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兒垂釣》中的「蓬頭」一詞,可以推「垂釣」者是乙個怎樣的孩子?

2025-04-04 20:25:16 字數 2294 閱讀 3446

1樓:網友

蓬頭一詞可以推知垂釣者是一扒擾個幼稚頑皮,天真可愛的孩子。 詩人對這垂釣小兒的形貌不加粉飾,直接寫出了山野孩子頭髮蓬亂的本來面目,使人覺得蔽卜自然可愛與真實可信。「學」是這首詩的詩眼。

這春並旦個小孩子初學釣魚,所以特別小心。

2樓:高樂高原創

從 小兒垂釣 中的蓬頭一詞 ,可以推斷出垂釣的是乙個年齡比較小 而且比較活潑可愛的小童。

3樓:甄甄

天真,活潑好動的孩子。

小兒垂釣中的蓬頭一詞可以推知垂釣者是乙個怎樣的孩子?

4樓:教育小百科是我

小兒垂釣中的蓬頭一詞可以推知垂釣者是乙個幼稚頑皮,天真可愛的孩子。

小兒垂釣》是唐代詩人胡令能創作的一首詩,全文: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譯文:乙個頭發蓬亂的小孩子正在學垂釣,側身坐在青苔上綠草映襯著他的身影。遇到有人問路,他老遠就招著小手,因為不敢大聲應答,唯恐魚兒被嚇跑。

全詩賞析:

當路人問道,小兒害怕應答驚魚,從老遠招手而不回答。這是從動作和心理方面來刻劃小孩,有心計,有韜略,機警聰明。小兒之所以要以動作來代替答話,是害怕把魚驚散。

小兒的動作是「遙招手」,說明小兒對路人的問話並非漠不關心。小兒在「招手」以後,又怎樣向「路人」低聲耳語,那是讀者想象中的事,詩人再沒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說明了「遙招手」的原因以後,詩作也就戛然而止。

《小兒垂釣》蓬頭稚子是乙個什麼樣的孩子?

5樓:jiojio聊家居

《小兒垂釣》

蓬頭稚子是個專心垂釣、天真可愛的孩子。

稚子:年齡小的、懵懂的孩子。「蓬頭」寫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頑皮,天真可愛。

小兒垂釣》是唐代詩人胡令能。

的詩作,此詩描寫乙個小孩子在水邊聚精會神釣魚的情景。詩人通過描寫典型細節,極其傳神地再現了兒童那種認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

小兒垂釣這首詩刻畫了乙個怎樣的釣娃形象?

6樓:網友

《小兒垂釣》這首詩刻畫了乙個天真無邪、稚氣可愛、聰明機靈的釣娃形象。

小兒垂釣。唐】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7樓:孝珺

《小兒垂釣》

唐代: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臺草映深。

路人借問搖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8樓:芊芊語言

《小兒垂釣》刻畫了乙個」頭髮蓬亂、面孔青嫩「的釣娃形象。

乙個頭發蓬亂、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邊學釣魚,側身坐在青苔上綠草映襯著他的身影。

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連忙遠遠地擺了擺手,不敢回應路人生怕驚動了魚兒。

從小兒垂釣中蓬頭一詞可以推知垂釣者是乙個怎樣的孩子?

9樓:晨雨梧桐

蓬頭一詞可以推知垂釣者是乙個幼稚頑皮,天真可愛的孩子。

詩人對這垂釣小兒的形貌不加粉飾,直接寫出了山野孩子頭髮蓬亂的本來面目,使人覺得自然可愛與真實可信。「學」是這首詩的詩眼。這個小孩子初學釣魚,所以特別小心。

在垂釣時,「側坐」姿態,草映其身,行為情景,如在眼前。

10樓:安分小毛孩

小兒垂釣中蓬頭一詞可以推知釣者屬於比較頑皮而且生活條件不是很好,比較隨意自然打扮。

11樓:漢翊

是乙個天真、可愛、活潑的孩子。

12樓:有你不孤單

是乙個小孩認真學釣魚。

13樓:何春梅的大天地

這個孩子年紀還很小。

小兒垂釣的作者是什麼代詩人什麼

14樓:網友

《小兒垂釣》是唐代詩人胡令能的作品。

15樓:網友

小兒垂釣是唐代詩人胡令能的作品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16樓:網友

答: 小兒垂釣是唐代詩人胡令能。

小兒垂釣這首詩為我們刻畫了乙個了什麼的孩子形象

17樓:許秀英生淑

刻畫了乙個天真爛漫、專注認真的村童形象,流露了詩人歡快的心情。

天籟之音中的天籟一詞指什麼,天籟一詞是從何而來的?為什麼叫天籟之音?

舊時有乙個 三音 的定義,古琴之音為天籟,土壎之音為地籟,崑曲之音為人籟 天籟之音與地籟 人籟相比較,天籟是 的最高境界。籟 從洞孔發出的聲音。指自然界的風聲 水聲 鳥聲等音響 天籟無聲 鼓角凌天籟,關山倚月輪。天籟泛指自然界的聲響,風聲,鳥鳴,泉湧,種種凝聚天地,日月精華的聲音 後世稱詩歌不飾雕琢...

藐視一詞在辭源中如何解釋的,“天涯”一詞在《辭源》中的解釋

輕視 有嘲笑諷刺的意思 小看,小瞧,看不起的意思。辭源 是我國現代史上第一部規模較大的語文性工具書,其修訂後新 辭源 的問世,亦標誌著我國辭書編纂水平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由於書出眾手及其他主客觀條件的限制,難以備善。如若在收字立目 釋義 參見等主要環節上存在失調或矛盾,更有損於辭書的內部系統性。...

論語中的一詞多義,論語十二章一詞多義,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特列句式

為 1 可以為師矣 做 2 知之為知之 就是 3 仁以為己任 當作其 1 其恕乎 代詞 2 其不善者而從之 大概,也許 我讀初一,我們也學論語,這些都是老師告訴我們的 論語十二章 一詞多義,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特列句式 一 一詞多義 1 為 可以為師矣 當 做 為人謀而不忠乎 替 2 知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