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孔子對學習態度 目的及怎樣進退的看法

2025-03-26 23:40:24 字數 4105 閱讀 1345

1樓:紫傾蘇墨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經常複習學過的內容,可以領悟到新的碰鋒隱東西,這可以作為你學習的老師。

三人行,必有我師矣。三個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師。

知」——孔子思想的精華 。

孔子提出「有教無類」。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只學習前人的知識而自己基亂不思考,只能停留在迷笑廳罔之中而不知正確與錯誤;只是憑空思想而不學習和利用前人的知識經驗,那就會一無所成。看來,孔子雖然也重視「思」,但他卻更重視「學」,他認為「學」是「思」的基礎,所以他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論語·衛靈公》)大凡人類認識史總是首先重視「學」(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而逐漸才注意到「思」(對經驗加以總結找出規律),孔子通過他親身的教育實踐,開始認識到這兩者的關係,並由注意「學」開始,到注意「思」的認識階段。

2樓:希奈麗雅

1.學而時習之凳冊,不亦說乎。

2.默而識(zhì)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3.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4.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6.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頃猛,不知為不棗乎巨集知,是知也。

7.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孔子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

3樓:半路遇到狗

【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修身做人】

1【方法】溫故而知新。

吾日三省吾身。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時習之。

默而識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態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學而不厭。3【修養】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張》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

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中關於學習態度的句子有哪些?

4樓:戀丶一世腐朽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5、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6、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7、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8、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9、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0、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1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2、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4、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15、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孔子及其**在學習方法和態度上有哪些觀點

5樓:康姆勒發電機

學習方法:第一是多讀多悟,孔子晚年好《易》,讀到韋編三絕的程度。後來有人說孔子能**上下五百年,看來也並不是空穴來風。

這裡也說明孔子是個活到老學到老的人,能在兩千年前就達到這種學習精神,很不簡單啊。

第二是能專能深,孔子曾跟師襄學琴,一首曲子自己練了十來天,師襄讓他換首曲子練練,孔子說只熟悉它的曲調,但沒摸到規律。又過一段時間,師襄又讓他換首曲子練練,孔子說還沒領悟到它的**形象。到最後孔子自己就聽出了這首曲子是《文王操》。

從乙個初學者到乙個專業人士花了也不過乙個月左右,看來學習非專不能快啊。

第三,學以致用。孔子曾說過「六合之外存而不論」,「鬼神敬而遠之」。雖然孔子承認鬼神的存在,但認為沒必要研究他們。

研究一些現實世界的問題更有意義。可以說孔子是兩千年前的實用主義者。

第四,學會放鬆自己。孔子曾對子路說過「你為什麼不學詩呢,不學詩生活就像面對著牆一樣無味」。當時的詩也就相當於現在的流行歌曲,是可以唱的,看來孔子在當時還是很時尚的。

第五,鍛鍊身體。孔子是個射箭愛好者,不僅自己身體力行,同時也鼓勵學生射箭。據說孔子給大家表演射箭的時候,觀者如堵牆,而且他是百發百中的。

名言:溫故而知新。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學而時習之。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孔子對學習的態度是「用心去學,快樂地去學」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孔子說「瞭解一種學問或道理的人,比不上進一步喜歡這個道理的人;而喜歡這個**的人,又比不上更進一步樂在其中的人」。

名言:學習態度:1.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6樓:淳于春犁璧

學習方法和態度上的主張有: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上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談感受:溫故而知新。」這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它的意思是:溫習舊知識後,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

我對這句話有較深的體會:我時常會拿起小學時的課本來複習,每次複習後,就會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有時還能發現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識,由此可見覆習的重要性,何樂而不為呢?

對於學習,孔子說,

7樓:網友

孔子關於學習的名言:

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3.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 朝聞道,夕死可矣。

7.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9.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0.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1.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2.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 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14. 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15.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16.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17. 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18.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19.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20.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8樓:52個星期天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9樓:婧蕾好

溫故而知新,習以為師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中關於學習態度的句子,最好再加翻譯謝啦

1.子曰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譯 孔子說 看見有德行或才幹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沒有德行或才幹的人就要自己內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並加以改正。2.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譯 孔子說 懂得學習的人比不上喜愛學習的人 喜愛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樂趣的人。3.子曰 學如...

高一學習態度

這個問題你一定得聽我的。首先是你的學習態度不對了,你家人對你的態度也不對,不否認他們是為了你好,這點毫無疑問的。但是他們用錯了方法。不能怪他們,他們沒有達到那個覺悟!家人總說未來吃什麼全看這三年!這個觀念包含的意思是 你一定要好好學習,考個好分數,上個好大學,拿個好文憑,這樣就可以找到乙份好工作,才...

論語十二章學習方法學習態度道德修養處世之道分類的句

1 學習方法 1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3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4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5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6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7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2 學習態度 1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