的夢。」也都是使用了反覆的修辭手法。

2、對比。「詩人啊!吐出你的心來比比,可是一般顏色?

作者在前兩句強調了紅燭紅的純粹,美的讓人心醉,第二句引入了詩人與紅燭作對比,並且以「可是一般顏色?」的問句做結尾,在對比中體現了作者希望自己能懷有一顆純粹,善良,美好的心。

3、「既已燒著,又何苦傷心流淚?」這句詩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無疑而問,在反問中表達了肯定的意思。「紅燭啊!

流罷!你怎能不流呢?」也是乙個反問句,表達了肯定的語氣。

聞一多《紅燭》

8樓:匿名使用者

紅燭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達了紅燭紅紅的赤子之心,乙個吐字將詩人的赤誠之心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這首詩有著濃重的唯美色彩。

鄉愁一詩的最後一節是如何昇華詩意的

1 時間詞 小時侯 長大後 後來 而現在 這些詞不露痕跡地表示出時間的變化 情感的遞增 2 每一節的人生階段 小時候 長大後 後來呵 而現在 這種表時間的時序像一條紅線貫串全詩,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前面三節詩如同洶湧而進的波濤,到最後轟然而匯成了全詩的九級浪.3 最後一節的作...

靜夜這首詩的第一節主要意思是什麼?第二節的主要意思什麼

月光透過窗戶灑在床面,就像地上鋪了一層霜一樣。主要表達月光白得去雪。第二節,抬起頭來看著明月,心裡湧上很多回憶,低下頭來,那些故鄉的回憶不受控制的在腦子裡徘徊。其實主要的應該是表達中秋節的月亮圓吧,因為中秋是團圓節,而且月亮又圓,所以第二節主要表達思鄉 第一節描繪了靜謐的夜景,屬寫實,這是乙個 平和...

江雪這首詩的作者是,江雪這首詩的作者是在什麼背景下寫的

江雪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柳宗元。全詩如下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全詩翻譯 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 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 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這首詩描述了一幅江鄉雪景圖。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飛鳥絕跡,人蹤湮沒。遐景蒼茫,邇景孤冷。意境幽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