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桿菌採用red重組技術敲除基因的實驗方法?

2025-04-10 07:00:24 字數 1609 閱讀 7117

1樓:帳號已登出

如果是這樣的話,他其實一定要用專業的儀器來進行檢驗的才是完全可以的。

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是基因重組嗎

2樓:管子舒督琭

在這個實驗中,蛋白質沒有進入細菌,如果要證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還要做乙個對比實驗,讓蛋白質進入細菌而dna留在外面。這樣才能夠證明蛋白質不是噬菌體的遺傳物質。而且這個實驗也不能夠說明蛋白質不是其它生物的遺傳物質這個結論。

所以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不能夠證明蛋白質不是噬菌體的遺傳物質。

因此新教材在這方面增加了「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來補充這個實驗。

很多教學參考資料上都談到,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能夠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而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這個實驗真的能夠證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嗎?我認為,一方面,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過程中,通過同位素跟蹤,我們只能證明在新的噬菌體dna分子複製和蛋白質外殼的合成與原噬菌體dna有關係,可以證明dna是遺傳物質;另一方面,在以上過程中,原噬菌體蛋白質外殼一直留在細菌外面,沒有參與新噬菌體的合成過程。

但是我們就因此說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是沒有說服力的(學生會提出蛋白質只是沒有機會,並不表示不能)。因此,僅從噬菌體侵染細菌這個實驗本身只能說明dna是遺傳物質,但並能就得出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的結論。假如教材前面內容通過闡述說明一種生物只有一種遺傳物質,再討論這個實驗時,我們得出dna是遺傳物質結論的同時,當然也就可以否定蛋白質是遺傳物質了。

例一(原創)

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肺炎雙球菌體外轉化實驗中,設定了以下幾組:

下列有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a.該實驗設計的關鍵是將細菌的各組分分離開來分別進行實驗b.①②組之間形成條件對照,其中①②組為對照組,③組為實驗組c.③和④組之間形成空白對照,其中③組為實驗組,④為對照組d.實驗成功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但不能證明蛋白質和多糖不是解析:該實驗所研究的實驗因素為dna,故用dna處理的③組為實驗組,而蛋白質或多糖雖然是實驗所實施的處理因素,但與實驗因素(dna)無關,故①②③組之間形成條件對照,①、組均為③組的對照組;而③組(實驗組)和④組(對照組)之間形成空白對照。該實驗也為蛋白質或多糖創造了參與轉化的機會,但由於它們未能實現轉化,故能證明蛋白質和多糖不是遺傳物質。

答案為d。

3樓:happy的魚兒

1. (1)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理論上在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層沉澱物中應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實驗最終結果顯示在離心後的上清液中,也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層的放射性強度卻比理論值略低。原因有二:

一是保溫時間過短,有一部分噬菌體沒有侵染到大腸桿菌細胞內,經離心後分佈於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現放射性;二是從噬菌體和大腸桿菌混合培養到用離心機分離,這一段保溫時間過長,噬菌體在大腸桿菌內增殖後釋放子代,經離心後分佈於上清液,也會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公升高。 (2)若用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理論上沉澱物中不含放射性,但可能由於攪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體蛋白質外殼吸附在細菌表面,隨細菌離心到沉澱物中,使沉澱物也有一定放射性。 2.

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 (1)加熱殺死s型細菌的過程中,其蛋白質變性失活,但是其內部的dna在加熱結束後隨溫度的降低又逐漸恢復其活性。 (2)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的原因是s型細菌dna與r型菌dna實現重組,表現出s型菌的性狀,此變異屬於基因重組。

大腸桿菌同源重組敲除,能用抗性基因引物去pcr驗證嗎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 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標誌著生物科學的發展進入了分子生物學階段。dna雙螺旋結構的提出開始,便開啟了分子生物學時代.分子生物學使生物大分子的研究進入乙個新的階段,使遺傳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層次,生命之謎 被開啟,人們清楚地了解遺傳資訊的構成和傳遞的途徑.在以後的近5...

大腸桿菌的檢測方法,大腸桿菌檢測方法國標是用什麼方法檢測的

水中大腸桿菌檢測,可以用酶底法。工作強度小,準確率高。你可以用這個試劑試試看colitech 大腸桿菌檢測方法國標是用什麼方法檢測的 大腸菌群檢測方法 我高中裡說可以用伊紅 美藍 食品中大腸桿菌的檢測 用大腸桿菌顯色培養基,檢測原理 蛋白腖和酵母膏粉提供碳氮源和微量元素 氯化鈉可維持均衡的滲透壓 瓊...

食品中大腸桿菌的檢測,大腸桿菌檢測方法國標是用什麼方法檢測的

用大腸桿菌顯色培養基,檢測原理 蛋白腖和酵母膏粉提供碳氮源和微量元素 氯化鈉可維持均衡的滲透壓 瓊脂是培養基的凝固劑 十二烷基硫酸鈉抑制革蘭氏陽性菌 混合顯色底物分別與大腸菌群和大腸桿菌所對應的酶發生特異性反應,水解底物,釋放出顯色基團,在淡黃色平板上大腸菌群產生橙紅色的菌落,大腸桿菌產生藍綠色的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