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喜亭記文言文閱讀答案,喜雨亭記文言文閱讀題

2025-04-11 07:15:34 字數 2019 閱讀 4477

喜雨亭記文言文閱讀題

1樓:優點教育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大家對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駢儷對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廣為流傳的經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

亭以雨名,志①喜也。予至扶風②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於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樹,以為休息之所。

是歲之春,雨麥於岐山之陽,其佔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於庭,商賈相與歌於市,農夫相與忭③於野,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

於是舉酒於亭上,以屬客而告之,日:「五日不雨可乎?」曰:

五日不雨則無麥。」「十日不雨可乎?」曰:

十日不雨則無禾。」「無麥無禾,歲且荐饑④,獄訟繁興而盜賊滋熾。則吾與二三子,雖欲優遊以樂於此亭,其可得耶?

今天不遺斯民,始旱而賜之以雨,使吾與二三子得相與優遊而樂於此亭者,皆雨之賜也。其又可忘耶?」

註釋】①志:記。②扶風:即鳳翔府,今陝西省鳳翔縣,蘇軾此時任鳳翔縣判官。

忭:喜樂,歡欣。④荐饑:連年饑荒。薦,重。

小題1】.(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4分)

予至扶風之明年( )是歲之春( )

以屬客而告之( )五日不雨則無麥( )

2)下列句中的「以」與「亭以雨名」中的「以」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固以怪之矣)b.以齧人,無御之者c.不以物喜d.祭以尉首。

小題2】.用「|」劃分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劃一處。(2分)

今 天 不 遺 斯 民。

小題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引流種樹,以為休息之所。

2)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歐陽修《醉翁亭記》)

小題4】.這篇散文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小題1】(1)①到 ②這 ③同「囑」 ④下雨 2)d

小題2】今/ 天 不 遺 斯 民。

小題3】(1) 引來了水,種上了樹,把這兒當作休息的地方。(2)略。

小題4】表現了作者關心民生疾苦,與百姓同憂患、共歡樂的思想感情。

燕喜亭記的介紹

2樓:愛你

因韓愈留下名篇《燕喜亭記》而聞名於古今的燕喜亭位於連州城東北風景秀麗的燕喜山麓(即現連州中學所在地)。燕喜亭始建於旦或數唐代貞元年間(西元800年前後),為連州司戶參軍王弘中團豎所建,距今已有模首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

燕喜亭的解釋燕喜亭的解釋是什麼

3樓:懂視生活

燕喜亭的詞語解釋是:亭名。在廣東省連縣城內北山下。

唐王弘中為連州司戶參軍時建。為閒居遊樂之所。唐韓愈取《詩裂運純.魯頌._宮》"魯侯燕喜"之義,題名肆咐為"燕喜之亭",並作《燕喜亭記》。

燕喜亭的詞語解釋是:亭名。在廣東省連縣城內北山下。

唐王弘中為連州司戶參軍時建。為閒居遊樂之所。唐韓愈取《詩.魯頌._宮》"魯侯燕喜"之義,題名為"燕喜之亭",並作《燕喜亭記》。

結構是:燕(上中下結構)喜(上下結構)亭(上下結構)。注音是:

一ㄢ_ㄒ一ˇㄊ一ㄥ_。拼音是:yànxǐtíng。

燕喜亭的具體解釋是什麼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一、引證解釋【點此檢視計劃詳細內容】

亭名。在廣東省連縣城內北山下。唐王弘中為連州司戶參軍時建。為閒居遊樂之所。唐韓愈取《詩·魯頌·_宮》「魯侯燕喜」之義,悄塌題名為「燕喜之亭」,並作《燕喜亭記》。

二、網路解釋。

燕喜亭因韓愈留下名篇《燕喜亭記》而聞名於古今的燕喜亭位於連州城東北風景秀麗的燕喜山麓(即現連州中學所在地)。

關於燕喜亭的詩詞。

南歌子(陸義齋燕喜亭)》

關於燕喜亭的詩句。

韓愈碑留燕喜亭。

關於燕喜亭的成語。

亭亭亭亭玉立華亭鶴唳鶯鶯燕燕長亭短亭嫋嫋亭亭燕燕居息燕燕于歸樓閣亭臺十里長亭。

關於燕喜亭的詞語。

新亭之淚樓閣亭臺。

文言文閱讀,蜀僧文言文閱讀答案

你好,不好意思,讓你久等了。1.解釋詞語 1 非自成己而已也 已 止,罷了 2 性之德也 德 品德 3 合外內之道也 道 道理 2.翻譯下列句子 1 是故,君子以誠之為貴。譯文 正因為如此,君子以誠為貴。2 成己,仁也 成物,知也。譯文 自我完善,是仁義的表現 成就萬物,是智慧型的體現。3 故時措之...

記鴿文言文管同翻譯,二鴿喻文言文閱讀答案

原文葉侯之家,獲二鴿,縛其翅而畜之野。狸者知其不能飛也,攫而食其雌。雄者怒,奮其喙啄狸。狸嗥而去。不數日,復獲一雌焉。狸至而又食之。然以前被喙故,若憚雄不敢近。雄自恃其強,不為備。居無何,竟為所食。譯文葉侯家得到兩隻鴿子,綁住它們的翅膀養在野外。狐狸知道它們不能飛,抓了其中母的吃了。公的憤怒,奮起用...

《記九溪十八澗》的文言文閱讀答案

作品原文 記九溪十八澗 一 過龍井山數里 2 溪色澄然迎面,九溪之北流也。溪發源於楊梅塢。餘之溯溪,則自龍井始。溪流道萬山中,山不峭而塹 3 踵趾錯互 4 蒼碧莫辨途徑 5 沿溪取道,東瞥西匿,前若有阻而旋得路 6 水之未入溪號皆曰澗。澗以十八,數倍於九也 7 餘遇澗即止。過澗之水,必有大石亙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